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影视音乐的制作,采用的是电脑合成与传统工艺结合的方式。即一种是演奏与创作于一身;一种是分离,需要不同的部门去协作。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对于导演的欣赏水平,创作者的专业素质要求以及录制中技术的把握,都要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对于导演与作曲家的关系,我们已经进行过阐述,好的影视作品,导演与作曲家都能一拍即合,齐奏高山流水般的默契,相互懂得各自的意思和需要,如果一个导演起码的乐音知识都没有,只是单纯地听旋律是否动听,节奏是否合理,也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提高导演(制作人)的音乐素养,了解基本的乐音理论,以便在与作曲家沟通时,能够更好地契合;而对于电影作曲家(配乐者)来说,更应该从作品的前期阶段就开始入手构思,因为影视音乐的创作时间,也会影响音乐的创作效果。特别是那些原创型的音乐,应该从开拍前就了解剧本故事,介入创作当中,对于画内音乐要提前完成,以便于角色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协调统一,拍摄中期要定期探视拍摄过程,特别是那些具有剧情转折点的戏份,添加音乐时要仔细思考,后期作品完成雏形能阅览,那么这样创作出的影视音乐一定比只看剧本更加真实而自然,更加贴合剧情及场面的发展需求。
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人赵季平,在为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创作音乐时,到剧组探班,不慎在大冬天感染了风寒,卧床不起,但是头脑中却一遍又一遍地构思着电影的音乐,病好之后便创作出了与剧情契合完美的配乐。
对于录制环节而言,先前的传统分工基本已经废弃,取而代之的是“流水线”作业,影视剧的录音师便不再参与音乐的创作和录制过程。现在的音乐录制都是由作曲家自己找音乐录音师完成,录制完成之后才送到影视剧录音师处,进行影视的声画混音。完成影视声音最后的录制工作是影视剧录音师。但是,如果能让影视剧录音师多多参与前期音乐的录制,对影片音乐的选择及作品的整体水平一定都有更大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