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视栏目拍摄计划和编导阐释

电视栏目拍摄计划和编导阐释

时间:2024-08-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ENG方式由于非常机动灵活,也被其他节目采集素材时大量采用,如在专题节目、纪录片和电视剧的拍摄中。电视车利用EFP方式,可以在事件发生的演出现场、竞赛现场制作电视节目,进行现场直播或录播。

第四节 拍摄计划和编导阐释

在分镜头脚本出来之后,实际上电视节目已经在纸上用文字预演了一遍,下面要做的是如何把它变成实实在在的影音节目。这时候要制订拍摄计划,就是对何时、何地、拍摄什么镜头、有哪些人参加、需要什么设备等进行计划,并且清晰地列出。它常常在时间上以天为单位,以分镜头脚本为蓝本,对拍摄的准备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和规划。拍摄计划制订之后,会下达到摄制组的每一个制作部门,每个部门再根据自己的任务和特点,对拍摄计划进行细化,进一步明确具体任务和时间,进行细致的准备。同时制片组还要依据拍摄计划进行人力、财力、设备和后勤保障的估算和筹集,以保障节目能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

一、拍摄方案

(一)分析脚本

分镜头脚本形成之后,还不是可以拿来就拍摄的蓝本。因为它是以镜头为单位的,如果用它的顺序来拍摄的话,很多场景会在不同的时间重复拍摄,尤其涉及很多季节不同的镜头,会耽误许多时间,如某剧是反映十几年变迁的,完全可以把不同一年的夏季镜头一起拍摄,冬季镜头一起拍摄,以免浪费时间。这就要把脚本按照拍摄的方便,主要是按照场景重新划分,可以节省大量拍摄时间和财力。当然有些导演愿意按照剧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拍摄,追求演员的心理发展与影片相符,那另当别论。

(二)拍摄方案

分析脚本之后,可以拿出以拍摄场景为单位的新的拍摄方案。这个方案不但包括拍摄顺序,还包括大体的拍摄时间、拍摄周期、参加人员和后勤保障。方案要考虑设备到位的情况,演员和制作人员的时间安排,还要考虑场地的租用时间,甚至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

二、选择电视制作方式

在电视业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不断采用新技术,改进电视节目的生产方式。目前数字技术、卫星直播技术都被广泛运用于电视制作领域,形成了多种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一)ENG方式

ENG,即“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这种方式,是人们经常采用的,指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新闻。最简单的采集设备,就是一台摄像机和一条编辑线。在ENG制作方式中,一般在使用便携式摄录机时用肩扛等方式,需要时再加上一名记者就可以构成一个流动新闻采访组,可以方便灵活地深入街头巷尾、村庄山区进行实地拍摄采访。

ENG方式由于非常机动灵活,也被其他节目采集素材时大量采用,如在专题节目、纪录片电视剧的拍摄中。因此,ENG制作方式也是一种基本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式。事实上,在技术上,便携式摄像机和ENG方式的出现解放了新闻节目和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它使得单机的便携式拍摄成为可能,并且本机拾音效果的增强使得记录现场声成为可能,这一切使得新闻和纪录片节目的摄制在客观纪实的方向上有了长足的发展。

img38

SNG(卫星新闻采集)

近年来,在电视新闻直播中还常常使用SNG方式(Satellite News Gathering),即卫星新闻采集方式,是指利用可移动运载转播车,安装地面卫星发射站装置传送现场拍摄制作新闻节目,被认为是ENG方式的发展形态。其装备包括摄录像和编辑设备、小型卫星地面发射站、电视转播车等。在现场新闻采访的同时,只需接通线路、调整天线,就能将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直接连上发射到通讯卫星,再由地面电视台通过天线和其他设备接收从卫星下连的信号,实现即时播出。SNG方式的新闻时效快、传播距离远、范围广,在所有的制作方式中具有最为突出的传播优势。

在国外和我国的台湾地区,SNG的运用已经十分普遍,许多重要新闻事件都是通过SNG率先报道的。2000年7月22日下午,台湾地区嘉义县八掌溪突发洪水,正在溪畔进行堤防工程的四名工人来不及上岸,被困急流之中,尽管救援人员赶到现场,但因溪水波涛汹涌无法靠近援救,四名工人在水中苦苦支撑三个多小时后,终于体力不支而被冲走身亡。这一惨剧通过SNG进行的现场直播和事后不断的重播,给岛内民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SNG对事件的“写实纪录”,让民众眼睁睁地看着四名工人孤立无援、葬身洪流的影响不断扩张,而当局的救援单位却还在互踢皮球,这使民怨达到了顶点。在以往这或许只是一件自然因素造成的惨剧,很快就会过去,但这次却成为台湾当局的一次危机事件,结果是“行政院”副院长以下一批高官丢官才得以平息民怨。近年来,内地的一些电视台也经常在新闻的采集方式上使用SNG方式。

(二)EFP方式

EFP,即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它是以一整套设备连结为一个拍摄和编辑系统,进行现场拍摄和现场编辑的节目生产方式。EFP也是电视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它是一种适用于“野外”(准确地说是演播室之外)作业的电视节目生产方式。它必须具备的技术条件是一整套设备系统,包括两台以上的摄像机,一台以上的视频信号(图像)切换台,一个音响操作台及其他辅助设备(灯光、话筒、录像机运载工具等)。

EFP方式常常要用到电视车。电视车里集中了电视制作的各种设备,摄录、切换、音响和通讯设备一应俱全,还有一定的照明设备以及足够长的电缆线,有时还使用发电装置和对摄制的信号进行微波或者卫星传送的设备,保证直播的完成。制作时,电视车是制作的核心,导演和切换人员在车内进行节目的现场切换和整体部署。

img39

电视车

利用EFP方式,可以在事件发生的演出现场、竞赛现场制作电视节目,进行现场直播或录播。如果电视节目是在事件发展同时播出,我们称之为现场直播;如果电视节目是在事件发生、发展的同时进行录制后,再播出,我们称之为现场录像、实况转播。

不论是现场直播还是现场录像,摄录过程与事件发生发展同步进行,因此,现场感非常强烈。这是EFP方式最突出的优点,每一个成熟的电视台都将EFP制作视为必须具备的能力。EFP也可称“即时制作方式”,又由于EFP需多台摄像机拍摄,所以也同“多机摄录、即时编辑”的概念相通。这种方式是在不同机位画面的切换中完成蒙太奇编辑。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新闻事件、文艺和体育等类节目的制作方式,如娱乐节目《城市之间》,新闻事件奥运会开幕式和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阅兵式,以及大量的体育节目都是采用EFP方式制作的。

(三)ESP方式

ESP,亦即“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电子演播室制作,主要是指演播室录像制作。

由于演播室在设计和建造时充分考虑到了节目录制、播出的技术要求,它具有高保真的音响效果,完备的灯光照明系统和自动化调光系统,布景中心,录制设备和控制设备等。ESP使用质量最好的固定式摄像系统如高清晰度、数字化的广播级摄像系统,摄像机的体积和重量不受某些条件的限制,并可架设于有移动轮的液压支撑设备上,使摄像机的操作移动平稳可靠;应用特技功能较多的高级多功能型特技切换系统,等等。因此,ESP制作方式技术质量高、特技手段丰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制作方式。文艺、娱乐性节目以及大量的新闻、专题节目都是在演播室里录制的,有些节目用演播室录制的节目与用ENG方式拍摄的外景素材相结合,使节目更加精彩活跃。

img40

电子演播室制作

ESP方式既可以先拍摄录制,后编辑配音,也可以多机同时拍摄,在导演切换台上即时切换播出。ESP方式综合了ENG和EFP方式两者的优点,手段灵活,可用于各类节目的制作,已成为电视台大、中、小型各类自办节目的主要制作手段。但是,由于ESP常需要搭景、排练,演播室因此而被占用一定时间,所以加强对演播室的科学管理,改进电视布景、道具的搭置工艺,提高导播和摄录效率,缩短演播室制作周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这些制作方式各有所长,关键是正确选择你要创作的节目适合哪种方式,还要考虑你的节目组能不能驾驭这种方式,你的资金、人力和设备能不能适合于这种方式。也就是说,在考虑艺术表现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摄制工作的可行性。

三、筹建摄制组和导演阐释

(一)筹建电视摄制组,进行合理而严密的分工

很多时候,在选题之前已经有初步的小组人员了,小组的人员随着前期准备各个阶段的延伸,也会不断地扩大。到了进入摄制计划的阶段,摄制组应该是完整地建立了,这里边应该包括制片人、编剧、导演(或编导)、助理导演、现场导演、编辑、技术导演、切换员、视频工程师、音频工程师、摄像师、灯光师、场记、美工师、道具师、化妆师等各个工种。当然,对于一些剧情片、娱乐节目还要考虑到演员的选择,其他节目也常常要考虑选择适合节目的主持人。对于电视栏目来说,主持人常常是固定的,那就要在节目风格上与主持人协调。此外,在财务管理饮食、车辆等后勤保障上也必须重视。能让大家和谐有效地一起工作,通过合作创造出精品节目是制片人和编导的重要任务。

(二)对拍摄对象及场地、环境等方面的了解、勘察

对于在摄影棚、演播室里录制的节目,编导要对它能达到的效果有所把握,以便最大限度地达到节目的艺术效果。对于外景拍摄的节目,编导也要对现场环境实地勘察,对光线、声音(甚至包括噪声)以及拍摄期间的天气情况有精确的了解,对于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有合理的预测。对于新闻片和纪录片的拍摄准备,常常无法对拍摄环境准确预知,那就要为各种恶劣情况作好充分准备,有迎战艰苦环境的心理准备。

(三)拍摄设备、器材的准备

设备的准备,先要根据选择的制作方式来确定。各种不同的制作方式对于摄像、录像、灯光、音响和切换等方面设备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同时,还要让技术导演和视频工程师、音频工程师、灯光师和摄像师等人对于设备的各种辅助材料如三脚架、摇臂、灯具和话筒的支架、各种连接线的准备做到精益求精,有备无患。对于电视节目来说,技术的保障是一个及格线,一台节目现场再好,如果在技术上出现微小的纰漏,也会在荧屏上前功尽弃。对于电视栏目来说,还要考虑到每期栏目总体风格的一致性,在灯光、音响和摄像机的选择上注意统一和连续性。

(四)导演阐述

在一些大型节目或者电视剧中,常常用到源自电影界的导演阐述。它是导演用以向全体主创人员阐明自己对即将摄制的电视作品的艺术构思的说明,目的在于让摄制组统一思想认识。一般包括认识、分析、构思和要求等方面。

认识,是导演对作品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等方面的认识和说明。分析,是导演对作品的内容、角色的性格、情节的发展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构思,是导演对作品结构和内容、风格、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整体阐述,这是导演阐述最重要的部分,它是未来作品的基调。要求,是导演在前面认识、分析和构思的基础上,对演员表演,以及对摄像、灯光、录音、美工等各部门的具体要求或提示。导演阐述不要求有统一的内容与格式,各个导演风格不同,导演阐述的结构和侧重也各不相同。

思考题

1.选题在范围和方向上有哪些原则?

2.前期采访有哪些主要形式?

3.构思有哪些主要内容?

4.电视制作方式按照制作环境可以分为哪几种?

5.EFP方式常用于什么节目,有什么特点?

6.ENG方式常用于什么节目,有什么特点?

7.导演阐述一般有哪些主要内容?

材料分析题

1.学校要表彰优秀教师李老师,该教师从教30年,工作兢兢业业,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很多学生都成长为今天的栋梁之才,有些学生常回来看望她。同时,李老师在教学和科研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今李老师要退休了,电视台要制作一期节目展示李老师一生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和情怀。作为这一节目的编导,你准备怎样设计这一节目?写出在前期准备阶段的构思方案。

2.辽宁省锦州市大岭村的蒋庆泉老汉是电影《英雄儿女》中喊着“向我开炮”的英雄王成的原型。蒋庆泉在战场晕倒后被俘,归国后被组织上给予了保留党籍、党内处分的处理,历次运动中受到打击,直到20世纪80年代撤销处分。当地一直没有人知道蒋庆泉就是英雄王成的典型,直到2010年战友找到他,才揭开这个尘封多年的秘密。假如要以蒋庆泉的故事拍摄一部纪录片,请你尝试写一份较为完备的拍摄提纲。

【注释】

[1]王蕊,李燕临.电视节目摄制与编导[M].2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51.

[2]梁建增.“焦点访谈”红皮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188.

[3]编辑委员会.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4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