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电视散文的特征
有人说电视散文有五个美:文字描写美、故事立意美、画面拍摄美、音乐创造美、编辑包装美。确实,这是一个以形传神的电视艺术作品,它必须通过形象感性的东西让观众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一)审美性
电视散文不是散文文本简单的电视化,不是其附属品,由于电视特性的加入,使得电视散文“青出于蓝”,具有了自身的审美特性和艺术价值。如果说我们读到的散文文本是单一文本的话,那么我们看到的电视散文则是超文本或复合文本。电视散文是各种艺术表现手段的多轨组合,它几乎调动所有艺术手法有机地完成这种组合:有字幕——作者的文稿,有解说词——散文的朗诵,有画面——自然景观、作者的行动、生活场景,有同期声——使观众身临其境,有音乐——抒发更深层次的情感。这种表现手法的多轨组合,构成了电视诗歌散文的丰富多彩、意蕴深沉。电视诗歌散文也讲求“文采”,其体现为画面语言、有声语言、造型语言,甚至光效语言、色彩语言、影调语言,特别是电子特技手段的有机组合上。这种屏幕造型语言,不仅要准确、形象、精练、生动,更需要潇洒、自然、活脱,富有节奏感,正是这种优美抒情的“文采”,构成了电视散文的魅力。如《中国古诗词欣赏》,它的制作形式首次打破了传统的二维平面设计,采用三维的立体场景和国画的古朴风格布局,把一首首耳熟能详的古典诗词生动活泼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既保留了名诗凝练简约的文字美,又渲染了无尽遐想的意境美,将传统文学赋予现代色彩,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给观众营造出一种古朴、淡雅的意境。
(二)形象性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电视诗歌散文中文学的形象化问题。电视散文把文学语言变成了视听语言,把依靠联想来体味、传递、生发感情变成了“以形传神”,它让电视变成写意的天地,直观画面抒写内里的情味,丰厚了电视的艺术感染力。不同于纯文字阅读而产生的联想,电视散文作品的部分文学联想已为画面所牵引,被实证化了,所以好的作品在运用电视手段时不会去单纯拼贴与语言完全一致的画面——实际上,这便是巧妙与死板的分野所在。电视散文应该是音、诗、画的艺术交响乐,作为视听语言的二元素,声与画的关系不是简单相加,而是相乘。好作品的声画效果产生丰富的联想,引向超出屏幕之外的思绪天地——只有这样,才能不抑制受众的想象力。所以电视散文也会引出超出文字的其他联想,使内涵更深。如电视散文《高海拔地带》,在前三分钟里,没有一句解说词,只有重庆山城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嘈杂的闹市声;以电线为前景拍摄的窗口,用广角镜头使作者的头部压在三角形的楼宇下;高海拔地带的旅程由静态构图表现出来的宁静神圣,与城市的嘈杂(作者从高海拔地带归来后的城市生活被处理成黑白影调)形成对比。这里实现了一切“镜语”皆情语,虽“不着一字”,但作者对城市生活和高海拔地带的不同感受已清楚展现。再如在电视散文《神秘的古格王朝》中,作者前面奶茶缭绕的香气渐变为古象雄人曾居住的土林,使作者如烟的思绪得以形象化、可视化;浩荡的骑兵与古格王朝遗址的叠画,伴之以萧萧风声的音效,“更变千年如走马”的历史沧桑感亦不言而喻。
(三)文学性
电视散文虽然因电视特性增加和拓展了艺术魅力,但散文本身的文学性亦不能忽视,意蕴(或诗意)就是其文学性的一个标志。从电视散文作品对文学意蕴的表达来看,较为成功的有如下几类,它们都建立在文学与电视结合的基础上。一是对文学触点的电视发挥(重情),如电视散文《驯鹰人》,它为我们讲述的是柯尔克孜人的生活,其中老阿吉夫妇对儿子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他这个岁数,除了眼花,最无奈的是,无法控制双手的抖动。”这时,画面呈现的是老阿吉粗糙的双手和皱纹的特写,这些都是文字无法传达的部分。“当妈的高兴,孩子们长大成人是父母的骄傲,多少也有些心酸,像是什么东西撒开手,就会永远失去,老人家用红毛线给儿子缝被,细细密密地缝过去,也把缕缕的心思缝进去。”这时,逆光下母亲闪亮的发丝让我们的眼睛有些湿润了。二是对文学内涵的电视挖掘(造型),电视散文《雄哉,天柱》,画面和语言以磅礴的气势,将探古寻幽之情融于其中,仿佛把观众带入历史的长河之中,心旷神怡地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三是对文学意境的渲染点化(移情)。电视散文抒情性的效果还在于创造意境,它是由优美的画面、美好的人物情感流露、解说词所衬托的意境以及音乐渲染所共同营造的动人艺术境界。如电视散文《春天的歌》通过“如潮的翠绿无边无际地洋溢着”所对应的画面,啾啾鸟鸣、花蕊间的蜜蜂、儿童在花间的笑脸,以及清逸的音乐,使我们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哦,不仅仅是听到!
(四)人文性
电视诗歌散文是通过诗意的空间让观众以理性的自觉和情感的波动去体恤生命、体恤自然、体恤世界。在这个大众传媒以形象思维左右生活、思考及生存方式的时代,影视作为一种广泛性的文化消费模式,已经形成了人类的另一个精神参照,并且已经直达和触及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大众偶像的无处不在为人们对自己身份的不确定和难以归类,带来了空前的焦虑和无所依附感。
电视诗歌散文的意义恰恰是对大众偶像的疏离。电视诗歌散文要展示的正是个体对人生的独立思考和觉悟、对情感世界的眷恋。我们给予观众的不是大众偶像的参照系,不是浮在生活表层的灯红酒绿和光怪陆离,而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参照。而这个参照没有比清风明月、远山近水更有说服力了。
注重人文关怀和艺术审美价值的电视诗歌散文的产生是有着社会合理性的。其一,现代社会里,人们在享受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需要精神层面的关怀和体恤。其二,在电视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观众的鉴赏水平已有了较大的提高,其主要标志表现在观众的精神需求,开始从娱乐型向思考型转移。电视诗歌散文提高了电视屏幕的文化品位,给予观众艺术的审美享受,同时,也成为提高民族文学素质的好途径、普及文学教育的好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