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网络大电影对院线电影的打破与重建

网络大电影对院线电影的打破与重建

时间:2023-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应该看到,网络大电影分流了一部分观众的同时,也降低了电影的审美性。2016年,爱奇艺网络大电影大会提出,要制作一部分阳光、健康的网络大电影,试图打破目前网络大电影低俗、重口的刻板印象。行业外的压力是,由于针对网络大电影的相关政策并不稳定,因此,尽管现在网络大电影能够极大地对院线电影进行类型的补充。目前,整个网络大电影市场奇观化严重(见图5)。

李晗

内容提要 网络大电影正在逐渐对传统电影院线营造的影像文化进行冲击,具体表现在大众文化方面,网络大电影正在打造一个即时性的私密空间;在产业渠道上,正在制造一个从数据挖掘到内容制造、发行的全媒介平台;而跨界整合也成为网络大电影作为网生代追捧的又一大理由。究竟网络大电影打破了哪些传统院线电影的僵局,未来网络大电影的发展的困境又在何处,如何发展并找到自己独特的生态位,这是本篇文章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网络大电影 去中心化 产业链

关于网络大电影的定义,爱奇艺总裁李岩松这样总结:“投资在50万元到三四百万元之间,时长超过60分钟,没有特别大的造景,制作、拍摄、周期相对也短,核心是故事。”[1]

网络大电影萌芽于美国。1999年,美国年轻人大卫·阿贝尔以自拍、自导、自演的方式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网络电影。这一阶段可以称为网络大电影的萌芽阶段。2000—2009年,网络大电影得到了初步的发展。这一阶段,除了网络大电影的制作数量得到了逐年的增加,很多国家开始为网络电影设置电影节。2010年以后,网络大电影成井喷式发展。根据爱奇艺的统计,2015年,爱奇艺共上线“网络大电影”近700部,预计2016年将达到2200部,2017年或将达到3000部;分账超过百万的影片,2015年有35部,预计2016年有200部,2017年估计将达到500部。

在线网络视频发展的大环境是催生网络大电影发展的肥沃土壤。预计在2018年在线视频价值总量将超过902亿元(见图1)。鉴于未来在线视频的广阔盈利空间,专业的电影制作团队开始进入到网络大电影领域。大传媒集团的介入,网络电影给我们呈现出了高品质的观影效果。[2]《11度青春系列电影》《四夜奇谭》等高质量的网络大电影开始频繁进入到观众的视野。特别指出的是,2015年的《道士出山》,仅以28万元的制作成本,获得了超过仅20倍的分账收入。作为目前网络大电影的主要供应平台,爱奇艺指出:“2016年,预计将有超过20%的网络大电影投入超百万元,并且投资规模达到500~1000万元的网络大电影也将在2016年出现。其中分账超过百万元的影片数量或将超过200部,比2015年增长近6倍,2017年该数据则有可能突破500部。”

图1 2011~2018年中国在线视频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2015年中国在线视频行业年度监测报告》)

网络大电影的发展改变了观众对于院线电影美学认知。从文化形态的建立上来看,网络大电影重塑了私人空间。提供了院线电影不具备的私密空间。特别是以80后、90后为中心的网络大电影主要观影人群集中呈现出“去中心化”和“碎片化”的传播语境。这些“网生代”天然地将电脑作为玩偶,通过网络观影中的弹幕,达到即时论坛的效果。通过分享与观念的传达,突破了层级的界限。实现了网络民主,从而达到一种心理共鸣。这一点打破了院线电影的传播模式(见图2)。从而建立了新的信息流动场,通过信息的互相流动,成为“网生代”交换意见的公开平台(见图3)。数字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口头媒体的对话特性、书面媒体的沉思特性[3]

图2 院线电影的传播模式

图3 “网生代”公开平台

网络大电影同时构建了“微文化”。瓦尔特·本雅明曾经说过:“新闻短片给每个人提供了一个由行人升为群众演员的机会。”[4]网络大电影给更多草根制作者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空间。参与式的文化营造出一个精神乌托邦。但网络大电影同样存在着降解主流文化的功能。网络大电影通过拆解主流文化,打破了一元化的电影化审美,从而为电影的多功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但应该看到,网络大电影分流了一部分观众的同时,也降低了电影的审美性。这对于电影的创作可能并不是十分有利的。2016年,爱奇艺网络大电影大会提出,要制作一部分阳光、健康的网络大电影,试图打破目前网络大电影低俗、重口的刻板印象。

目前,网络大电影的资金回收有3种途径:播出之前的广告植入;网络平台付费点播分账;付费期过后的贴片广告分账。[5]其中广告植入覆盖了制作成本的30%~50%。因此,相对于院线电影而言,一部网络大电影是否盈利的标志恐怕就可以归结为片名、海报以及故事的前6分钟了。因此,不少网络大电影,用蹭IP,套拍的方式来减少风险。而对于爱奇艺而言,网络大电影是其今后发展的主营业务之一。现在要做的事情,其一是培养与其关系良好的制作团队,用分账的方式实现内容优化;其二,就是建立以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其三,积极研发与VR相关的短片产品。产业链条的重塑,是对院线电影的又一个巨大的突破。BAT正是因为拥有强大的数据库,可抽取与挖掘用户信息的能力决定其今后对于IP开发的决定权。因此,诸如爱奇艺、优酷等在线视频网站,要不断进行数据挖掘的开发,积极建立网络文学的储备库。制作团队方面,除了与传统的专业影视剧制作公司和团队建立联系之外,新媒体公司与电视台建立广泛的联系,形成以技术为核心,多链条集团化发展(见图4)。

图4 网络电影发行基本框架

(图片来源:海川:《网络大电影来袭》)

网络大电影从文化、审美认知、产业链条上都打破了院线电影的传统模式。作为一个电影与网络媒介结合的混血儿,网络大电影从出生至今的成长速度是有目共睹的。但目前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

(1)从市场角度来看。内容生产商数量庞大,但是市场集中度比较低。行业外的压力是,由于针对网络大电影的相关政策并不稳定,因此,尽管现在网络大电影能够极大地对院线电影进行类型的补充。这一点与美国的B级片市场比较类似。但是,政策的变化随时都可能成为网络大电影制作的雷区。因此,应当思考如何提高网络大电影的质量和品格,而不能单一地以猎奇为目的。另一方面,从行业内的环境来看,并没有形成非常强大的网络大电影龙头集团。供应方的议价能力远低于买方的议价能力。[6]整个市场还处在比较散乱的阶段。

(2)从产品内容来看。目前,整个网络大电影市场奇观化严重(见图5)。主流院线市场空缺的惊悚题材在网络大电影中备受欢迎。这使得产品种类被供需拉动产生了内容集约化的现象。内容的非主流化造成了整个市场呈现出内容低劣的现状。同时,网络大电影的青年意识形态非常集中和明显。[7]这集中表现在青春感伤与青春文化消费;怀旧美学;搞笑拼贴喜剧。网络大电影的艺术品格被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流程所降解,电影本体正在逐步消散。对于想要有作品进行创作的创作者而言,他们的身份,至少在当下是十分边缘化的。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中鞭辟入里地指出:“大众文化的花招很简单——就是尽一切办法让大伙儿高兴。但中产崇拜或中产阶级文化却有自己的两面招数:它假装尊敬高雅文化的标准,而实际上却努力使其溶解并庸俗化。”[8]

图5 2015年各类型网络电影数量及票房占比

(图片来源:海川:《网络大电影来袭》)

(3)从受众人群来看。网络大电影的目标受众是20~29岁的年轻人。从2015年的调研结果中也可以看出,65%的受众集中在19~29岁。但不可忽略的是30~39岁也占据了11%的数值。因此,如何把目前窄化的创作思路打开,是未来网络大电影主要进行研发的主要内容。同时,网络视频目前的主要受众主要是男性,这决定着目前网络大电影以游戏、软色情为内容制作基础。对于女性受众如何开发,这也是今后要进行内容研发的一个大问题(见图6)。

网络大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影的欣赏渠道,丰富了内容层次,是对于目前国内严苛的电影市场的极大补充。它打破了既有院线电影制作发行的体制壁垒,给更多的年轻制作者充足的机会。但也要看到,目前网络大电影小作坊的业界形态非常明显。这亟需在业界出现一个集约化、集团化的领军企业。2015年8月,美国著名的Netflix(奈飞)公司宣布正式进军亚洲市场。作为以DVD租赁业务起家的网络公司而言,进军亚洲无疑宣告了其商业版图的急剧扩张。奈飞从2006年开始注意到大数据对于影视制作的好处,通过举办全美的数据引擎大赛来收购新的数据挖掘技术与人才。其用大数据指标测算的《纸牌屋》目前成为全美最受欢迎的政治网络剧。相对于大型传媒集团而言,奈飞的成功在于它的简法思维(见图7)。

图6 受众的年龄和男女分布

(图片来源:海川:《网络大电影来袭》)

图7 奈飞的市场格局

(图片来源:记者网)

一早懂得DVD市场衰落的奈飞除了保留既往的影碟租赁业务以外,重点放在了数据挖掘及自制剧之上。除此之外,奈飞依旧注重视频新技术的开发。比如与索尼合作制作4K版的《绝命毒师》,等等。奈飞旗下的影视产品因为其在线的流畅性和无广告插播的特性,快速挤占了传统媒体市场。成为传统媒体成功转型的极佳案例。据统计数据显示,北美市场在线点播订阅服务2013年的收入增幅高达32%,达到32亿美元,增长明显。[9]相对于美国市场而言,紧缩的院线电影内容,为未来国内网络大电影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如何把握好这样的机遇,是目前在线网络视频网站们积极运作的非常重要的事情。

首先,需要在线视频网络公司建立完备的产业链条。将公司发展战略与数据挖掘和内容创新两大业务联系在一起。通过比赛的形式培育数据挖掘新人与内容开发新人,为企业发展提供永动机。同时,联合集团下属的游戏、音乐、文学部门联合开发全供应链项目。同时,为了调动观众的参与热情,可以使用众筹的形式进行小部分资金的募集。将后台数据处理,生产发行播出形成有序的产业链条。

其次,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对IP的归属,以及内容的模仿设置好具体的界限。同时,建立起网络大电影的分级制度。

最后,主动开发更适合电脑观看的网络大电影。这包括4K网络大电影,VR网络大电影,以及互动型网络大电影。这些电影产品,从媒介生态位上与院线电影有明显的区别与优势。这就为网络大电影今后的生存取得了比较有利的位置。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无论技术如何发展,都无法改变内容为王的竞争策略。网络大电影胜在形式灵活,接地气。因此,创意性在网络大电影中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此,注重内容建设也是今后网络大电影应该研发的主要方向。

网络大电影发展同时需要政府的扶持。目前,国内的艺术片市场十分萧条。很多电影投资拍摄后,因为题材和内容的原因,在主流院线排片非常有限。为了让艺术电影有可以播出的付费平台,视频网站是个不错的选择。与此同时,经过政府扶持,经过视频网站的播出平台,采取收看分账的形式完成艺术电影的特定人群流动。形成艺术电影网站,让更多更好的电影成为在线视频网站的内容。可以这样说,目前我们把网络大电影与院线电影作为区分的主要原因还是,首先网络大电影制作水平粗糙;其次,缺乏电影分级制度,造成了电影自动划分为主流市场与B级片市场;再有,没有达到网络大电影与院线电影的有效流动。从目前国内主流院线的市场来看,上映的影片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有些影片甚至很难超过某些网络大电影。因此,网络大电影要打破现在既有的粗糙印象,还需要制作出有影响力的作品。

网络大电影表面上看是一个新生产物,但实际上它只是放低了门槛,换了平台的电影形式。它打破了电影院的特定场所的限制,让时空更加分散化。但其实质是还是电影的子产品。未来,网络大电影将担负起丰富电影市场的重任。在内容的多元化、实验化、大数据化、艺术化上有更多的尝试,任重道远。

(李晗,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

注释

[1] 于帆:《网络大电影:有商机?靠投机》。《中国文化报》,2016年2月22日。

[2] 杨晓:《网络电影传播趋势研究》。《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3] 黄鸣奋:《拥抱电脑:文艺学的转型冲动》。《河北学刊》,2007年第2期。

[4] [德]本雅明:《启迪》。汉娜·阿伦特编,张旭东,王斑译。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

[5] 于帆:《网络大电影:有商机?靠投机》。《中国文化报》,2016年2月22日。

[6] 朱旭光:《网络电影的市场发展阶段与行业生态建设》。《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7] 陈旭光:《媒介公共文化空间、青年意识形态与网生代的崛起——论“微电影”的社会文化意义》。《艺术百家》,2016年第1期。

[8]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

[9] 郭安丽:《视频网站爱奇艺掘金“网络大电影”计划》。《中国联合商报》,2014年3月2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