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播剧人物设置,广播剧人物角色设置分类

广播剧人物设置,广播剧人物角色设置分类

时间:2023-08-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广播剧人物设置一个剧本总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组成的,这些人物集中在一起,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再现,共同揭示某种思想。绝大多数戏剧在设置人物时通常只有前面四种角色。不仅《裂缝》是这样,许多成功的广播剧中的主要角色都具备了上述特点。又比如广播剧《裂缝》中的石虚,在剧中他是与郭一滨相对立的人物。这个人物是很有性格特征的角色。

第一节 广播剧人物设置

一个剧本总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组成的,这些人物集中在一起,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再现,共同揭示某种思想。“在动手写作剧本之前,先给每个角色画一幅‘炭笔素描’是很有好处的。这样可以把角色作为不同类型的人物固定下来,也可以使撰写符合角色性格的对话更容易进行。”[2]“从表现人物性格的角度上来看,我们不妨把人物分为三类:只有一般性格特征的类型人物;有特殊性格特征的性格人物;精雕细琢的心理分析人物(或简称心理人物)。在一个剧本里,按常规来说,主要人物(主角)应当是心理人物,重要人物(重要配角)是性格人物,而次要人物(次要配角)是类型人物。”[3]

广播剧中的人物大体上分为五种:1.主要角色(即剧中的主人公);2.重要角色;3.次要角色;4.群众角色;5.解说角色。绝大多数戏剧在设置人物时通常只有前面四种角色。

一、主要角色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写道:“戏剧中的主角大半比史诗中的主角较为简单。要显出更大的明确性,就须有某种特殊的情致,作为基本的突出的性格特征,来引起某种确定的目的、决定和动作。”他又说:“主人公是在一定的地区和目标范围内,制造一种单纯的情欲和另一种相反的情欲之间的尖锐冲突。……戏剧作品中的人物被一种特别的情欲所主宰,因此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他性格的主要特征。”[4]这里所说的“情欲”,指的是“人物的动机和意志”。根据黑格尔对主要角色的论述,可以说明,主要角色是剧作者集中笔墨着意刻画的人物,因而这样的人物有着明显的性格,担负着传达剧本主题思想的主要任务。一部广播剧的灵魂是主题思想,以什么样的人物作为主人公,必须从传达主题思想来考虑。当然,剧中的人物都以不同的方式或程度不同地执行着传达主题思想的任务。但是,只有正面地、最大限度地执行传达主题思想任务的人物,才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比如广播剧《裂缝》中的郭一滨,他的身上具有许多经历坎坷而百折不挠的知识分子的品质,作为艺术形象,他承担着体现主题思想的主要任务。郭一滨是党培养的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他热情、正直,富有事业心;他从不夸夸其谈,是个献身“四化”的实干家;他善于思索,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对党、对未来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念。剧作者在刻画郭一滨的性格时,始终围绕着“裂缝”的主题。剧中描写他“在技术上是研究工程裂缝的专家,早在20年前,由于比一般人较早地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裂缝,被取消了党籍,并导致爱情生活中不可弥合的裂缝;十年动乱,裂缝发展成大断裂,他也遭到了更大的不幸;粉碎‘四人帮’后,他在重点工程中,不断遇到工程上的裂缝和人与人之间的新的裂缝”[5]。从郭一滨的人生遭遇,我们不难看出,“左”倾路线造成了党和知识分子之间、党和群众之间、党员之间乃至党员与爱人之间的许多裂缝。该剧向人们揭示了必须正视裂缝,肃清“左”倾路线的流毒,为清除裂缝、弥合裂缝而奋斗的主题思想。

一般来说,主要角色除了性格特征十分鲜明之外,还要能够显示出灵魂深处的火花,使人看到其内在的本质。剧中的主要角色往往有从顺境到逆境或从逆境到顺境的较大变化,而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他们面临意外的遭遇时,往往会有较多的心理活动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剧作构思中主要人物的确立,有两个基本的要素:其一,它是剧作者对生活的形象发现,是以深厚的、坚实的生活积累为基础的;其二,主要人物必然处在剧本所描绘的各种现实矛盾的焦点,是艺术提炼生活的结晶,体现为社会因素与美学因素的统一。就是说,既注重把主要人物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来展开描绘,又不忽略性格是艺术美的独特凝聚。”[6]《裂缝》的作者师征曾经满怀感慨地说,最能燃烧起他的创作热情的是知识分子的命运和信念。剧中的主要人物也就是剧作者对生活的形象发现,他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在描绘郭一滨这个主要人物时,剧作始终把他放在各种现实矛盾的焦点上,展示出人物的独特性格特征,使这个人物具有其美学上的价值。不仅《裂缝》是这样,许多成功的广播剧中的主要角色都具备了上述特点。我们在进行人物设置时,要把主要角色放在结构的中心,使他们担负起传达主题思想的重要任务。

二、重要角色

这类角色在剧中应该是一些性格化的人物。也就是说,他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比如广播剧《金鹿儿》中的王淑娴,她是团委书记,在她的身上具有做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职业特征。由于她受到多年的传统教育,在生活上有非常朴素的正统思想。她对金明露那种爱打扮、追求美的人是看不惯的。当顾客投票选举“优秀售货员”的结果是金明露,引起售货员之间的议论,她又觉得自己是团委书记不便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为这是新来的党委书记兼经理老郭的主意,而表现出团干部所特有的组织性强的一面。但是,在领导面前她却掩饰不住自己对金明露的看法,她说:“就凭她这么讲究穿戴、举止轻浮,也与‘优秀售货员’的光荣称号太不相称!”她认为:由顾客自由投票选举“优秀售货员”是别出心裁的主意,是打引号的新鲜事。过去,每次评选虽然经过群众举手表决,可事先都是按照领导的意图统一大家的认识,因此选举的结果总是八九不离十。没想到一向规规矩矩、老实听话的先进典型小赵竟没有得到第一名,金明露却获得“优秀售货员”的称号,这使她很遗憾、很被动。这里表现了王淑娴的保守、对接受新事物不那么情愿的个性特征。但是,另一方面,她肯于做调查研究,使不真实的情况及时得到了纠正,从而改变了对金明露的看法,这样就把王淑娴这个人物的共性与个性结合起来了,在剧中担负起重要角色的任务。

又比如广播剧《裂缝》中的石虚,在剧中他是与郭一滨相对立的人物。20年前在大学时期,他是郭一滨所在班的党支部书记;今天,他又是郭一滨所在单位的办公室主任。由于20多年的不正常的政治生活,在“左”倾路线的约束下,他成为一个特殊的典型,他的所作所为有共性的一面。他的个性特点是“只要一搞运动,就浑身来劲,与人斗,其乐无穷。”他本身是个知识分子,但“对知识分子存有偏见,粉碎‘四人帮’之后,他的思想还停留在原来的地方,因此,对思想解放,对发挥知识分子的创造性有抵触”[7]。这个人物是很有性格特征的角色。在广播剧中,没有性格特征的人物是不能称作重要角色的。

三、次要角色

剧本中除了主要角色、重要角色之外,还有次要角色。关于次要角色,英国戏剧理论家威廉·阿契尔说:“剧作家在设计他的作品时,如果不先决定——不管是如何粗略地决定——他想用哪些次要的人物,那么他的工作是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的。每一个剧本里都有一些主要人物,没有他们,主题是不可想象的,同时还有一些次要人物,他们并不是对主题不可缺少的,而只是用来便于填充画面和推进剧情的。”[8]

次要角色往往是一些类型化的人物。类型化人物的特征,大多是共性多于个性。在编写剧本、设置人物时,只要把握住这类人物的职业、年龄、性别、阶级特征就可以了。

四、群众角色

有些广播剧出于剧情的需要,在剧中要设置一些群众性的角色,这类角色多起到对主要角色和重要角色的烘托、渲染、反衬的作用。在设置群众角色时,要注意角色的多样化。比如在广播剧《金鹿儿》中就设置了一些不同的顾客角色,其中有老年人、儿童、男女青年等。

五、解说角色

这种角色指的是在剧中担任解释说明任务的人物。在一般的舞台剧中是不需要设置解说这样的角色的,因为广播剧是供听觉欣赏的剧种,所以为了解释说明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往往设置解说这个特殊的角色。但这也并不是说每个剧目都一定要设置这样的角色。关于解说角色的属性,一般是无个性的,他所担负的任务是从旁向听众做解释、说明、介绍。但有的解说是由剧中的主要人物或者是重要角色担任的,他就成为有个性的角色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