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殖民印度的二百年的时间里,无论是现在影视作品反映的殖民时期的印度女性形象还是在文学作品中的女性,都是慢慢地在发生着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样的,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反殖民思想的不断深入,使得部分印度女性的思想不再是单纯相夫教子,她们也在一定程度上渴望着解放,对比以现代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印度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女性形象在其他方面的变化也是可圈可点的,而这种变化是一种影视发展的新需要,另一方面,在印度女性的身上,新的事物正在不断地接触她们,在新时期的印度女性教育,使得她们能够从房子内走到房子外,女性越来越多出现在大众面前。印度的女性教育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1.女性教育的源起
关于印度的女性教育的起步,这并不是由印度历史上某位名人发起的,主要的缘由还要归功于当时的传教士,传教士一般都是西方国家文化殖民的先行军,来到印度的传教士,为了传播天主教思想,在不过分触及印度传统习俗的情况下,主张让那些有独特眼光,见解超前的少数印度女性适当接触一些教育,以便这些女性可以自主和外部的文化世界沟通,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印度一部分女性接触西方文化的起点,传教士创办的具有慈善性质的女子教育,也把女子教育的层面不单单局限在上层社会,在印度底层阶层的妇女在这种教育面前是平等接受教育的。
随着印度与外部西方世界的接触的加深,一些西方的先进思想也传入印度,在一些接受了这些先进思想的印度人发起的改革之下,女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更多的印度人愿意自己的女儿或者是自己未来的妻子是接受过教育的,而女人们在这种社会需求下,也逐渐拥有了自主接受教育的意识。教育成为了当时一部分女性的迫切愿望。妇女不再是单单地“被”教育,将近四分之一的印度女性支持印度的女子教育,其中青年和少年女性占多数,同时在殖民时期,殖民者也起到了改造印度落后风俗的作用,也大力地倡导印度妇女能够接受西方的教育,这种女子教育在经历了一定的坎坷之后,在多数阶层的支持下,女子教育慢慢地发展并且走向正轨,从英国进入印度,到印度独立之后至今,学校中的印度女性的数量几乎是逐年递增的。这种女子教育并不局限在小学和中学,印度的一些高等院校,同时也接受了女子教育。
在以往的印度社会之中,女性是不能接受教育的,印度人在宗教方面的影响下,认为女人的地位天生就比男人要低,所以在印度社会中,女性的人格遭到严重的践踏,女性在印度人的严重更多的是生子、操持家务的工具而已。女性也被排斥在生产性工作之外,所以印度传统的妇女是没有经济来源的,她们去接受教育更是妄谈。另一方面,在印度的传统习俗之中,女性不应该在大众面前过多暴露自己。接受过先进教育的印度女性,思想上的进步可能使她无法完全融入家庭体系之中。正是因为外部社会对于女子教育的控制和偏见,所以在传统的印度社会,女子是很少能够接受到教育的。
在英国进入印度之后,印度的教育算是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殖民者为了殖民文化能够更加广泛传播,在印度大力发展教育体系,使得印度教育体系逐步走向完善,无论是条件还是环境都得到了发展。并且在殖民教育之中是不存在阶层这个概念的,不同阶层不同种姓的人,可以接受相差不多的教育,印度女性教育体制的发展也是由这个时期西方教育方式的传入而发生巨大的变化的。
另外,无论是在殖民政策的压迫之下,还是因为印度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生产力,更多的印度女性被允许出现在劳动第一线上,印度社会传统的风俗得到了改变,律师、医生等以前被男人包揽的行业也允许女性参与,在经济需要的情况下,这些已经不再是印度人争论的重点了,为了能让女性满足工作的需要,高等女子教育就必不可少。
2.女性教育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在殖民时期,殖民者推行女子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推广自己的殖民文化,以及维护自己的殖民统治,在殖民者带来的西方文化的影响之下,印度的传统经济结构遭到解体,在传统的风俗遭到破坏之后,许多的印度人接受到了西方的文化,他们在西方先进的思想之下,认识到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在他们尝试性地接触新式的教育之后,又认识到如果一个国家要发展,那是不能把女性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的,但是如果要让女性也从事生产性劳动,那么她们就必须要接受一定的教育,在这个时候,印度女子教育逐渐被一些印度人重视起来。
印度本土的民众加上西方殖民者对于女子教育的推广,在印度被殖民时期就有许多的女子学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并且有的印度女性在接受了新式教育之后,在以后更成为推动印度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1877年之后,印度的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接受了女子入学,并且还有专门为女大学生建造的女子大学,这种现象就表明,在当时的印度,女子教育已经可以说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女性对于教育有了一个新的理解,甚至还有人出国留学。
在20世纪初期,由于民族教育运动的兴起,在此期间,女性教育又一次得到了发展,女子大学更多地建立起来,女性入学的人数逐年地呈上升的趋势,虽然并不是飙升,但是这也足以说明,在当时的印度,女性的受教育权利得到了普及。在英国殖民统治印度的期间,印度女性教育主要呈现了以下的特点:第一就是人数是处于上升的态势。基础教育占绝大部分的比重,高等教育发展缓慢。并且当时接受教育的女性群众多数贵族和上层社会占多数,在农村和底层社会,接受教育的女性人数较少。第二,在印度独立之后不久,印度教育机构逐渐由印度人自己掌握,女人在政治上的逐步觉醒,甘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使得印度的民族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底层的妇女也能在政府的支持下接受教育,就是说,女子教育的生源面变得更加宽广和平等。第三,就是女子在接受教育之后,她们有能力参与各种社会生产生活,和男人一样能够拥有经济能力,这样就会使印度女性,在印度社会中的地位有所提高。可以这样说,印度女子教育的发展,不仅使印度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也使得印度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妇女可以通过教育的手段,提升自我素质,认清自我价值,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出现了印度女性的身影,同时也出现了一批有着自己独特艺术见解的艺术家、作家。并有许多优秀作品面世。另外,这些接受了教育的印度女性,逐步认识到印度女性教育的重要性,她们多数积极投身到印度女性教育事业的建设和推动运动中去,并且自觉地建立以女性斗争为主要目的的妇女组织,为印度女性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在女性接受教育之后,政治活动对于女性并不是什么陌生的话题了,更多的印度女性争取自己能在政治运动中拥有话语权。并且征求女性在政治上的平等和自由。
3.当今印度女性教育要注视的问题
当然,印度女性教育事业的发展中依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果单单来看印度女性教育每年上升的指数,那么印度女性教育的发展应该说是飞速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个问题,就是基数的问题,如果印度女性的教育人口每年增长100万,但是全国女性人口却是在10亿的基数上逐年递增的,那么在印度还是存在着很多的文盲女性,绝大多数的农村和贫困地区,女性教育这个话题还是被人认为是无稽之谈。另外,在印度是不断有更多的女性接受先进的教育,但是印度社会中传统的落后的习俗,却约束着被教育后女性的未来发展道路,比如说种姓制度、童婚制度,即使有的女性可以接受高等的教育,但是种姓制度却约束她只能在底层劳动,也就是她的才华是不能完全被运用到实际中去的,那么教育就成为了一种浪费,没达到教育应该达到的目的和作用,而童婚等落后习俗,直接就决定了大部分的妇女成为家庭主妇的命运,与教育无缘。还有,印度长期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传统的教育体系已经完全被英式教育所替代,这个时候的印度教育总体几乎成为了英国殖民文化传播的工具,是英国人把印度人英化的一个过程,即使是女性接受的教育也有着浓厚的英式教育的影子,那么妇女在接受教育之后,能否对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就不那么确定了,而且,英国人的教育,接受面也并不是宽广到什么层次的妇女都可以进入的,在同样都是印度妇女的情况下,英国人经常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上层妇女的身上。如果人们想要使印度的经济真正得到发展,那么就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体系,并且在发展女性教育的同时遏止传统陋习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阻碍。
除了在殖民时期的印度为题材的印度电影以外,在以现代为主要背景的印度电影中,女性角色依旧有着重要的比重,印度电影的题材,归结起来,并没有多少,以爱情片为主,多是反映阶级、种姓有一定差距的男女主人公努力追求自己的爱情的,也有反映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主线,但是并不是当印度电影的视角转换到现代之后,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就会完全和殖民题材脱离关系。
一、《勒克瑙之花》
Zee Cine Awards 2007最佳女演员(提名)艾西瓦娅·雷主演的《勒克瑙之花》讲述了女主人公儿时由于父辈仇怨被诱拐到妓院,长大后她爱上男主人公,经历一段梦幻般的爱情之后,失去爱情、亲情,最终孤老一生的悲剧故事,揭示印度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事实。通过刻画女人在当时印度社会生活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原因,阐述印度社会重男轻女、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强迫和摧残以及人性残忍与人情冷漠的尖锐现实。
由J.P.Dutta导演,艾西瓦娅·雷,阿布舍克·巴强为主演的《勒克瑙之花》主要讲述了女人主人艾米伦是一个低下中产阶级家庭八岁的女儿,她的父亲是法扎巴德的一个印度陆军尉官,由于对惯犯迪莱沃陈述了不利的证词,致使迪莱沃被判入狱10年。在服完刑期后,迪莱沃把小艾米伦拐卖到了勒克瑙一家妓院。随着岁月流逝,艾米伦成为绝色美人。然而不久,她开始与苏丹交织在一起,但是最终爱人因听信谣言决定将她抛弃。随后因战乱她回到家乡见到亲生父母,身为妓女的她被拒之门外,亲情再度泯灭,最终落得孤老一生下场。电影通过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来揭示印度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的原因,重男轻女、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强迫和摧残以及人性残忍与人情冷漠的社会现实。
1.婚姻制度——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根源
“这是一个悖论的国家,乍一看,妇女似乎在这个国家的顶层已闪耀着强大的光芒。直到2012年7月,印度的总统还是名女性;印度执政党国大党的现任主席也是女性,同时下议院议长和3名内阁部长也是女性。但这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例。印度的妇女问题是深层次的。”巴基斯坦《国民报》这样评论称。
在印度,女性给人的印象是纱丽飘逸、环佩叮当的穿着,人们似乎很难想象她们美丽的背后有多少眼泪。印度受到传统男尊女卑的风俗影响,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现实生活中的妇女如次等国民。印度《萨哈拉报》称,“从子宫到坟墓,妇女终生备受歧视”。在最早的印度教经典之一《吠陀经》中也写道,女子在世间唯一的神就是她们的丈夫,她们唯一的工作就是顺服丈夫。在印度,妇女地位卑微的传统表现之一就是嫁妆习俗。印度人送女儿出嫁,要筹备一大笔钱作彩礼送给男方。女方在夫家的地位以嫁妆的多少来决定。因此,许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把女儿看成“赔钱货”。
电影中艾米伦儿时的命运就是不幸的。在一个看似温暖的家庭里,母亲对待两个孩子的待遇是不一样的。艾米伦曾因为弄丢了父亲为她买的戒指,母亲在井边给了她狠狠的一记耳光。由于艾米伦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而自己看似稍微体面的家庭却实在拿不出“嫁妆”钱,家里人也着实烦恼。由此可以看出,造成印度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原因之一是印度不公平的婚姻制度下男女之间存在不公平的婚姻契约。
2.“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深蒂固
一般,越是在妇女地位低下、经济水平落后的地区,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现象越明显,而这种失衡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剧妇女境遇的恶化。传统上重男轻女,注定了印度是一个不利于女孩成长的社会,正是由于女性在印度社会地位低下,当地的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
在一个重男轻女的社会中,女性的地位相对于男性来说必然是下而次之的,在越贫穷的地方,这种现象越明显。所以在兵荒马乱的时候,艾米伦回到家乡,回到她成长的地方,父亲已经过世,家族已经由弟弟掌管,母亲不承认这个“妓女”女儿,弟弟的态度更加冷漠,拒绝承认她是姐姐,甚至问她“回来干什么,为家族丢脸”。艾米伦自己也说:“从小到大,她的弟弟从来没把她当成姐姐看待。”艾米伦有一个自己不能选择的命运,当她被迪莱沃拐卖到勒克瑙的那一刻,她的身份和命运就被贴上了标签。她再也没有爱和被爱的自由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儿时的她并不是快乐的,这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也可以说是重男轻女的时代。就像歌声中“告诉我,你可曾看到过这样的离别,没有母亲,没有父亲,也没有兄弟,什么人都没有,泪珠是唯一的装点,还有那悲伤的肩舆,只有那道重重锁上的大门在为我送行,即使在梦里,我也回不来了。即使在梦里我也回不来了,来生别再把我生为女儿身,无论您想怎样都行,哦,神啊,我只要求一件事,来生别再把我生为女儿身”。这歌声走进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探求出她凄惨的心理路程。最后,艾米伦带着绝望离开了那个具有封建传统的家。
3.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强迫与摧残
“男权,包括男权主义和男权运动,是指一个主要以男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男权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男性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电影中苏丹和美貌如花的艾米伦相爱后,由于与家庭断绝了他的一切经济来源,他无法再用钱来满足老鸨,与艾米伦见面也就更加困难。他决定离开勒克瑙,当他做了这个决定,他不会理解一个举目无亲的女子在这个丑陋的世间需要如何拼力才会安全生存,他不知道,他的离开对妓女身份艾米伦来说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被人践踏。他只知道,既然我能做到,你也一定能做到,你也必须做到。于是他自作主张离开了,并且毫无音讯。同时在电影的这个环节之中,妓女的地位低下和对女性人权的摧残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妓女也是女人,也是人,但是在金钱的面前,这些貌似都不重要了,都被抹杀了。
强盗对艾米伦表面上殷勤真心,实则只是为了她的貌美如花,得到她的身体,满足一己之需而已。跑去加希找苏丹的艾米伦,跋山涉水到达加希终于可以相见,却因为强盗的一面之词,苏丹认为艾米伦背叛了她,他决心离开艾米伦并娶家族里门当户对的贵族女人。于是,即便在久别重逢的喜悦笑容尚未隐去,便因轻信恶人的谎言,认定了女人的背叛。“在你一把推出的刹那,我们之间已是千山万水。曾经你为我营造了一个梦,现在却亲手焚毁了它。纵有千般不舍,我也只能转身”。男权社会里男人的不负责任、随意、任意性显现得淋漓尽致。爱情的离去给艾米伦一个沉重的打击,她的梦被无情地打得粉碎。男权社会的对女性的强迫和摧残以及给女性带来的伤害是残忍的,是一种心灵的摧残。
4.人性残忍与人情冷漠的尖锐现实
令人可怕的事不是外部环境的冷寂或萧条,人性的残忍和人情的冷漠是世界上最恐怖的事。女主人公就是在这样的残忍环境中艰难地挣扎着。
由于艾米伦的爸爸法扎巴德因为在法庭上陈述了对迪莱沃的不利证词,迪莱沃出狱后决心报复。于是把他的女儿艾米伦拐卖到勒克瑙的一家妓院。因为报复而毁了一个小女孩的一生的前途,改变了一个无辜的孩子一生的命运。他因为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却恨透了别的揭露,仅仅用一百二十块钱居然出卖了自己的信仰,毁掉了别人的一生,他的内心是何等的残忍。
老鸨也是一个道德败坏唯利是图的形象,在她的眼里感情是用金钱来衡量的,也可以说她的眼里根本没有感情,只有金钱。家族显赫的苏丹第一次来找艾米伦时,老鸨热烈欢迎,热情招待;而当苏丹断绝了与家族的关系而身无分文时,老鸨冷眼相对,甚至因苏丹拿不出买披肩的钱而侮辱他。人性在电影的演绎下显得那么不堪一击,真切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艾米伦回到家里,亲生母亲和弟弟的冷漠的态度让无辜的她无法承受。在她离开故乡那一日,她一身白衣,半途中宿命般的她遇见他那个幼时曾拐卖她而现如今衣衫褴褛贫病交加的歹人。面对他,她不是惊奇的,只见她默默褪下金镯来,交给他。自此,除却她将交还给神明的余命,她什么都不剩了,同时也什么都不需要了。一个没有做错任何事情的善良女性却落得如此下场,她孤老一生,直到生命的终结。人性残忍与人情的冷漠包围了艾米伦的一生。
文章通过女主人公艾米伦从儿时一直到终老的悲惨的人生经历,利用倒叙的手法叙述故事情节,在女主人公亲自口述中更加凸显故事的真实性,同时,也更加深刻再现了女主人公在亲情、爱情两方面遭遗弃的悲惨现实。本书从印度社会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根源入手,展示印度由来已久的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以及这种现象带来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强迫与摧残,从人性的角度来剖析当时社会的人性心理恶的一面,并通过主人公悲惨的一生来对这个社会进行控诉与表达愤懑,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二、《没有女人的国家》
印度这个古老的国度,由于在历史上有着长时间的封建统治时期,又受到宗教的影响,宗教、风俗、政治等因素的结合,使得印度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岌岌可危。印度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问题,不仅仅是在印度封建落后愚昧的过去,就算到了现当代,妇女问题在印度也没有得到一个让人满意的解决。
印度电影《没有女人的国家》反映的就是印度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的最好体现,电影中所反映的是,印度妇女最真实的生活状态,虽然不能说所有的印度妇女都生活在电影所展示的环境中,但是电影中的很多细节,都是真实存在于印度社会的。虽然说电影艺术离不开夸张的表现手法,但是在妇女问题无法彻底解决的印度社会,这些情况又不得不承认,它真的存在。在谈及具体的女性主义之前,这里要说,电影中所演绎的故事,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病变,但是病变却没有及时得到遏制,使得这种父不父、子不子、兄不兄、妻不妻的“变质”现象出现,但是事情如果在还可以遏止的时候不去理会,那么它将发展到一个谁也无法管理的结局中去,现在既然有反映这种问题的电影出现,说明已经有人认识到事情的严重地步,但是从认识到做到这个过程,又会有多少人成为女性问题的牺牲品呢。
关于电影中所反映的,妇女地位低下的问题在曾经的中国,也一度成为中国的国家问题,为什么中国的人口增长会在一段时间里,飞速增长,在经历了战乱之后,国家人口基数必定会急剧下降,那国家为了弥补战乱损失,国家首先在政策上就会鼓励百姓生育,而在众多的百姓家庭之中,由于历史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男丁的重要性明显重于女性,在很多观念之中男丁可以传宗接代,可以光宗耀祖,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社会上的许多职位和劳动,是要由男性承担的,那么追其根本,也就说明了女性问题不论是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这些都是由于偶然早就,发展成为必然的结果。
在电影《没有女人的国家》之中,女性问题带来的不仅仅是电影所展现的女性人物的悲惨命运,在电影之中,男性的欲望更是成为摧残女性的主导因素之一,在国际新闻之中,有关印度未成年少女被施暴的案件屡见不鲜,在电影中所展示则是男女之间没有交流,只有“性”。当女孩爱上了第五子之后,其他几位哥哥为了能让自己不是去“玩物”,密谋杀了最小的弟弟,而电影中的男方父亲,更是与自己的儿子们共享一个妻子,这种现象不是没有出现过,而是出现的时候,是在古老愚昧的原始社会,也就是说,这种行为是在文明世界中为人所不齿的,没有纲常伦理的约束,女性问题迟早会成为拖延社会发展的最大问题,另外,在电影之中,大儿子是一名教师,教师这个职业,应该是离文明最近的行业,但是在电影所展示的累累罪行之中,数大儿子最没人性,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在印度,女性遭受这样的待遇,与文明不文明似乎已经没有关系,人们更多的是把这种事情看作是理所当然的。
电影之中,女性唯一能和这个世界有联系的,恐怕只有金钱利益的关联了,金钱让女孩的父亲泯灭良知,女主人公也曾经试图保护自己,她写信给自己的父亲求救,但是得到的,却是父亲开着汽车,拿着手机,来到女儿面前,不是关心女儿过得好不好,而是说“那老头和你睡了,竟然敢不给钱”。所谓的亲情,在金钱面前已经一文不值,当大儿子拿着10万来时,父亲认为他是一个粗鲁的人,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他,但是当贵族拿着50万来时,并且要求一女侍五男时,父亲是同意的了,也就是说,在开始的时候,父亲并不是因为大儿子的人品如何,而不愿意将女儿嫁给他,完全是因为利益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这就好比,自己的手里有一件珍贵的货物,在价格飙升的时候,才会将其出手,获取最大的既得利益。
其实在电影之中,电影也为观众表现了一个死循环,那就是电影开始的时候,一位丈夫在产房外焦急地等着生产的妻子,但是得知生下的是女孩之后,父亲狠心地将自己的女儿溺死在水中,这就直接说明了女性地位的底下,那么再看后面的部分,因为印度女性资源的短缺,所以,贵族要用50万为5个儿子娶一个妻子,从而出现了电影所演绎的印度女性地位惨不忍睹的故事,但是回过头来想想,大部分出生下来的女孩都被自己的父母溺死水中,那国家中何来能满足人口需要的女性呢?既然女性少之又少,那么出现电影中的场景,是不是就顺理成章了呢,这一切都只是最初的偶然,死循环为最后的必然。
这部电影,或者说这类题材的电影和之前所提到的有关殖民主义题材的电影不同,这种电影里,没有什么高尚的爱国主义,也没有宝莱坞大片中的歌舞,华丽的布景,唯美的爱情故事,有的只是当今印度社会问题的最佳缩影。在殖民电影之中,所有的不公平可以看作是资本主义在压榨劳动人民的剩余劳动价值,种种的不公可以直接体现出来,在爱情电影中,男女主人公的悲剧爱情故事,可以说是印度的种姓制度在作祟,但是在这种反映社会问题的电影之中,没有人可以说,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还是不可以解决的,只能是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之后,留给观众沉思的源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