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室内剧制片管理的特征
拍摄室内剧,主要是因它具有拍摄周期短、成本低等优势,如果失去了这些优势,也就失去了拍室内剧的意义。因此,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就成了加强制片管理的着力点。具体而言,室内剧制片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一)对创作成员素质的要求更高
场景、人物的集中,是构成室内剧优势的最主要因素。在一座“庄园”或一栋“别墅”,或有限的几个场景的屋内,几个或一小群人,演出长达十几集或几十集的动人故事,这就要求主创人员(编剧、导演、美工等)应具备较丰富的戏剧舞台的创作经验,否则难以适应室内剧特有的要求。我国许多优秀的摄制组,都是长期合作的创作集体或较自由的人员组合,他们的艺术见解、创作风格乃至生活习惯、秉性都相互比较熟悉和默契,而室内剧在摄制组人员组建上主客观都难以自由组合。主观上室内剧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拍摄室内剧各方面都要求具备较高专业能力或较强工作能力的人员加入,客观上、技术上也需要一些其他部门的伙伴合作,于是要从各个部门汇集成一个较庞大而又彼此陌生的摄制组。
室内剧各部门工作关系如图9-2。
图9-2 室内剧摄制组构成图(4)
在演员的选定上,一般电视剧的演员选定标准较宽,有时只要外形与气质同角色相近,非职业演员也可以胜任。而室内电视剧则不然,它虽然给演员带来一些有益的因素,但同时也对演员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和限制。室内剧的优势在于,整场戏的实录和有对手的真实交流,能让演员的表演更连贯、自然,更能与角色融为一体,同期录音又因演员丰富的台词表现力而使作品更生活化;但同时这又对演员存在着较大的制约,这就需要演员必须具备话剧演员的表演素质及背诵大量台词的基本功,并且要具有专业演员的镜头感。
(二)制片计划更加精准
“室内剧”与实景单机拍摄的电视剧在经费预算及管理上有很大差异。单机实景拍摄的电视剧,经费预算往往按照拍摄镜头多少、场景多少、场面大小、拍摄季节及年代跨度等因素来制定预算。实际拍摄是否顺利,还要取决于天气情况以及实景场地有无变化,协作单位是否支持等诸多外界条件。因此,开拍前制定的预算与全片完成后的结算往往差距较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室内剧在摄影棚内拍摄,不受外界天气干扰,从搭景到多机拍摄、现场切换、同期录音都有严密的计划,每日的拍摄、每月的进度完全可由制片办公室严格控制,因此不可预见性因素少,经费预算不确定性小,预算就比较准确。例如,50集室内剧《渴望》已经做到了每月固定数目拨款在制片部门掌握下,实际开支只能比原预算节约。《渴望》最后结算比预算节约了25万元,平均每集花费2.5万元,是单机实景电视剧每集成本的50%。
(三)制片管理的重心转移
首先,室内剧的后勤管理相对集中轻便。常规电视剧在摄制期就像“游击队”,流动性往往带来诸多管理问题,制片人要在演职员生活上花较多精力。而室内剧的场景集中固定,摄制组也像安营扎寨般集中稳定,管理上也轻便了许多。例如《渴望》剧组采取基地化生产,除主创人员和主要演员集中住宿外(占全组1/3),其他2/3的工作人员都乘班车每天到棚上班,大量节约了常规剧组开支最大的食宿费。其次,制片管理重心由外转到内。常规电视剧的外景拍摄,制片管理工作的重心大部分放在与地方党政军、相关协作单位以及所涉及的与个人的外事联系之中,事无巨细都要制片部门去联系、交涉、处理。室内剧大大减少了这方面的工作,制片的工作重心相应转到了摄制组内,腾出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艺术和技术上的管理。
(四)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室内剧”80%的镜头都是在摄影棚内拍摄,因此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摄影棚中,往往下铺木制地板,上挂木制灯板,棚内景片林立,到处还悬挂着泡沫吸音板,整个摄影棚就像一座巨大的木材加工厂。所以,室内剧拍摄必须制定非常严格的防火安全制度,把防火工作作为制片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室内剧”实行分工精细的工业化流水作业,周期短,进度快,各部门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因此必须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很多剧组通常制定严格的组织纪律,对不遵守纪律的人员及时批评,甚至进行组织处理,以保证队伍的稳定。同时狠抓剧组的文体活动和生活管理,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此外,还应重视车辆交通安全管理以及卫生防病工作,保证剧组人员的健康。总之,只有重视了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室内剧生产的顺利进行。
思考与练习
1.一个完整的电视剧摄制组包括哪几个小组?
2.在电视剧的生产管理阶段,制片人的主要使命有哪些?
3.简述室内剧的创作特征和制片管理特征。
【注释】
(1)参考于朴、刘沙:《<渴望>的独特生产道路——试论室内剧的制片管理》,载《本子、班子和票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
(2)引自于朴、刘沙:《<渴望>的独特生产道路——试论室内剧的制片管理》,载《本子、班子和票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
(3)引自于朴、刘沙:《<渴望>的独特生产道路——试论室内剧的制片管理》,载《本子、班子和票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
(4)引自于朴、刘沙:《<渴望>的独特生产道路——试论室内剧的制片管理》,载《本子、班子和票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