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政治对立_对殖民者的挑战

政治对立_对殖民者的挑战

时间:2023-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印度民族起义亦称印度反英大起义,英国人则称为印军哗变,亦称印度叛变、士兵叛变,而独立后的印度则称它为印度第一次独立战争。在表面上可以理解为,英国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做了违背印度士兵信仰的事情,影片中的英国军官,对于戈登上尉反映印度士兵对牛油弹壳表示强烈不满的时候,军官的反映是,可以欺骗印度人,但是印度人要对英国殖民者的命令绝对服从。

印度民族起义亦称印度反英大起义,英国人则称为印军哗变,亦称印度叛变、士兵叛变,而独立后的印度则称它为印度第一次独立战争。一般指1857年到1858年发生在印度北部和中部,英属东印度公司服役的印度士兵发动的反对英国统治的普遍的民族大起义。这次起义以失败告终,本已摇摇欲坠的莫卧儿帝国自此完结,而东印度公司管理印度的体制以从此告终,印度开始置于英国的直接统治之下,称为英属印度。

起义爆发的直接导火线则是关于子弹润滑油的传言:1857年初开始在雇佣兵中流传这样一种说法:东印度公司以猪油、牛油混合的润滑油涂在来复枪(步枪)的子弹纸皮包装上。由于印度教视牛为神灵忌食牛肉,而伊斯兰教则视猪为污秽之物,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在装弹之前,士兵又必须用牙齿来咬破来复枪子弹的纸皮,因而,主要拥有这两大信仰的士兵们都拒绝使用这些子弹。东印度公司宣称,这种说法只是谣言,并且已经换了新的用蜡作润滑剂的子弹。但是印度士兵依然怀疑润滑油不干净,拒绝咬掉新枪支所使用涂了润滑剂的子弹壳。

此次兵变最直接的结果是莫卧儿帝国从此正式终结,而英国政府也撤销了东印度公司的管理体制,改由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另外,英国也汲取以往殖民统治的教训,英印间开始有了协商的政策,英国强加的社会标准与印度教社会产生对立(如,解除印度教妇女再婚合法障碍的法令)。

由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抗暴英雄》反映的便是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的故事。影片的主人公便是印度民族英雄莽卡班迪。

一、“以印治印”的英国殖民政策的反映

影片的开始是莽卡班迪与戈登所在的连队在与另一支印度部队战斗,从上文对印度被殖民史与1857年民族起义的简述中不难理解“士兵”与“以印制印”现象。至于为何印度人心甘情愿为英国人效力即缺乏反抗意识问题,需要从历史与宗教等多方面考虑,在此不加以细说。

影片中故事的转折是在子弹润滑油事件。英国殖民者制造了大量的枪械弹药,但是在弹药的纸皮外壳涂上猪油和牛油作为润滑,这严重违反了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两教的教义。在表面上可以理解为,英国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做了违背印度士兵信仰的事情,影片中的英国军官,对于戈登上尉反映印度士兵对牛油弹壳表示强烈不满的时候,军官的反映是,可以欺骗印度人,但是印度人要对英国殖民者的命令绝对服从。英国军官在用自身的价值观来衡量印度士兵,认为印度士兵的忌讳是没有必要的,因为那于获得利益没有任何冲突。

二、关于英国在印度的“双重使命”的反映

英国人带来的殖民文化在这个时候就与印度传统的文化发生了冲突,是东西方文明不融合的最好体现。另外在影片中,不仅仅这一处表达着殖民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冲突,在戈登上尉和莽卡班迪拯救“沙蒂”少女的时候,也体现了出来。当班迪和戈登同时发现了要被活活烧死的殉葬女孩时,班迪的反应是,要戈登不要去管,那是印度的习俗。但是戈登的反应是很强烈的,他认为这种做法是不人道的,所以他要冲击这种野蛮的习俗,救了那名少女。这个情节中反映的不仅仅是东西方文化的冲击,同样也反映着马克思曾说过的,英国殖民者殖民印度是要完成双重使命。戈登、东印度公司他们的做法完全忽视了印度的传统文化,在今天看来,这中西方文明对东方古老文明的腐蚀和摧毁依旧在进行着。殖民文化在印度的渗透,一方面它已经深深影响了印度的古老文明,但是,在另一方面,在印度的古老文明之中,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都是好的,都是积极的,妇女殉葬这一习俗就是一种很蛮荒很落后和非人道的习俗,所以在殖民文化渗透入印度传统文明的同时,殖民者也在对印度进行着先进的改造,一方面促使了印度走向文明。

在这两个情节之中,人们发现,殖民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冲突是“兵变”的导火索。那么影片的进一步发展又将这个导火索深层化。在影片开始的时候,在印度士兵为了英国殖民者的利益而与其他阿拉伯人战斗之后,班迪发现了战场废墟中奄奄一息的戈登,并且救了戈登一命,在这里,在班迪的眼中,戈登并没有因为他是一名英国人,而是班迪放弃了他的生命,在班迪的眼里,无论是英国人还是印度人,更或是其他的什么人,生命都是平等。他的这种观念,也影响到了戈登上尉,在戈登用言语攻击东印度公司利用鸦片腐蚀中国的时候,这一点就体现了出来。另外从班迪这个人物出发,班迪的心里在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对英国人产生反感,反而是接受了英国人的统治,在他与路边的傻子第一次对话的时候,班迪认为自己给英国人当士兵,是一种上等公民,是一种荣誉。并且,他一直所追求的是与戈登上尉建立友谊,而且戈登上尉接受了班迪的友谊,两个人的友好的接触,其实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友好融合,但是影片的后半部分告诉了观众,这种融合是不成功。戈登上尉对于班迪的友好,完全是出于班迪曾经救过他的命,戈登上尉并不是对所有的印度人都是以朋友待之的。他更多的时候称其他的印度人是“黑鬼”,这表明了即使是有融合的例子,但是例子不能覆盖整体,反而会被整体的观念所左右。

三、英印关系的根本症结所在

在影片中班迪和戈登关系破碎的直接原因就是戈登欺骗了班迪,让他用嘴唇接触了涂有牛油的弹壳,但是回过来想一想,在影片之中,在班迪接触弹壳之前,其实两个人对于弹壳的事情都是心知肚明的,在此之前,班迪就对弹壳的事情有所听闻,而且戈登也向上级反映过印度士兵对弹壳的态度问题,在一切都没有查明之前,班迪出于信任,用嘴咬了涂有牛油的弹壳,在这之后,在其他印度士兵同样没有查明真相的时候,所有的印度人便开始认为班迪抛弃了宗教的尊严,成为了下等人。简而言之,通过弹壳这一件事情就能够说明,即使班迪和戈登的个人友谊多么深厚,但是一旦问题涉及根本的宗教、信仰、习俗方面,东西方的文化便完全地不能融合在一起。

然而正是弹壳这个事件的催化,使得班迪等一些印度士兵知道,英国殖民者在利益面前是不会尊重印度人的,当班迪多次经历英国人对于印度人的不公平举动之后,班迪开始产生怀疑,他在怀疑公司的性质,公司到底是在给印度带来富有,还是在压榨印度人,使印度人成为他们殖民统治的工具,当戈登上尉了解到公司种植鸦片的目的之后,他便对班迪做出了解释,那就是公司是在为英国创造利益,而手段是不会受到道德,信仰等因素的束缚的。在了解了公司的真正本质之后,在面对英国人对印度人并不平等的待遇之后,班迪等人采取了反抗的态度。班迪等人反抗的就是对英国殖民者的压迫、不公平待遇、不尊重印度人的反击。

整部影片在故事主线上,一直是以一个印度士兵和一名英国上尉的友谊展开的,班迪对于英国长官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纯真的信任,友谊,但是英国人对于班迪等印度人表现出来的,却是不平等,不尊重,压迫等一系列恶劣行径,如果抛开殖民因素不谈,影片中的班迪和戈登就是东西方文化友好融合的典型,但是影片中涉及了殖民因素,涉及了殖民利益,在这些因素的驱使之下,问题便涉及了最根本的习俗和信仰问题,在这些问题面前,印度人是不能妥协的,所以英国人和印度人的接触在扣上了“殖民”这个因素之后,便是时刻充满着冲突的。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认为,由于习惯以自己在欧美文学典范中形成的趣味来判断第三世界非典范的文本,第一世界白人读者往往对这些文本感到十分陈旧或格格不入。在杰姆逊的“三个世界”划分中,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的为第三世界,而第三世界文化“都不能被看作是人类学所称的独立和自主的文化。相反,这些文化在许多显著的地方处于同第一世界文化帝国主义进行的生死搏斗之中——这种文化搏斗本身反映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受到资本的不同阶段或有时被委婉地称为现代化的渗透”。这种文化的冲突性自然也反映在印度人民面对殖民者由服从转为反抗的态度转变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