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是汉语语法规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人觉得,写剧本不需要具有很高的汉语语法水准,只有能把剧情写活,把人物、事件写得精彩,把故事写得动人就行。也有人觉得写剧本对标点符号要求过严,等于吹毛求疵,对于字词、标点符号,没有必要深究。
其实不然,不注重标点符号的正误,是很多编剧所犯的一个通病。其原因是这些人没有把标点符号当成一回事,认为标点符号在剧本里,没有什么必要。汉语中的标点符号是干什么用的?它可是精确表达汉语成分,衡量你的汉语水平的一把量尺。不懂、不会、不在意标点符号,你说话就会前言不搭后语,说话就不合乎语法规则。严重些说,你就会语无伦次。标点符号应用不正确或不达意,就说明你的汉语水平很差。汉语语法水平差,你当然也就不会使用标点符号,也写不好剧本,这是一个连带的关系,不可忽视。剧本是艺术产品,标点符号是语法的组成部分。语法不通,标点符号就不会用;语法不通,你的剧本情景描述和人物对白就会啰里啰唆,半天也表达不好或不能准确表达你说话的意思。所以,学好、用好标点符号,对于剧本创作来说,不是一件小事。不懂语法,想把剧情写活,把人物、事件写得精彩,把故事写得动人,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在剧本创作中,如果编剧光考虑语法中的句子结构,而忽略标点符号,那么,你的句子成分也就不能很好地表示出来。由此可见,被编剧们常常忽略的标点符号,在汉语语法中,却悄悄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很多编剧在写剧本的时候,常常对问号、分号、破折号、感(情)叹号的使用,掌握不准。然而,恰恰很多有哲理、有趣味的对白语句,都是通过在这几种特殊的标点符号中体现出来的。所以,不会使用或应用不准这些标点,你就很难使人物的对白和情景、动作描述得更精彩。
综上所述,大家细细品味,就可以看出,说标点符号在剧本创作中举足轻重的真正含义了,你就不会再说标点符号对于剧本创作无关紧要。说标点符号在剧本无关紧要的人,你还是潜下心来,好好学习研究一下标点符号,这样才能使你的剧本写的更精彩,人物对白显得更风趣动人,更富有哲理性。
1.问号的使用
问号是疑问句(包括反问和设问)句末的停顿。
很多人根本不会使用问号,乱点一通。凡是乱点问号的作者,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他根本不懂问号的使用方法。这部分人,只要碰到疑问字,不管该不该用问号,不管是句子开头、中间、结尾,全都点上问号。如:
你在干吗呢?
你吃饭了吗?没吃在我这里吃点。
什么时候轮到你说话了?一边儿待着去!
把你自己的事做好不行吗?少管别人的事!
这里除了第一句a.可以用问号外,以下其他问号,都不正确,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问号是句末点号,它单位的大小跟句号相同,不是完整句,句子中间即使有疑问字,也不可以点问号。修改后的正确用法如下:
a.你在干吗呢?
b.你吃饭了吗,没吃在我这里吃点。
c.什么时候轮到你说话了,一边儿待着去!
d.把你自己的事做好不行吗——少管别人的事!
b和c句子中间根本不应该使用问号,因为话到中间没有说完,不是完整句,不能使用问号。C例句末尾出现了表情句式,应该用叹号。这两句的句末,不是疑问句结尾,所以句末都不可以用问号。d例句的中间出现了转折句,问号必须改成破折号,句末不是疑问句结尾,是表情的句式,所以应该用叹号。C和d例句都是设问句。
问号用在疑问句、反问句和设问句的句末。
反问句是不回答对方的提问,反倒问对方,这就是反问句。如:
e.说我不好,你好在哪里?
f.不是一家人,就不要关心了吗?
g.就你懂,难道我不懂?
h.光知道自己生气,我就不生气?
设问句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就叫做设问句。
i.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j.他掏出了枪,什么枪——手枪!
k.是谁叫停下来的,是他——张平。
l.别以为我不知道,我全都知道,就是不说罢了!
设问句的疑问字全在句子中间,有的文章用了问号,有的不用。我认为,凡是在句子中间的疑问句,都一律不能用问号。原因很简单,语法规则规定得很明确,问号是句末点号,所以,不能在设问句中间使用问号,用了,就违反了语法规定。
2.分号的使用
分号是句中点号,单位大于顿号、逗号,但小于句号。分号必须用于分句,不是分句,不能使用分号。分句是区别是否使用分号的关键,那么什么叫做分句呢?分句是和复句相比较而确立的概念,没有复句,也就无所谓分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上相对独立的分句形式构成的句子就是复句。复句中相对独立的单句形式被称为分句。复句的直接成分是分句组或分句。如:
a.以前,有侦缉队给你们保镖;现在,有日本人给你们护身;将来,定有魔鬼给你们附身!
b.米没了,你不管;菜没了,你不买;孩子放学了,你不接——难道这个家是我一个人的?
笔者特将这两段复句例句,都用3个分句组成。从这里可以看出,3个分句的词句,全都是并列的形式,这也是分句和分号的基本形式。B例句的分居后面加了破折号,这个破折号后面的“难道这个家是我一个人的?”是前面3个分句的总括,这是一个特例。
当然,分句的形式,不一定全是平行并列的形式,也有偏正并列的形式。如:
c.说完话就不负责任了;你知道你说的话给多少人带来了影响,给多少人带来痛苦,给多少人带来了心酸?
在这个例句中,分号前面的词句和分号后面的词句,明显不是并列关系,是偏正关系。这也是一个特殊的例句。
3.破折号的使用
破折号,就是在上下语句出现反差、转义、补充、递进、承启下文等句中或句尾的停顿符号。
破折号的用途有十来种,涉及到很多方面,很难准确地给破折号下一定确切的定义。为什么要提出反差这个总结性的概念呢?这是笔者从总结破折号的用途之后,得出的一般性的结论。
要想弄懂破折号的使用方法,必须先弄清它的用途。破折号有以下方面的用途,如:
a.补充、注释上文
不管是谁——工人也好,农民也好,学生也好——都要遵纪守法。
这里“工人也好,农民也好,学生也好”,是引出破折号的主要原因和主要成分。没有这几段词组,来对前文作补充的成分,也就不用使用破折号了。如:
不管是谁——都要遵纪守法。×(错)
不管是谁,都要遵纪守法。√(对)
没有“工人也好,农民也好,学生也好”做补充,“不管是谁,都要遵纪守法。”就变成了陈述句,不可以用破折号。
谁最值得信赖,他——张平,最值得信赖。
“张平”是“他”字的补充和说明,要用破折号。
b.话题转移
你赶紧把桌子擦一下——哎,你怎么把茶杯拿走了?
说话人正在说话,突然转入别的话题,这时需要用破折号。
C.意义递进
奠基——发展——繁荣……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各级领导务必全力以赴。
由此可见,上述几个词义,是一步一步向高层次方向发展的,一层层递进,所以,要使用破折号。在第一个例句中,如果不是在刻意强调该递进意义的情况下,可以运用顿号“、”。
d.话语中断
别打开那纸——正说着,纸包被打开了。
你有话直说,别吞吞吐——不说也罢!
这两句例句,都是话没有说完,突然中断了,这是需要用破折号。第二句除了话语中断外,还有转折的成分。
e.引出下文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
这里,“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这句话是对“原则”的详尽解释,也是“原则”二字的下文。
f.总结上文
“新媒体”是对“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的总结和概括。
g.话音拉长
开——山——喽!
这个例句很简单,但不能用混。有的编剧人员,用省略号表示话音拉长,这是不正确的。省略号用在句中,一般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或说话结巴,不可以用来表示话音拉长。
h.分别例举
媒体的组成有以下五大块:
——纸媒;
——广播;
——电视;
——户外;
——新媒体。
“分别例举”,同“总结上文”有些类似,但表示形式有所区别。
i.标明作者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
j.句尾破折号
荣臻:【OS】少罗嗦,命令全体官兵必须绝对服从!
赵镇藩:(懊丧地)是……(电话一摔,对副官)完了……全完了……
副官:参谋长,撤……快撤吧!
赵镇藩:撤——
这里最后的对白“撤——”,破折号用在了句尾,它的作用,是终止下文的意思。这种用法,在剧本里经常出现。
除了标明作者需要用破折号外,有时文章的副题也要用破折号。
破折号有十来种用法,但在剧本中运用的破折号,主要是以上9种。下面几个例句中,都在破折号的前后加了标点,如:
王浩:嗯,——你们把她的照片放大一张。×
胡说!——别跟我闹了!×
干吗?——你们耍够了没有?×
小张——,我来了!×
上述四个例句中,带“__”的逗号、感叹号、问号标点,有的在破折号的后面,有的在破折号的前面,这样标注,让然看了很不舒服。虽然语法规则里没有明确规定在破折号的前面、后面是否可以使用和夹杂其他标点符号,甚至有些著名作家在写作的时候,也有在破折号前、后加标点的,但本人不建议这么做,最好别在破折号前、后加任何标点。
4.感(情)叹号的使用
用在句子末尾,表示惊讶、喜悦、愤怒、叹息、伤悼、声音等各种表情的符号。它跟句号、问号一样,都是句末点号,不可用在句子中间。也不可以在句中见到表示感情的字,就用感叹号。如:
a.别再磨叨了!我不干。×(错)
b.切!我怕谁?×(错)
c.看!听!做!一定要懂了再下手!×(错)
d.我侧耳细听:是张霞在唱?!×(错)
e.轰!轰!!轰!!!×(错)
以上的例句,感叹号使用全都是不正确的。a和b的错误,是把感叹号用在了句中。c是把该用破折号的三个连续的动作,全都用上了感叹号。d让人搞不懂究竟谁谁在唱?而且问号和感叹号不宜合在一起使用。e是感叹号错用在句中,而且有的用两个,有的还用了三个——你用八个还不是表示声音吗?感叹号用那么多有用吗?把错误的感叹号修改如下:
a.别再磨叨了,我不干!
b.切,我怕谁?
c.看——听——做,一定要懂了再下手!
d.我侧耳细听:是张霞在唱!
e.轰……轰……轰!
几种容易用错和重要的标点符号,就介绍这么多。由于本书不是单纯讲述语法规则、逻辑知识的教材,故不能在这里过多、详尽地讲解、描述语法知识和逻辑学的学习与应用问题,只对要点部分做一下简要分析、提示与错误纠正。
无论是汉字也好,标点符号也好,这都属于语法范畴。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否会能正确掌握汉语语法,我们没有必要过分地去追究。因为汉语语法毕竟是很深奥的一门学问,普通人完全掌握,这是不容易的事。但编剧却不同,因为编剧属于文学工作者,是研究语法、使用语法的执行人,必须严格遵循语法规则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