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视剧《罗荣桓》中的人格魅力

电视剧《罗荣桓》中的人格魅力

时间:2024-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再以《罗荣桓元帅》为例。除了注重个性特征,这部电视剧为罗荣桓塑像,还特别致力于描绘他像马克思早就说过的那样是一个“具有人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的人”。剧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罗荣桓对士兵、对同志、对战友的关爱,绝对是无微不至的。这部电视剧里,创作者尽情尽兴抒怀畅叙的,还有罗荣桓与疾病作斗争的感人事迹和他对妻儿的关爱,并以此为聚焦点,表现了他人性的崇高与优美。

四、人物传记题材电视剧写传主,在确认了事实的真实性,处理好了“真实”与“虚构”的关系,也处理好了剪裁与叙事结构的问题之后,十分重要的,就是一个塑造人物的问题了。

再以《罗荣桓元帅》为例。遥想当年,国难当头,战火纷飞之时,一介书生罗荣桓,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戎马一生,一路走来,是怎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为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建功立业、功勋卓著而垂范青史、长留人间的,就应该是这部电视剧塑造这个人物时的关键。我们可以看到,这部电视剧在描绘这位伟大的人民战士的光辉形象时,特别注重在他的个性特征上灌注浓墨重彩。比如战斗,除了写他枪林弹雨中身先士卒、英勇杀敌,更多的画面语言是用在了刻画他足智多谋雄才大略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上。留田突围时,面对日伪军2万多人分11路由飞机、坦克配合的“铁壁合围”,如何将115师师部、山东分局机关3000多人安全转移出去,领导层是有分歧意见的。罗荣桓亲自组织侦察,正确分析判断敌情,力排众议,既反对向东突围以免掉进敌人布下的口袋遭到伏击,也反对向西突围以免靠近津浦线引来日伪军增援,还不赞成向北突围以免大片根据地受到巨大损失,而坚决主张向南突围,并掌握时机,出敌不意地率部向日军占领区临沂方向转移,突破敌军三道防线,跳出敌人重围,而后又返回根据地中心地区,领导军民坚持斗争,挫败日军在山东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扫荡”。由此,他还采取“敌进我进”、“敌人打过来,我们就打过去”的“翻边战术”,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扭转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被动局面。如此运用韬略,在“顶李送于”的故事中也发挥得淋漓尽致,洋洋洒洒。除了注重个性特征,这部电视剧为罗荣桓塑像,还特别致力于描绘他像马克思早就说过的那样是一个“具有人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的人”。无论是对敌伪顽展开斗争,还是对暗藏的敌人串通不坚定分子搞“肃托”以破坏革命力量展开坚决的斗争,他都决不手软,可是,对待党内如山东分局书记朱瑞等人错误判断形势而产生的错误主张,他则耐心说服,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哪怕朱瑞以势压人,甚至对他扣上右倾机会主义帽子,他也忍辱负重,还备加关心朱瑞一家人的生活,最后以行动教育了朱瑞,改变了朱瑞,让朱瑞对他心服口服,深感山东的抗日斗争离不开他罗荣桓。剧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罗荣桓对士兵、对同志、对战友的关爱,绝对是无微不至的。其间,充满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感情。这在谭铁匠、张仁初、梁必业、萧华、陈光等人身上,都有动人的表现。陈光要回延安学习时,他重病在床上也要挣扎着起来为陈光送行。看两位亲密战友激情拥抱依依惜别,你真能体会到革命战争年代血与火铸就的兄弟情谊是怎样地弥足珍贵。这里表现出来的是一位革命军事统帅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的魅力,也是我们革命队伍中必要的一种重要的凝聚人心的因素。这部电视剧里,创作者尽情尽兴抒怀畅叙的,还有罗荣桓与疾病作斗争的感人事迹和他对妻儿的关爱,并以此为聚焦点,表现了他人性的崇高与优美。左肾患上癌症,罗生特医生积极治疗还严格管理,他硬是强打精神,抱病工作,一次一次感人至深。他真是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了。当罗生特明示他癌症在身时,他和罗生特约定了一个再活五年的奋斗目标,为的是要看到日本侵略者的彻底失败。这种充满了浪漫情怀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支撑着他活过了那五年之后竟又多活了将近四个五年!剧中,罗荣桓对夫人林月琴和儿子北屯、东进表现出来的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的人间真情也是演绎得十分感人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伟大的共产党人罗荣桓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间亲情的真实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