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影的魅力
一块寻常的白色布幔,场灯一灭,即可映出大千世界,人间万象。
电影艺术的魅力正是它的神奇与奥秘。在银幕面前,有时让你忍俊不禁,开怀畅笑;有时又让你悲从中来,伤心落泪。走进一部电影,就像进入了一个梦幻世界。白马王子与灰姑娘的钟情相爱,豪门千金与布衣少年的邂逅相逢,这些在现实生活中令人憧憬却又难以遇到的传奇故事,在银幕上却历历在目,栩栩如生,如梦似幻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真实得令人不能不相信它的存在。
毋庸讳言,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曾经风靡世界,为其商业收入攫取了大量利润,为资本家带来了滚滚财源,其原因就在于它透析了观众的心理。从梦幻工厂里精心制造出来的电影,包装华丽,动人心魄,其魅力令人折服,让那些痴迷电影的人如醉如狂,由此而产生了大量的“影迷”群落。
回顾电影诞生的初期,尽管它制作简单,没有声音,没有色彩,也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仅仅依靠它的新颖和神奇,就能引起广大群众的观赏兴趣。但由于没有艺术家的参与,缺乏艺术品位,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它只被当做娱乐场所或马戏棚内的杂耍节目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尽管当时的电影已经风靡一时,博得广大下层人民的欢迎,但是白领阶层和上层有身份和地位的人,对于这种下层人士光顾的娱乐场所是不屑一顾的。所以电影仍然不能进入上流社会。
后来,由于电影的飞速发展,电影企业逐步建立起来,电影也逐渐由娱乐场所和马戏棚迁入真正的电影院放映。放映设备和条件因此也得到了改善。此时,一些有身份和地位的人,以及白领阶层中的人士,也经不住电影神奇性的诱惑,为了一窥究竟,不得不化装成平民,趁天黑之后,悄悄潜入电影院,以满足他们对电影的好奇心。这些人既瞧不起电影,又不愿放下架子进入大众化的娱乐场所,同时,又禁不住猎奇心理的驱使,意欲看个究竟的尴尬心态,实在是令人讪笑的。
另外,在当时的艺术理论界,电影也不被看好,它被视为一种不入流的东西,只可在娱乐场所中与杂耍为伍。德国一位美学家和艺术史的教授康拉德·朗格就曾直言不讳地指责“电影不是艺术”。他认为电影反映的影像和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一模一样,对现实的复制不可能给人以艺术享受,也不可能体现出艺术。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知识界是瞧不起电影的。
尽管当时的上流社会人士瞧不起类似杂耍节目的电影,理论界也施加压力,意欲把它排斥在艺术的圣殿之外,但是电影仍在悄然兴起,而且在飞速地发展,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有长足的进步,一些知识界的有识之士也悄悄地参与了电影的制作。襁褓时期的电影,经过艺术家和理论家的指点和参与,以及艺术雨露的滋润和灌溉,获得了充分的营养,它迅速成长起来了。
1911年,也就在电影发明16年之后,意大利诗人乔托·卡努杜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宣称电影是一门艺术。卡努杜认为:电影吸收了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等六种艺术元素,经过消化、融合之后,形成了一门崭新的艺术。他认为在以上六种艺术中,建筑和音乐是主要的,绘画和雕塑只是对建筑的补充;而诗和舞蹈则融化于音乐之中,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它是动与静、时间与空间、造型和节奏综合在一起的艺术,从而形成了电影这门独立的第七艺术。这一宣言不仅为电影成为艺术作了有力的呐喊,同时也为电影跻身于艺术的殿堂,确立电影的艺术地位,铺平了道路和奠定了基础。由此,“第七艺术”也成了电影艺术的同义语。
电影由杂耍到作为一门艺术,仅仅经过了短短的16年时间,就被请进了艺术圣殿,应该说电影是个幸运儿。
自此之后,电影艺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并在艺术研究领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直到现在,许多国家不仅建立了电影博物馆、资料馆,出版了大量的电影学术研究专著,而且在世界各国经常举办国际性的电影节,进行评奖和学术交流活动,影响极大。
另外,还有不少国家为了培养电影专业人才,建立了电影高等教育院校,同时还在一些普通大学中设置了电影专业课程,这对于培养电影专业人才,普及电影文化都是极有意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