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2012年到2015年是中国电影“症块”与“沉疴”

2012年到2015年是中国电影“症块”与“沉疴”

时间:2024-08-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综上所述,2012年到2015年是中国电影发展较为关键及其问题较为集中的时间段,中国电影的发展速率以及相应的表演艺术的表现出现一定的新面貌和新高度,但是,国产电影表演依然存在着诸多结构性的问题,其中有一些是系统性的“营养不良”,有一些是单属于表演艺术的局部性“症块”,有一些是多年未决的“沉疴”,也有一些新的“密码”亟待破解。[12]《2013电影学术年会聚焦“轻”电影》,《中国银幕》2013年第11期,第12页。

综上所述,2012年到2015年是中国电影发展较为关键及其问题较为集中的时间段,中国电影的发展速率以及相应的表演艺术的表现出现一定的新面貌和新高度,但是,国产电影表演依然存在着诸多结构性的问题,其中有一些是系统性的“营养不良”,有一些是单属于表演艺术的局部性“症块”,有一些是多年未决的“沉疴”,也有一些新的“密码”亟待破解。探索和重塑新时期的国家集体人格,是此阶段和未来时电影表演要去完成的历史使命。

一是目前的表演美学形态中,整体上依然较为浮躁,娱乐型表演和煽情型表演较为普遍,思想型表演或有出现,启蒙型和哲学型表演更是凤毛麟角。由于中国文化向来具有一种准宗教的精神功能,是民族灵魂和个体生命“心灵养护”的核心内容,电影艺术作为当今最广为接受的大众艺术,其主体精神需要保持相当高的品质。对于演员来说,“艺人化”的思想倾向和行为方式普泛化了,所以生产出来的艺术只能是取悦于人的。只有以“文人化”为人格坚守的演员,才能在目前文艺精神等级普遍下滑的状况中起到一种清醒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启蒙的作用。

二是整体面貌较为模糊,尚未形成更清晰的、更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的表演人文模式。近年来的电影表演下的电影人格,还不能准确地提纯出存在于当代人意识和无意识中的精神面貌,以及形成对自我形象的体察、自我身份的确认等具有代际意义的艺术言语方式。这当然需要时间与美学的不断洗礼和陶铸,也在呼唤一种具有突破力量的新思维和新格局。

三是跨文化与“交织化”的特性越来越明显,但是,多停留在模仿和直接移植的阶段。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深入,多种多样的地域地区的艺术形态为国人所熟知和接受,表演文化同样具有更多的美学来源,除了根深蒂固的港式表演外,也包括了台湾地区、日本韩国以及欧美,但是,很多优秀的表演理论和表演实例还需要进一步消化和吸收,才能成为真正滋养中国电影表演的“养料”。

四是后劲略显不足,成熟演员表演水准趋向平稳,完成度虽高,但是,重复多,突破少、惊喜少。中生代的青年演员发挥水准不够稳定,表演的亮点存在着偶然性和随机性。新人演员青黄不接,或者说有更多具有才华的新人缺少能够施展和发挥的平台。当工业操控对于表演资源配置起到了绝对的决定作用时,只会多有明星阵容组成,少有演员人格构成;强调表演现象的片断享用,而不在意表演形态的集体沉淀。

【注释】

[1]林洪桐:《多米诺·跳棋·围棋——表演分析手册》,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2]《影片搜索〈她们的自白书〉》,《中国银幕》2012年7月刊,第34页。

[3]王陈:《陈建斌:“老铁”是我本来的样子》,《大众电影》2012年第16期。

[4]许南明:《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第228页。

[5]史志文:《段奕宏:用当代的躯体装下世纪的执拗》,《东方电影》2012年9月刊。

[6]李冉苒、马精武、刘诗兵、张建栋:《电影表演艺术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第257页。

[7]《周迅:我对小唯很有感情》,《中国银幕》2012年6月刊。

[8]《赵薇:越美丽的东西越不可碰》,《中国银幕》2012年6月刊。

[9]《乌尔善:打造魔域,奇幻人妖》,《中国银幕》2012年6月刊。

[10]《秦岚〈王的盛宴〉老年妆揭秘,每日八小时变脸》,时光网,http://news.mtime.com/2012/11/13/1501272.html。

[11]姚晓濛、胡克:《电影:潜藏着意识形态的神话》,《电影艺术》1988年第8期,第7页。

[12]《2013电影学术年会聚焦“轻”电影》,《中国银幕》2013年第11期,第12页。

[13]《赵薇访谈:希望〈致青春〉能让人的内心柔软一下》,《大众电影》2013年第9期,第17页。

[14]《汤唯遇上文佳佳》,《中国银幕》2013年第3期,第24页。

[15]《梦想照进现实之〈中国合伙人〉》,《中国银幕》2013年第5期,第24页。

[16]《冯绍峰访谈:感谢过去的自己没有放弃》,《大众电影》2013年第19期,第17页。

[17]《徐克访谈:内容和人物永远优先》,《大众电影》2013年第17期,第35页。

[18]《〈一代宗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大众电影》2013年第2期,第19页。

[19]《〈一代宗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大众电影》2013年第2期,第16页。

[20]《〈归来〉:止爱之殇》,《东方电影》2014年第5期。

[21]史志文:《汤唯:和萧红做闺蜜》,《东方电影》2014年第10期。

[22]余秋雨:《艺术创造工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267页。

[23]《廖凡 独家自我阐述:黑白相溶的冰冷人生》,《大众电影》2014年第7期。

[24]《〈黄克功案件〉首映 成泰燊与雷经天拥抱》,http://www.jx.xinhuanet.com/news/ent/2014-11/26/c_1113409291.htm。

[25]史志文:《孙红雷:绅士的品格》,《东方电影》2014年第9期。

[26]《陈建斌:总演王的男人》,《大众电影》2015年第11期。

[27]引自《曹导烈日摸凶》,《大众电影》2016年第9期。

[28]波英儿:《南派盗墓重起范》,《大众电影》,2016年第8期。

[29]李少威:《〈驴得水〉女主角任素汐:戏通透了,人也就通透了》,《南风窗》,2016年第24期。

[30]厉震林:《新时期电影表演美学论纲》,《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85—89页。

[31]《2013电影学术年会聚焦“轻”电影》,《中国银幕》2013年第11期,第1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