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次尝试拍摄影片是在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北京的丰泰照相馆。中国第一家照相馆创始人任景丰,从德国商人那里购得一架摄影机和十四卷胶片,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共三本),这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戏剧片,由著名的京剧演员、京剧老生表演艺术中“谭派”的创始人谭鑫培(1847—1917)主演。这部影片主要包括《定军山》中“请缨”“舞刀”“交锋”等场面,由谭鑫培扮演黄忠。后来,又有京剧著名武生演员俞菊笙、朱文英及俞振庭参与拍摄影片,放映之时,“有万人空巷来观之势”[12]。
当然,就影像水平而言,这段电影中人影模糊,有时甚至是只见一只靴子而不见上身,但毕竟是中国人自己制作的第一部电影,在大观楼放映时大受观众欢迎。此后,丰泰照相馆又拍摄了著名京剧演员俞菊笙、朱文英等人表演的多个戏剧片段,如《青石山》《艳阳楼》等。这些戏剧片段中武打、舞蹈动作较多,充分适应了无声电影创作的特点。丰泰照相馆的电影拍摄活动历经四个年头,生意红火。[13]
1913年,郑正秋编写了《难夫难妻》(见图1-14)的电影剧本,并与张石川联合导演了这部影片。它是中国的第一部故事短片,有专门的电影剧本、导演与演员,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图1-14 《难夫难妻》剧照
自1920年到1921年间,上海开始了中国第一批长故事片的摄制,其中,最早的几部是《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恰好分别是凶杀片、爱情片、侦探片三种类型,作为故事长片的出现,对于中国电影有不可忽略的意义,标志着中国电影结束了初创阶段。
中国初期电影从放映外来影片到自己摄制国产电影,迈开了第一步。尽管中国电影和世界电影有较长的时间差距和较大的技术距离,但同样经历了从单纯纪录片到有情节的故事片、从短片到长片、从无导演到初始导演形成、从无剧本到开始编剧和有粗略剧本、从稚拙到发展的过程。而在艺术表达上,从单纯记录方式的固定机位、一拍到底,进而发展为有故事本事、由导演初步执导和分切组接的故事片诞生,是中国电影真正形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中国电影粗陋的画面里,民族文化的因素潜移默化地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国观众接受传统和早期电影人的习俗观念也制约、影响着中国电影的风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