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美国政治电影——越战引起的反思
美国好莱坞在欧洲影坛轰轰烈烈的新浪潮中,仍然毫无动静地在那里埋头摄制它的商业影片。但20世纪70年代前后,随着一批青年导演的出现,好莱坞也出现了一些生机,尤其是欧洲政治电影的风潮吹过大西洋后,好莱坞的大老板也动了心。因为政治电影是反映重大政治事件的影片,它能吸引大批观众,而且这类影片的情节中有很多黑幕情境,可以用悬念手法来表现。因此政治电影经过改头换面,完全可以取代传统意义上的那种不着边际、纯粹虚构的犯罪片和侦探片;可以拍出既有电影情节又能深刻反映社会内容的品位更高的,严肃性与娱乐性相结合的新的影片样式。由于好莱坞金钱主导一切的现状,那种反映极“左”思潮、纯粹表现学生造反的政治电影几乎没有,但那种具有深刻社会批判意义的政治影片很快在美国形成势头。60年代美国一般公民最关心的政治热点大体有这样几个:政府丑闻、司法黑暗、环境污染和越南战争。其中以越南战争最能牵动观众的心。表现越战的影片《猎鹿人》、《现代启示录》、《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等不断获得奥斯卡奖也证明了这一点。
教父,美国
美国新崛起的新一代导演中的佼佼者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1939—)是把政治电影的拍摄方法与美国的社会现实完美结合的优秀艺术家。科波拉毕业于加州大学电影艺术系,1962年开始当导演,曾经拍摄过恐怖片、喜剧片、旅游片等各种类型的电影,显示出多方面的才华。真正使科波拉誉满世界的杰作是他在1972年拍摄的《教父》。这部影片最基本的拍摄方式没有超出好莱坞犯罪片的范畴。但是科波拉选择了在美国土地上成长起来的黑手党作为描写的对象,加强了影片的真实感、神秘感和现实感。尤其是在人物性格刻画上,影片突破了以往犯罪片单一的性格模式,把影片主人公、黑手党头目“教父”描写成一个既凶残阴险、冷酷神秘,又慈祥可亲、趣味高雅,对家庭和亲人负有重大责任的多层面的人物。科波拉通过影片中黑手党家族之间血淋淋的斗争,把美国的大社会和黑手党的小社会中各种复杂、阴暗的一面呈现在观众面前。在环境背景中,科波拉对有组织的黑帮犯罪的社会舞台的描写不仅停留在美国,而且描写了意大>TS00060251利和其他一些被称为高度文明的国家,使影片有更深的思想内涵。这部影片由于它深刻的社会内容、曲折的戏剧情节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获得了1972年3项奥斯卡奖,并获得两亿美元的票房收入,科波拉也一跃成为世界著名的电影导演。《教父》的成功并没有使科波拉陶醉,1974年他又推出一部风格与色调迥然不同的更典型的政治片《谈话》。影片的中心人物是美国西海岸地区最权威的窃听专家。这位名叫哈里的专家性格孤僻、行动诡秘。他整天与他的助手用一些复杂的监听仪器窃听别人的谈话,有一次在分析一盘窃听来的录音带时,发现一对青年男女正在受到暗杀的威胁。但是事实与他开了一个玩笑,谋杀果然发生了,受害者竟成了谋杀者,为此哈里本人不断遭到匿名者的威胁和反窃听。为了找到暗藏的窃听器,他暴跳如雷地把自己的密室拆得乱七八糟,却一无所获。最后他孤独地坐在屋角里,凄凄地吹奏着他的萨克斯管。这部影片从1966年开始构思,1974年拍成,影片拍到三分之二时,正好遇上水门事件。水门事件中的窃听技术与影片中所描写的非常相似,因此该片一上映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思考。影片中的故事与生活中的事件不期而遇正好说明了科波拉对现实生活的敏感。通过影片,作者令人信服地使观众相信在这个非常重视个人隐私权的国家里,其实并无隐私可言,个人的权利处处都在受到侵害,即使窃听专家也不能幸免。影片虽然没有把矛头直指政府,但影片主人公的那些纯属个人行为的举动都是由社会环境造成的。影片的主题思想、艺术构思、性格剖析和镜头运用都体现出科波拉精湛的技术和深刻的理性意识。
现代启示录,美国
然后科波拉巅峰时期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好莱坞新一代政治电影、战争电影的代表作是轰动世界影坛的《现代启示录》(1979)。影片描写一支美国特种部队的四人小组,乘一艘巡逻艇从越南的西贡出发沿湄公河上溯到柬埔寨丛林中去刺杀一名叛逃的美军军官的故事。借这次特殊航行中的所见所闻,影片展示了这场不人道的战争中种种可怕的疯狂的杀人行径。影片一方面是对越南战场美军暴行和美军士兵内心的恐惧、理智的紊乱的真实描写,表现了作者和公众强烈的反战情绪,以此告诉观众这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另一方面影片还有一种深刻的政治寓意性。影片片名直接引自《圣经·新约》的最后一篇,这是预言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的经文,片中的湄公河就是象征着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特种小分队从象征着现代文明的西贡出发,向远古文明的起点上溯,一路上见到的都是杀戮,最后找到那个在柬埔寨丛林中担任野蛮人首领、杀人不眨眼的美军军官。观众从中可以领会到是战争使这个现代社会的文明人蜕化为一个茹毛饮血的野蛮人,这一层的批判意义更深刻。这部影片获1979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同年奥斯卡两项金奖,与另一部反战影片《猎鹿人》(1978)一起开创了美国越战影片的先河。它的主题的尖锐性、深刻性和视觉造型的独特性和震撼性引起各国电影界的广泛关注。可以说这是科波拉的一部登峰造极的战争史诗片,是政治电影的里程碑。影片抓住了美国人民最关心的社会政治问题,通过形象的手法对这场疯狂的、打不赢的战争进行了彻底而深刻的思考。在某些方面它还超越了哲学和文学所能达到的境界,使一代美国人的精神境界在越战失败后的困惑中有了新的升华。《现代启示录》的成功激起了好莱坞电影界一股持续不断,势头坚挺的越战片热潮,如《生于七月四日》、《野战排》和《全金属外壳》(1984)等不断在国际影坛上引起轰动。
与法国和意大利的政治电影一样,揭露司法制度和监狱的黑暗内幕,是这类影片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1980年由20世纪福克斯公司出品的《布鲁贝克》就是一部揭露阿肯色监狱中黑暗与恐怖的影片。影片表现了一个作为民主管理典型的模范监狱。监狱里没有官方看守,看守的任务由某些特权犯人来执行。它被美国官方称为理想司法机构的范例,但实际上这是一个罪恶累累的魔窟。影片主人公布鲁贝克是一个罪犯教育家,即将就任这所监狱的典狱长,他是根据新任州长的命令去改革监狱制度。为了了解真相,他化装成犯人住进监狱,目睹了监狱中的种种惨状:牢房里的犯人都挤在双层铺上睡觉,空气污浊得叫人恶心,犯人常常遭到毒打。布鲁贝克在一个关了35年的老犯人那里了解到这里经常暗杀犯人,并决定第二天去挖那些尸体,但当天夜里那位老犯人就被挂在操场旗杆上处死了。布鲁贝克冲破阻力带领部分犯人把那些被暗杀的犯人的几十具棺材都挖了出来,但监狱委员会、新闻机构、官方结成巨大的对抗势力,企图掩盖真相。布鲁贝克只得辞职,全体犯人在铁丝网前挥泪送别布鲁贝克。两年后,24名犯人在布鲁贝克的帮助下控告监狱当局。法院判决监狱虐待犯人,命令监狱彻底改组。制片虽然安排了一个光明的结尾,但是影片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并不是美国司法界的个别现象,这也是影片之所以能吸引观众的原因。
政治电影在80年代以后与侦探片、间谍片、历史片、犯罪片、科幻片、灾难片等传统样式的影片糅合在一起成为国际影坛长盛不衰、引人注目的潮流。在法国有从西方政治家立场重新考察托洛茨基之死的《托洛茨基谋杀案》,有描写美苏间谍战的《蛇》、《沉默的人》,有表现政府利益与人道主义思想相冲突的《国家利益》,有记述一次针对戴高乐的谋杀行动的《豺狼的日子》等。政治电影不但在西方深受观众欢迎,而且在日本也掀起了一股不亚于西方的政治电影热潮,并出现了被称为社会派代表人物,专门拍摄政治电影的著名导演三本萨夫。他拍摄的反映洛克希德贿赂丑闻的《不毛之地》(1976),描写政治,商界相互勾结又相互倾轧的《金环蚀》、《华丽家族》等影片,使日本的政治电影也很快享誉国际影坛。但是由于政治电影是一种具有强烈政治倾向性的影片,一些反动势力也妄图借此表达他们的观点,比如日本在70年代拍摄的《啊!海军》、《山本五十六》、《日本海大海战》、《军阀》等影片就是为法西斯军国主义翻案、粉饰歌颂战争罪犯、随意涂抹历史、颠倒黑白的一股浊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