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影院国有性质的身份和管理体制是最大束缚和症结

电影院国有性质的身份和管理体制是最大束缚和症结

时间:2024-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1997年开始,重庆市部分区县的影院也跟随主城区影院启动了改造计划,为此,政府大多采取了政策引导和政策扶持的办法。

一、国有性质的身份和管理体制是最大束缚和症结

如今重庆主城区的几家院线公司负责人,看法比较一致,认为区县影院当今的困境从根本上说还是体制问题,国有性质极大地限制了影院的发展和创新

(一)机制

1978年《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管理体制的请示报告》强调了中影公司对全国电影发行放映行业的领导地位,也使各地发行放映公司是本地电影发行放映活动的领导和管理单位这一定位得到确立,即,各地电影公司接受中影公司和地方文化部门双重领导。从管理学、经济学、市场学的角度来说,接受多头领导,将影响到该主体参与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其长远发展。(1)

(二)经营者

城市影院近些年的院线化改革,是电影发行放映行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种深化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其中,资本的主导作用不容小视。既然是资本在驱动,那么,盈利就成为其主要的目标。大城市所具备的种种建立院线的条件,区县都不具备,由此,区县影院在这一轮改革中无力跟进,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1997年开始,重庆市部分区县的影院也跟随主城区影院启动了改造计划,为此,政府大多采取了政策引导和政策扶持(如减免设施改造税费等)的办法。通过电影企业自身利用旧电影院的口岸优势、地产优势进行自我改造完善,自我壮大发展,完成电影院单一型向多功能型的转变,以达到适应市场的要求。重庆市诸多区县影院的改造,如长寿、龙水、永川中山影都、玉屏、垫江都是政府只出优惠政策,政府没有投入一分钱改造起来的,改造后的电影院普遍增加经营面积50%左右,以开发性改造赚的钱用于影厅内部装饰和更新设备。(2)实质上,大多数都是原有基础上的修补和设施的添置,如加设了空调,改换了座位,改建了影厅,更换了放映设备等。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区县影院的面貌。要彻底改变区县电影院的现状,必须寻求一条新的路子,向现代豪华影城过渡。

目前来说,区县影院仍与区县电影公司联系在一起,从领导到员工,都有很深的计划经济时代的观念和思维习惯,对电影市场化问题没有清晰认识,也没有一定的胆识和必要的经济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当地政府的依赖心严重,本身的企业经营也有很重负担,资金、人才等各方面都非常有限。像潼南电影院,原本多年来聚积了比较固定的观众群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条件,可是多年来影院大厅未能升级改造,等待政府出资又落空,浪费了时间,丧失了发展的机会。这也看出,国有影院的经营管理者面对资金困难时的无能为力,缺乏大胆的决策和行动。巴南区也是多年来不断打报告,期望政府能够批准其在原址上重建,给予优惠政策,一个思路走到底,一根筋往前拽,没有想到这条思路走不通,换一个思路去试试。即使是区县影院中经营得较好的太极影城,也在与商家合作过程中暴露出不能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缺乏市场远见的弱点。太极影院原名为涪陵电影院,1995年,太极集团仅仅用二十万,就买断了该影院的终生冠名权,并永久享受影院外墙广告位的使用权。

img56

党校片区冻结后,巴南剧院改造工作长达七年未能进行

巴南剧场内部

(三)队伍和硬件

在区县,影院经营多年来积累问题较多,观众大量流失,影院所属的区县公司,在办公环境上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平,相当部分的公司还未配置电脑。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通常是高中文化)、年龄较大(平均年龄46岁)、长期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工作,具有很深的计划经济观念和思维习惯,要建立现代化星级影院并良好运作发展,依靠这样老队伍很难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