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物资供应
1986年后,国家对物资供应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和进行市场调节,至1990年国家取消计划内物资供应,全部推向市场,由市场调节。县物资公司按市场需求,在县内设物资供应站和建材门市部。物资供应份额中计划外物资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经营业务逐步放开。国家分配物资由1986年前的292个品种减少到1986年的20多个品种。1986年县物资公司主要经营钢材、木材、水泥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机电、化工、轻工产品等8大类近300个品种。其中对紧缺的钢材、木材、水泥及其制品除国家计划控制分配的一部分指标外,大部分“三材”及其它物资由公司组织计划外购进,采取“高进高出、随行就市”。1986年度购进“三材”及各类物资总额62.49万元,其中钢材292吨、木材196立方米、水泥393吨。销售钢材329吨、木材696立方米、水泥355吨,销售总额79.31万元,实现利润2.7万元,上缴利税0.91万元。1987年“三材”及各类物资购进总额70万元,其中购进计划外物资额30万元,占总额的43%;购进钢材206吨,其中国家控制的计划内钢材120吨,占钢材总购进的58.2%;购进木材235立方米、水泥250吨、玻璃1030平方米、轮胎69套、焦炭108吨。总销售额45.33万元,比1986年下降75%,其中钢材销售额下降59%、木材下降60%、水泥下降42%,亏损0.55万元。1988年“三材”及各类物资购进总额70.34万元,其中计划外物资购进总额45万元,占64%。所购物资中,钢材232吨、木材621立方米、水泥78吨、汽车2辆。销售总额80.6万元,盈利1.55万元,上缴利税0.37万元。1989年“三材”及各类物资购进总额41.6万元,其中购进计划外物资33万元,占79%。购进物资中,钢材92吨、木材120立方米、水泥30吨、玻璃1800平方米、汽车2辆、油毡200卷、沥青28吨、轮胎10套。总销售额31.57万元,比1986年下降2.5倍,亏损5.23万元。1990~1992年,国家取消对钢材、木材、水泥的计划分配,“三材”供应放开,议购议销,市场调节。这3年组织购进的全是计划外物资,高进高出,随行就市。3年中各类物资总购进额105万元,其中钢材132万吨、木材148立方米、水泥223吨、机电设备30万元、汽车7辆。3年总销售额123.73万元,年均41.24万元;亏损26.17万元,年均8.72万元;利税完成年均任务的43%。1993年4月,公司经营基本停止,职工工资停发。2个经营网点由6名职工承包经营百货商品,7名职工待业。1993~1995年底,公司对39万元库存物资销售处理,3年销售额为8.23万元,亏损8.4万元,未缴利税。1995年后物资供应业务停止。1989~1995年,累计亏损39.84万元,年均5.67万元。其中1989年亏损5.23万元,1990年亏损6.88万元,1991年亏损8.78万元,1992年亏损10.51万元,1993~1995年亏损8.41万元。1986~1995年,累计亏损78.64万元;公司销售物资欠款90.61万元,其中能收回而未收回52.56万元,无法收回21.38万元;累计贷款39.5万元。至1997年3月底负债达104.7万元,资产总值38.63万元,形成严重资不抵债,依法破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