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声音与画面的匹配
在影视作品中,通过声音与画面的有机结合,相互作用,构成特殊的声画复合的艺术形象,产生可以超越自身的更为宽泛和深远的含义。
声音与画面的匹配形式,常见的有下列几种:
(一)声画对应
即画面内有人物或物体的动作,产生了有声源现象,如人在走路、马在奔跑、汽车飞驰等,声音就与之对应发出脚步声、马蹄声、汽车行驶声等。其根据为画面内有声源出现,声音与声源对应,达到有机的匹配。
(二)声画分立
即画面内无声源,传来的声音与画面不对应,形成各自分立的现象。
例如,在日本影片《生死恋》中,主人公面对空荡荡的网球场,却传来击球的声音。声音的出现显然与画面不对应,因为网球场上无人击球,形成了声画分立的现象。
这种声音的出现,只是男主人公的一种幻觉,他伫立在网球场边,勾起了他对昔日与女友在一起打网球时的回忆。只是人已去,球场依然在,这声音让人顿感凄楚。
又如,在意大利影片《罗马11时》中,有一段情节表现某单位招考一名打字员,由于当时意大利正处于“二战”后经济萧条时期,失业人数多,因此门外聚集了许多应试者,她们排列在门外,沿着楼梯直排到楼下的大厅里,等待着考试。一个姑娘被叫进门去应试,门外许多人倚在门口静听屋内的考试情况。少顷,从门内传来打字声,打字声非常慢,显然是个生手。倾听的群众都显露出轻松的神色。接着从门里走出那个神情懊丧的应试姑娘,同时又被叫进去一个姑娘去应试,大家又紧张地静听。这时从门内传来快速的打字声,像机枪扫射一样响个不停。门外的听众立即显示出紧张不安的神情。
在这段戏里,声音虽和画面分立,它却主宰和左右着等在门外应试者的心情,有力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声画对比(冲突)
即声音与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甚至是造成冲突。
例如,马路上有乞丐在向过往行人乞讨,其声也哀;而乞丐身后的酒楼上却时时传来猜拳行令的声音。这两种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反差,造成了尖锐的冲突,加深了观众的印象,同时也引起人们对社会的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