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符号和媒介本身就具有传播特性,因此,任何借助于符号和媒介的创作活动,在其根本上同时也应是一种传播活动。微电影的创作者是在进行艺术传播,微电影批评者在运用符号和媒介进行微电影批评的同时,也在进行艺术传播。微电影批评具有中介性地位和性质,因此它最起码具有两种功能:一是对微电影作品进行理论高度的分析,进行全面的意义阐释;二是对微电影的各项指标进行清理,得出结论,给出评判,引导微电影创作者进行接下来的创作。由以上两种作用引申出来的为受众筛选优质作品传输给受众、提升受众的审美情趣和鉴别能力的作用也同样值得研究。
(一)意义阐释作用
艺术创作其实是运用各种艺术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编码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思想的过程,微电影的创作也是如此。同所有影视艺术创作相似,微电影的创作就是运用镜头语言来表达艺术家的思考。准确地理解微电影,就需要对这些艺术编码进行解码,也就是微电影批评的意义阐释作用。
微电影批评作为联系微电影创作人员与微电影欣赏者的纽带和桥梁,揭示着微电影作品中的内涵和意蕴。
(二)创作引导作用
微电影批评不仅仅在理论层面对影视作品进行阐释和解读,而且也在具体的操作实践层面指导影视作者们的艺术发展。
实际上,微电影创作人员们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了解评论界对自己的作品所做出的价值评定。他们不仅需要微电影批评这种方式来证实自己作品的价值,更需要通过这些批评的声音来审视自己作品中所存在的不足,从中寻找和了解目标受众的欣赏口味,从而完善自己的影像表达方式。对于其他创作者来说,也可以通过批评者对被批评者的评价中,确立自己的创作定位,并规划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契诃夫曾经说:“没有好的批评家,许多有益于文明的东西和许多优美的艺术品就埋没了。”微电影批评对好的经验加以总结、归纳,形成理论框架,能对众多微电影创作者进行有效的指导。
(三)审美提升作用
每一种艺术形式,最后都需要审美主体来检验其价值;离开了审美主体,艺术的价值也就无法被认识或者“估量”。批评的工作就是严肃和严谨的艺术价值的认识与估量。每一个微电影的接受者都是一个独立的审美主体,每一个审美主体都有着自身的知识背景、生活环境以及赏析艺术品时特定的情绪、意愿、感情状态。
影视批评就是站在理论的高度上,帮助观众与作品、创作主体进行交流,培养观众的审美取向,提高观众的鉴赏能力。而对于影视艺术的接受者来说,每一次观影活动的结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完结”,每一部微电影都是需要观众来检验的。微电影明显的商业性就注定其无法忽视观众这一审美主体和微电影的关系,面对基数庞大的微电影,受众也存在着巨大的选择迷茫。微电影的评论对于受众的观影品味引导有着巨大的作用,微电影批评者在观看了作品之后对作品进行评价,将好的作品推荐给广大受众,也有助于整体品味的提升。
(四)鉴赏总结的作用
鉴赏是一种具体的文本解读,总结则是一种较为全面的理论整合。整合范式和类型,就是为了在解读的过程中大大扩展已知的理论视野和维度。
对微电影进行批评,就是要从众多的现象中发现普遍的规律,或是从具体作品的批评中去探寻隐藏在其中的普遍规律,这样既可以促进微电影批评自身的理论发展,也可以将个别创作者的一些还未形成成熟范式的经验上升为一个较为明确的概念,并加以推广,从而提升整个微电影的创作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