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审美现代性

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审美现代性

时间:2023-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借助历史表达对现实的关怀是历史电视剧创作的真正动机,历史电视剧既具有历时性,也具有共时性。它常把历史叙事与现实关怀编码成互文性的开放结构,以修复民族记忆为己任,探寻历史曲笔中的现实深意,在历史与现实异代同构层面上挖掘人性的共鸣。

我们不再把过去看成是我们要复活、保存,或维持的某种静止和无生命的客体;过去本身在阅读过程中变成活跃因素,以全然相异的生活模式质疑我们自己的生活模式。过去开始评判我们,通过评判我们而评判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构成。[1]

——弗雷德里克·詹姆森

中国电视剧以1958年的《一口菜饼子》为发端,随着1978年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中不乏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历史电视剧,诸如20世纪80年代的《懿贵妃》《诸葛亮》《努尔哈赤》《末代皇帝》,到其后的《唐明皇》《三国演义》《太平天国》,再到后来的《雍正王朝》《康熙王朝》《一代廉吏于成龙》《成吉思汗》《孙中山》《长征》《延安颂》《格达活佛》《陈赓大将》《诺尔曼·白求恩》《井冈山》等,都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美学观观照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透过显在的历史事实审视隐而不显的历史灵魂,追问历史深处的文化精神。

余秋雨认为:“历史科学讲求‘真’,历史剧讲求‘美’,‘真’要升华为‘美’,必须经过‘善’的过滤,这里所谓的‘善’,就是当代人正当的现实需求,当代人的情感合理性标准。”[2]李辉认为史学不只在于对一个个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的考证,也不只在于对历史人物和历史场景的描述,而应该是历史学家的人格、良知与学识的结合,应该是跋涉在人生旅途中对现实与历史的热情拥抱,应该是借现实洗涮而变得无比深邃的目光对历史的扫描。没有现实的影子,无所谓历史学家的深刻。很显然,在他眼里历史绝对不是冰冷的,而是带着研究者和叙述者体温的,那些“陈年旧事”为历史学家提供了叙述的契机。郭启宏曾把历史看作是有生命意蕴的活的生活,而非一堆发黄的纸张册页,历史剧的创作是渗透了创作主体现代意识而展开的历史与现实间的对话,他说:“传历史之神韵就要把历史看作生命的实体。人们不该误解,历史不是发黄的故纸堆。在一个有血有肉的剧作家看来,历史是另一形态的现实人生……传历史之神就是要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事实上历史之神勾连着现实之韵。比如题材的选择、史料的取舍,剧作家总是以当代意识观照历史生活,总是依凭自身对历史的独特的理解,结合自身来自现实生活的感受,去选取或筛汰,去集中、提炼、加工、想象的虚构……既然是传历史之神,就不可能止于发思古之幽情;当然,传历史之神,也不是为了影射现实。”[3]通过古人和今人的对话,在对过去的反思中,明白兴衰之道,体察治乱之理,从历史的智库中汲取我们所需的文化智慧和艺术灵感,加快人类走向诗意栖居和理想王国的步伐。借助历史表达对现实的关怀是历史电视剧创作的真正动机,历史电视剧既具有历时性,也具有共时性。它常把历史叙事与现实关怀编码成互文性的开放结构,以修复民族记忆为己任,探寻历史曲笔中的现实深意,在历史与现实异代同构层面上挖掘人性的共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