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的审美特征

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的审美特征

时间:2023-08-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电视文艺审美活动中,视听语言承担着审美向导的角色。电视文艺视听语言创造了新的时空观念。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的纪实性表现在对物质现实的还原。第六,电视文艺的视听语言具有结构主义的典型特征。20世纪60年代西方结构主义符号学运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模式来研究视听语言,力图在电影中找到与文字语言相同的结构系统。

第五节 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的审美特征

艺术是对生活和现实的提炼和美化,作为电视艺术的电视文艺将意境和氛围的营造作为自己的美学追求。在电视文艺中,视听语言的审美特性极具特色。

视听语言是在蒙太奇思维方式下由声画系统组成的非线性立体语言,具有纪录性和表现性。它既能逼真地再现和记录客观现实生活,与现实时空保持一致,又可以创造出非现实的审美时空。视听语言是观察视角、叙事符码,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认知电视文艺客观规律的科学手段,同时又为观众领悟电视文艺的意义,对美进行思考和考问,并由此进入美学感悟的钥匙。在电视文艺审美活动中,视听语言承担着审美向导的角色。

第一,电视文艺更多地展示文艺演出的状态,展示艺术家的活动和艺术的美。它再现生活中美好的人物和事件,但它本身并不以叙事为重点。

电视文艺的视听语言因节目样式的多样化而无法用一种句式来概括,但电视文艺中所突出应用的元素,构成了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相应的特点。它更多地描述、记录和表现,而很少情节性的叙事。即使在某些叙事性的MTV、电视散文等样式中,叙事也仅仅是一种准叙事状态。叙事并不是这些节目的终极目的,因此,这些叙事并不严格按照事件发生的逻辑来进行。电视文艺更多的时候是在表现一种意象,营造一种氛围。

由于电视文艺不以叙事为重点,在电视文艺常用的视听元素中,景别及景别组接也就更多地起再现的作用,很少承载叙事的细节描写和情节发展的任务。

第二,再现链条中虽然没有严格的因果关系,但节奏的展开和起伏、结构的省略与延长,使电视文艺的再现具有了特殊的审美效果。

第三,电视文艺在表现意象时,具有时间和空间结合的特点。自由的时空转化,依据意象和氛围需要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场面调度和全片结构,是电视文艺突出的美学原则。

电视文艺视听语言创造了新的时空观念。

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的立体性带来了新节奏。

第四,电视文艺在记录和还原现实的基础上具有了艺术表现的效果。纪实与表现相结合,将现实虚拟化、象征化,赋予实景以视觉美感,以唤起联想与神思。

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的纪实性表现在对物质现实的还原。它包括对文艺演出现场的还原,对文艺生活的真实记录。它是在正常光线、正常色彩、正常视线下的现实生活记录。在电视文艺中,视觉与听觉综合,表现与再现综合。艺术表现的抽象性与现实之间既是非同构关系,同时又具有同构的效果。真实的场景在电视文艺的语境中拥有了写意性。

第五,电视文艺收视群体巨大而身份庞杂,使得审美效果因人而异。而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的丰富多样,也为读解提供了多重路径。

现代社会生活中,不懂得视听语言已不仅仅是审美享受的遗憾,视听语言上的“文盲”同样会带来赏析活动的误区,使认识过程和审美过程发生错误。

视听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法。视听语言依靠技术发展,带来了思维方式上的革命,并已经培养出一代具有视听思维的年轻观众群体。他们对事物的感知方式已经与传统思维下的审美习惯有所差异。而在传统美学感召下的另一观众群体,则在同样的电视文艺节目提供的审美过程中有着别样的审美体验。不同文化程度的观众也可能从同一个画面中读解出不同的信息,同一段视听语言中包含的信息量与观众的文化程度成正比。

观众的文化心理结构是由其审美体验能力、文化水准、观片视野、审美趣味、意识形态、分析思辨能力等共同构成的。观众的参与,使接受过程和结果呈现出差异。观众的感知经验使本体创作的结果出现了歧义,变得复杂和有趣。

第六,电视文艺的视听语言具有结构主义的典型特征。

20世纪60年代西方结构主义符号学运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模式来研究视听语言,力图在电影中找到与文字语言相同的结构系统。虽然事实证明了视听语言与文字语言的差异,但语言学的研究角度还是成为视听语言研究的主要途径之一。

文字语言的交流常常是双向的,而视听语言常常是单向的传播。

视听语言是对人感知经验的模仿和模拟。

文字语言的表达依靠编码原则,它的生成是约定俗成的。文字符码和符号系统一旦确立,人们必须通过学习掌握其中规定的意义,并按照相应的规则来运用和接受。而视听语言是以人们感知到的现实世界的复制为基础的,因此它具有更多的个性因素和多样性。在文字语言中,一个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常常是不重合的。而在视听语言中,能指和所指具有更大的相似性和重合的可能性。

第七,象征和隐喻,使电视文艺视听语言具有了艺术性。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强调,镜头和镜头组接在一起才能产生含意,单个存在的镜头是毫无意义的。他的研究打破了视听语言建立语言学研究基础之上的平面和线性的局限,使视听语言的立体特征凸现出来。他强调镜头之间组接之后所产生的对比、交叉、平行结构,以及由这种结构所带来的冲突和矛盾。他主张用电影表达思想和理性概念,而不是叙事和简单再现。他的视听语言更多地表现出隐喻和象征式符号化的特点。

巴赞认为在现实和作品之间不应该有作者的存在,电影是摄影机对现实的重视记录与再现,摄影具有本质客观性。在原物体与它的再现物之间不用人加以干预和参与,摄像按决定论对外部世界的记录能够自动生成。

摄像机的复制功能和纪实美学原则,使后现代主义和大众文化日益兴盛起来。同时,建立在客观记录原则之上的纪录片样式与故事片艺术片并驾齐驱,成为视听语言两种语言风格的典型。

复制与再现,是人们的视听经验得到验证和回忆。它既是一个审美过程,也使人们的感官满足和享受。视听语言能够使观众在真实感受世界原生状态的同时得到审美愉悦。

思考题:

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的特性有哪些?如何体现?

学习材料:

关玲著:《知行轨迹》,北京广播学院,2000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