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悲伤的句号,另类中国电影排行榜(—)

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悲伤的句号,另类中国电影排行榜(—)

时间:2024-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王峥新中国成立以后,旧中国电影的体制瓦解,出现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二个高潮,从产量、品种都大大地提高了。这也离不开赵丹的优秀表演,本片可以作为旧中国电影的一个悲伤的句号。戏曲片《十五贯》:戏曲片是新中国电影史至今为止最值得骄傲的部分。他将中国诗画的意境用在写实的电影中,如林则徐目送邓廷桢的一段戏中,出现了登高远望的木墨艺术,并用画面描绘了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工天际流”的古韵。

王峥

新中国成立以后,旧中国电影的体制瓦解,出现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二个高潮,从产量、品种都大大地提高了。但从艺术价值看,却是第一个低潮,它走向一个规范的、理论的、集体合作的制片方向。这期间大约可分出七个品种:

反特片

《羊城暗哨》:反特影片是1949—1966年中国电影最具时代特征的片种。这部影片是其中最出名的一部。人物的脸谱化是这类影片最明显的缺点,因此许多影片即使情节还不错,但由于正反人物一认即准,失去了紧张的气氛。相反此片的悬念处理得很好。

《寂静的山林》:这部影片最大的优点是避免了人物的脸谱化,那位潜入大陆的国民党女特务完全可以扮演《烈火中永生》里的江姐,并且本片的剧本非常细致,拍摄时一改再改,故效果较好。

《永不消逝的电波》:上面两部影片的特务都是反面角色,这里却是由孙道临扮演的一个共产党的特工,大概因为导演王苹是一位女性,所以影片中洋溢着浓厚的人情味,表演不造作。

战争

《南征北战》:总的来说,战争片的价值略高于反特片,但反映重大战争史实的影片数量不多,水平也没有特别高或特别差的区别。本片只是略为典型一些,影片中对两支军队的平行结构的叙述技巧已经非常完美,张灵甫的扮演者舒适演来不温不火,恰到好处。

私营制片

三毛流浪记》:所谓私营影片是指由旧中国左翼电影业遗留下来的一部分影片公司的制作,大部分作品还是保留了过去的风格。主要包括大同、中企、昆仑国泰等公司,这些公司在1952年完全倒闭,被收并,但在短短几年中,它们的成绩是夺目的。本片即为一例,另还有以下等片。

《梨园英烈》(又名《二百五小传》):这部影片用编剧田汉的话说是“为民请愿”,它是为给中国民间艺术家立碑著传的,内容多为京剧片段,但片头却是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我这一辈子》:艺术家石挥最优秀的影片莫过于此片。这部影片总结了石挥的艺术理论,也总结了中国近代的文化,一个苟延残喘的民族,一群苟延残喘的人。北京啊!北京,这是咱们的中国。

《武训传》:它可以同《我这一辈子》相提并论。在同样的历史环境下,孙瑜导演同石挥一样,体会到相同的意味。这也离不开赵丹的优秀表演,本片可以作为旧中国电影的一个悲伤的句号。

戏曲片

《十五贯》:戏曲片是新中国电影史至今为止最值得骄傲的部分。可以这么说,同旧中国(即1949年以前)相比,唯有戏曲电影是在发展,而其他一切片种都或多或少在走下坡路。由于政策的改变,当时一些老一辈导演被迫改变电影的题材,迎合广大劳动人民。有一些导演放弃了新创作,把精神移向传统戏曲作品的整理。本片为昆剧,导演陶金

《野猪林》:表、导、演艺术家崔嵬拍摄了他的京剧三步曲(《杨门女将》、《穆桂英大战洪洲》和本片),从而开创了他的舞台电影艺术理论。《野猪林》是一部典型,称为场景对换舞台改编。不言而喻,这是将蒙太奇电影理论用进了戏曲,而崔嵬认为并不是每一部作品都可以随便改成电影,一部分只能拍舞台纪录片,当时拍摄的京剧艺术家舞台作品还有以下等片。

《盖叫天舞台艺术》:当时拍了很多同类影片,如梅兰芳、周信芳、尚小云等。在保留原作方面,本片艺术价值最高。

《红楼梦》:在戏曲影片史上没有哪一部影片的艺术价值比本片更完美了,由于戏曲片在90年代后已完全停滞,此片很可能便成为一部空前绝后的杰作。岑范与朱石麟的合作,不仅仅是古典色彩的浓烈,而且思想直可追原作的深度。徐玉兰、王文娟的功底更是无人可以替代。

《追鱼》:本片也是徐、王合作的又一部越剧作品。背景设计虽不如《红楼梦》完美,但据说孙道临孙老师就是因为本片而对“林妹妹”一见钟情的。

《武松》:盖叫天的武松自然家喻户晓,但戏曲影片《武松》最精彩的是潘金莲同西门庆勾结杀武大这一段的镜头剪辑。简洁明快,胜过了舞台剧,真正做到了改编的价值,即一方面保留艺术家表演,一方面创新电影效果。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是绍剧的改编。作为一出神话剧,山涧奇石、云雾弥漫的布景是本片一大特点。另外必须提到著名的摄影师黄绍芬,在没有电脑特技的条件下,他将白骨精三变、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处理得毫无破绽,根本没有镜头的转换,效果极佳。

《如此爹娘》:杨华生、绿杨是中国老一辈滑稽艺术家。滑稽戏在戏曲领域中的地位并不高,我们不能要求它有太深远的意义,但它的精髓贵在通俗而不庸俗,能做到这一点却极不容易。在公式化电影成批的年代里,本片受到人们的欢迎是无可非议的。

《三毛学生意》:这部影片的风格实在是独树一帜,绝无仅有。它用苏北方言重唱了一曲三毛的苦难,即使听不懂影片中那奇异的对话,也会为文彬彬、范哈哈杰出的形体表演而称道。

《七十二家房客》:这是杨华生等人创作的一部舞台剧的改编。影片的艺术价值反而没有舞台表现出色,但仍是一部时代特征极强的影片。

其他类型

与一个表演艺术家的名字紧紧相连,在今天,我们一提到李默然,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邓世昌,可见这位演员的银幕表现力是如此强烈,尤其是他的台词功底十分到家。

《早春二月》:对表演艺术家孙道临来说,这部影片无疑是他艺术生涯的一个里程碑。他的表演细腻入微,不强烈,具有内敛性,最合适塑造中国儒道的知识分子。本片的节奏接近散文体,是当时较难得的一部影片。

《林则徐》:演员赵丹的风格恰恰与孙道临相反,性格外向,内部张力极强。他所扮演的林则徐与历史上的林则徐有较大的差别,他所创造的是他自己心中的一位民族英雄,因此他从不模仿人物,词不求音准,只求自然。本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导演郑君里的电影美学。他将中国诗画的意境用在写实的电影中,如林则徐目送邓廷桢的一段戏中,出现了登高远望的木墨艺术,并用画面描绘了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工天际流”的古韵。

《林家铺子》:这是话剧电影的代表作。虽然是现代剧,但全用虚拟的布景。谢添的表演是影片的重点,这是电影中双重性格表演的佳作。

样板戏

《智取威虎山》:样板戏是1966—1976年的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数都是很幼稚的政治宣传品,虽有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思想内涵是被否定的。如果单从表演艺术来看,许多人都是学艺不精的戏班学生,若从矮子中拔长子,本片还是不错的,“打虎上山”至今仍被人传唱不休。

美术片

《大闹天宫》:本片的好处自不用介绍,在中国老少皆知。这是万氏兄弟的毕生心血,它的成功在于一点:牢牢抓住民族文化。影片中打斗的场面全由京剧配乐作为背景音乐,这样省却了不少繁琐的对话,实为聪明之举。孙悟空同二郎神斗法的场面更令人叹为观止。

《三个和尚》:本片导演阿达总是以拍漫画作品见长,用一句话概括这部短片的真正含义——这就是中国人的缩影。

《山水情》:中国美术片导演总有一个错误的思想,认为动画片一定是拍给儿童看的,要有教育意义。本片则完全不是儿童所要看的。大师龚一的古琴独奏配上一幅幅流动的水墨山石,极具古典主义气息。

《骄傲的将军》:京剧脸谱运用于动画片的代表作。

《汉风》:讲述受东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本片标志了中国美术片开始没落。

《黄金梦》:“文化大革命”前期反映中美关系恶化的讽刺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