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风水林的和谐
“风水林”是客家人认为对人的平安长寿、多子多福、人丁兴旺、升官发财、逢凶化吉等作用的天然或人工林木。其实客家所谓的“风水林”也是古代堪舆意识的产物。风水林的产生就是古代人基于培护“龙脉”的目的,而进行人工栽植或保护天然生长的林木。风水林培护体现的风水绿化思想,体现了古人注重林木景观、推崇绿化环境的风水思想,体现了倡导植树造林的绿化思想,体现了禁止毀林的护林思想。所谓堪舆观是国人在长期适应自然生态环境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想意识,其目的是追求理想的生存环境。理想的生存环境必须“藏风”、“得水”、“乘生气”。中国古代人们对居宅、村寨、城镇、葬地的选择,都强调地形地貌对“藏风”、“得水”的功用,注重选择风、水结合和富有“生气”之地,特别重视对挡风聚气、藏水聚水的环境选择。汉族支系客家人凡到一处,必进行堪舆,堪舆后首先要做的是栽种“风水林”。“风水林”即“水口树”,是龙脉上的毛发,而龙脉则是所依托的村落、家族的命脉,故亦有称风水林为“围衣”的。堪舆好、种好树,这才有大规模的住宅兴建。因此,“靠山傍水”的好屋址,再加上风水林就完全符合了客家“屋场好,环境好,必家丁兴旺”的希冀。为保护好风水林,有的地方,专门有乡规民约,任何人不得入林砍伐;否则,就要惩罚。惩罚的方法有:违约者罚一台大戏,以向乡亲和风水林赔罪;或者罚款,赶猪。猪是农家的小钱库,把猪杀了,分到各家各户,能起到警戒的作用。实际上,对风水林的保护也是客家人对自我的一种保护。通过保护风水林,保护山体的稳固,防止山上的水土流失,为客家家庭创造了和谐的外部环境。有山有水而无林木,犹如人之失却衣饰与毛发。山清水秀,人文景观才能健康发展。风水林的最大功用和最深教益是人们能够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生态环境达到平衡,达到天人和谐。可见,客家人对风水林的保护也是力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美学观的一种表现。
凡此,“家庭——家族——国家”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模式是儒家文化赖以存在的社会渊源。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客家民系身处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客家传统社会在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逐渐解体,客家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事象都在流失,比如在民居建筑方面,传统的围屋已不再是21世纪客家人主要的民居形式。可以说客家人已经从传统社会中兑变出来,已完全融入现代主流社会,但是客家人在漫长的迁徙和生活中所凝结的爱国爱乡、睦邻好客、独立自强、刻苦耐劳、团结奋进、敢于冒险、开拓创新、讲求实际、刻苦勤俭、不屈不挠、尚武崇文、乐善好施、崇文重教等优秀传统和美德却在新的居住地薪火相传,绵延不息,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客家人通过营造和谐家庭来实现客家社会的和谐,并以此来推动客家社会秩序良性发展。客家社会秩序的和谐有序主要依赖于客家社会的宗族制度,而客家社会的宗族实际上是大家族小社会制,而其主要形式是由众多有血缘关系的小家庭聚族而居。正是这种在血缘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亲亲尊尊、敬老爱幼、团结凝聚、爱国爱乡的感情,在任何社会中都是无法替代的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思想感情,维系了客家家庭的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家一族的和谐维系着中华大家庭的和谐。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应着力构建和谐家庭。而和谐家庭的建构,若能借鉴客家群体血缘亲属组织中一贯存在的亲亲、仁爱、互助、合作、团结、忍让、爱家的文化思想,也许可以获取某些有益的启示。
【注释】
[1]《论语·学而》
[2]《孟子·公孙丑下》
[3]罗钦文:《总书记春节看土楼 客家文化受瞩目》,中国新闻网,2008-02-18
[4]刘蓉:《习惯说》
[5]《孟子·离娄上》
[6]《礼记·大学》
[7]曾平:《风水文化:客家文化的主要特质》,见《“移民与客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集)
[8]《周易·序卦传》
[9]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1911年纽约版
[10][美]罗伯史密斯:《中国的客家》,中国民俗网2009-09-28
[11]《孟子·梁惠王上》
[12]《荀子·王制》
[13]《孟子·公孙丑下》
[14]美国《新不列颠百科全书》,1988年英文版
[15]太平天国《原道醒世训》
[16]严永通、凌火金:《广西客家山歌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98-199页
[17]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资料拾遗》第一缉
[18]《论语·颜渊》
[19]庄子《齐物论》
[20]《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21]《孟子·尽心上》
[22]《庄子·天道》
[23]《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24]《周易·系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