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音乐对外诉说的语言中,除了影视歌曲之外,还有一种语言便是影视乐曲。乐曲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由乐器演奏或人声哼唱出来的无歌词的音乐。“如果要给人用心灵才能掌握的东西,可以试试为耳朵准备,因为耳朵能最快地探询深处。”
这是纯粹的乐曲带给人最直观的听觉感受,音乐中的情绪能够最直接地碰触人心,尽管没有了歌词的解释,它显得更加抽象一些,也更难理解一些。然而对于影视音乐中的乐曲,因为有了故事的配合,有了画面的解释,它相比纯音乐容易理解得多,另外它没有了歌词的限制,乐曲似乎比歌曲具有更广泛的包容性和涵盖性,因此给了观众更多的理解和遐想的空间。在影视剧中,乐曲也分以两种形式存在:主题乐曲和场景乐曲。
(一)主题乐曲
主题乐曲所承担的任务与主题歌相似,也是概括或总结主题思想。其分布形式也有所类似,不同的是一般主题乐曲是一直贯穿整剧,对剧情本身起着推动和发展作用的。它们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影视剧中,或者发生变化的情节点上,或者人物心理变化的时候,这些都与该剧的主题息息相关,它可以在当下的情境中起到具体的表现作用,最重要的是在全剧的分布中承担情节的贯穿和呼应的结构作用。因此主题乐曲可以从影片开始的时候出现,或者故事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出现,而不会仅仅出现在片尾,因为它没有发挥到作为主题乐曲贯穿全局的连续性作用,且音乐的抽象性和无歌词的解释性使得置于片尾的乐曲很难达到统领整剧的作用。主题乐曲的自由性使得它存在的着眼点非常灵活,或人物的变化历程;或故事情节的推动发展;或心理的跌宕起伏;或时代的走向,这种灵活的着眼点便使得主题乐曲在编配和运用上呈现多姿的形态,也使其具备了丰富的美学价值。
1.主题乐曲的功能性
(1)主题乐曲是人物情感的变化的标识
1997年,美国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将耗费了五年拍摄时间、耗资上亿的电影《泰坦尼克号》搬上了银幕,创下了全球18。354万美元的票房,成为当时电影史上最卖座的一部电影,并占据票房冠军十二年,成为好莱坞划时代的标志,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凭此片荣登世界商业电影的顶峰。影片几乎囊括了第七十届奥斯卡的所有奖项,并荣获第五十五届金球奖的多个奖项,成为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影片讲述了发生在泰坦尼克号上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泰坦尼克号是当时最豪华的油轮,在油轮前行的旅途中,贵族小姐罗丝在自杀之际与杰克相识并相爱,不料油轮撞到冰山,巨型油轮沉入海底,杰克舍弃自己使得罗丝获救……影片是围绕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展开的,而音乐对于情感的塑造作用以及在情感变化中发挥的标识性作用功不可没。詹姆斯·霍纳为电影编配的音乐,使之荣获了第七十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奖和第五十五届金球奖最佳电影音乐奖,甚至电影的原声大碟现在仍位于同类音像制品的前三名。电影中有一段主题乐曲旋律令人印象深刻,它采用了电子乐、交响乐、流行乐及爱尔兰乐相融合的配乐形式,并选用不同的演奏形式和旋律行进法对音乐进行变奏,实时地依照剧情的发展对人物的情感进行表达,不同的配乐和音符的织体方式,为罗丝和杰克的爱情铺就了一条浪漫的道路。音乐出现时,其缓慢的旋律进行和小跨度的音程走向已经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意境:这段主题乐曲,紧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步步将两个人的爱情呈现了出来。罗丝作为贵族的小姐,理应嫁给门当户对的卡尔,但是向往自由爱情的她因拒绝与卡尔成婚而选择自杀,幸得穷小子杰克相救,两人在之后的日子里一起参加宴会,在三等舱跳舞,杰克为罗丝作画,虽受到卡尔的阻挠,但两人相互倾慕最终爱上了对方,就在两人决定等到下船后一起私奔的时候,船撞到了冰山上,在两人都遇到危险时,杰克保护了罗丝,自己则沉入了大海中……主题乐曲从两个人相遇正式开始出现,出现在两个交往的每一个情节点上,将两个人的爱情故事用音乐描绘了一个框架:影片的开场,画面运用老电影的特效呈现出了1912年泰坦尼克号即将起航时的场景,诉说了故事发生的时代和地点,配之合成器的无歌词人声合唱效果,为电影的开场做了一个情绪的铺垫,而且在影片中运用音乐做了一个时间和情景的转场,将观众的视线和思绪拉回到现在,拉回到了故事的开始,这是主题乐曲出现在片首的主要作用。
主题乐曲的第二次出现在美好爱情故事将要发生的时候,杰克第一次见到美丽的富家小姐罗丝,并对其一见钟情,双簧管在罗丝出现的时候出现,杰克在见罗丝的第一眼便为之倾倒,此时出现竖琴协奏,曼妙的音色将罗丝迷人的姿态展现出来,双簧管与竖琴的密切配合,犹如杰克注视迷人的罗丝的眼神一般,这便是杰克对罗丝爱情的萌芽之乐,这一段乐曲选取了乐曲的主歌部分,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展现在观众面前。尽管受到了同伙的嘲笑,但杰克自此便对这位美丽的小姐念念不忘,夜里躺在长凳上思念之时,发现因拒绝嫁给卡尔的罗丝意欲轻生,杰克与罗丝在此结缘,这段主题乐曲以爱尔兰锡哨演奏,用这种清幽的音色诉说着两个人的相识,而演奏的主题乐曲的前奏部分,为两个人的爱情拉开了序幕。沉船前的六个小时,罗丝不顾家族的种种阻挠,终于随着自己的感觉,下定决心与苦追她的杰克在一起,在这艘巨型油轮的船头,“我改变主意了”,罗丝的一句话使得两个人终于走在了一起,张开双臂“飞翔”在船头,也成为了这部电影最经典的桥段。这是一次完整的乐曲呈现,在由弱至强的力度变化中,音乐、画面、情感达到了完美的融合。罗丝一语话毕,前奏随之响起,依旧是爱尔兰锡哨演奏的前奏部分,高八度的演奏加深了爱情的浓意;当杰克扶着罗丝走上船头时,人声的无歌词伴唱想起了主歌部分,柔情蜜意尽数放在了音乐中;由弦乐演奏的副歌部分在两人的激吻中响起,乐曲更加运用转调法将这恢宏宏的音乐推向高潮,两人也在这艘巨轮前一吻定情。这一次音乐的出现,是这首主题乐曲出现最完整一次,它将故事推向了一个高潮,恰巧的出现在整部电影的中间部分,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以后主题音乐每每出现,也都基于这一情节点。
主题音乐再度出现在两人确定关系之后,共有三段场景,而三段场景共同构筑了一段较完整的乐曲。第一个场景是杰克为罗丝作画,钢琴直接演奏乐曲的主歌部分而并没有出现前奏,因为爱情已经存在,仅用简单的钢琴来配器,突出了两人之间单纯的爱情。副歌部分出现在第二个场景,两人缠绵于废旧的老式汽车里,这是又一次感情的升华,因此继续运用弦乐合奏。第三个场景,两人被人追赶后,在船头山盟海誓,做出对彼此的承诺,音乐更以升调的方式重复副歌部分,两个人的爱情值此时达到了最顶点。豪华游轮撞到了冰山,将要沉没了,杰克将罗丝送到了救生艇上,而人将要离别之际,罗丝因不舍重新回到了油轮上,选择无论生死都跟杰克在一起,这一段音乐依旧柔和,与快速运动的画面形成了较明显的对比,柔和中却抵挡不住两个人在一起的决心。船最终沉没于大海中,两个人漂浮在了海上的浮板上,杰克帮助罗丝生存下来,自己却沉寂于冰冷的海水中,此时的主题乐曲已经变得不再美好,而成为了一种悲伤的倾诉,管乐与弦乐的协奏,将这种悲伤的情绪渗透到两个人的心里。在最后老罗丝的睡梦中,她又与杰克幸福地在一起,并受到了所有人的祝福,这一段将合成器的人生合唱和管弦乐完美地交融到了一起,演奏出主题乐曲的前奏部分,这是一个暗示,是爱情的开始,虽然前生两人未能牵手,但他们伟大的爱情永恒。
《泰坦尼克号》中每一次主题乐曲的运用,都是一次感情的升华,乐曲作为一种标识,让人们更清晰地感受到男女主人公之间情感的变化,乐曲和人物的情感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情感无限,音乐的表达亦为无限,这就是主题乐曲在情感表达上的美学意义所在。
(2)主题乐曲包含某种特殊的指定性
所谓特殊的指定性,是指主题乐曲在影视剧中发挥其贯穿的表现作用是,能够特定的指代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是一件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种情感,也就是主题音乐的特定性。这一类的主题乐曲与剧情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关联,但是它却具备某种含义、意义和情调,它附着在影视剧里,为观众营造一个相对明了的环境、基调和风格。1989年由王晶导演,周润发、刘德华和张敏主演的《赌神》在当年创下了4000万港元的傲人票房成绩,开创了赌片风靡的潮流,此后王晶又续拍两部,完成了“赌神三部曲”。周润发塑造的“赌神”是一代人记忆的标识,除了那梳着大背头、披着风衣的“赌神”形象,令人记忆最深刻的,还有赌神出现时令人振奋的音乐。这首音乐并非专为这部电影所写,而是取自EUROPE乐队的《The Final Countdown》里的前奏,音乐的主题旋律以铜管乐队演奏,贝斯衬底,以弱起的前八后十六分音符展开乐曲,重音落于长音上,给人以推进的感觉,旋律以重复性的级进为主,在旋律的进行过程中,打击乐的加入使得音乐更加有气势。赌神追求的就是这种气势,他的每一次出场都会使在场所有人震惊,这部电影将这段音乐的内涵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而音乐作为主题乐曲一出现,赌神就出现在了观众的面前,这段旋律,通过在影片中的多次出现,将它所承载的意义强调了出来。
这段主题乐曲在影片中出现了五次:第一次是在片首,江湖上赫赫有名的赌神第一次出现在观众的视线中,给人深刻的印象;第二次是在龙五受伤时,失忆的高进忽然振奋,保护了龙五;第三次,赌神回归,来到与陈金成对赌的船上,这是人们熟悉的赌神回到了大众的视线中;第四次赌神进入赌场,这是他报仇雪恨的地方;第五次赌神终于打败陈金成,并杀了背叛他的高义,体现出了他的王者霸气。这五次音乐的出现,均体现出了赌神的气势,虽在乐曲的编配上没有任何变化,却一次次地深化赌神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尽管没有在故事情节的推动上有很大作用,但是为我们下了一个定义:这段音乐就是赌神。主题乐曲为我们提供的这种特殊的指向性,甚至使我们忘记了音乐本来的面目和出处,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以后的赌片中,许多都引用了这一音乐,但每一次运用都几乎是跟赌神有关的,也就是这首主题音乐具备了“赌神精神”。
(3)主题乐曲一种情节发展的提示性代词
主题乐曲在影视作品中,会跟随剧情的走向出现在每一个关键的情节点上,用不同的内在含义,将故事情节的变化与发展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时候的音乐,是作为一种“提示性代词”,将剧情的脉络用点的方式描绘出来。这种提示性代词的功能,在王家卫在2000年推出的一部经典文艺片《花样年华》中运用到了极致。《花样年华》是一部用主题乐曲来推动情节发展的电影,几次音乐的出现构成了故事情节的支架,最为绝妙的是,《花样年华》的不少重要情节都是在那几段MTV式的场景中交代的,这几个场景出现时,大部分观众会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在音乐中掌握到故事的去向,片中至少出现了9次这段音乐的运用,而音乐的每一次出现都是一次情节的推动。音乐运用简单,配器和编曲上并没有很大变化,一次次用这种“语言”讲述了一段由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性故事,音乐几乎渗透到了故事的每一个点中。周慕云与苏丽珍一起搬到了同一幢公寓,双方的爱人由于工作原因经常不在家,两人便经常去房东太太家里一起玩麻将消遣时间,音乐第一次出现是在两人第一次在房东太太家里碰面,尽管只是简单的擦肩而过,四三拍的缓慢音乐配合慢镜头的画面,强调了故事的开始。得知老婆欺骗自己后的周慕云与独守空房的苏丽珍在狭窄的楼梯口相遇并擦肩而过,这是随着剧情的发展,音乐第二次响起,心情低落的两个人在不幸的爱情中体会到同样的感受,狭窄的楼梯与压抑的情绪相互配合,音乐没有变化,它给了欣赏者一种插入式的艺术效果,在这种超现实的氛围中,让人们期待下面剧情的进行。
第三次出现在两个人相遇在雨中的楼梯中,此后周发现了妻子的婚外情;第四次是在两人情感都受挫后在雨中回家;第五次是双方都在创作;第六次是两人一起在旅馆写小说;第七次是两人在异地的相互思念;第八次是周将离开去往新加坡的难离难舍之时。
音乐的最后一次出现在了周慕云在柬埔寨对树洞里说出秘密的情节中,这一次主题乐曲与以往小提琴独奏出的音乐不同,它应用了中提琴这一较低沉的乐器来演奏,弦乐队的拨弦跳跃音也变弱,旋律上采用变奏的方法,使得整个音乐听起来具有更深的韵味,它的强烈的结束感,给整个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音乐在影片中随时的以强调的方式出现,或许不用刻意去体会音乐的内容,但是它却在剧情的演进中做了一个铺垫,这正是主题乐曲的一个特点,即音乐为剧情服务。这段主题音乐也有渲染环境、烘托情感之意,但其本身所具备的指示性却是其产生的最关键的美学意义。
2.主题乐群的织体性
主题乐群是由多首主题乐曲共同构筑的一种影视音乐形式。主题歌曲可以以主题歌群的形式出现,它用多首主题歌曲来完成一部影片的架构,其形态和用法以及其效果上均有分析。主题乐曲同样可以以主题乐群的形式出现在影视剧当中,只是与主题歌曲的构成方式不同。主题歌群由于其形式规模的特性,使其具有立体性,而主题乐曲均以线索的方式贯穿于影视剧的始终,因此多首主题乐曲所构造的主题乐群便具备了它所独有的特点——织体性,这是这种织体性将一条条音乐的线索编织起来,达到了与主题歌群同样的美感。
(1)主题乐群横向的交织
主题乐群的织体性体现在两种形式上,第一种是横向的交织,即不同的主题乐曲在同一个时空中伴随着故事中不同的主题线索来进行构架,从而统一到一个整体中。前述的《泰坦尼克号》中,讲述的是杰克和罗丝之间的爱情故事,但是既然名为“泰坦尼克号”,剧中有许多情节和镜头也意在叙写关于这艘巨型油轮的命运故事,而为此编配的主题乐曲也渲染了这一主题。“泰坦尼克号”是一艘奥林匹克级邮轮,与当时的“奥林匹克号”、“巨人号”并列为当时的“邮轮三巨头”,但却在第一次航行中撞上冰山,永远沉没在了大西洋中。泰坦尼克号长达880英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邮轮,影片中用电脑特效和大型航拍将这艘巨型邮轮展现在我们面前,当镜头由沉船转向它第一次航行前的模样时,由弱转强的铜片打击乐落在强奏的铜管乐上,恢宏的气势喷薄而出,又有人山人海的乘客场面,衬托出了油轮的宏伟气势和豪华,此段音乐延续到邮轮开动;在行驶中,杰克在船头欣赏着海景,看着海里的海豚一起遨游,这段音乐再次响起,配合着杰克的那句“我是世界之王”,这仿佛就是这艘大船的宣言;音乐最后因此出现在邮轮沉没之际,船体在下沉断裂,一点点被大西洋的海水吞噬掉了,这时的音乐显然比之前弱了许多,配合着海水拍打的声音和人声的惨叫,显示出了这艘巨轮无奈的悲惨命运。这部电影运用“爱情之线”主题乐曲和“邮轮之线”主题乐曲相互交织,完成了整部影片的描述,扩宽了影片的容纳量。
(2)主题乐群纵向的连接
主题乐群的织体性的第二种形式便是纵向的连接。这种纵向性体现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题线索,表现出不同层次的含义,音乐就在这种时空的接连性上来完成一部电视剧思想的统一。1983版《射雕英雄传》由香港无线电视台拍摄并首播,后进入内地播映,受到了内地观众的热烈吹捧,达到了惊人高收视率,开创了武侠电视剧的黄金时代,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公认最精彩的就是1983版的《射雕》。南宋末年,蒙古称霸大漠,金国崛起,对大宋朝虎视眈眈,被金国陷害的郭、杨本是世交,后郭家被迫流浪到蒙古,杨家后人则进了金国的王爷府,成为了金国皇族,郭家后人郭靖后来一步步成为一代大侠,成为了抗蒙主力;杨家后人杨康则因坏事做尽而惨死。这部电视剧的音乐中,主题歌至今还为很多人传唱,被很多人忽略的电视配乐,更值得我们深思。这部电视剧的主题乐曲不是为电视剧另外所配,而是根据主题歌曲的旋律进行了配器、速度和表现形式上的变化而形成。电视剧分了三个阶段,展现郭靖的成长历程,而音乐也根据这三个阶段来变化,来完成主题的展现:
这是第一部分《铁血丹心》中运用的主题曲。影片开始郭、杨两家受到迫害,本应平淡而幸福的家庭就这样被拆散了,这段时期应该是悲惨色彩浓重一些,因此在前半部分,乐曲在钢琴以十六分音符凸现的紧张情绪之后,以二胡和弦乐队协奏的形式表现乐曲的A段,将那悲惨的氛围表现出来。随着郭靖的出生长大,郭家生活趋于平静,郭靖也成了草原上的射雕英雄,立志为父亲报仇,此时音乐转向明朗,此时选用交响乐队演奏乐曲B段,铜管乐队的突进,将郭靖报仇雪恨的决心和勤于练功的景象生动地刻画出来。第二段《东邪西毒》部分,也是选用了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在表现郭靖与黄蓉的爱情时,弦乐合奏演奏了两个人的缠绵,民族乐器的独奏又时常表现两人无忧无虑打闹的快乐情景,这一部分主要用A段来表现;管弦交响乐队演奏的B段时常配合着大侠的场面,武功的动作、打斗时的音响效果及有节奏的管弦音乐进行,节奏的配合,体现出了作为武侠片的特质,郭靖的武功也在音乐的展现中一步步提升。第三段《华山论剑》部分,主题乐曲基本以节奏感更强的音乐形式出现,展现了郭靖在一番磨炼之后最终成为一代大侠,并带领众人驻守襄阳,保卫自己的国家。杨康得到了应有的报应,令人大快人心,音乐凸显了武侠片中所具有的武侠精神。
这三段音乐随着郭靖的成长历程出现在整部电视剧的三段中,旋律虽有不同,却运用了相同的配器法,使音乐统一在相同的风格中,虽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意义,但最终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故事剧情里,音乐对剧情中的内容有概括性作用,其含义却层层递进,使得画面中的含义更加丰满,扩展了整个电视剧的容量。
以上是主题乐群分布的两种形式:同时空内的横向交织和不同时空中的纵向连接。无论何种形式,它都展现了音乐丰富的表现性,不同的主题音乐通过相互的配合共同丰富一部影视剧,表现出了音乐在影视中的统一性,主题乐群在音乐展现上比主题歌群更加的自由,也拥有着同样的大容量性。
(二)场景乐曲
场景乐曲是指在专门为某一场景编配的音乐。场景乐曲较主题乐曲更加具象化,它不能概括整个故事,也不能表现整剧的思想,但是对于细节的塑造上更有优势,在音乐表现力上与场景歌曲是相似的,而在隐藏含义上更深厚,构成形式和题材上更加丰富。场景音乐基本不会带有重复性,一般会专门根据这一场景的延续时间和表现内容作曲,但有时也会通过对主题歌曲或乐曲的变奏形式来构成,具有独立的表现意义。
1.场景乐曲塑造人物形象
《唐明皇》是距现在较早的一部电视剧,当时的音乐观念与现在有较大差距,包括从音乐使用和创作技法上均有待更新,作为一部史诗级长篇电视连续剧,剧中出现了较多的人物形象,创作人员根据每个人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用音乐将几个主要人物形象深刻地刻画了出来,而这些音乐全都是作为场景式的,出现在这个人物出场时。表现唐明皇李隆基的场景乐曲,选自这部电视剧的主题乐曲,这与这部电视剧所要表现的内容和宗旨是密不可分的。表现李隆基的音乐有两种,一种是恢宏的交响乐队伴之以民族打击乐,展现古代帝王之象及其作为一代明君的恢宏气概,与他所创造的空前的辉煌时代结合在了一起,体现出了浓重的史诗情怀;第二种是民族弦乐的温婉演奏,体现了这位帝王对于爱情的执着,以及作为一个普通人所具备的人性情怀。杨贵妃是唐明皇一生中最宠爱的女人,唐明皇的人生观念也因这个女人的出现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部电视剧中,杨玉环不是一个酿成国祸的女人,而是一个美丽清纯、天真活泼的女人,她善解人意、能歌善舞,才得以令李隆基“集三千宠爱于她一身”。因此片中表现她的音乐,是快活、明朗和轻快的感觉,当其转为平稳舒缓的旋律时,也显示出了一种清朗的乐感。太平公主刚强孤傲,表现她的音乐自然拥有宏大的气势,又选用民族的徵调式,将这位古代的巾帼英雄刻画得惟妙惟肖。丽娘是一位温婉动人的女人,她第一次在宴会上随音乐而舞动的曼妙身姿深深吸引了李隆基,在此后丽娘的每一次出现中,都选用了这一音乐,民族弦乐的演奏,时时表现着她的柔美亮丽。场景乐曲这一运用手法,将每一个人物形象的棱角刻画分明,也使得人物更具有立体感。
2.场景乐曲强化戏剧高潮
周星驰的《大话西游》是一部经典之作,第二部《仙履奇缘》中紫霞仙子为救自己的爱人被牛魔王杀死,孙悟空怒气大发打死牛魔王,在与紫霞仙子告别时,响起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首场景乐曲,音乐以电子合成的箫声强奏而起,前面所铺垫的情绪都随着牛魔王伤害紫霞仙子以后全部凸现出来,筒鼓无规律的点缀,另有弦乐的衬底,荒凉、悲情的感情色彩从画面中被渲染到极致,遥远悠长的色彩把靠近太阳的大地场景也刻画出来。这一段是《大话西游》的结束镜头,孙悟空将自己压抑的爱迸发而出,紫霞仙子在临终前终于盼到了自己的盖世英雄,相爱的人悲惨的分离,这是整部电影的最后部分,也是通常所说的电影临近结束时的“大场景”,音乐与画面让人感同身受,其所固有的极强的渲染力,将这一场景引向整部影片的最高潮。
3.场景乐曲用于渲染人物情绪
《康熙王朝》是一部历史纪传类电视剧,演绎了“千古一帝”康熙在位时的故事,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他一生灭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并御驾亲征葛尔丹,他清除朝廷腐败,注视国家发展,一生政绩卓著,为中国各族人民带来太平与安定。剧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康熙在太和殿训斥群臣,并改为正大光明殿。这段场景乐曲是这部电视剧中运用得最成功的一段音乐,康熙愤怒、感慨的情绪被渲染得淋漓尽致,体现出了康熙治理朝廷腐败和官员勾结的决心。音乐开始,弦乐半音阶下行伴以木鱼点缀,体现出了整个大殿中群臣的紧张感;康熙在训斥中,也自我反省,这时弦乐与钢琴趋于舒缓的旋律演奏,体现了一个君主的英明,群臣亦在此时深受感召;训斥过去,康熙提出了将来作为君和臣应当为国、为民应有的做法,当“正大光明”的牌匾在这个帝王身后缓缓上升之时,铜管、木管、弦乐和打击乐轰然响起,衬托出了康熙的气势和治理朝廷政治的决心,令人振奋。在最后康熙命群臣深刻记住这四个字的时候,同样的演奏方式,镜头推到了这块牌匾上,振奋的情绪再一次升华。陈道明精湛的演技与音乐密切的融合,真真切切地把此刻康熙的内心刻画到了极致,由中国爱乐乐团所演奏的这段音乐,对剧内人物和观赏者的情绪都有极大的渲染力,是场景乐曲运用成功的典范。
4.场景乐曲的独立表现作用
场景乐曲有时会以一个完整的表现形态出现在某一场景中,这种完整的表现形态会配合着情节的内容,共同构成一种独立的审美意义。《蜗居》展现了外地人在大城市生活的一系列有关房屋、二奶和爱情的故事,在播映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全剧最后女主角海藻失去了爱人、孩子和物质,忧郁寡欢,她的姐姐海萍带着三个月未说话的海藻散步,与海藻说了一系列的道理,这是个关键性的场景,音乐应雨声开始,海萍在长笛、吉他和小提琴的协奏中开始对海藻的诉说,弦乐演奏配合了海萍的无奈之情,再次加入长笛和吉他时,音乐稍显明朗,这是海萍对于海藻的鼓励和希望,最后雨停了,海萍的倾诉完成了,音乐也结束了。全剧来看,它与电视剧主题没有什么关联,加之音乐的配合,它却拥有了一种独特的含义,这是对我们所有人上的深刻的一课:人在社会中工作生活,万不可投机取巧;在经历失败和挫折以后,我们还可以重新站起来继续为人生和未来奋斗。场景乐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时时处处在影视剧的细微处起着关键性作用,大大增强了影视剧的艺术表现力,适当地运用场景乐曲,能够增添影视剧的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