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世纪末期
自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盛大咖啡馆”首次公开放映纪录短片不到一年之后,1896年8月11日,电影在上海徐园娱乐中心的游艺杂耍节目中被介绍给中国观众。最先把电影引入中国的是欧洲人,欧洲人对中国电影市场的统治地位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899年,西班牙人加伦·白克(Galen Bocca)开始在上海的几家茶馆、餐厅和娱乐中心放映电影。后来他把这些放映设备盘给了朋友安东尼奥·雷玛斯(Antonio Ramos)。雷玛斯很快扩大了运营规模,把电影放映从其他娱乐活动中分离出来。1908年安东尼奥·雷玛斯修建了可容纳250人的虹口大戏院,成为中国修建的第一座专门电影院。之后,他又修建了更为精致的维多利亚影戏院,是当时全中国最豪华的电影院。当雷玛斯将中国影戏院、万国、恩派亚等数家影院并入他的院线时,一个叫郝思倍(S.G.Hertzberg)的葡籍俄人创建了爱普庐影戏院。早在1905年就已开始电影发行活动的意大利侨民恩里科·劳罗(Enrico Lauro)也将一家旧戏院改建为上海大戏院,放映电影。这股建电影院的热潮由上海波及全国各地。美国驻汕头领事C.L.威廉姆斯(C.L.Williams)在1911年的一份报告中提到,几乎中国每一个港口城市都以有一个电影院为荣,而很多口岸城市都有五六个电影院。但是所有这些电影院都为欧洲人所掌控。(8)欧洲电影中又以法国电影为主导。虽然他们并没有大量介入影院、院线领域,但法国百代公司等却垄断了影片供应。从留声机到电影胶片,法国百代公司提供了完整的链条业务,在加尔各答、孟买、香港、天津和上海都设有办事处。首映电影,每500米胶片,法国人的平均要价为500元(民国旧币),相当于当时的211.5美元。第二轮片子租价则为400元,第三轮降为300元。电影租金要预先支付,由片主从租借人的押金中扣除。虽然美国人在亚洲有负责租售其电影的代理处,并在菲律宾的马尼拉设有办事处,(9)但当时在中国流行的美国电影,大部分也都是由法国人发行的二手货。(10)由于租借或购买美国电影通常会比法国片贵,而且美国电影当时也不十分适合中国人的口味,美国人早期在角逐中国电影市场的过程中落后于欧洲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与在全球竞争中具有强劲资本优势的法国电影业相比,美国电影的产业规模还相当弱小。
美国电影在中国出现是在1897年7月。1897年7月,美国一个名叫雍松的放映商携片到上海,假座天华茶园、奇园、同庆茶园等处公开售票放映电影。1897年9月5日在上海出版的《游戏报》第74号上,刊登《观美国影戏记》,佚名作者以半文半白的笔触详尽记述了雍松所放映的影片内容及现场观感。另据美国陶乐赛·琼斯著《1896~1955年美国银幕上中国与印度的演出》一书披露,爱迪生电影公司曾于1898年派一名摄影师到香港和上海拍摄风光片,摄制发行了《香港商团》、《香港总督府》、《上海警察》、《上海街景》等六部短片。此举意味着在美国影片输入中国的同时,中国的风土景物也开始成为美国电影的内容资源。
新泽西州的詹姆士·里卡顿(James Ricalton)在上海天华茶园以及几处休闲公园放映了爱迪生的影片,门票从铜钱10文到50文不等。(11)当时放映的影片包括《俄国皇帝游历法京巴里府》(《巴黎》)、《罗依弗拉地方长蛇跳舞》、《马铎尼铎(马德里)名都街市》、《西班牙跳舞》、《骑马大道》、《印度人执棍跳舞》、《骡马困难之状》、《和兰大女子笑柄》等等。这些最早的美国影片已经采纳了中国素材,其中的《罗依弗拉地方长蛇跳舞》是根据1889年巴黎博览会上中国丝带舞改编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