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影生态的“环境保护”

电影生态的“环境保护”

时间:2023-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缺乏文化情怀,这些网络、房地产以及相关企业“闯入”电影产业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对于电影产业生态是不是“异种入侵”的“灾难”,也并非是杞人忧天。此时,留给电影产业的将是生态“严重污染”以及“破坏”,而它的“治理”绝非一日之功也非一本之利。因此,在当前电影产业“钱”江浪潮滚滚之时,需要呼吁的是电影生态保护,电影作为文化产业,它首先是文化,然后是产业,而不是首先是产业,然后是文化。

在“互联网+”的新产业模式下,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标志的网络“大鹗”“闯入”电影产业,掀起了新一轮民间资本“进军”电影的“巨浪”。百度旗下的视频网站爱奇艺成立了爱奇艺影业公司,推出了“爱7.1电影大计划”,它以电影投资、宣传发行作为核心业务。作为《一步之遥》的制作方之一,爱奇艺影业公司拥有该剧电影网络版权、电影票在线销售、网络游戏、衍生品开发等独家权。港股“文化中国”正式更名为“阿里巴巴影业集团”,它以消费者对业务(C2B)的模式,专注于生产符合当下观众观影需求的电影和视剧,此外,它还入股优酷土豆和华数传媒,又与国华人寿保险合作发售娱乐宝。腾讯推出“为虎添翼”电影计划和“腾讯电影+”首批明星IP(知识产权)电影计划,由此进入电影业,影视也就成为腾讯互娱旗下继腾讯游戏、腾讯动漫、腾讯文学以后的第四个实体业务板块。按照它的发展计划,将有7个知名IP将被改编成为电影,包括《斗战神》、《QQ飞车》、《天天酷跑》、《洛克王国》、《尸兄》、《QQ炫舞》和《藏宝图》。

视频网站也是紧跟而上,2011年乐视成立了乐视影业,投资了《小时代》系列、《归来》、《熊出没之夺宝熊兵》、《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等影片,并与张艺谋开展深度合作。2015年,它也加入了贺岁档的行列,投资了《太平轮(上)》,而且,开始将投资目光转向了海外市场,在完成B轮融资之后,以2亿美元的战略基金在美国成立子公司,用于开拓海外市场。优酷土豆成立了“合一影业”,推出了《黄金时代》、《拆婚联盟》和《智取威虎山3D》等影片。传统企业投资电影更是雄心勃勃,万达集团凭借商业地产+院线+制作发行的方式,企图打通整个电影产业链。根据艺恩咨询数据,仅仅2014年上半年,万达影视的电影制作和发行收入最高,约为2.2亿元,超过乐视影业、光线传媒和谊兄弟。作为出版业的长江文艺出版社也投资了电影《狼图腾》。[58]

大量社会资本进入电影产业,说明电影经过多年复苏,已经成为商业繁荣以及获利的目标之一,电影产业在此基本上有希望成为国家文化产业支柱以及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通道。但是,由于这些网络、房地产以及相关企业原有的行业文化属性,它们重视的是“快餐经济”以及资本运作,它们关心的是“盈利”数据而不是数据的文化成分。由于缺乏文化情怀,这些网络、房地产以及相关企业“闯入”电影产业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对于电影产业生态是不是“异种入侵”的“灾难”,也并非是杞人忧天。王健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如果说万达对文化有什么情怀,没有,我们是在商言商,我们看重文化的原因就是赚钱。”[59]如果这些企业挟着资本之利,长驱直入地“侵袭”电影界,不顾生态平衡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毫无文化情怀地疯狂“掠夺”电影产业的资源以及“暴利”,不断地“透支”观众的热情及其电影理想,而当这种“透支”到达极限以后,电影市场迅速“跌落”,这些企业又会同样迅速地撤退出电影产业,又去寻找新的市场“猎物”。此时,留给电影产业的将是生态“严重污染”以及“破坏”,而它的“治理”绝非一日之功也非一本之利。如此“热钱”“炒坏”一个行业生态的案例并非鲜见。

因此,在当前电影产业“钱”江浪潮滚滚之时,需要呼吁的是电影生态保护,电影作为文化产业,它首先是文化,然后是产业,而不是首先是产业,然后是文化。这是一个良性发展的行业规律,也是作为每一个进入这个行业者的天职。

注释:

[1]李四达:《后影像时代的新媒体艺术探索——数字媒体与当代艺术的融合》,载《饰》,2007年第4期。

【注释】

[1]倪震主编:《改革与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版,第50页。

[2]万萍:《进口分账电影片十年票房分析》,《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3]数据来源,万萍:《进口分账电影片十年票房分析》,《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4]数据参考,贾磊磊、朱玉卿:《中国电影的博弈时代——“大片”十年启示录(1994—2004)》,《回顾与展望——中国电影100周年国际论坛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版,第656页。

[5]孙剑:《探索——面对世界中国电影的路径选择》,《当代电影》2014年第2期。

[6]张若琪、孙晖、刘汉文:《论引进片对中国电影发展的推动作用》,《当代电影》2014年第2期。

[7]尹鸿、王晓丰:《高概念电影模式及其商业启示》,《入世以来的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第90页。

[8]丁亚平:《引进片与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历史位移》,《当代电影》2014年第2期。

[9]万萍:《进口分账电影片十年票房分析》,《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10]张若琪、孙晖、刘汉文:《论引进片对中国电影发展的推动作用》,《当代电影》2014年第2期。

[11]数据分别来自,《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版第140页;刘静、魏晋茹:《2013年中国电影产业年度发展报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12]丁亚平:《引进片与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历史位移》,《当代电影》2014年第2期。

[13]詹庆生:《产业化十年中国电影合拍片发展备忘(2002—2012)》,《当代电影》2013年第2期。

[14]张劲松著:《类型电影与意识形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56—161页。

[15]丁亚平:《论类型片与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转型》,《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16]数据分别来自邹超、尹秀艳:《我国电影产业出口贸易中文化折扣现象分析》,《财经理论研究》2013年第2期;刘静、魏晋茹:《2013年中国电影产业年度发展报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17]《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版,第143页。

[18]徐雯:《阿里影业公布更名后首个电影项目梁朝伟出演》,新浪网,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ggscyd/20150111/220621271225.shtml。

[19]徐雯:《阿里影业公布更名后首个电影项目梁朝伟出演》,新浪网,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ggscyd/20150111/220621271225.shtml。

[20]徐雯:《阿里影业公布更名后首个电影项目梁朝伟出演》,新浪网,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ggscyd/20150111/220621271225.shtml。

[21][美]著,莱文森,何道宽译:《新新媒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页。

[22]岳小乔、朱利:《互联网“催生”影视“网生代”》,《青年记者》2014年第36期,引用时有修改。

[23]邓若倓:《屏媒时代影像互动叙事的概念范畴与潜力环节》,《电影艺术》2014年第6期。

[24]孙绍谊、郑涵:《数字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文化与艺术转型》,《文艺研究》2012年第12期。

[25]孙绍谊、郑涵:《数字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文化与艺术转型》,《文艺研究》2012年第12期。

[26]陆兴华:《当代艺术:审美平等下的艺术行动——法国哲学家雅克·朗西埃访谈》,载《社会科学报》,2013年8月27日。

[27]汪民安:《作为商品的当代艺术》,载《新美术》,2014年第3期。

[28]李四达:《后影像时代的新媒体艺术探索——数字媒体与当代艺术的融合》,《饰》2007年第4期。

[29]黄会林、厉震林:《光影之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年版,第272页。

[30]柳青:《诺兰:胶片消失于历史将是电影的耻辱》,腾讯网,http://cul.qq.com/a/20141125/021836.htm。

[31]孙振涛:《“后蒙太奇”时代的电影语言》,《理论与创作》2010年第1期。

[32]柳青:《诺兰:胶片消失于历史将是电影的耻辱》,腾讯网,http://cul.qq.com/a/20141125/021836.htm。

[33]吕楠:《雀巢用机器人卖咖啡好莱坞男星克鲁尼“失宠”》,环球网,http://tech.huanqiu.com/it/2014-12/5228736.html。

[34]吕楠:《雀巢用机器人卖咖啡好莱坞男星克鲁尼“失宠”》,环球网,http://tech.huanqiu.com/it/2014-12/5228736.html。

[35]孙绍谊:《当代西方后人类主义思潮与电影》,《文艺研究》2011年第9期。

[36]孙绍谊:《当代西方后人类主义思潮与电影》,《文艺研究》2011年第9期。

[37]张曦:《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前瞻》,中国新闻社2014年12月24日通稿。

[38]张曦:《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前瞻》,中国新闻社2014年12月24日通稿。

[39]张曦:《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前瞻》,中国新闻社2014年12月24日通稿。

[40]周南焱:《冯小刚呼吁重塑电影人文精神》,《北京日报》2014年4月10日。

[41]万一、邬焕庆、姜辰蓉:《中国电影制片人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新华社2006年7月4日通稿。

[42]万一、邬焕庆、姜辰蓉:《中国电影制片人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新华社2006年7月4日通稿。

[43]杨莲洁:《〈失恋33天〉宣传锁定文艺青年》,《北京晨报》2011年11月23日。

[44]渔夫:《一个制片人的50条自我修养》,编剧帮网2015年4月10日。

[45]引自《浅谈影视制片人的素质》,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网。

[46]何群:《配方式生产:好莱坞电影产业的文本制作》,《文化产业》2002年第10期。

[47]刘阳:《电影产业:收益岂止是票房》,《人民日报》2013年7月29日。

[48]渔夫:《一个制片人的50条自我修养》,编剧帮网2015年4月10日。

[49]黄旖琦、李启玮:《商界人士:中国进一步深化将影响亚洲》,《人民日报》2013年7月29日。

[50]厉震林:《中国文化的“养生法”》,《群言》2015年第1期。

[51]渔夫:《一个制片人的50条自我修养》,编剧帮网2015年4月10日。

[52]引自《阎建刚痛批文化资本泡沫:我们电影不缺钱》,中国娱乐网2015年4月13日。

[53]张曦:《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前瞻》,中国新闻社2014年12月24日通稿。

[54]渔夫:《一个制片人的50条自我修养》,编剧帮网2015年4月10日。

[55]张曦:《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前瞻》,中国新闻社2014年12月24日通稿。

[56]张曦:《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前瞻》,中国新闻社2014年12月24日通稿。

[57]张曦:《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前瞻》,中国新闻社2014年12月24日通稿。

[58]张曦:《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前瞻》,中国新闻社2014年12月24日通稿。

[59]张曦:《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前瞻》,中国新闻社2014年12月24日通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