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视制片的成本管理的流程

电视制片的成本管理的流程

时间:2024-08-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编制时尽可能再听取一次摄制组各方面的意见,以保证成本计划的准确性。成本控制是确保节目摄制不超支的重要手段。前者是在编制完成本计划后,将成本计划分解到摄制组各有关部门,同时要求各部门制定自己的经费使用计划。用以反映摄制组工作和财务成果,考核影片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超减。

三、成本控制的流程

我们可以将电视制片的成本管理大致分解为以下六个环节。

(一)成本概算

在调查研究和剧本分解的基础上,为计划拍摄的节目进行粗略的成本预算。

(二)成本精算

在成本概算的基础上对预算进一步细化,以便确定节目摄制的精确成本。成本计划的编制,通常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核查编制计划的基础资料,包括材料价格与消耗定额,器材租赁价格与需用时间,工资支出项目与支出总额等。

第二步,以基础资料对照预算,分析精算结果与概算的差距,进行试算。如果精算大于概算,寻求解决办法,比如寻找替代演员或制定替代制作方案,或是压缩别项开支以弥补本项开支。如果精算小于概算,也要进一步审查以保证它的可靠性,并把它列入机动开支。

第三步,在试算平衡的基础上,以既定的数据作为控制数进行成本计划编制。在编制时尽可能再听取一次摄制组各方面的意见,以保证成本计划的准确性。

(三)成本控制

在制片管理过程中用既定的控制标准,对节目摄制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并随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脱离标准的偏差。成本控制是确保节目摄制不超支的重要手段。成本控制可分为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两个步骤。前者是在编制完成本计划后,将成本计划分解到摄制组各有关部门,同时要求各部门制定自己的经费使用计划。后者是指对成本形成过程中各种消耗的现场控制,如物资消耗、工时消耗、器材减损、各种费用支出的控制。事中控制的主要手段是使用每日财务报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以整体预算为依据,对节目成本随时随地进行考核与分析,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资金运用比例。这项工作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摄制日程计划与实际日程的对照;

●各项主要定额的对照:胶片消耗、木料消耗、人工劳务、器材设备劳务、耗电量;

●直接费用支出的对照:剧杂费、外景费、交通费、补助费、外请人员费、服装、道具费;

●非摄制组原因产生的超支:文学剧本审定后的修改、外景地发生反常的灾害、人员调度安排带来的停工、主要演员、主创人员意外的疾病和灾难、政策环境原因而延误生产,以及虽经摄制组努力仍难以克服的外来诸多因素。

(四)成本核算

即核算已发生的实际成本,对有关费用进行记录、汇总与审核,看节目的实际成本是否超出了计划成本。没有一个项目的资金运用可以在实施前后完全保持一致,那么项目结束后对整体资金运转情况进行考核统计就变得尤为重要,这个数据是影视剧销售及计算利润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可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今后的工作。这里有如下三个概念需要掌握。

1.计划成本

根据影片计划需用的劳务量和用料,按常规价格进行计划而得出。用以对摄制组下达财务指令和成本要求。

2.计划价格成本

根据实际发生的劳务量和用料,按计划单价计算出来的数据。用以反映摄制组工作和财务成果,考核影片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超减。

3.实际成本

根据实际发生的劳务量和用料,按实际价格计算而产生的数据。用以考核项目整体财务计划执行成果。

(五)成本分析

即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对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剖析、评价,并提出今后的改进办法。

(六)成本考核

制片工作全部完成以后,就积累的日常成本分析资料,对成本控制工作情况进行评价,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奖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