二、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
(一)学校体育的目的
根据《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党的教育方针,及社会的需要和学生年龄特征,其体育的目的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体育健身的意识、技能与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质,还要使学生身体得到比较完善的发展,有进取和勇于开拓的气质,从而使学生能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职业需要。
(二)学校体育的任务
1.增强体质,培养健美体格:应根据大、中专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专业特点和艰苦环境(特别是农村)对体能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行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在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学生必须具备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将来工作是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高度紧张的劳动,必须具备较充沛的精力和体力。这就要求体育不断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健身积极性,根据学生不同爱好组织体育活动,持之以恒,并不断提高要求,有效地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增强体质,培养健壮的体格。健壮的体格、完美的体型、正确的身体姿势,反映出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民族的精神面貌。
2.学习体育、卫生保健、运动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通过各种体育途径,要向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卫生保健和运动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使学生认识学校体育的地位意义,懂得体育健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体育养生、卫生保健、体育竞赛以及运动医学、医疗体育、康复医学基本理论知识。体育理论知识是进行体育健身锻炼的向导,是掌握技术技能的先决条件。有了身体锻炼的理论知识不仅能指导自己,而且又能指导别人,使健身锻炼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才能减少盲目性,增强学生体育健身的积极性。还要通过各种体育途径,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掌握基本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锻炼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3.进行思想品德意志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完善发展:职业院校体育具有丰富思想品德教育因素,要结合体育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体育活动和竞赛之中。教育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锻炼身体,提高社会责任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创造开拓、艰苦奋斗等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同时还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和能力,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以促进学生个性完善发展。
4.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学校体育,要在上好体育课、抓普及的基础上,对部分体育基础较好的学生和有一定体育才能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运动训练,开展多种多样运动竞赛,并形成制度,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使他们成为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的活动骨干。大、中专学校也可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发挥人才、智力、科研优势,为国家培养输送优秀运动员。
上述学校体育具体任务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间彼此联系、互相促进、构成统一的体育过程。但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其具有健美体格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也是体育学科的根本属性和特征。所采取的各种措施,都应围绕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培养健美体格的这个根本任务来安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