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审美精神及其类型特征

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审美精神及其类型特征

时间:2023-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审美精神及其类型特征我在上一章提到过陈友军的《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真实形态论》一书。从“现实题材电视剧”内容方面的理论规定来说,陈友军论定,“‘现实精神’是其重要的素质”。好,情况就是如此了,我们应该怎样来解读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分类学的美学特征呢?我以为,“现实题材电视剧”是一个电视剧的作品题材覆盖范围十分宽广深厚、生活内容蕴含总量极其丰富多彩的概念。

第一节 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审美精神及其类型特征

我在上一章提到过陈友军的《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真实形态论》一书。那部书的《绪论》对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作过一个理论界定,还进行了逻辑分类。陈友军的理论界定是:

从学理上审视,“现实题材电视剧”是一个在作品形式和作品内容两方面都具有相对理论规定性的美学范畴;它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以中国人的当代生活为背景,以反映当代人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情状为主的一种电视剧艺术形态。(2)

陈友军对这一界定的进一步阐释,先是作品形式方面,则有:

从作品“形式”的维度来审视,“现实时间”对现实题材电视剧具有特殊的意义……“现实时间”是考察“现实题材电视剧”这一概念的理论规定性的逻辑起点……在我看来,“现实题材电视剧”中的“现实时间”意识与现代性中的“现时性”存在着一脉相通的内在关系……不仅仅意味着一种客观的时间属性,其背后还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

具体说来,第一,“现时性”有着时代和永恒之间的双亲血缘关系。……第二,“现时性”往往意味着“一种直线向前、不可重复的历史时间意识,一种与循环的、轮回的或者神话式的时间框架完全相反的历史观。”(3)……第三,在哲学意涵上,……“现时性”以及与之相通的“现实时间”意识不仅标明了它和古代性、传统性、经典性相对应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它还意味着一切与历史哲学、思维方式、认识态度、价值立场等概念密切相关的意义。这样一来,“现实时间”的这种特性不仅从“现代性”的多个角度和层面突显了“1949—新中国”对于“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时间意义……

从“现实题材电视剧”内容方面的理论规定来说,陈友军论定,“‘现实精神’是其重要的素质”。对此,他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了分析:

第一,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创作的大发展是中国人打碎精神迷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精神产物……

第二,在时代的浓厚氛围中,身为艺术家的知识分子也不能不受到这种“改革”浪潮的裹挟,而且,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他们感到以文艺来为改革推波助澜是义不容辞的义务。这突出表现在,艺术家们进行艺术创作时的“现实精神”和社会生活中感时激奋的时代精神存在着相当契合的一面……

第三,……总体上说,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是最能令观众感应到时代脉搏的跳动,最具时代气息的电视剧艺术形态……

第四,……现实题材电视剧在题材开掘上马虎不得,要避免平庸,就不能不在深入认识现实、深入感悟生活、深入理解观众的审美期待上下功夫……只要具备了这种“现实精神”的审美意识,那么,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就能如同恩格斯所强调指出的,把“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生动性和丰富性完美地融合起来。”(4)

也许,这里把问题说得复杂了些。不过,其核心的观念还是清新的。那就是,现实题材电视剧是“以中国人的当代生活为背景,以反映当代人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情状为主的一种电视剧艺术形态”。其形式上的“现时性”锁定的时限是“1949——新中国”。其内容上的“现实精神”体现为“时代的浓厚氛围”,和“时代精神契合”,“感应时代脉搏的跳动”,要求创作者“深入认识现实、深入感悟生活、深入理解观众的审美期待”,把“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生动性和丰富性完美地融合起来。”这,还是可取的。

在谈论我对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看法之先,我想说说有关电视剧题材规划对题材实行的分类。在电视剧题材规划制度改变成题材备案公示制度之前,国家广电总局在管理的时候,在题材规划工作中对反映“五四”以后到1949年以前的社会生活的电视剧题材进行的分类,总类有三,即“现实”、“革命历史”和“其他历史”。其中,“现实”又有细分。下面,我以中央电视台下属的各个制作单位在2004年度第二批获准立项的现实题材的电视剧题材规划信息为例予以说明(5)

2004年度(第二批)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信息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许可证号:甲第001号)

img18

中央电视台文艺节目中心影视部(许可证号:甲第002号)

img19

img20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许可证号:甲第005号)

img22

img23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电视剧部(许可证号:甲第036号)

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许可证号:甲第132号)

img25

另外,再举两家的例子: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许可证号:甲第034号)

img26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影视中心(许可证号:甲第035号)

img27

这应该就是一种官方的或者说行业的规范了。

在这个规范里,现实题材电视剧有了一个明确的分类——

img28

即,现实题材电视剧包括:“农村”题材,如《天高地厚》;“城市改革”题材,如《雄关漫道》;“部队”题材,如《青春飞扬》;“涉案”题材,如《圈套》;“民族”题材,如《上门郎》;“少儿”题材,如《阳光宝贝》;“其他现实”题材,则兼容上述六类现实题材以外的其他现实题材,如《画家村》等等,都市情爱生活题材的电视剧大致上都包括在这“其他现实”里了。

与此相对应,“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对于“革命历史”和“其他历史”的认定是: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许可证号:甲第005号)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电视剧部(许可证号:甲第036号)

img30

这样的认定,明确地划出了1949这条界线。

好,情况就是如此了,我们应该怎样来解读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分类学的美学特征呢?

我以为,“现实题材电视剧”是一个电视剧的作品题材覆盖范围十分宽广深厚、生活内容蕴含总量极其丰富多彩的概念。相对于“历史题材电视剧”而言,凡是取材于我们国家当代现实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不管它说什么,说多说少,怎么说,说得好还是不好,说了以后又怎么样,都是“现实题材电视剧”。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在电视剧题材问题上,“现实题材电视剧”既是一个空间性的范畴,又是一个时间性的范畴。这个“空间性”,指的是“题材覆盖范围”和“生活内容蕴含”的宽广深厚和丰富多彩。这个“时间性”,不仅是指我刚刚说到的“我们国家当代”这样一个时期上的历史学意义上的有上、下限的年代跨度的“时间性”,还指的是,它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时代精神的变迁,而给自己带来某种自律性,会在适应社会生活变化、时代精神变迁方面,要求你这个电视剧认真考虑究竟说什么,说多说少,怎么说,说得好还是不好,说了以后又怎么样,等等。也正是在这些方面,在诸如此类的问题上,电视剧通常都会向世人标举出来自身的品位和格调。

“空间性”不必多说了,“时间性”的问题我想多说几句。

我先要从“染乎世情”、“系乎时序”说起。这个“染乎世情”,“系乎时序”,是借用1500多年前我们国家一位杰出的文艺思想家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的《时序》篇里说的一句至理名言。当时,总结先秦以至南朝宋齐时期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丰富经验,刘勰就十分清醒地意识到,“时运交移,质文代变”,随着社会生活时代精神的变化,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会变化,所以文学作品要紧紧跟随着时代往前走,这会决定文学作品自身的兴废,这是“古今情理”,是事实,是规律,所以,他就非常理性而且非常深刻地告诉世人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6)

立足于这一点来看“现实题材电视剧”的题材选择、取用和开掘的问题,有以下五点值得注意。

第一,现实题材的电视剧艺术,应该是具有历史的最大的深度与广度的高度真实的艺术,既然如此,举凡优秀的和比较优秀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都会显示出来,创作者们在选择、取用和开掘现实生活中的题材时,都一定是满腔热情地把目光和镜头对准了我们这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对准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努力表现了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为国为民、勇于奉献、大胆探索、不断开拓的爱国精神,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的,唯其如此,他们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现实题材作品。当然,在倚重这样的反映社会进步主潮的时代精神的题材的同时,现实题材电视剧也提倡反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生存状态和文化心态,描写刻画普通人优秀品德和伦理情操的现实题材作品。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本质的真实。脱离了对社会生活的这种本质的反映和表现,我们的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就会成为一种没有深刻历史内容的、空虚的东西,不会有什么真正的价值。

第二,电视剧是人的艺术,优秀的和比较优秀的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作品,都一定会大力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表现社会主义人性崇高与优美。创作者们都会选择、取用和开掘现实生活中的题材,满腔热情地把目光和镜头对准我们这个伟大的变革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中的社会主义新人。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具有新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的新人,既包含建立了某种显著的功勋的人,也包含默默地为社会主义的实现而献身的千千万万的普普通通的人,其中也包括那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显得道德品质和伦理情操十分优秀的人。这种社会主义新人,决不是一种简单、贫乏的人,而是马克思早就指出来了的,是具有人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的人。我们说大力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是要充分注意到社会主义新人个性的丰富性,具体的历史性,真实而有感染力地展现社会主义新人的人性的崇高与优美,为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服务。我们的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的发展和成熟程度,实际上又决定于实际生活中社会主义新人发展和成熟的程度。因此,可以说,对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的塑造所达到的历史的高度与美学的高度,也是衡量我们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发展的重要标尺。

第三,优秀的或比较优秀的现实题材电视剧都是具有崇高的理想的艺术,既然如此,创作者们选择、取用和开掘现实生活中的题材,都会满腔热情地把目光和镜头对准我们这个伟大的变革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中的社会主义新人热诚向往而又十分执著地追求的崇高的社会理想、人生理想和道德理想,张扬英雄主义,提倡英雄崇拜。这种现实题材电视剧还都会反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生存状态和文化心态,描写刻画普通人优秀品德和伦理情操的现实题材作品。不会给人一种印象,就像当年鲁迅批评“弥洒社”的小说家们的作品时说的:“一切作品,诚然大抵很致力于优美,要舞得‘翩跹回翔’,唱得‘宛转抑扬’,然而所感觉的范围却颇为狭窄,不免咀嚼着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7)

第四,优秀的或比较优秀的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一定是创造了审美价值的艺术。创作者们选择、取用和开掘现实生活中的题材,都会尊重作品题材上表现出来的审美客体在创造电视剧作品的审美价值的时候所具有的特殊的制约作用。我们知道,电视剧艺术的审美价值是由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价值中介这三者的有机和谐的统一而产生出来的。在这种关系中,价值主体的内在的特定的精神需求固然驱动着产生价值,价值主体的思想境界和艺术能力固然决定了价值的高低与大小,但是,电视剧艺术的价值,也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或者说,是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客体也是产生价值的基本依据之一。这就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生活素材都能转化为题材,都能成为我们电视剧艺术作品去反映和表现的对象的。鲁迅当年说“选材要严”(8),就是这个意思。

第五,优秀的或比较优秀的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还都是努力创造出与现代化大社会条件下的审美要求相适应的现代的、美的形式的电视屏幕上审美的艺术,创作者们选择、取用和开掘现实生活中的题材,都会考量这种题材是否能够适应电视屏幕审美的要求,是不是能够将语言文字的叙事转化为电子化了的声像符号系统组成的一整套独特的电视艺术语言即画面语言的叙事,是不是能够运用这种电子化了的声像符号系统组成的一整套独特的电视艺术语言即画面语言在摄像机的镜头前在电视屏幕上进行演剧的艺术活动。这同样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生活素材都能转化为题材,都能成为我们电视剧艺术作品去反映和表现的对象的。以往,有一些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作品,纵然题材本身也很有意义,却不能给人以美感,不能让人看到有艺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艺术的结合,既不能在思想上给人以震撼,又不能在艺术上给人以感染,问题也可能出在这一点上。

这就是我的一种“现实题材电视剧”观念。

这样对待电视剧的现实题材,这样选择、取用和开掘现实生活中的题材,从电视剧艺术对待生活和对待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的态度来说,这其实就是一条电视剧艺术的现实主义的广阔的道路。大家知道,古往今来,人类文明史上,一切文学艺术的生命力都决定于它对待生活和对待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的态度。要是我们的电视剧艺术能够在题材问题上矢志不移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在这样一条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上,我们也就不用再为电视剧艺术的生命力而杞人忧天了!

既如此,就要引导好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

由于电视剧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我们这里是国家管制的特种行业,除了实行行政许可的准入制度,还有十条内容禁载的法治体制和一系列的奖惩机制。事实上,我们的主管部门握有强势的行政管理和宏观调控的能力。只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留有不少的遗憾。

比如,2004年第4批被批准立项的516部电视剧里,现实题材总计有300部,约占立项总数的58.14%。应该说,大比例调控没有问题。可是,按立项申请的电视剧题材分类,这300部,分别是:“部队”,11部,约是立项总数的2.13%;“农村”, 20部,约是3.88%;“城市改革”,1部,约是0.19%;“少儿”,30部,约是5.81%;“涉案”,12部,约是2.33%;“民族”,5部,约是0.97%;“其他现实”221部,约是42.83%。这就表明,失衡是在于,“部队”、“农村”、“城市改革”、“少儿”、“民族”加在一起也只有67部,只是大约12.98%。其中,“城市改革”居然只有1部!“民族”居然也只有5部!这是令人十分尴尬的。问题还在于,在那221部的“其他现实”里,大致上,有城市改革、农民进城、农村农业、知青怀旧、公仆反腐、军人干警、医护人员、体育保健、知识分子、艺人记者、社区市民、商海沉浮、海外奇遇、边塞风情、家庭伦理、恩怨情仇,青春偶像及大学生校园生活,再就是贺岁剧、情景喜剧、轻喜剧和其他一些内容,其中,最多的还是男人女人和爱情婚姻,以此为故事主体或者为“戏核”的,就有近60部的数量,约占“其他现实”总数的27.15%,占全部现实题材的20%。这很难说是一个正常的高额比例。要是加上其他各种题材里添加的爱情婚姻故事,毫不夸张地讲,这男男女女的“情”和“性”就泛滥成灾了!稍微浏览一下申报立项的剧目故事梗概,这些作品,无论是《爱情占线》、《爱情漩涡》让你《眼花缭乱》,《与爱飞翔》、《为你燃烧》让你《今生也疯狂》,《不与爱说再见》、《爱我,带我回家》让你《激情与迷茫》,《萍水女孩》、《爱情十日谈》让你琢磨《今夜你回不回家》,还是说《说谎的爱人》、《折腾》让你《想说爱你不容易》,《爱去何从》、《谁为爱情买单》让你《离婚十年》,《爱情天注定》、《追赶我可能丢了爱情》让你《半个月亮掉下来》,《男人情感庇护所》、《爱情诊所》让你《将离婚进行到底》,什么《白色情人梦》,什么《爱你那天正下雨》,还有《爱情平行线》、《朋友别哭》、《金婚》、《玻璃婚》、《男婚女嫁》、《我的离婚女友》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没有美好的人生附丽,总让人觉得为爱而爱,爱得百无聊赖,自寻烦恼,爱得自作多情,无病呻吟!看你一部、两部的也许还不觉得,看多了,我就不信广大观众还会津津有味、不厌其烦地看下去!就是那市井平民、家庭伦理的,也有不少的剧目显得是闭门造车,只会在血缘亲情、恩怨情仇上做文章似的。就说描写当今大学校园生活的题材吧,也有根本就不知道当今大学生活为何事而凭主观想象杜撰,竟至弄得面目全非的。这就显得是,我们的一些电视剧创作者,还极其缺乏一种纵览历史风云、时代变革、国家强弱、民族兴衰的眼光、胸怀、气魄和手笔,他们只会“咀嚼着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

无疑,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现实题材的电视剧。

另外一点就是,我们的创作者要有一种神圣的历史使命感和严肃的社会责任感,要有艺术家的社会良知和艺术良心。这也是一个应该加以积极引导的问题。导演潘小扬在1993年在题为《中国电视艺术工作者的历史责任》的发言里,强调电视剧工作者“肩负着创造一个新的精神天地,为民族、为社会、为时代、为历史、为人类的未来构建新的素质的责任”的肺腑之言至今还发人深省。

最后要说的是,现实题材电视剧和现实主义不能混为一谈。创作者们从事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了,也不一定就是走上现实主义道路了。现实题材电视剧涉及的是一个题材范围的问题,而现实主义道路说的就是一个审美原则和创作方法的问题。现在的严重问题是在于,不少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并不忠实于现实主义,有的,甚至还挂羊头卖狗肉,搞的是伪现实主义,反现实主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些伪现实主义、反现实主义或者说具有这种伪现实主义、反现实主义倾向哪怕只是苗头的作品,已经在毒化和腐蚀我们的电视剧荧屏,毒化和腐蚀我们的电视剧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了。也许,露骨地表现下流放肆的色情浪荡挑逗,还有公开以刑侦为掩饰教唆暴力犯罪,打着反腐旗号教唆腐败犯罪,都有所收敛了,但是,还有一些倾向甚至是不加掩饰地一再出现在一些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中的。比如,一些打着轻喜剧或者什么什么喜剧旗号的电视剧,也只知道一味地逗乐搞笑,充斥在画面上的就是装疯卖傻,打情骂俏,挤眉弄眼,扭捏作态,内容荒诞不经,表演做作夸张,制作粗糙低劣。严重的,还美其名曰表现新农村的新生活,却拿中国最弱势的社会群体农民开涮,对农民极尽其丑化侮辱之能事,把农民当作笑料。又比如,无论什么样的现实题材,哪怕是写农民、写军人的,内容里,总都要加上一个男人几个女人或者一个女人几个男人的所谓“感情戏”,把男女的爱泛化到了无人不爱无时不爱无地不爱的地步,好像一个民族都无所事事只剩下那样热衷于爱了。再比如,一些违反现有法律法规法令的暴力或者家庭暴力,也堂而皇之地在电视剧屏幕上大演特演。不是有一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吗?剧中直接展示暴力,赤裸裸地展示鲜血淋漓,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暴打(9)。奇怪的是,这部戏这么拍,反而赢得一片叫好之声!

仔细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些伪现实主义、反现实主义或者说具有这种伪现实主义、反现实主义倾向哪怕只是苗头的作品出现呢?这跟当前已经出现的一种“泛娱乐化”潮流,或者说“恶性娱乐化”潮流有关。我们都看到了,恰恰是在现实题材电视剧领域里,“恶性娱乐化”的倾向最为复杂、最为严重,影响最为恶劣、最为深远,虽然最是令人忧虑,还是一时之间最难加以遏制。

我们当然需要娱乐。我们的电视剧当然也要为观众提供娱乐。现实题材电视剧自然也不例外。必须说清楚的是,今天,我们说的娱乐功能和作用,并不是说得只让你高兴,让你笑,让你觉得好玩的功能和作用,不是流行一时的所谓“满足当下即刻的感官冲动”的功能和作用,而是一种心灵的愉悦的功能和作用。以往,我们的确错误地排斥过“娱乐”。然而,我们现在重视文学艺术作品的娱乐功能,却又决不赞成将我们自己变成那种有可能导致民族“文化灭亡”的“娱乐至死的物种”。我在这里说到的“娱乐至死的物种”,是著名的美国学者、教授尼尔·波兹曼在他的著作《娱乐至死》里提出来的(10)。这是一个有社会良知的学者的思想深刻之处!在当今的中国,身处一个几乎类似的“电视时代”,我们的国情和文化传统,使得我们这个社会的官方主导文化、知识分子精英文化和民间通俗文化,一定会矢志不移地致力于“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用以“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然而,也不必讳言,某种“恶性娱乐化”的倾向,正在荧屏上顽强地频频亮相,而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有鉴于此,我觉得,在有关方面大力引导好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的同时,我们的创作者都要有一种神圣的历史使命感和严肃的社会责任感,要有艺术家的社会良知和艺术良心,始终把握住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方向,一路走好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道路。

我想起了匈牙利著名思想家卢卡契在《健康的艺术还是病态的艺术》一文里曾经写下过这样一句话:“文学史和艺术史是座广袤的公墓,在那里许许多多的艺术才子安息在理所当然的遗忘之中,这是因为他们的才能没有寻求和没有找到与人类前进课题的联系,这是因为他们在人类处于健康和腐败之间的生存斗争中没有站到正确的这一方面来。”回到“现实题材电视剧”的观念这个话题上来,我觉得,我们已经有不少的电视剧的创作者们不幸而被卢卡契言中了。这些年来,他们为金钱所驱使,热衷于粗制滥造一些满足某些低水平阅读的观众的当下即刻的感官冲动的电视剧,危害于社会,就算他们也是“艺术才子”,他们也已经遭遇到一种危险,一种很有可能被遗忘在“文学史和艺术史”这座“广袤的公墓”之中的危险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