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界性的主题牵动人类普遍的视觉神经

世界性的主题牵动人类普遍的视觉神经

时间:2024-08-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英雄》首先确定了一个能被国际市场接受的主题,即和平、统一、反对暴力,这一主题至少不会引起西方观众的反感。

二、世界性的主题牵动人类普遍的视觉神经

伦敦夸帝尔拉丁传媒有限公司主席兼董事长米歇尔·诺尔曾经指出,迄今为止,尚没有人认识到中国风格的节目会获得世界性的认可,没有人真正了解国际市场对中国节目的需求所在,也没有人真正认识到什么才是具有竞争力的中国节目。

影视作品在内容上具有通行的国际标准,就要着意挖掘人性深度,展现亲情、友情、爱情等人间真情;在艺术上要有视听美感,有影像魅力。我们的影视剧作品在制作上要有世界水准,在风格上要有世界气派,在观念上要有世界眼光。美国意识到影视贸易最终是“内容为王”,意识到了影视原创的重要性,所以政府制定了有效的文化政策,鼓励、扶持原创艺术的发展。其实美国本土的文化资源很有限,但其影视创作吸取世界各国文明的养分,赢得了巨额的全球票房,如美国迪斯尼公司以花木兰为题材做的动画片。韩剧在内容制作上关注人类共同的欣赏兴趣,既充满民族色彩,又触及传统文化步入现代社会进程中的精神重建问题,以情感为主线,容纳了人类共同面临着的世界性文化命题——爱情、道德、伦理和人性,在民族形式、当代生活和审美情感之间搭建起通向艺术真善美的桥梁。

中国影视剧要树立全球意识,眼光不能局限于国内市场。例如,中国战争题材电视剧可以大致分为古代战争剧和现代战争剧,说的都是中国内部历史沿革、军事斗争的故事。可惜的是,中国的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题材在我们的影视剧创作中长期被忽略,而这恰恰应该是中国影视走向世界市场的一个突破口。2004年创作的电视剧《历史的证明》引起日本媒体广泛关注,日本朝日电视台主动提出购买该剧在日本的播出权,而这部电视剧主要内容就是控诉日本军国主义二战期间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样,2005年法国戛纳国际电视节上,虽然拥有《还珠格格》、《激情燃烧的岁月》、《尘埃落定》等国内热播剧的海外发行权,但广东俏佳人公司销售业绩最好的电视剧却是《成吉思汗》。究其原因,这部电视剧的热销源于其题材具有国际关注点。

实践证明,凡是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的中国影视作品(包括香港地区的作品),都是那些在思想观念、主题、类型和方法上与国际接轨的作品。强化娱乐性、可看性,在轻松、欢快中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同时弱化说教,不唱高调,不说套话,是影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必备条件。“应该学习美国电影里面的爱国主义、民族意识,其实这才是美国电影的主流意识。我们现在都在讲文化是‘软实力’,把‘软实力’看成我们综合实力的重要部分,‘软实力’必须要有正确的导向,我们才能成功,所以选材时应该学习好莱坞电影里的正确导向,绝大部分好莱坞电影都是‘主旋律’的。”(8)

唐季礼认为:“只有你戏里的导向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观众都能认同的,才能走得远。”“我的作品有我自己的特色,不是一味地迎合观众或者片商。而且我的作品都是国际发行,不可能迎合某一个国家某一个地区的片商。我一直认为,正义是国际通行语言。正义感全世界观众都一样具备。只有作品表现内容有正义感、黑白分明,才能走向国际,才能让不同国家的观众认同。”“正义感,还有英雄感,这在全世界都是统一的——不畏强权,不畏恶势力,这样的英雄是老百姓所认同的,这些都是我在电影中着意表现的。”(9)

《红番区》导演唐季礼在最初策划时就瞄准美国市场,为了让美国观众接受影片里华人英雄制服白人对手的情节,采用的文化策略是尽量减少种族、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对立因素。成龙饰演的主人公所秉持的信念是不同地域文化均能接受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既适应西方观众的观影心理,又保持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电影《英雄》的制作,体现出中国影视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努力。《英雄》是在国产电影票房十分低迷的情况下开始生产制作的。根据主创人员的估计,“一个这么大的制作光靠国内回收成本几乎是痴心妄想”,“那么要瞄准的无疑是国际市场。”(10)《英雄》的国际化市场策略首先是国际化的融资手段、超强的国际化明星阵容、严格的生产制作管理等因素。大导演、大明星、大制作,使它具有相当大的票房号召力。这些也是美国大片得以成功的基本元素。在内容上,《英雄》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国际化市场策略。《英雄》是一部商业片,它要表现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表现,都要服从于票房也就是利润的需要。主创人员说得很清楚,国内市场不能满足其票房需求,就要把目光盯住国际市场。《英雄》首先确定了一个能被国际市场接受的主题,即和平、统一、反对暴力,这一主题至少不会引起西方观众的反感。从技术层面来讲,也符合类型片“以某一简单明了的主流社会观念为影片的核心理念”(11)的规则。其次,从题材和内容来讲,《英雄》注意到了国际市场对中国传统题材的接受度。为了减少外国人看不懂的情节,在剧本创作阶段,剧组曾请外国编剧从外国人的角度来提意见,并对一些外国人看不懂的情节加了注释。编剧李冯曾讲到:“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拍的时候肯定会抽掉一些内容,有时也是为了国外的市场,所以就不能太复杂,这里我就要找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可能是从外国人来看高一点,中国人看又低一点,我只好两边都照顾着,尽可能地考虑让更多的观众看得明白。”(12)

在谈到什么样的中国电影适合国际市场时,米拉麦克斯的哈维·韦恩斯坦认为,在国际市场上成功的中国电影不是那些模仿好莱坞的电影,而是真正有自己特色的作品。以前英国总是很拙劣地模仿好莱坞,后来他们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然本土电影份额就逐渐上来了。因此,中国电影要成功一定要保留自己的文化,创立自己的制作方式,要自己给自己制订方案,吸引别人来模仿中国电影。“最重要的是拍自己的电影,做自己的文化。”(13)

美国电影一直坚持讲一个人人爱看的好故事的传统。对美国电影来说,题材是没有国界的,只要他们认为有票房价值,任何一国的故事都可以为我所用。淡化了故事和情节,就会离观众越来越远。

《指环王》的题材是英国神话故事,影片制作班底是新西兰人,影片的拍摄取景是新西兰风光,制作公司新线电影公司的幕后老板又是美国华纳兄弟,国际化在《指环王》身上体现得很全面。起用有国际号召力的明星或者取材、拍摄、制作上的无国界固然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营销策略,但《指环王》的成功更得益于其全球意识,最核心的还在于通过电影凝练反映了当下社会意识形态中人们内心深层次的诉求,从当下民众的心态出发,把一个原来只属于文学的梦想变成银幕上的现实。中世纪波澜壮阔的传奇史诗,成功地将高度的娱乐性和深刻的艺术性共冶一炉,糅合以针对人性弱点的犀利探讨,宣扬在商业社会中越来越缺乏的忠贞、友爱、不畏艰险等人类美好品质,满足了世界各地观众的审美需求。

民族文化应该置于人类发展的大视野中看待,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各民族的文化艺术正在进行着不断的交汇与碰撞,“世界化”与“民族化”的对立统一,走向世界化要求其能够融入发展中的共同的人类文化及其精神价值取向。“民族的”艺术要真正以能够平等交流的姿态面向世界,就应该在一种全方位开放的系统中,一方面积极探寻并建树新的民族个性,另一方面又要随时增强其可交流的资质。就影视艺术而言,文化全球化应该在一种既体现整个人类文化的共同追求,同时又包容不同民族的精神品质与价值取向中获得新的生机,建树新的个性。

影视产品走向国际市场,首先要找准文化定位和突破口,在影视产品的文化内涵、艺术魅力上下工夫。韩国影视在爱情、亲情、友情方面的文化定位,着重体现东方传统文化的魅力,追求一种来自现实生活的“世俗的美”,是成功打动观众情感的核心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