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摄影作品评论的角度
从宏观上来说,摄影作品分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摄影作品评论在写作的时候都要求面面俱到、不分主次,考生主要对突出的几个方面具体阐释就可以了,做到言之有理,有根有据。
(一)作品内容分析
在拿到一幅摄影作品的时候,考生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分析作品的内容,作品的内容可以从两方面把握。
1.作品的题材
所谓作品题材,就是摄影作品所要反映或表现的一种客观对象。比如战争题材、环保题材、社会生活题材,自然风光题材等。这些题材又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内容细分为若干小题材,如社会生活的题材中可以分出文化娱乐的题材、医疗卫生的题材、民俗宗教的题材等,自然风光的题材也同样可以分出名山大川的题材、戈壁沙漠的题材、江南水乡的题材等。
作品的题材可以很宽泛,也可以很狭小。一个好的题材往往可以使一幅作品在内容的表达上以其特定的内涵紧紧抓住读者的眼球。所以考生就需要对作品的题材有一定的认识,比如说摄影师为什么选这个题材而不选别的题材?它的独特意义是什么?
2.作品的主题
在一幅好的摄影作品中,要有一个主要的表现对象用来表现摄影师所表达的主题,摄影作品的主题即整个画面的中心事物被欣赏者所读解出来的意义,当然这种欣赏者所读解的意义最好是与作者所表达的含意相吻合。这个中心既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件东西,也可以是一组人或一组事物。所以一幅照片它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含意——这全部取决于我们对于照片中的“特殊角色”的看法。哈姆雷特这个角色,虽然已经争论了几个世纪,但人们的见解仍然是见仁见智,各有千秋。换言之,一幅作品的主题含意决定于欣赏者对它的理解。对它的理解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作者原有的意图。考生在分析摄影作品时,在了解作品题材之后考生需要把握的就是作品的主题。
(二)作品表现形式分析
作品表现形式分析,也就是指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如何服务作品主题的,比如构图、色彩、景别等是如何表现作品思想含意的。
1.构图运用
构图的效果如何?主体、陪体、前景、后景几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是否利用景深(不论是大景深还是小景深)来创造特殊效果?为什么?镜头是否用广角镜头或长焦镜头?为什么?能否看出这张照片是在自然的情况下拍摄的呢?还是人为摆拍的?考生需要了解创作者的目的。
2.色彩运用
色彩的运用以及影调与色调是如何搭配作品的?在拍摄过程中,反差和影调是否得到了控制?为什么?是否运用曝光来控制照片的反差和影调?为什么?是否使用滤色镜控制影调或色调?为什么?光线的光源和性质如何?画面中光线是什么方向?
3.景别选择
作者在运用景别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作者为什么选择这种景别?不同的景别有着不同的含义,远景画面在观众的心理上产生过渡感或退出感,常用于影视作品的开头、结束或场景的转换,形成舒缓的节奏。全景则决定场景中的空间关系,起“定位”作用,往往是每一场景的主要镜头。中景的景别主要表现紧凑的空间内的人物活动和相互间的关系,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空间关系相接近,符合观众的观看心理。近景善于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是用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之一。特写景别则是突出表现某一局部,放大细节,反映质感,形成清晰视觉形象的重要表现手段,常被用做过渡镜头。
(三)作品特色分析
为了某一种目的作者是否使用什么特技创造了特殊的效果?这张照片和你看到的题材类似的照片有何相似之处?这张照片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从整个作品特色来看说,作品有没有再看第二眼的价值?如果有,是什么原因?
当考生在拿到摄影作品的时候,以上三个分析摄影作品的角度需要依次在大脑中滤过并且构思。这样你的作品分析就不会显得杂乱无章,当你考虑好这三方面的内容以及这三个方面内部各个小角度的时候,就可以做到从容地解读应试时的摄影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