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界各国对美国电影的抵制问题

世界各国对美国电影的抵制问题

时间:2024-08-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欧洲国家为抵制美国电影的冲击,坚持电影业应该被排除在谈判条约之外。配额是抵制美国电影大潮的有效办法。文化保护法允许许多国家鼓励本国的电影创作,而美国发行商将这样的法律称为贸易壁垒加以抵制。中国对美国电影的抵制最初主要针对辱华影片。

二、世界各国对美国电影的抵制

美国电影产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一直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抵制。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就认为好莱坞电影席卷而来,这不仅是电影的危机,而且也是文明的危机。

1947年关贸总协定谈判,美国希望电影业被囊括进谈判条约里,以便电影能和其他商品一样参与流通。欧洲国家为抵制美国电影的冲击,坚持电影业应该被排除在谈判条约之外。当时谈判协商的结果是作出规定,允许个别国家保留配额制度。配额是抵制美国电影大潮的有效办法。“1947~1948年期间,作为对马歇尔计划的回答,法国政府决定在银幕上保留相当重要的空间”,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了文化工业方面的第一次抵抗。大规模示威游行的表达使得法国政府和美国就电影配额问题进行谈判”。(5)

在1993年关贸总协定的乌拉圭谈判中,美国又一次提出关贸总协定中应该包括电影和电视节目。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则以“文化例外”为旗号,经过激烈争论,终于在关贸总协定里成功地将这两个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排除在适用于一般商品的规定之外。

对于具有相似政治文化背景和共同历史文化传统的欧洲而言,政策壁垒是他们维持文化特性最有效的手段。文化保护法允许许多国家鼓励本国的电影创作,而美国发行商将这样的法律称为贸易壁垒加以抵制。

2003年8月31日,欧盟各主要国家的文化部长们出席了在威尼斯电影节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主题是如何促进欧盟各国间电影的相互交流,推动欧盟各国电影业的共同发展。这份最终报告的题目是:欧洲电影作品在欧盟内部的运作机制和新技术。报告称尽管欧洲拥有非常优秀的电影传统,而且各国每年电影的产量也很高,但是电影的收益却不容乐观。很多国家的电影只能在本国流通,并且面临来自美国商业大片的强大冲击。报告认为,欧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欧洲的电影只有全面进入欧洲市场,才能够继续生存和发展。而要实现这个目的,欧盟各国之间就必须加强合作。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意大利文化部长指出,欧盟各国部长们实际上探讨了振兴欧盟电影业的第三条道路,就是在既不实行电影保护政策,又不改变欧洲电影固有的艺术风格的同时,通过加强欧盟内部各国之间的发行体制,实现欧洲电影的复兴和繁荣。

为了减弱美国文化的影响力,欧洲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一些欧盟成员国通过设立某种标准,规定电影院放映非欧洲本土影片的最高比例,在法国,这个标准被订在40%。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引进较小比例的美国影片以缓和国内电影业的压力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法国政府规定,每一张由法国影院售出的电影票,票价的一小部分都会用于资助法国的电影制作。因此,如果美国电影票价销售占到法国总票房的60%,将会有一大笔钱被法国电影行业利用。第三种方式是欧洲国家进一步互相开放市场,而且还接纳了一定数量的非欧美国家电影。以法国电影为例,其本国电影所占份额已经达到38%,如果再加上其他欧洲国家电影所占据的6%,其他非欧美国家所占据的2%,这个松散的“非美电影集合体”基本占据了近半数的法国电影市场。强调艺术的欧洲电影产业与崇尚商业的美国电影产业在相互博弈之间逐步达成一种动态平衡。

此外,为了支持欧洲视听文化的发展,欧盟开始了“媒介计划”(the Media Program)。欧洲委员会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构筑一个欧洲的纪录片、动画片和多媒体制作的工业机制,从而与非欧洲的视听产品相抗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欧盟在2001~2005年里设立了40万欧元的预算拨款。

韩国电影人对好莱坞的抵制也具有很长的历史。1987年,许多韩国导演联名发表“自主宣言”,青年映画人协会还发表了《滚出去,压垮韩国电影的好莱坞电影》的声明。1998年4月7日,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地区副会长访问韩国文化观光部和产业资源部时提议:如果韩国政府缓减目前的银幕配额制度,美方将投资约5亿美元在韩国20个城市建立各有十个银幕的多媒体影院。同年11月26日,姜帝奎等人被文化观光部邀请参加非公开恳谈会,文化观光部承认已经向美国提供了废除保护韩国本国电影的制度的开放方案。此时的好莱坞电影已经占据了韩国70%的市场份额,银幕配额制度真正取消后,韩国电影将受到好莱坞影片的巨大冲击。政府放开限制的决定激起了韩国影视界强烈反应,一怒之下,姜帝奎导演剃了光头,韩国国宝级电影导演林权泽的加入让运动影响迅速扩大,女导演也加入其中,150多位导演、演员、剧作家剃成光头,聚集在市政厅广场。这就是韩国电影史上著名的“光头运动”。2006年初,韩国又爆发了反对降低电影配额的大规模游行示威。对好莱坞的自觉抵制保护了韩国电影市场,也为韩国电影发展争取了时间和空间。

中国对美国电影的抵制最初主要针对辱华影片。早期输入中国的美国电影有不同的类型,谷剑尘著的《中国电影发达史》(1934)中写道:“舶来影片显然划分三大时期:第一时期为侦探长片;第二时期为战争片;第三时期为香艳肉感片。”谷剑尘历数其弊端有七条,第七条为“片中需用中国人处,不是充盗匪的手下,就是做人家的仆役。且必囚首垢面,弯腰屈背,形状秽琐,丑态可憎,有意污辱中国人,实足引起国际恶感。”他特别指出,“侦探长片运到中国以后,产生的影响也多不良。”“侦探长片的有意诲盗,可说是美国影业的一大污点。”“阎瑞生谋害王莲英,租界上白昼抢劫,开枪拒捕,绑架肉票,以至1923年的临城劫车,多半是《铁手》、《黑衣盗》、《蒙面人》、《红圈》等影片中的动作。种恶因的是美国人,食恶果的却是中国人。”(6)

1920年春,纽约上映两部辱华片《红灯笼》与《初生》,片中“描写中国女子之缠足、中国人露天饮食、随街赌博、嫖妓以及中国人种种之弱点,暴露于世人眼中,以损伤中国人之国际地位”。(7)当地华侨群情激愤,同市政当局与电影检查委员会交涉。并且,为了在电影领域不再受制于人,中国人开始决心自己拍电影,这就是最初的民族电影。据《中国电影发达史》记述,1921年5月,“粤人林汉生等居留美国,因愤于纽约开映侮辱祖国的劣片,乃相约入美国各戏剧学校及摄影学校,锐志研究关于影剧之各种技术。一面在纽约之卜绿伦招股,正式成立长城制造画片公司,在美国设立发行机关”。长城公司于1924年迁回中国上海,从美国携回全套拍摄器材,开始影片生产。

1930年2月22日,大光明影院上映哈罗德·劳埃德主演的《不怕死》,洪深当场登台强烈抗议,力劝观众“勿再观看此片!”洪深被拘巡捕房,在各界人士的声援下,这部引发中国民众公愤的影片不得不撤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