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全民目击》与《小时代》看电影的价值观问题

从《全民目击》与《小时代》看电影的价值观问题

时间:2023-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先抛开《小时代》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两部作品,谈谈2013年9月上映的电影《全民目击》。这种富人或高富帅通过“大逆转”实现“全面胜利”,并不只有《全民目击》这个孤立的个案,在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中,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场景。这一点从它营销的方式便可看出:《小时代1·折纸时代》上映日期是6月27日,正好是中考结束后的第二天,很明显电影定位的对象就是中学生。

先抛开《小时代》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两部作品,谈谈2013年9月上映的电影《全民目击》。这部电影讲了一个极为离奇的故事,其魅力就在于它叙事的跌宕起伏,曲折无比。而且从价值观上看,这部电影展现了诚意,讲述父爱、拯救与责任的故事。然而,稍微深究一下电影主人公富豪林泰的最终大逆转所隐含的价值立场,就会让人不经意地想到一些问题:为什么偏偏是富人实现了最后的“大逆转”?

印象中,文艺作品中富人的形象一般都不怎么好。革命年代的地主形象不用说了,“新时期”以后,尽管财富崇拜在整个社会日益蔓延,但文艺作品还是维持了一种基本的批判姿态,对富人的批判嘲讽随处可见。但看《全民目击》时,正当我们都以为故事中的富豪林泰会像我们所预料的那样,即将被揭露为一个道德败坏的阴谋家和罪犯时,却奇迹般地实现了他的“大逆转”。原来他并不是罪犯,事实的真相令人震惊:他为了救自己的女儿,租下了一座废弃的工厂,聘请演员拍摄了自己犯罪的“影像”。结合“龙背墙”的传说,电影将富豪林泰塑造成了一个伟大的圣徒,一位为了解救女儿勇于自我牺牲的慈父,一位被寄予了爱与责任的高大男人。他成了道德上的崇高者。这无疑极大地颠覆了我们对富有者“为富不仁”的想象。

这样的结尾意味着什么?这究竟是情节剧意义非凡的陡转,还是悬疑剧狗血式的真相揭示?当然,它或许并不是为了出奇而出奇,而是有着一种强烈的社会心理支持,一种无意识的流露。似乎是为了有意对抗整个社会的“仇富”心理,电影极为突兀地讲述了这个纯洁的有钱人的故事。在此,有钱人用自己强大的力量,完成的是爱和责任的救赎。对家庭伦理的忠贞,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情感。在此前提下,富人的不择手段、致富的原因、诈骗的嫌疑,都可以忽略不计。由此也可看出,电影所表达的主要是对财富的崇拜、对财富拥有者毫无抵抗的臣服——这种臣服不仅贯穿在故事讲述者的意识形态之中,其实也贯穿在我们整个社会的情感结构之中。

这种富人或高富帅通过“大逆转”实现“全面胜利”,并不只有《全民目击》这个孤立的个案,在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中,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故事中“富二代”程峰出场时无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花花公子,但整部电视剧却讲述了这个纨绔子弟成长为真正的男人的故事。他从花天酒地、不务正业的败家子,逐渐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家族企业的继承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人格的完善、赢得了真正的爱情。反观电视剧中的穷小子石小猛,这个来自农村的奋斗者,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奋斗,都不可能与同学好友“高富帅”程峰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他就是现在常说的“屌丝”,不甘平淡的生活,想出人头地,但这又何其艰难?为了获得机会,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女友按照“公平交易”的原则“出卖”出去。就在穷小子一步步变成唯利是图、一心往上爬的小人之时,“纨绔子弟”却通过爱情波折、父辈企业的失败在“逆袭”中找回成长的感觉。“笑到最后”的“富二代”不仅“赢者通吃”,包括收获爱情、兄弟情义并成为家族企业掌门人等,而且还把“屌丝”、“凤凰男”打回原形。

这也不由得让人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汤姆和盖茨比之间的争斗,一个是“富二代”,一个是“屌丝”暴发户,前者与生俱来的优越,注定要战胜后者的道德瑕疵,将之打回原形。因为“屌丝”的逆袭之旅注定是要向魔鬼出卖灵魂的邪恶之途,也终将在高贵的富家子弟面前相形见绌。石小猛的命运,当然也包括盖茨比,其实都表明了“屌丝”的悲惨遭遇,无依无靠又想出人头地,就必须不择手段,所以就陷入了道德败坏的境地。因此,从道德理想主义的层面看,屌丝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这样,电视剧的潜台词似乎是,“屌丝”从一开始就不配有出人头地的梦想。从这个角度看,现实冰冷而残酷的逻辑已经清晰可见:一方面,现实的残酷让人变得不得不如此;另一方面,社会无意识地会对“屌丝”的低贱与可耻予以歧视。这一切使得如今奋斗者的面貌早已脱离早期激扬的梦想层面,而开始变得猥琐和屈辱。反过来看,“富二代”虽有诸多先在的道德瑕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必会在历史中成长,并重新得到正名。这种叙事设置清楚地表明这个时代的精神状况:这是一个赢者通吃,“屌丝”永远是“屌丝”的世界。

更加令人气闷的是,《北京爱情故事》的最后,程峰和交换得来的石小猛的女朋友幸福地走到了一起,终于实现了“有钱人终成眷属”。这一切表明,财富成了一种无意识的力量,让人不得不俯首称臣;而对财富的崇拜也幻化为对财富拥有者的无意识的屈服,让人心悦诚服地为他们的美好前途衷心祝愿。由此似乎可以看出,大资本及其代言人,正在为其狰狞的面孔之上披上温情脉脉的面纱,进而抢占道德制高点,获得更大范围的文化领导权。

从这样的角度,我想再简单谈一谈饱受批评的电影《小时代》。我非常认同“小时代”并不“小”的说法,应该说,已经很难看到一部电影如此深刻地展现当下的时代症候了。对这部电影,年长些的观众可能会严厉批判,但年轻的观影者并不以为然,他们甚至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对前者的批判进行了反击。所以,在这里就因为年龄代际的冲突而产生了诸多争议。这也难怪,因为电影本身就是为“低龄观众”准备的,电影观众以郭敬明的粉丝为主,大多数或许是中学生。这一点从它营销的方式便可看出:《小时代1·折纸时代》上映日期是6月27日,正好是中考结束后的第二天,很明显电影定位的对象就是中学生。影片发行方乐视影业总裁张昭曾说:“《小时代》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将在中国开辟一个以青少年观众为主体的新的电影市场。”对于青少年来说,看电影不是一次单纯的观看行为,而是一次反抗的仪式,一次对家长教导的有意识的逆反。

尽管从小说到电影都展现了惊叹、迷茫、无力,甚至无奈的伤感和矫情的批判,但无论小说还是电影,其所包含的浓郁的拜金主义气息是不可否认的。电影中几乎所有戏剧性的谐趣桥段都是由“炫富”的行为所产生的。比如,宫洺忘了带充电器,让林萧去取,不知老总手机型号的林萧向Kitty 求助,Kitty的回答让人崩溃:她知道宫先生所有手机型号,但问题是不知道他今天带的是哪一部;再比如,林萧去给宫洺送材料,问保安宫洺先生住在几零几,保安回答,这里没有几零几,整栋楼都是宫洺先生的家,等等。电影总是不自觉地流露出对物质主义符号的沉迷,似乎永远摆脱不了一股根深蒂固的“土豪”气。

就拿主人公林萧来说,她去《M.E》实习,给宫洺当一个助理就兴奋莫名,而她这位敬爱的老总也被她极为矫情地认为是“即便远离了豪华汽车还拥有一颗柔软心脏的男人”。电影就是这样由衷地赞美资本及其代言人的无边力量。在这里,金钱是唯一的真神。不仅如此,电影的叙事及其情感倾向更强化了这一点,它将有钱人的变态和难以忍受,变得可以接受甚至无比可爱,让人不得不相信,他们不但是最有钱的,而且是最精英的,所有的变态和难以忍受的背后都存在着纯良。而且最重要的是,在所有人都惊慌无措的时刻,他们是拯救者,是大靠山。于是,他们的羞辱变得可以忍受,怪癖甚至有点可爱,这更使他们的形象变得高大无比。

正是这样的情感逻辑,使《小时代》中的励志元素变得微妙而可疑。电影中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现实的压迫逻辑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压迫之中自有其温暖人心的一面,而后者足以让人对生活满怀希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