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影视作品中“色彩色调”的运用方法

影视作品中“色彩色调”的运用方法

时间:2023-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色彩纯度是物体色彩的纯正指标和鲜艳度。波长由决定光的强度的测光表测量,色温是一种测量光源色彩值的指标:以蓝色光波长为主的光线是高色温,以红色和黄色光为主的色温值低。红色既是红色中国的视觉编码又是强烈的电影风格的实现途径,张艺谋的“红”与他的电影一起成就了西方视域下的中国图像。影片《蓝色》中贯穿使用的主色调蓝色恰当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抑郁的心情中寻找自己的痛苦经历。

第五节 色彩色调

一、色彩的物理原理和基本常识

如果没有调子的区别,也就没有任何形状、大小、位置、方向、质地、密度的区别。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整齐划一的话就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一致而已。我们看到的色彩是由光照射在物体上呈现出的颜色,色彩不仅是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重要内容,也是画面造型的语言元素。

只有当我们采用一些色彩分类系统标准加以陈述时,才能表述得比较准确。人们对色彩差别的一般描述会产生一定的模糊性。所有的色彩都可以用如下三种标准分类。

(一)色相

由波长决定的不同种类的色彩叫色相,也可以叫色别。一束白光经过三棱镜,由于介质的改变,白光中所含不同波长的色光前进速度不同,折射产生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不同颜色的连续光谱,“其中,处于人眼由人眼区别其颜色差别的任何一小段波长范围内的颜色都叫光谱色。”[4]这几种颜色是人眼能看到的最纯的色相。每一种色彩种类是非常丰富的:红色里有紫红和朱红、暖红和冷红;黄色里有柠檬黄、暖黄和冷黄,色相是物理上不同波长的视觉反应。用色相来做色彩的分类时经常被简单化或者复杂化,比如原色在所有的色彩理论里分为红、黄、蓝;其次橙色、绿色、紫色、即上面的三种颜色的混合;第三级是橙黄色、蓝紫色,第一和第二级的混合。通过前两级不同色彩比例的混合,我们可以得到相对精确的第三级色彩的界定,比如:橙黄色是60%的黄色与40%的橙色的结合,或者是80%的黄色和20%的红色的结合。

(二)色值

色彩的亮度指标叫色值,也叫色彩的明度、色彩的亮度。同一色彩具有不同的亮度等级,是物理上光线强度的现象,与照明强度有关。色值是画面中的亮与暗的比例关系,是从黑与白的对比中得来的。理论上讲,这种对比关系的种类在数量上接近无限。为了方便,我们可以把它区分为:高光、低光、中性、极暗、暗、低暗,以暗度为主创作的画面会呈现低调,以高亮度为主创作的画面会呈现高调。

(三)色彩纯度

色彩纯度也就是通常说的饱和度,色彩呈现的量化指标,是根据色相组成的数量来划分的。比如,我们把同一个色度分为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饱和度,和完全饱和。相反地,同完全饱和相比,饱和度更多地被认为是与其他颜色中和的结果,所以也可以分为二分之一、四分之三中和或相同比例的中和。色彩纯度是物体色彩的纯正指标和鲜艳度。色彩中的黑白灰含量越多饱和度越低,色彩不鲜艳;含量越少,色彩越艳丽。

运用色彩的这三方面特征使我们能够用合理的、精确的标准描述色彩了。

(四)色温

色彩和光是紧密联系的。任何特定的影调都是由一定程度的波长或反射光组成的。波长由决定光的强度的测光表测量,色温是一种测量光源色彩值的指标:以蓝色光波长为主的光线是高色温,以红色和黄色光为主的色温值低。

色温值:当实际光源成分与完全辐射体(既不反射也不透射,能全部吸收落在它上面辐射的黑体)在某一温度时的光谱成分一致时,就用完全辐射体的温度表示该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表示色温开尔文的符号为K。色温对于彩色摄影非常重要,彩色胶片的色彩平衡以一定的色温为依据,日光型的彩色片平衡色温为5400K,灯光型彩色片为3200K,当照明光源色温与彩色胶片的平衡色温一致时,被摄对象得到正常还原,当照明光源色温高于彩色胶片的色温时,色调偏蓝,低于彩色胶片色温时,色调偏红。

二、色彩的情绪性

人的眼睛,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测光表,它不像摄影机的测光表那样精确,看物体的时候并没有统一的基准,因为我们在分辨事物的时候只是一个大致的判断,即可以分辨不同的色调,理解不同的色彩语言。影视创作利用人对不同色彩的情绪反应来选择符合剧情、场景气氛、人物心情需要建立画面的主色和重点色。

img63

人类的色彩语言有着相似之处,这是由人的视觉生理共同规律所产生的,冷暖色是由波长决定的,波长长的暖色对人的视网膜冲击强烈,有扩张感,让人兴奋,而波长较短的冷色与此相反,使视网膜收缩,让人压抑,冷暖色由此约定俗成。

暖色调代表不安、暴力、刺激、温暖、活力,又常常使影像有突出、前进的感觉。冷色调代表安静、孤独、隐蔽、后退、收缩的视觉联想。具体到各个色彩,都有不同的情绪作用和表现能力,当然也有文化属性决定的特殊意义,色彩的表达内容,既由生理直觉和个人经验决定,也有民族视觉文化经验的因素决定,比如黄色长时间在中国代表着皇权,尊贵、远离普通人生活的色彩,在西方黄色是重要的警戒色;在色彩语言的文化差异方面,随着跨文化的沟通、电影的普及传播与几十年前相比这种差异正在逐渐缩小。

普遍意义上色彩的情绪功能可以概括为:

红色是最醒目的色彩,有很强的视觉穿透力,把各种不同的色彩放到远处,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红色。红色代表着血、火,具有一种兴奋、好战的表现内容。红色也表达了温暖、热烈、热情、旺盛、昂扬、亢奋、激情等等。中国导演张艺谋从他的第一部影片《红高粱》开始就对红色情有独钟,孜孜不倦地在影片中实践着他对红色色彩表现力的理解,我们在他作品的红色中可以看到生命、激情、暴力、性,他赋予红色在视觉上一种突出和震撼。红色既是红色中国的视觉编码又是强烈的电影风格的实现途径,张艺谋的“红”与他的电影一起成就了西方视域下的中国图像。(见彩图3和彩图4)。

黄色是最辉煌、最光明的色彩,代表着鲜明、发射光亮的物质。黄色具有一种鼓舞性,热情洋溢;蓝色表达着诱惑、希望;黄色明度高视觉上显得明快、轻松。它也是幸福和平安的颜色,幸福的黄手帕、黄丝带几乎成为固定的意象。

蓝色使人的视网膜收缩、神经局部抑制,忧郁。影片《蓝色》中贯穿使用的主色调蓝色恰当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抑郁的心情中寻找自己的痛苦经历。

绿色是中波光色,对视网膜刺激适中,自然色彩、生机勃勃,舒适、温柔、赏心悦目;传达静感,表现宁静、安逸。

白色表示纯洁、神圣;和平、镇定,让人心情平和,也有浪漫梦幻的意味,在电影的色彩运用中经常使用白色的这个功能表现回忆和梦幻般的场面。

黑色是画面中的背光面,阴影部分,黑色为主色的画面是低调画面,造型效果神秘、阴郁,在影视作品中常常用来表现情绪调子低沉、恐怖的场景。

三、色彩的特殊原理

(一)色反差

色反差指色彩色别的差异。色环上距离越远,色反差就越大。互为补色的色彩反差最大。(见彩图5、彩图6)

色反差虽然从表面上看只是色彩色别选择、配置的不同,实际上是影片色彩的视觉效果,构成影片色彩风格的一个关键因素。色差大,色别之间会形成鲜明对比,视觉上会明快、强烈。法国电影《天使爱米丽》全片主色用反差比较大的绿色和红色,在人物和环境、道具细节的色彩搭配上总是用绿色、青色或红色,造成视觉上的明快和跳跃感。(见彩图7至彩图12)

画面如果色差小,色别之间对比弱,则给人近似相同、柔和的视觉效果。

(二)色对比

色对比分为色彩同时对比和色彩相继对比。

色彩的同时对比,是人眼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接受两种以上的色彩时产生的视觉比较关系。人眼的色觉会变化,这是受色彩的影响而发生的色彩视觉错觉。比如我们看处于亮背景下的物体,它的色彩变暗;而处于暗背景下的物体,色彩会变亮。任何色彩处于补色包围中,它的饱和度会增大,色彩更鲜艳;彩色与消色配合会产生和谐而又突出的色彩对比关系。这个色彩原理都被视听语言作为色彩手段加以利用(有关内容将在“色彩手段”一节中详细讲解)。

色彩的相继对比,是人眼在连续的时间、空间内所接受的两种以上的色彩对比时产生的视觉关系。在电影中,常常是在两个连续的场景中产生不同的色彩之间的视觉比较关系,如果要使下一个镜头色彩鲜明,影调明快,就要在上一个镜头中用彩色低调处理,视觉上有先暗后亮的感觉。

四、色调

(一)色调

色调是“彩色电影电视画面中总的色彩组织或配置,以某种颜色为主导,使画面呈现一定的色彩倾向。”[5]影视画面的情绪来自整体的色调,而色调的建立又是视觉材料组织的结果。画面中的视觉材料的组织包括———场景空间的整体、环境、天气、光源;人物服装和化装,重要的道具,他们的色彩、色值、色相饱和度的总体特征。

(二)色调的表现功能

色调的基本功能在于可以展现空间和作为场景视觉风格的一种修饰;更复杂的表现功能是使场景、画面之间和谐一致或者实现某种对比,从而具有表达的意义。空间转换所带来的色调变化给电影制作者提供了很好的表达工具。总的来说,色调可以表现很多微妙的、丰富的内容:色调可以呈现空间,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作为画面的装饰;建立一种视觉连续性,强化动作、运动、情绪和某种意义等。

(三)色调的运用

和谐和对比是电影色调运用中最重要的两个关系,是导演用来实现特定效果,使观众产生情感反应最重要的技巧。它也是建立或者打破连续性最有用和最有效的手段。在影调方面镜头持续的和谐来自于各个视觉元素的调度和使用。一组色调相似的镜头可以一起形成有节奏感的变化;而调子从黑到白、从暖到冷、从相对中性到相对强烈的突然变化会带来场景气氛、情绪节奏的改变。如影片《末代皇帝》在影片开始段落的绿调到红调的突变,故事进入了另一个时空,而故宫的华丽场景和抚顺战犯监狱的寒冷恰好也是人物内心对两个空间的情感印象。(见彩图13、彩图14)

色调所具有的这些作用都是电影媒介本身的特性和人的视觉生理、心理的反应,在几乎所有优秀的影片中都可以找到这些理论性概括的实际运用。

五、色彩/色调手段

色彩可以呈现空间和描述事物、装饰画面,并和其他造型元素一起,实现特定的视觉风格,这些是它的基本功能。色彩在所有造型元素中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在于它能对场面戏剧性的暗示及微妙地达成对观众情绪的控制,以及由色彩线索建立的影片戏剧逻辑。在很多优秀的影片里,色彩就像是片中的一个角色,具有神奇的表达能力。

和谐和对比是电影色彩手段中的最重要的两个关系。“和谐”手段强调主色调的完整性,“对比”手段呈现重点色和主题色。

(一)和谐

在影调方面镜头持续的和谐来自于各个视觉元素的调度和使用,和谐元素的组织。色彩的和谐关系是建立影片整体色调的基础。

当我们看完任何一部电影后都会对影片的基本调子有个大致印象,这种印象直觉就像我们对片子情绪的感触一样,欲言又止;这是电影作为媒介可以以它独特的媒介材料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心灵的普遍现象。细致缜密的剧情结构会让我们为之牵动,而影像会冲击作用于我们的直觉。在电影的这类影像手段中,色彩是很直接有力的一个,我们对电影的很多情绪感受来自色彩。比如我们看完《小鞋子》会有一种苦涩的温暖感,影片以灰色、暗色为主的色调,组织了大量的相似色彩的空间场景和服装、道具,整体的调子和贫民生活的窘迫压抑气氛有呼应关系,而在影片中出现的粉红色的鞋子、片尾的红色金鱼,都在阳光下散发它们的光彩,也是影片中色彩的亮点和对主题的揭示。这就是色彩在发挥情绪作用的地方:整体灰色调和谐一致与重点色红色的对比是影片的重要色彩手段。再比如影片《情书》用了两个时空关系倒叙与插叙的方式用一段执恋带出了一段尘封已久的暗恋故事,而因为主人公已然人在天国,故事甜美而怅然。在电影的色调处理上,在现实时空的博子与女藤井树总是以冷色为主的空间和服装,而回忆时空是发生在一个早春,阳光、春风和少男少女,在这一片段里导演用了大量的高调的色彩和光线,视觉上显得明朗。(见彩图15至彩图20)

在一部影片中,导演和摄影师会设计影片整体的色调,在这个整体设计中既包含着一种连续不断的、在空间中多次和大面积使用的某种色彩,也包括对主要人物的色彩设计,组织色彩相似或关系和谐的视觉材料来构成画面的色调。色调的整体和谐关系取决于色调在影片中出现的时间长度和空间场景面积大小,即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接近性,以及人物服装造型的色彩设计。和谐关系用来建立影片的整体气氛、年代感、场景的情绪、人物命运的视觉暗示等等。色彩运用的连续性和接近性使一部影片的色调得以建立,这个整体色调是创作影片的基本出发点,往往也是理解影片的重要线索。

(二)对比

色彩对比是基于色彩的相继对比和同时对比的物理原理,作用在于能够直接地引起愤怒、激动,或者戏剧性的能量。对比关系常常是在与主色调的对比中呈现重点色,在某一时刻强调某个细节的重要色彩手段,也是电影画面构图中调节视觉重量的方法之一。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影片《辛德勒名单》中的黑白影像中突然出现穿红衣的小女孩,在片中大屠杀场景中若隐若现,一下子引起了影片主人公和观众的注意,我们在后一个焚烧尸体的场景中再次看到了红色,导演在刻意强化那个时代对生命的摧残,这是很主观的手法。这个例子经常被当作经典来引用,因为它的这个主观化的、明显的色彩手段,就像导演想跳出来和观众讲话一样。但在大多数的影片中,色彩的对比存在于影片自然的故事发展中而又在发挥着微妙的作用。如影片《红色沙漠》中,影片主人公是一位有精神疾病的少妇,看起来她的生活完美无缺:丈夫是年轻的工业家,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但她经常处于莫名其妙的惶恐不安中,精神抑郁紧张,每天漫无目的的生活。影片通过对这个女性形象的塑造寓言般地演绎了后工业时代人内心灵魂的不安和无可依赖,环境对人的吞噬,现代女性失衡的生活,是一部叙事散漫、影像极端、主题复杂的电影。导演米开朗奇罗·安东尼奥尼运用了色彩对比的物理学原理,在空间场景、人物服装色彩设计上充分挖掘色彩对比的表现力。使用得最多的是:明亮的、高饱和度的色彩与中性色彩的对比,人物的服装色彩偏暗而经常处于色彩夸张、鲜艳的空间中,这个设计表现了人物的孤立处境和与环境的疏离关系。而在细节处理上,又自然地运用环境提供的色彩来暗示故事和人物情绪。红色也是本片的主题色,代表着主人公内心的焦灼不安情绪,每当红色色块出现时,人物情绪和情感都处于不稳定中,是危险的暗示。(见彩图21至彩图24)

影片《暗恋桃花源》中,《桃花源》一段中,老陶经历的“桃花源”空间和现实生活中的春花、元老板空间有着明显的色调、影调对比。桃花源的高调营造着安宁、梦幻般的气氛,而现实空间中灰色调处理有力地表现了场景的零乱与不和谐。这种时间上的相继对比自然地呈现在场景转换中,同时又是人物(老陶)对空间情绪感受的外化。(见彩图25、彩图26)。

(三)主题色的呈现

主题色是指全片主题思想传达的色彩符号,主题色都是被影片的创作者在影片的叙事逻辑中编码的。如著名的电影《三色》系列,其中红色、白色、蓝色分别代表了博爱、平等、自由。主题色的运用是复杂的电影语汇中的重要技巧,色彩所被赋予的意义要在场景中呈现并不断强调,主要通过下列方法:

(1)主题色的呈现频率和面积。主题色即主要色彩基调既是主题色,又是整体色调。如影片《红色》贯穿大量红色的色块,构成对色彩意义的主题表现。

(2)利用色彩同时对比与相继对比中突出主题色,如《红色沙漠》中对主题色红色的运用总是放在与消色的对比中。

(3)视觉元素的色彩控制。电影《蓝色》的主题色主要是通过对场景中的物件细节的控制来实现的:蓝色的糖纸、蓝色的玻璃吊灯、蓝色的水笔、蓝色的衣服,蓝色代表着主人公茱莉过去生活的影子,象征她不能走出囚禁自己自由的牢笼,每次出现都和主人公的绝望、麻木的精神状态相联系。反复用视觉元素控制的色彩不断强化了导演赋予“蓝色”的意义。(见彩图27至彩图34)

思考题:

1.冷暖色调的情绪效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影片中如何运用,举例说明。

2.什么是你所理解的电影语言中的色彩运用,找出一部你认为色彩印象突出的影片试分析它有哪些色彩手段?

学习材料:

张会军:《电影画面摄影造型创作》第七章《色彩》

郑国恩:《电影摄影艺术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第六

章表现手段之四———彩色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第199页“色调的范围”

观摩学习影片:

《蓝色》《白色》《红色》主题色的表现

《天使爱米丽》的反差色运用

《小鞋子》整体色调风格和主题联系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消色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