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普通大众拍摄微电影开始成为普遍现象,这是由于微电影在制作上不受资金、技术等太多的限制,只要有一定文化、兴趣、时间和一部摄像机(甚至是智能手机),都可以制作微电影。微电影的制作呈现出全民参与的特点,并已经在拍摄主体和数量上超过了我们所熟悉的导演和其创作的短片。
筷子兄弟(肖央、王太利)是目前微电影创作领域最为知名的组合,2010年凭借《老男孩》在互联网一炮走红。这部仅投资了70万元的微电影,却创造了观影人数过亿的纪录,按照票价20元来计算,可实现票房收入20亿元,这在中国电影票房普遍不高的情况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当然只是-种假设,但不可否认的是筷子兄弟在《老男孩》这里实现了拍片的理想(虽然此前他们拍摄过音乐短片《男艺妓回忆录》《你在哪里》)。正如王太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言,他自己就是一个在北京漂泊的普通一员,24岁的他带着500元到北京,最后不得不落寞地回到家乡,“27岁时我再度抵达首都,当时带着1800元,其中600元钱买了呼机, 300元用于住宿,还剩下900元,就这么开始我的创业旅程”。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肖央、王太利要想拍摄电影,在很多时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是机遇却垂青着怀抱梦想的他们。雪佛兰公司与优酷视频准备拍摄“11度青春”系列短片,筷子兄弟去申报了这个项目,最后他们凭借歌曲《老男孩》成功入选并拍摄了同名的故事短片,继而很快获得了广大影迷的喜欢。这就像《老男孩》里的肖大宝和王小帅,他们去参加“欢乐男声”的目的不仅是去赢取一部科鲁兹和5万元,而且还有着了却中学时代那次“夭折”的演出的心愿,实现梦想成为他们拍片的最好理由。正如故事短片《李雷和韩梅梅》的片尾所言:“请相信在这个城市,平凡的你总能主演出一部热气腾腾的温情戏。”
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是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一个电影节,自设立以来就受到海内外大学生的热烈参与和广泛关注。首届大赛仅在两个月时间里,就收到来自海内外131所高校共计471部微电影短片、317部短剧本,这些大赛作品充分展现了当下华语大学生电影短片的整体水平。该电影节评委、著名导演黄健中就认为:“这个平台让我们看到了大学生为实现梦想做出的努力。”唐季礼此认为,电影行业最缺乏的是人才,目前大学生的一些电影短片让他看到了未来中国电影的希望。大学生的电影创意值得欣赏,虽然由于资金、时间、年龄和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大学生拍出来的微电影整体上有待提高,但还是有一些亮点所在,而大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呈现了自己的理想。依靠一部DV起步的卢正雨,就是依靠大学时代参加短片大赛积累经验并逐渐成长起来的青年导演。他在湖南工业大学攻读多媒体设计专业时,就开始在校园里拍摄微电影,后来创作的多部作品很快在互联网上传播,在大学生中声名鹊起。2006年的动作喜剧《高手》获第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优秀故事短片奖,2007年的《莫小白的水怪日记》获第十四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13年的《绝世高手》获第二十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大学生欢迎微电影”奖。
香港、台湾的微电影创作也和大陆一样,呈现出由少数专业电影人创作逐渐向更为广泛的普通大众来拍摄的转变。例如,金穗奖每年评审一次,是台湾发掘与培育影像艺术创作人才的重要电影奖项,重点对那些运用新题材、新技巧和新观念进行创作的非商业故事短片、纪录短片等进行奖励。在1978年至2012年的“最佳”获奖短片导演中,有部分专业电影人,更多的是一些普通的电影爱好者,其中不乏大学生和公司员工。比如最初几届获得奖项的《台湾沿海鱼类生态》的张昆雄、《背影》的邱才彦、《火车上的故事》的张锦隆、《机器人》的洪理夫、《晨梦》的万仁、《光影精灵》的侯守谦、《种蛋》的许石泉、《蚀》的曾敬超、《路上的月光》的陈孟挥等,就大多是如此,后来有的还在业界产生了一定影响;近年来获奖的《樱时》的蔡旭晟、《神画》的邱奕勋、《光之塔》的纪柏舟、《熟男》的蔡至维、《彼岸》的陈秋苳、《我是只小小鸟》的李春永、《四轮伯的Country Road》的邱士展、《待以名之的事物》的黄亚历、《房间里的战争》的梁闳凯、《那一年曾做错的事》的范扬仲等,多数是刚刚毕业的普通员工或正在就读的大学生。
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和新媒体技术的成熟,很多普通创作者也开始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功能,对相关影片进行剪接,切换主题,构成新的微电影。这样的创作者有胡戈、小夏等。胡戈在《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面世之前,在互联网默默无闻。据说胡戈恶搞《无极》时,仅仅是租住于上海郊区的一个晚睡晚起的网络销售人员,做过音乐制作、录音,也做过动画片音效,但他借助《无极》和《中国法制报道》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载体,成就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他成名后,在继续着恶搞微电影创作的同时,也被邀请制作广告类微电影短片,《七件最爽的事》《情侶》《圣诞节许愿》《最绝的蝴蝶效应》《白雪公主》等七喜系列广告就是出自他手。胡戈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已经逐渐成为业界有名的微电影创作者。
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朝鲜语系的小夏,是典型的“北漂族”,网络配音圈CV(声优简称),擅长配音和编剧,曾获人民网舆情检测室十大草根名博第七名(2012年2月)、新浪2012年度十大微电影第八名(《哎哟爱哟之单身篇》(2012年12月)。她擅长模仿林兰、张主蕙、陈美贞、张丽敏、邵凯丽、刘小芸等配音员的声音,其中模仿TVB配音、旧版《还珠格格》的紫薇、容嬷嬷和《新白娘子传奇》的许仙、白素贞声音极为神似,代表作品有《春节内点事儿》、《高了个考》、《哎哟爱哟之单身篇》、《哎哟爱哟之父母篇》等。《哎哟爱哟之单身篇》曾获得2012新浪视频十大微电影第八名,该片虽然延续着模仿配音的形式,但比起以往来说,在影片的后期剪辑和整个结构上都做了一些调整,该片的导演、编剧、策划、后期制作全是小夏一个人完成,而且出场的27个人物的发音全是她一个人在拟音。像小夏这样的配音高手,互联网上还潜藏着一大批,比如署名为天文、Blackblood、藤新Jiven、林梓岸、子鹤、马兰头、雷夕、猫早爱爱等的网络短片配音员,都是属于怀旧配音联盟的一员。成立于2006年4月的怀旧配音联盟,主要制作港台影视剧配音,同时兼顾动漫、游戏、中文现代片、译制片等多种类型和风格的尝试。
微电影的主创、主演人员有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的是很普通的公司员工,如《色字当头》的导演晏一刀,主演晏一刀、柳儿;《蝉翼》的导演卫华,主演李乐儿、付美艳;《不朽》的导演隋小东,主演苗亮、宋之光;《原来如此》的导演杨明、李季,主演杨明、李季等等。此外,我们通过几大视频网站也能得到相关数据,说明普通大众参与微电影创作的热情在日益高涨。我们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您是否愿意拍摄电影短片”的调查结果是,250份问卷中,选“愿意”的113份,选“如果有设备和资金,可以考虑”的90份,两者占81.2%,说明大家对拍摄微电影的兴趣比较浓厚。土豆网的宣传标语是“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也暗示着微电影可以由每一个人来参与完成。微电影时代,人人都能成为导演,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拍摄过《我要去蓝山》《恋上你的糖》和《拍电影》的海力布(程方亮),是一个辞职IT男。因为做过录音工作,他于2012年进入了电影短片《灯梦奇缘》的摄制团队,“第一次接触微电影,我发现一个团队相互配合,一起为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战,这是我梦想中的工作氛围。”在他拍摄过的3部微电影里,演员石贤枫、Tian、何神、张海峰等都是老百姓中的普通一员。《我要去蓝山》作为国内少有的关注留守儿童生活状态的优秀故事短片,其演员李彝权、罗建华、欧菲亚、李彝华、张何鉴等也都是湖南省蓝山县当地的留守儿童、小学生、村民或普通市民。这就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在微电影时代,人人都可能成为演员。成为演员也是普通大众实现自己电影梦的一种方式。
微电影《一本万利》的导演是沧州市孟村镇二街村民,其演员也是从当地村民中来选择,虽然是草根拍摄,标准和效率却不亚于专业队伍,他们一遍遍重复同一句台词、同一个动作,直到导演喊出一个“过”字。由大学生主演的短片在很多高校里比较普遍,比如湖南大学的《父亲》《放下手机心更近》,湖南师范大学的《情系传声筒》,湖南工业大学的《舞梦》《爱在深处》《夏至》《梦想的天际线》等,其演员都由该校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组成。
2013年9月,由腾讯推出的App微视正式上线,标志着只有8秒的短片开始在新媒体开放关系链中出现。通过微视,我们每个人不仅可以是导演,同时还可以是演员,因为这种微电影主要是通过手机下载微视App拍摄完成,可以将自己的一些所思所见向微信朋友圈、QQ空间和腾讯微博中传播。腾讯将其定位为“动态社交语言”,是社交语言从静态向动态的演变,时间短、占用内存少、耗费流量少,加之操作简单易行,让视频社交微传播成为可能。当然,瞄准视频社交的不仅是腾讯一家,新浪微博也于当年12月宣布正式开启短视频战略,将重点发展官方应用“秒拍”,帮助用户更加便捷地拍摄、分享短片,它允许用户通过手机拍摄10秒短片,快速分享至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至2016年,我国视频用户发展到近7亿,庞大的用户群也必然推动微电影的发展,而这给大众的电影梦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每个人都可以在微电影中获得展示自我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