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影视剧中的主题歌曲,你了解多少?

影视剧中的主题歌曲,你了解多少?

时间:2024-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影视歌曲出现在影视剧中,主要是以“主题歌曲和场景歌曲”的形式出现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电影电视行业的迅速发展,将影视音乐推送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出现于片头的主题歌曲使用比较多,原因就是歌曲出现在片头,能够给欣赏者很好的预示和吸引作用。这部电视剧是运用片头主题歌曲的突出代表,《得民心者得天下》为其片头主题歌曲,一首歌曲深刻地刻画了雍正皇帝的一生。

歌曲是比较于乐曲而言更加具象化的一种音乐形式。音乐是一种纯感性的艺术,也是最为抽象的一种艺术,音乐表现的情感有时候会直达人的内心,但有时却让欣赏者捉摸不定,尤其是一些所谓高深的音乐,更可能让欣赏者无法领悟其中的内涵。于是,歌词便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绳索,欣赏者可以牵着绳索顺着音乐的思路攀爬,同时也就更容易地领悟到音乐中的精髓。当然,歌词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配合、解释和渲染音乐,“倘若说音乐是飘浮于苍穹的云霓,那么歌词则使它化为春雨洒落人间”。

因此歌曲的“音乐性”是最关键的。影视音乐的宗旨和原则是能够契合整部影视作品的思想内涵或哲学意义,张千一说:“歌曲是我音乐创作的重要部分,好的影视歌曲不但为人们所传唱,还将带给影视剧不朽的灵魂。”

所以在为影视歌曲填充歌词时,作词者不仅要考虑其“音乐性”,更要考虑其大意是否与影视音乐的风格或意义相符,是否与整部影视作品的主题和基调相符,这是一首影视歌曲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影视歌曲出现在影视剧中,主要是以“主题歌曲和场景歌曲”的形式出现的。

(一)主题歌曲

主题歌曲,顾名思义,就是基本能够概括整个影视作品主题的歌曲。主题歌曲的发展已经历经了几十年,中国开始出现主题歌曲时,并非刻意把握整部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但这些歌曲在影视剧中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著名作曲家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就是为电影《风云儿女》所作的一首歌曲,创作初期作曲者将自己的一腔爱国之情融进歌曲中,配合这部革命题材的电影,并未过多地考虑与影片故事的协调性,但却巧合的将歌曲与电影的思想主题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它后来更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电影电视行业的迅速发展,将影视音乐推送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到了20世纪80年代,主题歌曲作为主要的影视音乐形式终于被确定下来,它在影视剧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产生了丰富的形式和多样的风格。

当电影音乐中的主题歌曲开始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了对于影视作品的欣赏,虽然我们还没有进入故事情节当中,但是它带给欣赏者的情境让人不由自主的开始感受到了影视剧中的气氛,并且可以削减故事忽然出现时带给我们的突兀感。军事题材的电视剧,主题歌曲通常会以军歌的形式出现,如《我的团长我的团》的主题歌曲《我的团长》,便是通过激进的旋律和悲壮的歌词再现了整部电视剧中军人的艰苦和威武;古代题材的电视剧的主题歌曲,通常以民族调式的传统音乐形式出现,由中国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尽管拍过两版,但是它们的主题歌曲都用到了昆曲的调式来编写,其基本的格调都是不会改变的;现代偶像剧,通常会以轻快纯美的爱情歌曲为主题曲,近期热播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中,《星空物语》一首歌便全面地描绘了美丽的流星雨下浪漫情人的甜蜜爱情。在人们听到他们的主题歌曲时,整部影视作品的基调首先已经被确定,欣赏者已经确定自己是否要在屏幕前观赏。

主题歌曲的分布结构也是相当有规律的,而其分布形式也会影响整部影片的美学价值。一般主题歌曲分为单一主题歌曲和多主题歌曲两种形式,由于每一部影视剧的导演理念不同,其设计和安排主题歌曲的方式也不同,接下来进行详细的分析。

1.单一主题歌曲

单一主题歌曲,是指在整部影视剧作品中只有一首主题歌,这首主题歌或出现在片头,或出现在片尾。单一主题曲概括性强,旋律走向明显,适合出现在一些情节较简单、格调较统一、情感较单纯的影视剧作品中。

(1)片头主题歌曲

片头主题歌曲,大多以概括剧情为其主要的表现功能,其美学价值也在于此。歌曲根据影视剧的内容不同会采用不同的艺术处理方式,温馨浪漫的歌曲,为爱情电影开篇;大气磅礴的歌曲为历史剧奏乐;朴实无华的歌曲为农村题材电视剧拉开帷幕。出现于片头的主题歌曲使用比较多,原因就是歌曲出现在片头,能够给欣赏者很好的预示和吸引作用。片头主题曲的这种先入为主的优势,为影视剧的情绪基调和思想氛围做了重要的铺垫,同时人们在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时,也会情不自禁地来到屏幕前方收看这部影视剧。

雍正王朝》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热播大剧,它在播映时创下了央视一套的收视高峰,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清装剧,并包揽了该年所有电视剧奖项的大奖,它讲述了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雍正从皇子到皇帝并最终因忙于国事心力交瘁,暴猝于自己的御案旁的一生。在雍正的一生中,处处充斥着皇子们的争斗,君臣的猜忌等。这部电视剧的音乐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徐沛东编写,剧中原声音乐在1999年分别获第1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音乐和第19届飞天奖优秀音乐奖,由此可以看出这部电视剧音乐的成功。这部电视剧是运用片头主题歌曲的突出代表,《得民心者得天下》为其片头主题歌曲,一首歌曲深刻地刻画了雍正皇帝的一生。从编曲上讲,音乐磅礴大气,将雍正皇帝治理下泱泱大清帝国展现在我们面前,随后又紧跟轻柔的音乐,展现了雍正皇帝作为一个平常的人拥有的人性的一面,最后大合唱配以管弦乐,说明了雍正作为皇帝治理国家的决心;整首音乐运用单二部曲式结构形式,情绪一层层递进,音乐主题的鲜明性强烈地吸引了观众,观众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为这部电视剧作了一个基本的情绪定位。而这首歌曲的歌词同样具有深刻的概括作用:

第一段歌词,自古英雄难定夺,心有英雄之心,一心为民除却疾苦,却惹到旁人以及后人的是非论道;第二段中,作为职权者的英雄,抛却了个人的生死,将百姓生活作为头等大事,将国家的兴衰置于自己的生命之上,尽管有再多的是非言论,亦阻挡不了治国安民的决心。这两段歌词实际在感情上是递进的,也起到了概括人物的作用,雍正皇帝是历史上争议较大的一位皇帝,他励精图治,勤勉地治理着自己的国家,一心一意想着百姓的安居乐业,却因为其“铁腕”政策,得罪了很多的权贵,惹来了许多的是非言论,但是其治理国家的决心和功绩却是有目共睹,雍正不顾那些“权贵”的言论,将福利给了老百姓,是一位“主宰江山”的“得民心者”的“英雄”。

这部电视剧在采用了片头主题歌曲的形式,片尾却采用了纯音乐,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让人感到若隐若无的效果。片尾音乐设置在本集电视剧结尾,剧情演绎的悬念之处,延续了电视剧中的气氛,同时由于音乐的抽象性,给人一种“千秋功罪任评说”的感觉,意味深远,更加突出了这部电视剧的哲理性。

(2)片尾主题歌曲

片尾主题歌曲,也是单一主题歌曲出现时常用的一种形式,虽都是单一类型的主题歌,但是它与片头主题歌不同,它是在展现完剧情(一般为电影)或者展现过一段剧情(多指电视剧)以后才会出现的音乐,因此它的表现功能也与片头主题歌有所区别。片尾主题歌曲常常带有总结的性质,这一点在电影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剧情完全展现完之后,此时想起主题歌,让人在看完电影后有所总结,我们从电影中读到的感悟以及对我们思想的冲击,也在片尾主题歌曲中得到了展现。而在电视剧中,片尾主题歌虽不是对整部电视剧情节的概括,但首先是对本集电视剧有一个暂时性的休止,观众在片尾主题歌曲中能对这一集的故事在全剧中的发展有所了解,同时又有一个引申的作用,它往往带有更多地从剧情中引发出来的情绪和感慨。因此,片尾主题歌曲也具备了延伸剧情内涵的作用。

根据中国四大名著改编的经典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是属于重播率最高的电视连续剧之一,这部电视剧久播不衰,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经典之作,它的成功与电视中音乐的参与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它的片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由国家一级作曲家许镜清作曲,当代中国著名的剧作家阎肃作词,作品风格大气磅礴又有民族韵味,词曲结合相得益彰,主要表现了唐僧师徒四人赴西天取经,不畏艰险,踏平坎坷,战胜妖魔,最终修成正果。这首歌不仅出现在了电视剧中,也被人们在不同的场合进行了演绎和传唱,甚至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演绎版本,如:吉他版、英文版等,尽管已是十几年前的作品,今天听起来依然感人,依然很有生气。歌曲出现在每一集的最后,当我们欣赏完一集的故事,师徒终于又平安地渡过一难以后,歌曲又再度出现,将我们再次引入了取经之路上,我们似乎看到师徒四人“挑着担,牵着马”,伴着“日出和晚霞”继续前进,这一难过了,但还有下一难等着他们。应该说运用片尾主题歌达到延伸剧情内涵的作用是音乐结构形式的设计上的成功。这部电视剧片头运用的是无歌词的音乐,而在电视剧的片尾用了歌曲,这种音乐的搭配形式在当时甚至于现在也是一种创新和突破。片头的音乐唯美大气,女生无歌词的合唱将观众带进了似真似幻的仙境中,给人一种梦幻的情感触动,而片尾则采用具有通俗易懂歌词的歌曲,每一句都能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取经路途的艰辛和困苦,体会到神话小说中最具人性的一面。从整体上来讲,片头音乐片尾歌曲的独特布局,形成了强大对比,将西游记中的“真”与“幻”用音乐深刻地表现了出来。

2.多主题歌

除了单一主题歌曲之外,还有一种主题歌的分布形式称之为“多主题歌”。这种类型一般由两首或两首以上的主题歌构成,通过多首歌曲的呈现来达到概括主题的效果。这种形式多用于表现一些复杂的故事情节和杂乱的人物关系。多主题歌也有两种形式:分别是首尾呼应式主题歌和主题歌群。

(1)首尾呼应式主题歌是一种双主题歌的形式,即是将片头与片尾主题歌两种形式融合起来,形成一种首尾呼应的形式。这种形式的主题歌是现在运用最多的一种形式,因为它可以更加生动、更加深刻地表现主题的意义。

《奋斗》是前些年热播的一部都市偶像剧,是赵宝刚导演“青春三部曲”的第一部大作,讲述了一群从学校刚毕业的大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并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位置的过程,它从青年人的角度剖析了时下年轻人在大都市生存的种种状况,包括学习、工作、家庭以及爱情的各种境遇,许多人在这部电视剧中找到了共鸣,加之与时代发展走向的契合,使这部电视剧大获成功。其中,它的主题歌曲的创作和应用,也令人印象深刻。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歌曲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双主题歌形式;电视剧《奋斗》的片头主题歌曲,歌曲清淡而苍凉,抛却了一般流行歌曲的浮华。歌曲一出现便给观众作了一个基调的定位,现代流行乐的曲调编配正符合都市剧的风格,缓慢的音符首先出现,将人们带入到了忧郁的情境中,后紧跟打击乐进入,节奏速度加快,将无奈的情绪进一步升华,以激烈的音乐来衬托情绪是一种较高明的音乐手段,最后以与歌曲开始时同样风格和速度的编曲结束,为观众确定了基本情绪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将欣赏者的心带入到了剧情中。可以说整首主题歌曲的基调就是表现一种无奈,演唱者刘沁犹如一个不谙世事的仙子,在现实情欲中挣扎,干净清澈的歌声如同梦呓般地侵入我们耳中,也恰好符合了故事中这些年轻人在大学毕业以后对于生活的彷徨,未来的迷茫以及对于现实的无助的情境,引人深思。片尾主题歌曲《相对》则是由“子曰乐队”编配和演绎的,“子曰乐队”的音乐拥有着奇特的“京味”,独特的配器和新颖的演绎方式,是现代国内极具个性的一支乐队,他们曾被乐评家们称之为:“有着奇异京味风格的相声说唱摇滚”、“具有剪纸风格的现代音乐”、“中国的戏剧艺术摇滚”,被认为是“第一支关注人与人性及人们生活和身边事的摇滚乐队”。同样的,这首《相对》也拥有“人性”、“京味”、“现代化”等特点,而在现代化大都市北京发生的一系列令人深思的故事,恰好需要这样的音乐来提高和升华它的内涵。在《相对》中,编曲者选用了与片头歌曲截然不同风格的乐曲编配,简单轻松,有一些潇洒在歌曲里,同时融入了一些现代化的元素,但那现代化并不晦涩,有些微微的苦涩和淡淡的悲哀,那现代化的唱腔和通俗的歌词,讲述的是影片故事,同样也是我们身边的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人和事。而且在抒发一种无奈的情绪同时,却多了一种希望和继续的能量,歌曲中没有绝望,没有批判,有的却是漠然的漫长和快意的永恒,音乐中更大的空间和思索被最大限度地给予了观赏者,让观众在故事中找到了歌曲的情感共鸣。《奋斗》的这两首主题歌曲运用配合得当,可见导演在选歌和作品风格把握上有深厚的功力。一静一动,一前一后,一快一慢,前用柔美的女声来体现淡淡的忧郁和耐人寻味的思索,后用现代化的男声来突出无奈背后那存在的能量和前进的脚步。虽编曲大相径庭,但是歌曲中体现的意境都出现在了电视剧中且令人深思,前后的配合,给观赏者提供了同样的情绪和氛围,为这部电视剧营造了一个“气氛场”,这个“气氛场”就是对全剧气氛的一个把握。因此,首位呼应式的主题歌曲通过前后“气氛”的呼应和融合,达到了概括全剧思想的作用。

《汉武大帝》也是一部讲述一代帝王一生的电视剧,与《雍正王朝》小说改编不同,它是以史书为原题材进行拍摄,在力求正确把握古代文化和真实历史的前提下,采用了新古典主义的写实手法,用最现代的技法来处理故事情节及结构,线性叙事,强调节奏和速度;大量使用现代语言,尽量准确而有限地使用文言和古典语汇,力求使现代人在感观和心理上无隔膜地切入古代社会,较真实地还原了汉武帝作为一代君王的传奇一生。全剧以刘彻的幼年开篇,以景帝的政治保护下刘彻的成长为主线展开,通过刘彻的风险继位,掌握大权;用贤变法,尊王攘夷;大战匈奴,出使西域;巫蛊为乱,罪己示民等重大事件,围绕和与战、治与乱、忠与叛、生与死、得与失、情与恨的矛盾,向观众全景式地展示了汉武帝刘彻纵横跌宕的一生和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展现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当然要选用磅礴恢宏恢宏的音乐来为这部电视剧配乐。片头和片尾的主题歌曲,都是由著名歌手韩磊来演唱,其大气豪迈的声线首先就将观众带入了大汉帝国时代,带入到了帝王让一个民族空前振兴的时期。片头主题歌曲《最后的倾诉》,采用了进行曲式的编曲,将一个辉煌的历史时代用音乐展现在了欣赏者面前,而其歌词就像诗一样的语言,或者说就是一首诗,一首赞扬一个为国为民的帝王的诗,用第三人称讲述了汉武大帝的心胸与情怀:“长河中的浪花,山脉里的奇峰”,是一对非常贴切的比喻,提供了一种把人物形象转化为奇伟山河的想象空间;“把寂寞藏在乌云的缝隙,把梦想写在蓝天草原”,将痛苦为难中的寂寞埋藏在乌云的缝隙中,豪情满怀时候的踌躇满志就是满眼的蓝天白云,是作为一个大男人将自己的责任放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上;“燃烧自己,温暖大地”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是一种牺牲精神,“让一缕缕火焰翩翩起舞”,汉武大帝用自己的生命之火,温暖了整个中华民族,照耀了大汉民族的千秋大业,这也是最后的精神升华。

《等待》是这部电视剧的片尾主题曲,与片头主题歌曲的编曲不同的是,这首歌的前奏选用了长笛来演奏一种舒缓的音乐,让人心渐渐沉静其中,仿佛将一个帝王作为一个“平常人”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又用了复二部曲式结构,情绪层层递进,感情一步步升华,副歌部分大型管弦乐队和着歌词,将情感升华到最高点。歌曲用了第一人称的语气对外诉说,一个伟大的帝王,向后人们诉说着他的一生心得:前四句是歌曲的主歌部分,一种柔情细语的语气说出汉武帝对于历史流逝的无奈以及对以后的期盼;往后的四句副歌部分,豪情壮志在胸中的汉武帝,尽管有一些无奈,但是对于自己人生的功绩,仍持一种肯定的态度,而且坚信自己的思想能永恒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这部电视剧本身运用了“倒叙”的叙事手法,首尾是相同的场景,是汉武帝与史官司马迁之间对于汉武帝一生的评判的对话。司马迁说道:“并非一般人能够评论陛下”,片头主题歌《最后的倾诉》恰好就给出了“评论”;汉武帝说道:“许多事儿只有天知道,已经发生的,没有发生的,真来不及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了。”片尾主题歌《等待》恰好就说明了汉武大帝当时的心绪。

这是歌曲与故事的融合,是歌曲具备深厚思想内涵的表现。其实《等待》就像是一种“倾诉”,与《最后的倾诉》形成了明显的互补。一个第一人称,一个第三人称,亦像是历史与这位帝王的对话,在这种强烈的问答中,完成了一个人物的呈现,完成了一段历史的表现,这便是对应式的双主题歌曲具备的通过前后的互补来完成意志和情感的升华作用。

从这两部电视剧中,首尾对应式的双主题歌与单主题歌相比,具有和单主题歌曲相同的一个作用,那就是具有对影视剧的概括和总结的意义,但由于其占据了片首和片尾两个极其重要的位置,所以这种形式的主题歌曲把握的点更多,概括和总结性也更强,因此它往往涵盖了更大的概念。这种主题歌曲形式大致有两种作用:一是通过制造一个“气氛场”来把握全剧的思想和整体的气氛;二是通过首尾主题歌的相互补充完成整个影视剧的意志和情感的升华,并从多方面展现人物的精神气质。由于所依据的剧情不同,歌曲关注的角度和方式也不同,所以产生了这两种不同的美学价值。事实上,我们还可以更多方位地去发掘它们的艺术表现力,只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首尾主题歌曲间关系的统一以及它们与整个剧情的统一。

(2)多主题歌曲的另外一种形式是主题歌群。主题歌群是指由两首以上的主题歌曲组成的一个主题歌群组。歌曲以群组形式出现,规模较庞大,因此一般只会出现在大型长篇电视剧中。组群中的歌曲之间有相互的联系,并统一在同一部电视剧的内容中,它是在主题歌曲发展到较成熟的阶段才出现并发展起来。

1994年,台湾电视公司集合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大腕演员,由知名制作人杨佩佩监制,第二次将金庸武侠剧《倚天屠龙记》搬上了银幕,并成就了所有翻拍这部电视剧中的经典。《倚天屠龙记》讲述的是元末时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屠龙刀和倚天剑是当时江湖中流传可以称霸武林的神器,得到屠龙宝刀可以号令天下,而持剑者方可与之抗衡。武林各大门派在各地争相起义,讨伐元朝,逐鹿中原。为了一统天下、成就霸业,他们在江湖上掀起了阵阵腥风血雨般的抢夺之战。武当弟子张翠山与天鹰教教主之女殷素素,分属正邪两教,因屠龙刀而相遇相恋,却因屠龙刀而先后自尽。他们的儿子张无忌长大成人后,因缘际会成为明教教主,同时取得屠龙宝刀,号召群雄,共同推翻元室大业,剧中亦有纷繁的情感纠葛贯穿其中。这部电视剧获得了当年香港金马奖的最佳音乐效果奖,作为一部长达64集的大型长篇电视连续剧,它根据故事的走向和人物的关系,设计了一个主题歌群,只有长篇的电视连续剧才有这种容量来容纳主题歌群这种形式,才能将主题歌群这种形式的潜力挖掘出来。

片头曲选用了两首歌,分别是黄沾演唱的《随遇而安》和周华健演唱的《刀剑如梦》,这两首歌都由用男声来演唱,体现出江湖中的英雄豪迈之气。黄沾略带沙哑的嗓音诠释的《随遇而安》,用一个“大男人”的声音诉说出在纷繁混乱的江湖中,男人的志气和气魄是最重要的,在江湖中拼尽全力锄强扶弱,“就算当不成英雄,也要是一条好汉”,其实好汉又何尝不是英雄呢;当然作为英雄时,无须追求太多浮夸的东西,情缘对一个人来说似乎更重要,在江湖中,不求雄霸一方,但求能“勇敢”地走完“潇潇洒洒”的一生,一切随自己的心而自由自在的浪迹天涯,“但求情深缘也深,天涯知心长相伴”,这正好迎合了“天南地北随遇而安”的江湖大侠之气。而《刀剑如梦》讲述的就是这部电视剧中人物的心境。“刀”与“剑”,是天下武林人士争夺之宝,而对于“张无忌”来说,“刀”与“剑”却讲不出他内心的“爱恨和是非、生死与悲欢”,都终究让其一切随风,所以“刀”与“剑”又有什么意义呢?“谁与我生死与共”恰好在全局最终做了回答,与自己的爱人浪迹天涯,在一个幽静的小屋里过完自在的一生。二十二集是一个分界点,张无忌在本集中,习得神功,正式踏入了充斥着是非恩怨的江湖中。前二十二集,黄沾表明了一种武林中人生的态度和责任,从二十三集开始,开始了行使这种态度和责任的人生,周华健那清亮的嗓音,就像是“张无忌”清怡的性格,用歌曲写下了他的一生。片头的两首主题歌曲表现内容一致,且有一种递进和解释的作用,与全剧表现的内容贴切,充分体现出了全剧的主题思想。

片尾则是采用了李丽芬的《爱江山更爱美人》、成龙的《你给我一片天》和辛晓琪的《俩俩相忘》这三首歌作为主题歌曲。这是本部电视剧的另一条主线,围绕张无忌、赵敏和周芷若之间的情感纠葛来展开,也是故事得以发展的动力,片尾的这三首歌,似乎就是这三个人的心声。

女歌手李丽芬所唱的《爱江山,更爱美人》照理说应当是一位江湖的逍遥浪子唱出来,理应是张无忌的吟唱,但最终却选用了女生来演绎这首歌,事实上应该看出这其实是赵敏对张无忌的心声:赵敏是元朝的郡主,她聪慧伶俐,带有几分英气,性格霸道豪爽,但是又不失女孩子的柔美娇羞,她的至情至性,至真至爱,打动了张无忌,而张无忌也抛弃了江山,最终与挚爱的赵敏隐居。李丽芬以低沉的女声唱那雄浑豪迈的歌《爱江山,更爱美人》,听起来别具风味,正是赵敏心中想说的话,“红花当然配绿叶”,这不是这朵金花对好汉的渴求吗?“轻叹世间事多变迁”,在这风云变幻的年代里,她无心也无力能够改变这个世界,“哪个英雄好汉宁愿孤单”,有美人相伴张无忌即使有壮志未酬的感慨,却心内一片轻松自在。赵敏心中所想的所爱的,不一定是这个手持屠龙倚天推翻旧王朝的人,而是愿意与自己隐居过神仙眷侣般生活的张无忌。

成龙所唱的《你给我一片天》是出现的第二首片尾主题歌曲,成龙是功夫巨星,他以其硬汉形象,演唱了这首柔情的歌曲,这正体现了张无忌的侠骨柔情,正是张无忌心声的诉说。张无忌有至善至勇的性格,他一心为国为民,为江湖侠义,然而他优柔寡断,从很大程度上说难成大业,但是他却能成为明教教主,雄霸一方,号令群雄推翻旧朝。张无忌生命中出现的几个女人,从小昭、殷离、杨不悔到周芷若、赵敏,虽然情感或爱、或义、或恩各不相同,但她们在不同的阶段给张无忌一片天,给了他无私的帮助,正是这些女子的恩惠与施舍,使得一个优柔寡断的年轻男子成为了统率群雄的武林盟主、少年英雄。最后张无忌选择了赵敏,这个元朝的郡主为了“乱党”的人却甘愿抛家弃国,舍弃荣华富贵随其浪迹天涯。这首歌唱出了张无忌的心声,是赵敏给了张无忌“一片广阔的天”。

辛晓棋所唱的《俩俩相忘》,是周芷若的情殇,是她对张无忌这个无缘人最后的倾诉。周芷若与张无忌初识于汉水河畔,这段恩义两全的青梅竹马之情本可化作一段佳话,却迫于江湖形势最终未能走到一起。这是周芷若对自己一生的沉思:对无忌的挂念与爱慕,后师命难为忍痛舍爱;在与无忌大喜之日,无忌却选择离开;在各个武林人士面前中剑伤张无忌,又与张无忌争武林盟主之位,“谁不把悲喜尝”,爱过了恨过了,到头来发现“恩怨难计算,昨日非今日该忘”,情缘已了,“昨日非今日该忘”,最终两人相忘于江湖。这首歌选用单二部曲式结构,情绪层层递进。歌曲选用辛晓琪那富有女人魅力却又不酸涩的声音,正是片中看透爱恨的周芷若,让“爱恨的百般滋味随风飘”的形象。

本部电视剧有片头主题歌群和片尾主题歌群两部分,其所表达的内容与意愿是不同的,片头主题歌群从江湖和侠道上来展现人物形象,总结故事内容,片尾主题歌群却从情感方面塑造人物性格,抒发人的情感,这是这部电视剧的两条主题线,都通过主题歌展现出来。尽管有所不同,首尾却通过相互的配合,统一于这部电视剧中,人们在聆听主题歌的时候,就能直接感受到故事的完整性。无论作为片首还是片尾的主题歌曲,多首歌曲的组合,还体现了一种情感的延伸和递进,这也增强了作为主题歌曲表现情感的深度和绵延性。这样一来,一个“完整性”,一个“绵延性”,“广度”与“深度”的结合便构成了主题歌群的“立体性”,其容量也就大了起来。只有长篇电视连续剧有这种容量能容纳这种形式,主题歌群对长篇电视连续剧来说是最好的一种概括形式,主题歌群更将影剧的思想加以升华。但目前看来,这类形式的音乐在影视剧中并不多见,即使近几年也未能出现很好的主题歌群供我们欣赏。主题歌群具有巨大的发掘潜力,这种创作对开掘音乐这一影视剧的表现要素具有积极地意义。

3.片中主题歌曲

主题歌曲是影视剧音乐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它主要分布在片首和片尾这两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但是有时主题歌曲是可以出现在影视剧播放过程中,这种在片中出现的主题歌曲,即使不会每集都会出现,它也会经常响彻在欣赏者的耳中,它们尤其会突出电视剧隐藏的主题思想,通常会出现在一些用来深化主题的情节点上。《北京爱情故事》也是最近热播的一部青春都市剧,与之前的青春励志剧《奋斗》充斥的乌托邦式的青春梦想不同,主要讲述了在北京生活的几个年轻人面对爱情、事业及人生的抉择和态度。片首主题歌曲《北京,北京》,“我们在这欢笑、哭泣、活着、死去、寻找、失去”,这就是这群年轻人在这座城市的境遇,把在北京生活的感受在歌曲中体现了出来,一首歌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和心理体验。片尾主题歌曲《地心》,讲述的是那深刻而又纯粹的爱情,略显阴柔色彩的编曲,句句戳中每一个有爱之人的心,这便又总结了故事中那讲述的主要的成分——“爱情”。首片尾的两个主题曲,明显地突出了“北京”,“爱情”的主题,然而在这部电视剧中,还有一首主题歌是在剧中播放过程中出现的,那就是《再见,青春》。这部电视剧除了道出了北京的生活与无言的爱情之外,隐藏着的另一主题思想便是年轻人对于青春的逝去和美好过去的感叹,对于当前现实的无奈和将来生活的迷茫,更有对于过去说再见,勇敢继续生活的信念,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过程。《再见,青春》真真实实地将这种苦涩的心情倾诉出来,每一个年轻人都在遇到爱情、生活以及工作的挫折的时候长大,挥手向青春说再见,让我们学着面对未来继续奋斗,也是这部电视剧的主旨所在。作为主题歌曲它没有出现在片头或者片尾,而是像它所要表达的这一主题一样是隐藏于剧中,但是却让我们在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随时都能够听到它:它出现在杨子曦选择富二代而抛弃吴狄的时候,出现在程峰与石小猛因夺妻反目成仇的时候,出现在石小猛因心生的怨恨报复胡荣强和程峰父子的时候,出现在程峰在失去爱情、父亲入狱的时候,出现在石小猛设计陷害程峰,沈冰受到牵连受伤昏迷的时候。伴随着这首歌的是程峰对于真爱的了解、对于亲情的感悟和对于生活的奋斗;是石小猛对于现实从误解到理解的过程;也是吴狄对于真实情感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每一次这首歌曲的出现,都是一个人生的磨难与成长历程,它几乎贯穿于电视剧的每一集中,入微到每一个细节,同样的词曲,却表现出了不同的含义。全剧三首歌,三种主题,而这三首主题歌曲的演唱者都是汪峰,他用他沧桑的嗓音诠释出北京青年们对青春的憧憬、对爱情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三个主题统一于一种声音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也是导演对于歌曲选配的用意。片中主题歌曲由于其存在形式所表现出来了特殊的美学特性,它能够在总领全剧思想和内容的前提下,深入到片中的不同情景中,随着情节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并可与其他主题歌曲配合形成一个更加完整具体的脉络,这样的主题歌曲的存在形式甚至比分布在片头片尾的主题曲更要深刻和生动。影视音乐中用主题歌曲作为对外诉说的一种语言形式,尽管在呈现的形式和内容上虽各有不同,但其宗旨都是为了凸现影视作品的主题,这一音乐形式向观众昭示和概括了影视剧的格调、色彩、性质或故事梗概。在对主题歌的欣赏中,把握住主题歌曲的这一美学价值,我们对影视剧整体的欣赏也就更加容易和快捷。

(二)场景歌曲

主题歌曲是涵盖整个影片的一种音乐形式,然而众所周知,一部影片或一部电视剧,是由多个场景组成的,场景体现的是影视剧中的细节,尽管主题歌曲具有广大的涵盖性和概括性,但由于其形式和容量的限制,细节性的问题是它顾及不到的,于是出现了另外一种影视歌曲形式用来突出表现细节,这就是场景歌曲。场景歌曲跟随具体的剧情发展而出现,往往会出现在一些重要的关键点上,它可以渲染当时的环境与气氛,表达人物当时的思想情感,推动情节的发展,甚至用作某种转场,总的来说场景歌曲比主题歌曲要具体得多。《北京爱情故事》作为一部纯正的北京片儿,片中启用了大量的“城市味儿”极重的音乐,大量现代化的编曲,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很好的“都市化”氛围。许多网友表示:“《北爱》的音乐是难得的好,许多电视剧往往只有一首歌让人印象深刻,但这部片子里很多歌都非常棒,和故事有着一脉相承的味道。”除了本部电视剧的主题歌曲之外,其场景歌曲的选择和编配也很到位,让人们在有限的镜头中,引起无限的思绪。这部电视剧运用了大量的场景歌曲,他们在不同的场景中都起了不同的作用,将镜头画面与音乐以及观众的心理感受密切的联系了起来。在本片的第一集,吴狄劝说林夏不能跳楼一段中,吴狄因得知自己的女朋友杨子曦跟其他男人在一起,心情极度低落,此时响起了《飞得更高》这首歌,歌曲前半部分舒缓的声音配合着吴狄失落的心情,而当吴狄失足从大厦顶坠落下去的时候,歌曲的副歌响起,伴随着吴狄的“飞”,他的心境也一定是开阔的,那一瞬间,他看透了一些令自己揪心的事情,这时候歌曲的穿插,不仅是为配合人物的动作,更迎合了他的思想变化。《光阴的故事》是一首很怀旧的歌曲,歌曲所表现的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过去的生活是简单的,在这一群年轻人中,他们一起在这个城市学习和工作,对他们来说,他们有太多美好的记忆,而在本剧中,这首歌就不止一次的出现。第一次出现在第二集,三个男主角来到大学时代经常去的一个小饭馆里,程峰受到吴狄和石小猛的挤对三个人打闹起来,此时想起了这首歌,配合着镜头的慢放,镜头转向那个无忧无虑可以一起打闹一起耍的大学时代,这种运用音乐来进行的特殊转场营造了怀旧的气氛。第二次出现在第六集,好朋友庆祝石小猛的女朋友沈冰到来,一起聚会结束后,一起唱起了这首歌,此时又是这首歌曲出现,这是大家初入社会以后,对于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和留恋。第三次出现在了第三十二集,程峰在地下通道听到街头歌手在弹唱这首歌,音乐又顺势响起,此时经过爱情、工作和亲情多重打击的程峰坐在阶梯上,再一次忆起过去的美好。这首歌表现的是同一种情感,但是在不同时候表现出了人进入到社会以后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历程。《爱情,爱情》这首歌又有不同的意义,它伴随着爱情的变化场景而不断出现:杨子曦选择富二代抛弃吴狄的时候,此时出现歌曲的第一段,“一个人付出,一个人任性”,吴狄就这样被深深伤害着。而当杨子曦被富二代抛弃的时候,她又回到吴狄身边,正是“一个人牺牲,两个人享用”,吴狄又选择与杨子曦在一起。整首歌的不同段落在不同场景中出现,不仅在具体的环境中渲绪情感,更是一个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在构成了一首完整的歌曲之后,这一情节的发展也结束了。《北京爱情故事》的音乐之所以饱受热捧,其场景歌曲的合理化运用功不可没。歌曲作为影视音乐对外诉说的一种语言,可以简明扼要地将一个故事、一段情呈献给受众。它是一种简单的音乐形式,不求高深的创作技法,能在影视剧中引起观众的共鸣便是其宗旨,而其简单的旋律性,配之以歌词的引导,使得人们更容易理解它,因此也就更容易接受它,使得影视剧中的歌曲成为了影视剧的一个“理解点”、“印象点”和“关注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