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印度年产电影超过900部,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影生产国。
(一)印度早期的电影艺术
早期的印度电影总是在寻找并建立自己的位置。1896年,印度电影诞生,1912年,印度诞生第一部由托尔内摄制的完整的故事片《蓬达利克》;而真正奠定印度故事片基础的是1913年“印度电影之父”——唐狄拉吉·戈温特·巴尔吉拍摄的《哈里什吕德拉国王》。[6]在20世纪20年代末,印度生产了约25部故事片。从30年代到二战前是印度电影的“制片厂时期”,在这期间,印度各地设立电影制片厂,随之迎来的是印第语电影的“黄金时期”。
(二)20世纪50~70年代的电影艺术
20世纪50年代,印度电影作者——萨蒂亚吉特·雷伊导演了“阿普三部曲”:《道路之歌》《不可征服的人们》和《阿普的世界》。这是艺术电影对抗俗套商业电影的实验。萨蒂亚吉特·雷伊开始树立印度艺术电影的方向,抛弃了商业电影的传统,转向现实主义,触及了很多社会问题,也为印度电影赢得了世界声誉。他开创了延续到70年代的“新电影运动”[7],其特点是拒绝明星、歌舞和奇观场面的展览式呈现。
(三)20世纪80年代的电影艺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对于电视产业发展的扶持严重影响了电影的发展,而新一代的年轻电影人把目光瞄向国际电影节,力图摆脱传统歌舞片模式的同时,又借电影表达自身的感受,反映真实的印度人生活,创造出具有印度特点的电影。
(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电影艺术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印度电影持续在国际影坛取得成就;从1998年开始,印度电影作品在产量与质量上不断提高,而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第二个电影大国。“宝莱坞”一词现在成为印度电影业的代名词。2001年在英国伦敦的电影节上,另一位新潮导演阿斯弗·卡帕迪亚所导演的《勇士》荣获了最佳影片奖。同年,印度新潮电影导演米拉·奈尔导演的一部轻松的喜剧影片《季风婚宴》,在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脱颖而出,获得最佳影片金狮奖。除了继续拍摄传统的印度情节剧模式的歌舞片,宝莱坞已经开始拍摄其他类型,包括仿效香港的“功夫片”。2005年,宝莱坞相继推出的作品更显示出了印度电影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紧扣时代脉动,进军全球市场的努力。如2005年出品的由拉迪卡·拉奥编导的《幸运:没时间谈恋爱》和由马诺杰·普杰执导的影片《德斯何亚帕德斯》。
最近几年上映的电影还有《三傻大闹宝莱坞》(见图1-13)、《无畏之心》《印式英语》《灵魂奔跑者》《阿密特和萨马拉的故事》《新年行动》。
图1-13 《三傻大闹宝莱坞》剧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