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 中国出版集团:打造出版业的超级航母
作为出版业的“国家队”,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囊括了多家显赫的出版机构。在国家级出版规划和出版奖励,以及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大众出版物销售收入、出版物进出口规模、版权贸易及输出规模等方面,中国出版集团均占有我国出版界最大份额,拥有庞大的作者资源、读者群体和丰厚的出版与文化积累,不仅在中国具有超强的影响力,而且秉承“走出去”的决心不断扩展规模,追求产品与传播方式创新,力争打造全球一流的出版传媒企业。
一、集团整合,业界领跑
出版航母
为适应出版业的改革发展,中国出版集团于2002年4月在京成立。它是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出版机构,是全国唯一的中央级大型现代化出版集团,接受中央宣传部的领导、新闻出版总署的行业管理、财政部对其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2004年3月,国务院授权成立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对原中国出版集团所属成员单位行使出资人权利,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中国出版集团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为母公司,拥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三联书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东方出版中心、现代教育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华文出版社、新华书店总店、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图书商报社、荣宝斋,以及新华发行集团总公司、中新联公司、中版联公司、中版教材公司、中版集团数字传媒公司、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96家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等法人企业,员工7500人,总资产71亿元人民币,年营业收入41亿元人民币。拥有各级各类出版机构40家,每年出版图书和音像、电子、网络等出版物1万余种,出版期刊报纸50余种,出版物在全国零售市场占有率为7%左右,多年稳居第一;每年从事书刊版权贸易1000多种,拥有中国最大的出版物进出口企业,每年进出口各类出版物20多万种,书报刊进口和出口分别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62%和30%;拥有海外出版社、连锁书店和办事机构28家,海外业务遍及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以出版物生产和销售为主业,集各种介质出版物的出版和销售、连锁经营、版权贸易、进出口贸易、印刷复制、信息技术服务、艺术品经营、科技开发、金融融资于一体,实施多元化经营。集团成立以来,在历届国家级出版物评奖中获国家图书奖71项、“五个一工程奖”12项、中国图书奖48项、中华优秀出版物奖6项、中国出版政府奖21项,获奖总数在各出版集团中位列第一。
近几年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2008年,销售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8.6%;利润总额为2.25亿元,同比增长38%;资产总额63.42亿元。全年出书8000余种,国内零售市场占有率6.66%。
2009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87%,资产总额增长11.64%,净资产增长20.44%。图书零售市场份额占到7%,出书量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52%,继续排名第一。在一级(9类)分类市场上,文学、语言、艺术等3类排名第一;在二级分类市场上,学术文化、汉语、英语、小语种、语言学、小说、成人绘本漫画、收藏、传记、自然科学、少儿英语、旅游、生活百科等13类排名第一;在三级分类市场上,有22类排名第一。
截至2010年9月,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出版物以10.36%的占有率在全国主要出版集团(局、总社)中位列第一。其中,工具书、音乐、传记、文学和法律类图书在主要出版集团(局、总社)中均排名第一,工具书类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2.26%;学术文化类和英语类排在同类图书市场的第二位;美术、生活、教辅类图书分别排在同类图书市场的第三、第四、第五位。
二、跨越式扩张与多元化经营
1.积极筹备上市,为跨越式扩张打好基础
作为“国字号”出版集团,中国出版集团率先完成转企改制,为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但要完成上市之路并非易事。2008年,曾传出中国出版集团整体上市的消息,但之后,“分立”上市又被认为是当时最好的途径。目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已经组建三家股份公司进入上市整合及培育期。这三家股份公司分别是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荣宝斋股份有限公司、人民音乐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除了分拆开来单独筹备上市外,其组建的另一家股份公司包括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等12家主要出版企业将整体打包上市,这将成为集团公司进行资本运作的主渠道。他们的构想是,在2010年底成立股份公司,力争在2011年,最迟不超过2012年实现A股上市,预计募资18亿元人民币。目前已落实三家牵头投资者,包括一家电子阅读器技术公司、一家电影制作公司和一家投资基金。另外还成立了一家控股公司控股该集团的大部分子公司,其中包括掌握外国在华出版物一部分国家专卖权的子公司——中国国家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公司上市后,欲寻求收购一家省级出版公司,拟效仿宝洁、贝尔实验室等美国大企业采用的商业模式,通过接手其他公司开发项目来寻求收购。
成立仪式
2.涉足影视,实行多元化经营,是集团发展的另一种策略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借鉴国际一流出版传媒企业的成功经验,实行多元化的发展战略,积极进行跨地区、跨媒体经营,其经营范围延伸到媒体之外的众多领域。他们利用强大的内容资源,通过影视版权获取利润。中央八套2010年4月播出的《决战南京》,其高收视率使得初次试水影视的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取得了不错的回报,是出版企业投资影视创作领域的一次成功尝试,让集团赢得了跨媒体经营的信心,他们希望继续探索出版业如何介入电视电影行业的成功经验,把这一业态做大做强。《决战南京》平装本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标志着集团跨地区、跨媒体合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他们也期待向更多行业推进合作,全力打造成多元化的文化集团。
三、国际营销,“走出去”开拓大市场
在版权输出方面,集团公司突出图书选题的当代性和原创性,与国外公司合作开发选题,通过国际组稿、共同写作的方式,借外国优秀品牌的口碑出海,目前在海外成立的分公司已经达到30家。经由这些公司输出的图书涉及经济、历史、法律、民族、宗教、建筑、旅游、医药、饮食等多个领域。2008年版权贸易同比增长49.56%,2009年版权输出172项,同比增长32.31%。在2010年法兰克福书展上,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版权输出365项,签署输出合同275个,位居全国首位。
2010年8月31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日本东贩株式会社、日本纵横集团中国媒体株式会社等,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在东京成立中国出版东贩股份有限公司,由中方控股51%。中国出版东贩股份有限公司兼具出版与发行功能,主营业务为在日翻译出版中文图书、合作出版中国主题的日文图书,以及在日本销售中国书报刊、电子音像出版物。集团公司此次选择与国际一流发行机构东贩株式会社合作,起点高、平台大,必将为实体“走出去”带来强大助力。此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已相继在悉尼、巴黎、温哥华、伦敦、纽约、法兰克福、首尔成立了7家合资和独资出版公司。
在海外创办实体,实施国际本土化战略,既能贴近国际社会的实际和受众,又有利于有效进入国际主流市场。集团公司近年来借助原有优势,成功布局海外市场。首先将原有中图公司驻外业务代表处改制成为公司,建立控股海外出版机构,开展出版国际营销。2007年以来建立了中国出版巴黎公司、中国出版悉尼公司、中国出版温哥华公司。2008年,这三家公司已出版法文、英文图书69种,通过海外渠道进入西方主流市场。中国出版悉尼公司因市场表现突出,已跻身澳大利亚图书中盘商的A级供货商名录。2009年,集团公司与韩国熊津出版公司合资建立中国出版首尔公司,与英国查思出版社合资建立中国出版伦敦公司,与香港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合资建立凤凰出版有限公司,还先后在美国纽约、圣地亚哥地区合资开办了两家新华书店。目前,集团公司已有27家海外出版、销售实体,初步形成了海外发展布局。集团公司旗下的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承办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已经发展成为四大国际书展品牌之一,是展示推介国内优秀出版物、输出优秀版权的重要平台。
“走出去”的大市场可谓天宽地阔,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顺应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与国外一流图书传媒合作,提高自身资本运作的能力,下功夫研究国外市场需求,打造拥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产品,在国际营销的道路上树立起了一面中国文化的旗帜。
四、以技术创新引领出版新潮流
近年来新技术对传统出版业形成巨大冲击,数字出版作为出版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已成为全球书业共同面对的课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数字出版技术的开拓创新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相继开发建设了“辞书语料库”、“古籍语料库”、“百科术语数据库”、“多语种翻译资源数据库及应用系统”、“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网站”、“中华字库”等项目。如中国可供书目数据库入库标准数据已达到200万条,加工电子样书12万多种,覆盖了90%以上出版社的85%以上新版品种。
2010年北京国际书展上,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展出了近几年来数字化、信息化的优秀成果。主要包括:工具书在线、百科在线等数据库产品;手机文学故事报、漫画报等移动出版产品;自有品牌“大佳”手持阅读器、听书等移动终端产品;中版闪印王等按需印刷数字设备和集团公司网站、中国数字出版网等网站类产品。作为集团公司重点引进和创新的明星产品——“中版闪印王”按需印刷数字设备在成都书博会上一经推出,就引起广泛关注。它可以在现场定制、印刷图书,也可以远程通过互联网进行订购和印刷。一本350页的书,从印刷到装订完毕,仅需3-7分钟,质量可满足读者和图书馆对书籍的要求。与传统出版相比,省去了中间制版的环节,大大提高了印刷的速率。此举标志着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正式进军按需印刷领域,他们将系统开展按需印刷设备的引进、制造和创新研发,向打造全球集成式按需印刷设备的制造和供应基地迈进。
2009年以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以“中国数字出版网”(大佳中文网)成功立项为契机,逐步加大了数字出版工作的推进力度。他们计划于2012年7月完成中国数字出版网建设项目,届时将实现中国数字出版网平台全部必备功能,建成从数字内容创作、数字资源加工、内容资源管理、全媒体产品出版、分发销售到增值服务、新一轮互动出版、专题产品的产业创建等全流程的出版服务,全面开展出版新技术的商业化运营。
他们与电信业合作,成功获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并积极建设手机阅读业务平台,利用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渠道,开通短信、彩信等业务,规划出多样的产品形态,如:短信书讯、彩信分章节阅读电子书、手机报、图书搜索及全文阅读、通过拨打声讯电话来实时听书等。在运营商合作方面,集团公司将与中国联通深度合作,力争成为联通手机阅读基地的联合运营方。
在阅读器项目方面,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于2010年4月份推出的自有品牌阅读器,使数字出版工作由网络和软件顺利过渡到硬件终端。目前集团正通过与电信运营商的深度合作,开通小额支付通道,为手机和阅读器项目的收费服务奠定基础,从而形成从内容、平台、终端到支付一整套的商业模式。
集团公司提出了“资源整合统一管理,研发整合统一规划,成果整合形成系列,通过集约化经营壮大整体实力”的数字出版发展战略。各单位将集团公司总体战略与自身特点相结合统筹规划,避免各自为战遍地开花,以规模化集中力量形成了新技术出版的整体突破。
五、镀亮品牌,培育核心竞争力
1.把丰厚的出版资源打造成强大的品牌竞争力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集中了一大批知名的出版发行单位,品牌影响力和集中度在国内出版集团中最为突出。这些优秀出版发行单位以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严肃的出版态度和大量的优秀出版物,得到各界专家学者的肯定、广大读者的认可和书业同行的尊重,这为公司培育一流出版企业的品牌地位奠定了基础。
近两年,集团公司积极开展战略重组与合作,如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与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实现战略重组,荣宝斋出版社、天天出版社战略分立,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成为集团公司成员单位,并与黄河出版传媒集团联合重组成功。集团公司所属出版单位本版图书资源的总量和质量,在各出版集团中位列第一。其所拥有的一大批国内一流作者队伍和编辑队伍,在出版业享有盛誉。近年来,集团公司先后组建出版顾问委员会和学术顾问委员会,邀请宋木文、于友先、许力以、刘杲等28位行业权威人士担任出版顾问委员会委员;袁行霈、冯其庸、戴逸等80位在学术界卓有建树的著名学者担任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在这两个顾问委员会的基础上,创立了出版单位首席专家制度。已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人民音乐出版社、三联书店聘请了吴敬琏等13位首席专家。公司还拥有10家音像电子出版社、47种期刊和3家报纸,其中如《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图书商报》都已经成为行业领军品牌。丰富的出版资源是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
2.培育产品线,创造品牌出版物
产品线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价值链和市场定位的综合体。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从2007年起提出以15条图书产品线建设为抓手,挺拔主业,优化出版结构,提升产品的品牌含量。集团公司所属出版社已经拥有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细分图书市场的标竿产品,拥有《围城》等众多畅销书。产品线规划和拓展使得集团公司的产品整体市场竞争力得到大大提升。
近几年来,集团公司先后对工具书、文学、英语、音乐、美术、人文社科、古籍、少儿、生活、教辅、经管和科技图书等12条传统品牌产品线进行重新规划,保证了出版质量。公司还新规划了外向型图书、农村读物和教材3条新的产品线,设立出版基金并创新运行机制,使新产品线迅速成长,如“走出去”的外向型图书多次获奖,《于丹论语心得》更获得让国外出版界惊讶的高价版税。这15条产品线对应了集团公司的传统优势、品牌优势、资源潜力和出版能力,体现了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作为国家出版主力军的责任感和品牌创新力。
3.创新理念,开拓自己的品牌市场
近年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以强劲的创新能力、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开拓市场中打造自己的品牌。他们在业内首次提出并实施的“双推”计划,即“畅销书”推广计划和“常销书”推荐计划,其“先畅后销”的出版理念与切实可行的推广方式,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在市场实践中效果显著。首创的“读者大会”推广形式,让名家与读者分享阅读心得,已成为影响力越来越大的阅读推广品牌,并且是每年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作为中国出版业的超级航母,在全国零售市场份额中一直位居第一,形成了品牌效应。他们以传播手段创新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立全国发行网络。面对未来,他们正计划建立“十大战略合作书城”,发展“300家基本中盘发行商”,持续推进畅销书和常销书推广推荐计划,通过举办“香山论坛”和“读者大会”等活动,提高集团公司在业内外的美誉度、影响力和公信力。他们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出版传媒企业。
(中南大学 李讯琪 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