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历史事件之外,在印度电影中,还有着另类的反殖民题材的影片,由阿素托史·哥瓦力史导演,阿米尔·汗主演的反殖民影片《印度往事》,便不同于以往的抗争题材影片,同《抗暴英雄》相比,影片舍去了枪炮、鲜血此类的反殖民形式,在影片内容里,导演用一种看似荒唐实则却蕴含巨大意义的形式来反对英国殖民者。
《印度往事》主要演绎了自从1893年英军殖民印度之后,以保护各省统治者拉甲为由,向印度居民收取高额的粮食税,从而满足自己的资本积累和商品输出。男主角拉凡的村子由于一年的干旱,所以粮食产量极低,根本不可能再交上粮食税,然而当地的英军上尉罗素在一次邀请拉甲的宴会上时,要求素食的拉甲必须吃一块肉,否则就会增加今年3倍的税。拉甲由于坚持自己的信仰,触怒了罗素。当拉凡的村子的村长得知此事后,带领全村人向拉甲求情,罗素听闻后与村民拉凡打了一个赌,如果拉凡能和罗素进行一场板球赛并且赢了的话,那么全省将会免税3年。年轻的拉凡答应了罗素,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训练和面对了村人的不解之后,最终拉凡的球队战胜了罗素的球队,罗素因此被革职派往中非,而全省则免税3年。
这部影片同样表达了反殖民的主题,但新颖之处在于体育题材的表现方式,这对于印度电影中的反殖民题材无疑是一个创新。这部影片虽然没有直接地表现印度人民同殖民者的浴血抗争,但是在多方面却将殖民者和印度人民的矛盾表现了出来。
一、英印矛盾的深处挖掘
第一,在影片开始,罗素和一些英国军官在树林中打猎,青年拉凡却一直从中捣乱。这样的情节若是换作平常来看,一群军官无所事事地去打猎消遣,一个年轻的村民在树林里恶作剧,但是放在这部影片中便有了更深的意义。罗素和其他军官在得知拉凡一直在捣乱之后,说如果下次再让我发现是你我就杀了你。从这句话来看罗素等人,从在森林里猎杀动物,到恐吓拉凡,都表现除了罗素等英国殖民者对于生命的轻视。反观拉凡的做法,在保护动物不被罗素猎杀的时候,他表现出的是担忧,是欣喜,这可以看出拉凡对于任何生命的重视。两者一经对比,便体现了英国殖民者“弱肉强食”与印度人民博爱淳朴的理念冲突。
第二,关于信仰,影片能够有2个半小时的精彩演绎,其剧情的发展源于拉甲拒绝了罗素让其吃肉的无礼要求。印度是以信仰著称的国度,印度教视牛为神明,穆斯林人视猪为污秽之物,况且拉甲是素食主义者。若是放在平常的生活中,无非就是在宴会上拒绝了主人的好意而已。但是结合当时的环境,罗素代表的是英国殖民者,荷枪实弹的劫掠人,而拉甲,虽然是印度省份的统治者,但是却无力和罗素对抗。在如此的对比下,拉甲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素食主义。而罗素简简单单地因为这么一件小事,而对全省人民加重赋税。这就可以看出,罗素对于拉甲的信仰完全是嗤之以鼻的,这件事只不过是他想增加赋税的一个借口。在面对信仰的时候,外来殖民者完全忽视了当地人的感受,这样就在上层将矛盾埋下了种子。
这部堪称经典的影片,不仅冲突事件的选取很独特,在人物典型的塑造上也有着不俗的表现。几个特定非凡的人物角色,其实就象征着印度从反感到反抗再至完全对立殖民者各阶段中的几类人群。
二、殖民抗争的不同体现
首先是主角拉凡,整部影片拉凡对于英国殖民者的反感一直都是表现于明面,从始至终的与之抗争。在树林里面对罗素等人的时候,直截了当表明自己就是那个阻碍他们打猎的人,在第二次面对罗素下板球战书的时候,拉凡明显犹豫过,思考过,在他自己并没有必胜的把握情况下,他还是应战了。无论结果如何,拉凡和英国殖民者之间的关系永远是对立的。而且拉凡在和其他人进行对比的时候,拉凡的从始至终表现了他持久的反抗心理。在与退役印度士兵的交谈中,拉凡表现了自己理智抗争的精神境界。而且为了同殖民者抗争到底,拉凡可以不计什么下等民和上等民的区别,在抗争面前,拉凡视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在面对了同村人的背叛之后,拉凡的反应是充满理智和宽容的,依旧接受了同村人的加入。可以说,拉凡将这些优点融于一身。他的形象就是印度反殖民历史中理想的反抗者形象。
第二个特殊形象是统治者拉甲。首先在拉甲面对罗素无视自己信仰的时候选择了坚持,表达了对罗素的反抗,但这种反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抗,在罗素要求今年全省要交纳2倍的粮税的时候,拉甲的反抗就不见了,他知道如果真正与英国殖民者反抗的下场,只能无奈得将这种无理的要求传达下去,自己也由反抗者又一次回到了傀儡的角色上。但是拉甲又有一点是值得人欣赏的,那就是拉甲对于自己手下辖民反抗英国殖民者事件的态度。对比同时期中国的反殖民抗争——义和团运动,清政府的反应并不是支持,只是“夸赞,夸赞”而已,并且很快也转变了态度。在多数的情况下,统治者都是帮助殖民者一起镇压反抗者,这就使灭亡成为了时间上的问题。当所有的反抗者都被镇压殆尽,这个时候统治阶级再想反抗,就会发现自己早已失去了民众的基础。拉甲的做法,在很多情节中都明确表达了自己支持拉凡的决定,支持他们反抗殖民者。拉甲有对拉凡说过“狠狠的打赢这些禽兽!”,拉凡等人在训练的时候,拉甲不止一次去看望过他们,在球赛进行时拉甲甚至不顾自己的形象欢呼雀跃起来……但是这一切拉甲都有意在英国人面前隐藏起来,也就是说拉甲的反抗是有的,但是他自己并不是想让自己与英国人在明面上对立起来,这也表明了拉甲这类人反抗精神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使得拉凡的斗争缺少政府方面的实质支持,但是拉甲的这种做法也没有让拉凡的举动陷入夹缝。从这点上说,拉甲做的就已经比当时的清政府强了很多。
三、反殖民队伍的典型人物分析
在拉凡的队伍中,算命人和其他村民的形象也是值得人们思考的。算命人对英国殖民者的态度是完全的抵触,但是他缺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行动和目的。算命人将自己与英国殖民者完全对立起来,但是在拉凡有所举动之前,这个人也顶多是“说说”而已。而在拉凡决定反抗之后,他则是第一个加入了拉凡的队伍。算命人的形象可以理解为有反抗意识但缺少领导和正确目标的典型代表。这种人存在于任何一个被殖民的国家之中,如果没有人领导,他们的力量就会被忽视;如果有人发现他们,那么他们很可能成为抵抗中的中坚力量。除了算命人,其他村民代表了逐渐觉醒的殖民地人民。从影片中观众可以了解到,在拉凡答应球赛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不可能赢的,更没有人对拉凡表示支持。也就是说,在早期殖民中殖民地区的居民对待殖民是逆来顺受的,多数人不具有足够的反抗意识,或者说,在一次反抗被镇压之后,所有人的反抗热情都没有了,这都是有可能的。但是,由于拉凡对于大家以及自己的肯定,使得这些人逐渐加入了反抗的队伍。比如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居民,东北三省是除了台湾以外最早被日本占领的地区,被日占领初期的东北居民接受了日本的奴化教育,但是随着国共合作和全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这些人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斗争矛头,东三省的反抗军则成为了牵制关东军最主要的力量。
在影片中还有一个很特殊的人物,那就是罗素的妹妹伊丽莎白。她和其他英国人对待印度的态度截然不同,更像是最早接触印度的西方人。对待印度,伊丽莎白认为印度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到达这里并不是要从中得到什么既得利益,而是被当地的风土人情所深深迷住。在影片诸多人物的对比中,伊丽莎白塑造了一个友好的英国人的形象,她甚至不顾亲情,亲自指导拉凡的球队走向胜利,至于她与拉凡之间微妙的感情,友情也好,爱情也罢,这都是表明被殖民地区希望西方人能像伊丽莎白一样能够和不同地区的人平等融合。伊丽莎白可以说是印度人心中理想化的西方人形象。
在这部影片中,特殊的抗争角度,诸多人物的特殊含义,使得《印度往事》所代表的意义得到了更深一层的加强。在这部影片中还有很多的特别之处且代表着更深的特殊含义,但是这里只要选取了这么几个点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