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波德维尔的中间层面理论,大卫·波德维尔的理论贡献

波德维尔的中间层面理论,大卫·波德维尔的理论贡献

时间:2024-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这一点应该是“中间层面”理论对波德维尔学术体系架构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所在。波德维尔对于理论建设的过程化、具体化和可操作化的实践,也是他对当前电影理论发展的一大贡献。

大卫·波德维尔从认知科学的理论出发,建立了自己的叙事学研究体系;在叙事研究中,他将“叙述”看作一个“情节和风格不断互动,并引导观众完成故事建构的过程”。这个研究概念对于波德维尔而言,包含着三个层面的要素:形式研究、风格研究以及观众主体,由此形成了波德维尔在新形式主义的文本研究、电影诗学研究以及“接受理论”的电影批评实践三个方面的理论阐述。而“电影诗学”中包含的“历史诗学”的维度,又使得波德维尔的风格研究具备了史学观,从而直接影响了波德维尔对电影史和电影风格史的写作。

可以说,叙事理论是波德维尔理论体系的基础,他的“电影诗学”研究、“形式与风格”阐述、“电影史”研究以及“电影批评”研究都是基于叙事理论之上的。而“风格”体系作为“诗学”的组成部分,从一开始就是波德维尔关注并研究的对象。早在1985年波德维尔研究生涯的早期,也就是撰写《经典好莱坞电影》和《电影叙事》的阶段,他就自觉引入了“诗学”概念,并在研究电影“元批评”的著作《电影意义的追寻:电影解读手法的剖析与反思》中,提出了“历史诗学”的观念,阐明“历史诗学研究的不仅是电影制作,更包含了电影如何被接受这个部分”;进而利用“历史诗学”和“分析诗学”以及“效果诗学”一道,分别从电影的接受、形式的分析和风格的探讨方面完成了对“电影诗学”三个领域的全面建构。更重要的一点是,波德维尔“电影诗学”的特点在于,通过重建历史语境来揭示制作规范之间的变化和连续性,也就是分析一部作品是如何适应传统,或者如何重复、修改或抛弃传统的。波德维尔大量的风格研究都是为了通过实证来建立这一历史过程。

应该说,渗透波德维尔整个学术体系的各个层面并贯穿始终的就是“实证研究”。波德维尔甚至认为:电影研究差不多完全属于一门实证性科学。“对于电影理论和电影制作的研究来说,实证研究乃是在电影人所发展出的规范、形式与学者所做出的综合说明之间搭建观念桥梁的直接方式。”[2]

波德维尔的叙事学研究是基于文本的实证研究,他论述不同影片中“常模”的建立、研究观众的观影行为,本身就是“中间层面”理论的实践。而“电影诗学”理论的假设更是建立在一项理论“活动”而非一个固化理论的基础之上的,这一活动跨越普遍性的多个层次,配置多种概念与众多模式,它的驱动力来自资料数据以及“中等规模”的概念,以“规范”的概念为例,波德维尔在后面的篇幅中要论述的是电影是怎样与各种跨文本规范相关的,这些规范在普遍性的不同层次上起作用,也拥有不同程度的一致性。某种意义上说,“电影诗学”是波德维尔对自己提出的“中间层面”理论的更进一步实践,是要建立一个中等层次研究方案的模型。因此,波德维尔在基于叙事和诗学的实证研究多年之后,终于提出“中间层面”理论,也是对他研究思想和方法论的提炼性总结,是将他的理论研究与具体问题分析有效连接的重要途径。

波德维尔的“中间层面”理论,是介于电影的“元理论”和“实证研究”两者之间的一种折中,与其说它是理论,不如说它是一种“方法论”。所谓“元理论”,是一种用于解释另一种理论的理论。当代最具洞察力的认知理论家大卫·马尔接受了吉布森从生态学角度提出的“视觉感知”的概念,该方法强调:在摄入眼睛不断变化的光谱中得到的信息,由于光谱的恒定性而具有“不变量”,这些“不变量”确定了物体和事件,而物体和事件反过来又给视觉者提供信息。在观看电影时,变化的光谱表明电影是一个虚构世界,但由于人的进化限制,还不具有能加工虚构世界光谱的特殊能力,因此视觉系统便像加工真实世界的信息一样来加工虚构世界,因此我们在观看电影时才会有逼真的感觉。但是,我们的知识和感知图式影响着我们的选择,我们的感知既被引导又受到限制,我们只能看到“知道怎样去寻找的东西”,因此我们才能形成建构电影世界的过程。

这就是“元理论”对于电影本质与功能作出的理论假设,它基于生态学的认知理论。波德维尔创造性地运用了认知理论,并将它作为整个叙述理论的背景,将“叙述”当作一种过程,从而建构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叙事学理论基础。而波德维尔在文本研究和电影批评上又运用“新形式主义”理论的方法和概念,更多集中于具体问题的分析和实际困难的解决上。在两者之间,波德维尔提出的“中间层面”理论,正是这样一种“可上可下”的操作方法,能够为他的研究搭建一个连接的机制。而这一点应该是“中间层面”理论对波德维尔学术体系架构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所在。

“中间层面”理论还意味着以波德维尔为代表的电影理论家主张的“中观层面的理论化”(middle-level theorizing):“界定电影理论是任何一种专门用于对电影现象进行综合与归纳,或者对电影现象进行一般性解释,或者用于对电影领域中的任何机制、手段、形态以及规律性进行推断、追踪或说明的研究方式。”于是,“小理论”以及“理论化”的活动、具有实践操作性的问题研究以及代替语义场“阐述”的文本解释,代替了“宏大理论”。波德维尔对于理论建设的过程化、具体化和可操作化的实践,也是他对当前电影理论发展的一大贡献。

【注释】

[1]〔美〕大卫·波德维尔、诺埃尔·卡罗尔主编:《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麦永雄、柏敬泽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1页。

[2]〔美〕大卫·波德维尔:《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电影理论》,《当代电影》2004年版,第1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