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深厚的文学素养
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电视制片人应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理论素养。唯其如此,制片人才能以清醒的文化自省精神穿透现实的表象,触摸时代脉搏,贴近生活本相,使节目与时代生活同步,赋予电视节目一种独特的文化品位。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电视节目的制作技术和表现手法都是外在的东西,它们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当通过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和制作技术很难获得竞争优势的时候,文化气质就无可选择地成为了电视竞争的利器,因为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更多地体现为节目的一种坚实的内在品质,很难从形式上抄袭和模仿。因此,在电视同质化竞争泛滥的背景下,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日益成为电视制片人取得成功的原动力。
不妨以电视剧的创作为例,电视剧作为一种独特的电视艺术样式,是根据文艺创作的原理和规律,根据想象而“创作”出来的。这就从根本上区别于各类栏目、晚会、纪实、谈话、娱乐等电视文化中以其他手段所表现的各种节目形式。电视剧与它们根本上的不同在于其虚构性,而虚构是文艺创作的核心特征。虚构性使电视剧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学性和艺术魅力,从而给观众以无限的想象和欣赏空间。与文学、电影、戏剧一样,电视剧以表现人物为主要目的,追求的是一种深达人物内心的东西而不是外在的表象,传达的是情感、精神和气韵。如果人物描写得不成功,那么文学语言的境界再高、“蒙太奇”运用得再好、镜头形式再新奇都算不得是成功的创作。鉴别一部电视剧作品的优劣,也通常是看它是否具有一种广义上的文学性——作品的思想含义、文学品位和艺术魅力,所以电视剧制片人应该具备比较深厚的文学素养。
从更普遍的意义上分析,无论是电视栏目制片人还是电视剧制片人,都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理论素养,都应该对文学创作和规律有比较准确和全面的了解,应该有丰富的阅读经验和欣赏经验,应该有较高的鉴赏水平。“剧本是一剧之本”,制片人是摄制群体的创作核心,绝不可小视制片人对剧本和节目艺术质量的把握能力。虽然制片人不能代替编剧和导演,但他必须是内行,必须能以自己准确的判断、策划和鉴别去影响和控制编剧、导演,使导演和编剧的个人创作不偏离市场,不背离观众的收视趣味和一个时期的审美风尚,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投资风险,使节目的摄制在宏观和微观上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反之,制片人如果不能策划、鉴赏、经营、决断一个剧本,如果不能与编剧和导演在艺术上进行准确、默契的沟通,就谈不上保证和把握剧本的质量,只能是人家写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拍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处于一种极为被动的地位。从宏观上讲,剧本决定的是作品的思想性、文学性、品位格调以及审美价值。从具体上说,剧本决定的是作品的结构、叙事手法、人物性格以及人物语言是否准确。一个剧本如果在以上几个方面有硬伤,就必然不能拍出成功的电视作品。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文学修养的人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制片人,尽管有一种只管钱不管艺术质量的制片人,他可以请一位好导演,他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对这个导演的充分相信上,但严格地说,这样的制片人不能算做是合格的制片人;这样的制片人只是一位管账先生,恐怕事业难以维持长久。
那种“艺术上由导演负责”的说法也值得商榷。以现代社会电视剧艺术迅速发展的标准和要求来看,优秀的制片人应该是复合型人才,应具备综合素质。制片人的艺术趣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最终面貌。例如在世界影都好莱坞,电影的完成片必须得到总制片人的批准才能发行,最后的完成片总是打着总制片人口味的印记。例如,米高梅以讲究表面光彩和采用市民题材为特点,1939年的巨片《乱世佳人》便是米高梅风格的缩影:浪漫,热闹,耗资巨大,以豪华的气派处理史诗式的题材,但不注意阐明主题。派拉蒙大批雇用欧洲移民,在美工设计和题材上都表现出一种欧洲的格调。环球擅长恐怖片。共和专搞西部片。华纳作为米高梅和派拉蒙的主要竞争者,尽管人力和财力都较差,却不自觉地赢得了注意真实的名声,因为它为了省钱,常常在外景中拍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