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动画片中的联想与综合

动画片中的联想与综合

时间:2024-08-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动画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形式的联想的运用。就是两者之间是互为因果的事物之间的联想。比如看到森林植被的破坏就会联想到自然界的报复等。⑥作用与效应关系联想。根据上述理论,在动画创作中应用联想手法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选择。在动画片《哈尔的移动城堡》中也多次通过天气景色的变换来配合主角的心情处境。

3.1 联想与综合

联想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方法,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模式。

联想取决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程度、实践经验和各方面的知识积累、心理因素。同时也与人的记忆能力、容纳能力、感知能力紧密联系。运用联想能够赋予动画形象、情节上的创新,使设计对象有比喻、暗示、象征等诸多含义。通过两个范畴的交织组合能够创造出全新的形象来。联想的思维方法如下:

①发散式联想。就是确定一个命题再以这个命题为中心向各个方向发散的练习。就是由A发展出B、C、D、E,再在B、C、D、E的基础上向外层层扩张。

线性联想。这是人们在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联想方法,带有比较大的随机性,自由度高,所以思路容易受到干扰,效率不及前者。

③重点联想。就是在发散式联想的第一个步骤的基础上再选择一个重点来作为联想的主题,这个联想方法讲求阶段性,目的性会比发散式联想更明确,当然思路也比前者狭窄。

④网状联想。在一个主题上面发展横向和竖向的联想,然后将各个联想所得的点连接起来,这就构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多应用于概念联想上。

⑤创造性联想。这是建立在系统联想的基础上再加上随机联想的思维特征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它强调的是主观能动性

img95

图3.1.1 联想思维的图例

img96

图3.1.2 《为食龙少爷》

产生联想思维的条件是彼此具有一定程度的共同点,这种共同点可以是流于表面的,如外形、色彩、质感等,也可以是深入内在的,如品性、特质、概念等。联想思维的图例如图3.1.1所示。

联想从多个方面都可以进行,是创作者拓宽思路的重要手段。在动画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形式的联想的运用。归纳起来如下:

①接近联想。比如飞船太空是空间上的接近关系,提到飞船自然想到它身处太空这个大环境;秋天和落叶是时间上的接近关系;机器猫和未来世界就是时空上的接近关系。

②相似联想。这是事物的性质、情态、内容、形状等相似点或相近点形成的联想。

③对比联想。对比联想就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反的特征或相对立的关系而形成的联想。从相反、颠倒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白—黑、胖—瘦这种观念上的对比手法,通常在动画角色的设计上会应用到,经常一同出现的搭档都会以强烈反差的形象出现,彼此烘托,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力和新鲜感。

因果关系联想。就是两者之间是互为因果的事物之间的联想。在动画创作中经常运用在剧情创作和悬念的设置、提示上面。比如看到森林植被的破坏就会联想到自然界的报复等。

⑤种属关系联想。就是由总体概念联想到其从属概念,或由从属概念联想到其总体概念。比如在动画片中的人物关系设置上,《为食龙少爷》(如图3.1.2所示)中的恐龙家庭的成员有霸王龙、翼龙、三角龙、雷龙,本来这都是不同种类,不可能生活在一起的,可是通过它们都从属于恐龙这一点将它们组成一个幸福的恐龙家庭。

⑥作用与效应关系联想。这其实也是因果联想的一种,建立在功能分析、作用分析、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效应关系联想虽然指向了功能、作用、影响,但是,并不止于此,它还要反馈到关系上并调整行为。因此,这种效应关系联想又具有调整功能。

根据上述理论,在动画创作中应用联想手法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选择。比如根据外形、习性上的相似性进行的联想或者根据概念、文化进行的联想。联想能够产生无数的创意,但不是每一个创意都是合适的,这样就需要我们懂得综合,加以判断、筛选,寻求最好的切入点。联想切入的方法如下:

①从外形切入。设计者要对角色的形、义都做出分析、选择,寻求角色与联想对象的相似点。一般而言,会选择物体的最显著的特征作为设计元素,比如西游记里面的角色形象设计猪八戒就是吸取了猪的长鼻子和大耳朵还有胖胖的身躯;孙悟空则有猴子的面孔、瘦长的身躯和敏捷的动作;龙王有龙的脑袋和帝王的服饰等。蝙蝠侠的造型联想如图3.1.3所示。

②从特性切入。可以将对象的性格特征和与其有相似点的事物联系起来。比如要设计一个好吃懒做、整天游手好闲的角色的时候就会想到“猪”;要设计一个精明狡黠、媚惑人心的角色就可以和“狐狸”相联系,这是和平日的认知相符合的,比如会将守时的人和闹钟联想起来;将棉花和软糖联系起来等。《西游记》中的造型如图3.1.4所示。

img97

图3.1.3 蝙蝠侠的造型联想

图3.1.4 《西游记》中的造型

③从概念切入。人们对事物概念的认识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的。比如说到神仙就想到祥云;说到阿凡提就想到那只跟随在他身边的小毛驴;说到铁拐李就会想到酒和拐杖等。在影片中,这些能够隐喻地表达某种寓意或者情绪。比如在前苏联影片《母亲》中就将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和春天河水解冻的镜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感受到无产阶级的运动就像那潺潺春水,充满生机活力而不可阻挡。在动画片《哈尔的移动城堡》(如图3.1.5所示)中也多次通过天气景色的变换来配合主角的心情处境。

img99

图3.1.5 动画《哈尔的移动城堡》

img100

图3.1.6 宫崎骏的《千与千寻》

图3.1.7 《人猿泰山

④从文化切入。文化背景是一种历史的积累,从这个角度做出的联想会更加有深度和说服力,而且范围比简单联想要更加广阔,不容易雷同。比如从一只乳猪我们可以想起使用这只乳猪的祭祀场面和习俗。这点在动画的编剧中应用得最为广泛。比如迪斯尼就经常将外国的传说和故事根据自己的文化理解来加以改编以适合人们的口味。而《千与千寻》(如图3.1.6所示)就是宫崎骏在看了童话集《说不完的故事》后再从本国文化出发创作出的日本味十足的作品。

⑤从环境切入。环境也就是所处的空间方位及其条件。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空间,所以我们对命题的创作也可以事物所处空间作为切入点。比如在《人猿泰山》(如图3.1.7所示)中设定泰山这么一个角色的时候就可以联想到其成长的环境是一个原始的大森林,因为是猿的天下,所以会联想到有很多树藤供它们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