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作环境自由,开放性、互动性、娱乐性强
作为一个后起之秀,微电影从创作之初到最终播放都是基于网络平台。对于整个流程的监管,国家相关部门目前并没有出台严格的审查机制,这也就使微电影在发布、播放时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同时在创作上也更易于拍摄团队整体技术的发挥和自我理念的实现。
七喜公司的系列微电影请来了因《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而一夜成名的导演胡戈来创作。当年胡戈因此视频一炮走红,在成名的同时也换来了视频取材之处——电影《无极》的导演陈凯歌的批评,甚至要对其进行法律诉讼,这在2006年可以说是超越了电影界的一大新闻。从当时情况来看,胡戈的才华是有目共睹的,只是在那个年代,恶搞的视频还很少,创作的内容受到了限制。而今胡戈对七喜广告的执笔,围绕产品理念展开,通过时下流行的穿越元素和男女性别对调带来的幽默作为整个故事的线索,搞笑的情节受到了广大网友的追捧,视频点击率也很快突破了百万。除了创作者胡戈本身的才华功不可没外,自由的创作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为那些有潜力的热爱电影的创作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自己的平台。这些时髦的创作理念和独特的个人风格也会为微电影的创作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为新一代的后起之秀在今后的电影发展道路上积累宝贵的经验,这也无疑将推动整个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当然这种自由也是有限度的自由,如果超越了这个度,让内容变得粗俗低下,也就辜负了这个优良的环境了。
微电影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很强。开放性是指创作的门槛相对比较低,只要你对电影创作感兴趣,并且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就可以自编自导甚至自演,制作出一部专属于自己的微电影,然后免费上传到网络上供大家欣赏。在免费观看后,相关平台都提供了评论的专栏,让广大观影者可以将自己的见解发表到栏目中。如果对这个影片是肯定的,还可以进行转发,与其他人一起分享。无论是评论的过程,还是转发的过程,我们都认为这是与微电影的互动过程。
此外,微电影的观影主体多是年轻人,为了符合这个群体的需求,微电影在内容上多采用诙谐幽默的创作题材,或者是大打温情牌,宣泄年轻人埋藏在心底不愿表露出的那一面,赢得了很多人的共鸣,同时融合了时下流行的热点话题和元素。明星的加入更是锦上添花,毕竟明星的魅力相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更容易吸引年轻人的关注。显而易见,微电影拥有着很强的娱乐功能。微电影可以在人们工作的间隙帮助大家释放压力和调整思绪,交通拥堵时转换心情、减缓焦虑,消磨时光、丰富视野等等,领略影像的美、品味感动。
(二)要求低,投放方式简单
微电影的要求低,除了对创作人员的门槛要求相对低以外,还表现为投资成本低。传统电影动辄就需要上千万的基本资金保证,一些名导的大片更是上亿的大手笔制作。微电影的投入少则几千几万,多则百八十万。从专业角度来说,对电影拍摄器材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只要你对电影拍摄有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摄影功底,只需一些基本的工具就能拍出一部不错的影片。
同时,微电影的制作周期比较短,即使是名导和明星参与拍摄,也很容易挤出时间。这样一来,微电影的拍摄操作性和周期周转性很强。微电影的投放方式也相对容易,这是因为微电影还发展不久,国家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来限制其发行,创作人员只需完成后,找到相关的视频网站点击上传即完成了投放,而不需要任何审批,并且是免费上传,免费观看。微电影制作周期短,能够迅速反映大众娱乐休闲的风向标,适应快节奏生活和时尚文化元素的变化。
微电影还能够及时对时代主题和社会事件进行反映,影像时效性强,观点集中。贾樟柯监制的《爱的联想》系列,主题源于联想集团“联想青年公益大赛”的获奖项目。“十二邻”关爱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科学松鼠会”体现科学普及的理念创新和网络传播对科普的助力,“多背一公斤”倡导细致助困和对山区孩子的精神关注。这些主题和现实联系密切,快速准确地传达了公益行为的精神内涵。人们可以很便捷地利用影像生动阐释情感和观点。尤其是近两年网络热点题材频频被微电影改编、戏说,对一些社会热点事件题有很多独特的表达,既是娱乐,也是一种力量。电影和现实快速衔接,网络思考和造梦相互助力。
另外,院线电影往往投资大,风险高,制作周期长,新出道的年轻导演很难有机会一试身手。微电影制作和投放费用低,且呈发散式传播,较容易形成显著的影响力和人气。这种网络链接和转发,既提高了影像的知名度,又收集了对微电影传播效果的意见回馈。投入资金成本不高,传播通路便捷,而且大大降低了电影传播的市场风险,微电影可以成为电影大制作创意拓展演绎的试金石,既可以锻炼新锐导演的影视创作能力,又可以快速聚集影像创意的人气。
(三)“微”营销带来的“大”效应
微电影最初与广告的结合,正是看中了微电影的品牌效应。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制作精良、点击率极高并且大受好评的微电影,绝大部分都是微电影广告。微电影广告通过精心设计的剧情,与品牌特性相符合的叙述方式,将故事与品牌内涵相融合,在具备很强的可视性的同时,也将产品恰当地展示了出来,并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其自愿地发自内心地去了解和接受产品。微电影广告的播出依靠的是新媒体平台和网络的覆盖,它的创作题材贴近生活,时间简短,很适合人们闲暇时观看。操作便捷,传播方便,这些特征可以说与互联网的特性十分契合,而互联网又是时下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微电影的效应是可以预见的。
微电影广告与传统广告从创作形式上相比,微电影广告的优势就在于它采用的是广告与电影相结合的方式,而电影又是时下文化产业发展链条中被看好的支柱产业之一。电影这种特殊的视听语言艺术形式,所表达出来的文化意蕴和产生的视觉享受也是独一无二的,加上影片本身的独特创意和打动内心的真实情感的运用,借助新媒体平台和传统媒体的整合营销,微电影广告再配合其他线上线下的互动营销,双管齐下获得的消费者的口碑是其他媒介所无法比拟的,这种积极的传播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费者的信任度。
微电影广告虽然与传统电影相比时间上短了很多,但是与电视广告相比,时间又延长了很多,因此,现在很多品牌在制作了完整版的微电影后,经过对影片的再次剪辑,或是对剧情的概括,或是截取其中的一部分,直接投放到电视等其他媒体上,再一次为产品做了宣传,也为微电影做了一个简短的广告。益达口香糖《酸甜苦辣》系列和百事每年的贺岁剧《把乐带回家》就是经过剪辑后又重新登上了电视等其他媒体,同样使人们过目不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传播效果。微电影因为时长和资金限制,往往情节紧凑,表达精练,主题具体、明确,片段式故事呈现较多,解读更直观。这些特点非常符合当代社会情感诉求直接和个性化的传播要求。传统电影通常是时代或者个体的生存记录和主流价值表达,视野宏大,承载的影像元素复杂,社会内涵丰富,隐喻表达较多,存在一定的解读障碍和传播氛围限制。微电影创意独特,电影语言运用精练,可以为快节奏生活提供更丰富的精神享受和情感沟通方式。
微电影成为大众传播中个体的艺术镜像,表现愈加丰富的个体生存,积存更多原生态的思想、社会记录和多元文化价值观。越来越多的微电影视角更人性化,少了宣教和模式化。平凡人的生命感悟通过影像片段真实、立体地缓缓流入大众视野。同时,微电影也满足了普通创作者个人影像表达的快感。这种碎片化传播时代的影像狂欢,既壮大了电影创作的根基,让更多的普通人在网络互动中关注电影、讨论电影、参与其中,又普及了电影文化,提升了社会对整个影视行业的关注,在推动行业发展方面作用显著。微电影的播出渠道多集中在手机和视频网站等青少年集中的平台上,这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也为中国创意产业培养了潜在的创作群体和消费力量。
微电影代表了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虽然微电影的传播模式和产业链条的建设还亟待进一步开发,但是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发展潜力不容小视。目前,建立健全微电影的品鉴、推广体系,提高创意产品的版权意识和市场回报,实现微电影可持续发展,继而拓展电影和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成为我们下一步发展的重心。我们应充分挖掘新媒体的平台优势,让更多传播方式服务于生活品质的提升,服务于社会管理体系的完善,服务于精神世界和物质分享层次的价值进化。微电影在影像世界里开启更多智慧之门去丰富人的内心和眼界,让未来视界更有质感和情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