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电影表演的“减法美学”,首先体现在国产影片“轻”表演的美学倾向上。这种表演更为强调造型功能而非叙事功能,富有身体美学的观赏性,显现出了一种较为显著的时尚感和清新感。由此,要求演员在形象上靓丽鲜明、台词上活泼易懂、情绪上高度外化、动作上外放夸张,注重明星效应、时尚流行、异域奇观等因素。
一是“轻”电影由“轻”表演奠定它的形态和资质。“轻”电影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具有“导演大多是新人、普遍为中低成本制作、主题都比较轻松、娱乐性强、能卖座、看电影的观众偏年轻”等特征的影片。[12]2013年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影片,例如《人再囧途之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致青春》、《一夜惊喜》、《非常幸运》、《小时代》、《被偷走的那五年》等,以一股爆发的势力给中国电影带来了新气象。它们有着相同的特质,主题都是关于青春、梦想和爱情,思想并不沉重,叙事也不宏大,可描述为又酸又甜、轻而不佻、微而不弱的文化特质,也不难窥见出这个时代的风貌与人文气质。“轻”电影中的“轻”表演,来源于特定的社会心理和时代特点,又决定和主导了“轻”电影的美学基调。
第一,社会风尚。“轻”电影的美轮美奂、赏心悦目,映射着现代人的生活图景,同社会风尚形成既迎合又引领的互文机制。“轻”电影出现的最大作用力之一是“社会趣味”。商业社会所生成的消费文化很直观地反映出社会的心理需求,碎片化的“微”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更倾向于浅度阅读和视觉刺激。而电影是社会流行文化的主要阵地,“轻”电影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应运而生,是社会心理对青春的一次消费,也是时代繁荣之下的大众对清新气息的一次渴求。
演员出身的导演赵薇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赢得了7.15亿票房成绩和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该片在怀旧的基调下显现了一定程度的清新感。在主要演员的选择上,杨子姗、江疏影、刘雅瑟、韩庚等新人演员奠定了全片的表演风貌,即青春味道和热血气质,赵又廷也诠释出了男主人公作为优等生和穷学生的双重身份下的孤僻、执拗和冷傲。“新人演员的坏处是经验实在很缺乏,比如走位或者打光这种基本的技术型常识也没有”,而他们的优点则在于“不太会‘演’戏,只会来真的”[13],赵薇如是评价本片新人演员的表现。其实,正是表演技巧上的不足,使得演员以生命体验为出发点,用源自天性的方式,真实地体察和塑造角色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这对于演员来说是非常宝贵却又难以留存的创作状态。
与《致青春》质朴淳真的怀旧美学基调形成强烈对比的影片《小时代》以及《小时代2:青木时代》,影片将故事的背景设在有“时尚之都”之称的当代上海。影片中主人公们的服装道具极尽奢华,象征着价值和价格的奢侈品商标随处可见,昭示全片华丽梦幻的风格定位。《小时代》在公映之后得到的褒贬不一的评价中,“时装秀”成为大多数观众的主要印象,而演员则成为这场时装秀的“模特”、“道具”,表演也成为构筑电影观赏性的筹码。影片中四位女主人公的性格和形象都鲜明突出,男演员也非帅即酷,光鲜靓丽的人物群像深受年轻观众的喜爱和追捧,但是,这依然不能掩盖表演上的拿腔作调、虚假夸张。造型元素的机械叠加,并不能代替演员的艺术创作并产生表演上的化学反应。影片中演员们在华美场景中“走秀”、“摆造型”式的表演,能够帮助影片建构画面造型,却在表现人物内在情感和心理部分显得较为生硬性和概念化,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
刘杰执导的电影《青春派》则以轻松和励志的笔调,描绘出了当代中国高中生的青春画卷。影片男主演董子健获得第10届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奖,以及第50届金马奖最佳新演员提名,足见业内对他在影片中出色表现的肯定。以董子健为首的一群小演员,演技或许就是青春本身,整体呈现出清新的表演形态。严整统一的校服里,每个角色的人物形态和个性特征,都传递出真切可感的少年气息。值得一提的是,秦海璐在影片中的表演火候恰好而又不抢戏,她扮演严厉而负责的班主任撒老师,不苟言笑雷厉风行,张口就是一句句押韵的学习口号:“不苦不累,人生无味”,“不拼不搏,高三白活”。这种形象和台词设计十分“接地气”,让经历过的观众感同身受之余也会心一笑。
第二,欲望对象。“轻”电影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心理预期相互符合。一方面要描绘观者的精神图谱,另一方面也要成为观者的欲望对象。而从今年上映一些“轻”电影来看,作为欲望对象的“轻”表演包含出以下两大因素:
首先,异域空间的背景设定。赏心悦目的美景奇观,为表演提供可行依据,也为演员的表演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可供发挥的余地。《泰囧》中三个主人公啼笑皆非的经历主要发生在泰国;《北京遇上西雅图》里男女主角则在西雅图日久生情;观看《非常幸运》的观众得以跟随主人公苏菲辗转于北京、新加坡、香港、澳门和欧洲小镇;《一夜惊喜》虽没有大幅度的城市空间跨越,却也在片中呈现出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山中小屋,以供男女主角增进感情。异域空间给观者造成视觉上的新奇与震撼,为情节开展铺设了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同时,“本地”与“异域”之间的对比和碰撞,也构成天然的差异和张力,丰富了表演的质感。例如《一夜惊喜》中,范冰冰饰演米雪在都市生活里做派强势,而在男主角的家里——位于郊外山中的一处小木屋,则得以放松身心,不再端着女强人的架势,演员用相对松弛自然的状态,配合清纯质朴的造型,展露出角色本性中烂漫俏皮的一面。结尾在马来西亚槟城街头进行的一场“飞车送产”戏,依靠演员夸张紧凑的表演支撑的同时,也还是兼顾了异域元素,满足了观众的视觉冲击和猎奇心理。
其次,演员配置策略方面的改动。男性角色从“白马王子”变为“毛驴王子”,和美女演员搭戏的不再是潇洒俊男,而是其貌不扬,像是活在日常生活里的小人物。这种策略源于某种心理补偿机制,也受到审“丑”、审“怪”的当代艺术发展模式影响。例如《泰囧》结尾圆了“与范冰冰拍婚纱照”之梦的卖饼青年王宝(王宝强饰);《101次求婚》中被“女神”林志玲求婚的包工头黄达(黄渤饰);《北京遇上西雅图》里与汤唯饰演的文佳佳搭配的Frank则是个失意落魄的中年人,蓄着胡须、戴黑框镜的造型有些窝囊懦弱,和吴秀波一贯留给观众的印象大相径庭。运用“毛驴王子”+“白雪公主”的美学公式,产生意外而和谐的化学效应,也达到了影片的宣传噱头和幽默效果。演员扮演“毛驴王子”时,外形上的劣势可以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揣摩和塑造来“加分”,例如《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的吴秀波,总体的表演风格是“轻”的、“收”的,内敛和隐忍的状态很符合人物的处境和心理。正因如此,影片结尾的感情爆发就显得更加饱满有力,在人格动力下显得层次分明,具有一定的美学可读性。在打动观众的同时,也使得情节突变和感情逆转合情合理,对于影片叙事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明星效应。“轻”电影中大众通过明星的个人魅力与“光环”感受审美体验,明星是发酵因素和话题中心,是市场价值的关键砝码以及社会审美的风向标杆。因此,“轻”表演中呈现出的更多是商业特质和类型趣味,一些明星想要奠定风格或者改变戏路,出演“轻”电影是十分有益的选择。可以说,“轻”表演和“明星效应”是相互促进、需要和成全的。
2013年在“轻”电影中表现最突出、也得益最大的演员当属白百何。白百何2011年以《失恋33天》进入大众视野,2013年她主演的《分手和约》、《被偷走的那五年》相继上映并在年轻观众之中引起反响,而广受期待的冯小刚执导的最新贺岁电影《私人定制》曝光的演员阵容,白百何的名字也赫然在列,用活跃的表现坐实了“内地小妞电影代言人”的提法。白百何的表演跳脱伶俐,气质亲和明快,树立了一系列清爽率真的都市女孩形象,使她持续得到励志、爱情、喜剧和时尚等类型影片的关注。
汤唯在《北京遇上西雅图》中一改往日的沉静内敛,展现出让人肯定的喜剧表演能力,塑造了一个泼辣刁钻、注重物质却又真实善良的性情女孩。汤唯大方外放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配合明艳花哨的造型,也成为影片的看点之一。谈起塑造人物的心得,汤唯坦言:“我在创造这个角色时不是随时爆发、绷紧,而是尽量让自己保持在一个放松的状态”,“拍摄中,我一直都在尽可能准确地把握人物基调之后,从对手们身上感觉、学习喜剧表演的节奏,以及在此节奏上演员自身的气息、状态的把控。”[14]可以说,和此前在文艺片中的表现相比,这次喜剧表演也是汤唯演员生涯里的一次“轻”表演,让人得以在文佳佳身上看到汤唯在类型角色方面的塑造力和艺术潜能,为她的表演创作打开新的大门。
另外,章子怡在《非常幸运》中塑造了花痴迷糊的漫画家苏菲,用夸张漫画式的表演赢得观众缘;房祖名也在由韩寒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一座城池》中,用冷幽默的风格较好地完成了表演任务,实现与内地表演方式的融合与接通。“轻”电影的表演带有更多的市场导向,由此,不难想象工业对电影表演的影响将日益深远。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也会需要更多类型片演员,而明星则可以通过类型表演突破戏路及其改善形象。
二是常规电影也不失“轻”表演。除了2013年方兴未艾的“轻”电影之外,在常规的国产大片里也可以寻到大量“轻”表演的印记。这是当代文化思潮的内在律动引起的电影表演艺术日常化的继续深化,为中国电影表演带来一种新的美学气象,形成了一种受到产业关注和观众喜爱的表演形态,使新时期电影表演进入新阶段并赋予一种新的表演性格。应该说,“轻”表演具有了某种文化使命,它以独特的方式融入到了现有的情绪化表演、奇观化表演甚至是戏剧化表演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电影表演的美学气质。
由陈可辛执导,黄晓明、邓超、佟大为等共同主演的影片《中国合伙人》是2013年影坛兴起“怀旧风潮”、“青春风潮”的原因之一。影片将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90年代,片中浓郁浪漫的怀旧氛围和对高歌猛进的追梦情怀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三位主演的表演通俗流畅、特质鲜明,传达出人物在回忆时空和当下时空的层次感,其魅力完成度较高。黄晓明凭借“成冬青”一角斩获第29届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在影片中他放下“偶像明星”、“帅哥”的派头,饰演一位“土鳖”。造型土气、表情淳朴、带着中式口音的英语,让他最大限度地抽离自我、逼近角色本身。在扮演成冬青时,黄晓明陈述道:“为了塑造角色我查过很多资料,把俞敏洪(成冬青一角的原型)的录音放到mp3里有空就听,揣摩人物是我特别注意穿衣和打扮,包括提到胸部的皮带、把衬衫掖到内裤等土气的造型,当然还有大杀器——粗框圆眼镜。”[15]其实,在2009年出演《风声》的日本军官角色之后,黄晓明通过不断磨炼,其演技日益精进,陆续得到了业界的认可。这次在《中国合伙人》的表现,则显示出他在演技派道路上的前进,成冬青志向高远、坚忍内秀,无论大学时期的憨厚还是创业时期的精明,黄晓明的表演把握始终控制在人物逻辑之内,生动鲜活、浑然一体。邓超的“美国范”和佟大为的“文艺范”也同样定位精准且不失生动鲜活,传递出特定年代知识青年的气质。女主角之一杜鹃是模特出身,古典美的外形和有些生涩的演技反而契合了角色本身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
徐克导演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作为电影《狄仁杰》系列的前传,也启用了一批面孔较新的演员来撑起主要的表演分量。赵又廷、冯绍峰、林更新、杨颖,这些大银幕上相对新鲜的面孔与这部魔幻动作电影悬疑空灵的风格相得益彰。徐克导演对人物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设计,这就要求演员的表演也不能是标签化和常规化的。饰演狄仁杰的赵又廷,外形颇为斯文知性,而导演徐克更为看重的则是“他更接近我们生活中的人。狄仁杰很需要这点,因为他不能看着很辛苦。”[16]赵又廷用轻松自然的表演基调以及独善其身的气质,较好地塑造了初来洛阳为官时的狄仁杰。冯绍峰扮演的大理寺卿尉迟真金则是个武功高超、精悍强势的酷吏,冯绍峰在理解和参透人物设定的同时,导演的提示又给了他新的启发和意味,“比如我拿着重要证物,一块手帕努力地在想案件线索,导演却告诉我:‘你没有在想断案线索,你在想睿姬(影片女主角)!’听到这个我特别崩溃,不过又不得不承认这很幽默。[17]”在影片中相关桥段中,也就出现了有别于一贯的严肃强悍而显得有些羞涩慌乱的尉迟真金,冯绍峰将这个与主人公亦敌亦友的人物演绎得生动可感,进而使得人物关系更加复杂丰富,颇有美学趣味。
在香港导演杜琪峰执导的合拍片《盲探》中,来自内地的郭涛和高圆圆在表演风格上也较为外向和夸张,具有港式喜剧片的美学趣味,与香港演员刘德华、郑秀文在表演形态上达到了较高的统一感。内地和港台表演美学系统具有着不同的文化格式和美学形态,但是,在多年合拍片的经验以及导演的调教和带动下,已经日渐呈现表演标识逐渐模糊和融合的趋势。
总体看来,“轻”表演并非新型的表演形态,却在2013年蔚然成风。在经历了本能阶段、主动阶段、目前还需进入提升阶段以及余脉阶段的内在变化历程。“轻”表演成为新时期电影表演美学气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构成电影史学上的文化现象。诚然,“轻”表演在艺术成就上也许还缺乏有分量的表演标识,也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撑和滋养,却以其独特的形态被越来越多的普通观众接受,因而也受到产业的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