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事管理
县人事劳动局负责全县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下干部工人吸收录用、招聘、调配、考核、培训及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工作。系统、单位内部一般干部、工勤人员的安排、使用、奖惩等归主管部门和乡(镇)管理。
一、干部状况
1986年干部总数1443名,其中党政群系统577名,事业单位747名,企业单位119名。1987年1473名,其中党政群566名,事业单位797名,企业110名。1988年1556名,其中党政群595名,事业单位836名,企业125名。1989年1632名,其中党政群610名,事业单位905名,企业117名。1990年1670名,其中党政群617名,事业单位960名,企业93名。1991年1738名,其中党政群638名,事业单位1002名,企业98名。1992年1804名,其中党政群654名,事业单位1054名,企业96名。1993年1868名,其中党政群682名,事业单位1095名,企业91名。1994年2061名,其中党政群751名,事业单位1219名,企业91名。1995年2117名,其中党政群819名,事业单位1228名,企业70名。1996年2103名(不含党群,至2003年),其中行政628名,事业单位1333名,企业76名,参照公务员管理66名。1997年2214名,其中行政678名,事业单位1466名,企业70名。1998年2319名,其中行政659名,事业单位1591名,企业69名。1999年2434名(不含法、检两院至2003年),其中行政682名,事业1682名,企业70名。2000年2549名,其中行政746名,事业单位1739名,企业64名。2001年2582名,其中行政788名,事业单位1731名,企业63名。2002年2705名,其中行政773名,事业单位1867名,企业65名。2003年2687名,其中行政642名,事业单位1986名,企业59名。2004年3510名(含党群、法检两院),其中机关党政群786名,事业单位管理人员829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853名,企业42名。2005年3969名,其中机关党政群936名,事业单位管理人员842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2170名,企业21名。是年干部总数中,县级干部30名,科级干部549名(不含企业)。少数民族干部1194名,占30.1%;妇女干部1227名,占30.9%。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学历318人,占8%;大专1570人,占39.6%;中专1513人,占38.1%;高中及以下568人,占14.3%。年龄35岁及以下2217人,占55.9%;36~40岁631人,占15.9%;41~45岁465人,占11.7%;46~50岁398人,占10%;51~54岁195人,占4.9%;55岁及以上63人,占1.6%。
注:1996~2003年干部基本情况统计表中不含党群,1999~2003年不含法、检两院
二、干部吸收录用
1986~1995年,通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分配、公开招干、工人转干、民办教师转正、军人转业、人才市场聘干、自然减员补充、用人单位按专业需要聘干、落实政策增员、其它增员等渠道,共吸收录用(包括聘用)干部1196名,其中大、中专毕业生分配843人,社会招干71人,工人转干30人,社请教师转正63人,招聘142人,自然减员补充41人,其他渠道录用6人。
1996年,分配大、中专毕业生140名,安排委培生11名;按照省州有关文件精神,从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村干部中吸收录用国家正式干部72名;通过省人才交流中心录用非在职大、中专毕业生33名(教育系统31名);通过考试25名民办教师择优录用为公办教师。1997年,分配大、中专毕业生112名,通过人才交流中心上报审批录用非在职“五大生”22名,从工人中吸收录用4名。1998年,分配大、中专毕业生122名,通过考试12名民办教师择优录用为公办教师,录用司法助理员1名,聘用乡(镇)计生专干1名,考试录用基层人民警察3名(其中2名分配到外县)。1999年,分配大、中专毕业生132名,自然减员中49名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转干,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115名。2000年,派遣到和政的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155名,按所学专业和工作需要,分配到用人单位;工人中吸收录用77名;从外地调入4名。2001年,分配大、中专毕业生179名(乡镇23名、基层事业单位156名),工人中吸收录用13名。1996~2001年,共吸收录用(聘用)干部1272名。
自2002年起,大、中专毕业生不再统一分配,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按需设岗、自主择业、凡进必考的原则,经考试考核公开招考录(聘)用大、中专毕业生,从“进口”严格把关,保证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具有良好素质。2004年,组织和政、康乐两县近千名考生在和政考点统一考试,和政参加考试的2002、2003届大专、中专毕业生451名,录(聘)用296名(分配乡(镇)93名、分配乡(镇)中学和村级小学162名、基层事业单位38名,3名本科生按所学专业分配到对口单位;1名残疾中专毕业生补录后分配学校任教);将全省公开招考录用的1名公安干警分配到县公安局;选调工民建专业的3名技术人员充实建筑公司;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开选考园林绿化工3名;将7名具有驾驶技术的工人调整到乡(镇)从事驾驶工作,清退乡(镇)临时聘用的驾驶员;调整12个单位的15名会计人员;选调3名复退军人,充实县消防大队;经上报审批64名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并兑现待遇。是年县人事劳动局组织人员,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临时用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提出了符合和政实际的清退方案。2005年,全县有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671名(2002、2003届未考录的163名,2004届大、中专毕业生508名),州上下达招聘指标149名,报考招聘职位的考生743名(本县考生597名,非本县考生146名),经组织考试,共聘用116名,培训后全部安排到乡(镇)事业单位就业。是年,2005届非师范类毕业生报到登记266名,加上往届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521名,年底有未就业毕业生787名。
1986~1995年和政县吸收录用干部统计表
表18-2-5 单位:人
三、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与管理
1986年,开始改革职称评定制度,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并相应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度。企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不受空岗、限额控制。事业单位必须在高、中级职务限额和各系列所设等级岗位职数内,按规定条件和程序先确认资格,再按管理权限予以聘任,兑现职务工资。高、中级职务评定,由系列主管部门考核推荐评审对象,报省、州相应专业的高、中级评委会评审确认任职资格。1986~2005年,职称评定工作严格执行现行职改政策,将竞争激励机制贯穿于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考试)、职务聘任、考核、落实技术职务待遇、聘后管理等各项工作中。从1993年底开始,经济、会计、统计、审计、律师、计算机等系列实行“以考代评”。2001年底开始,卫生系列亦“以考代评”,该系列初评会同时撤销,通过考试取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从具备资格的人员中择优聘任,聘任程序不变。1986年,全县有各类科技人员796名,其中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58名(中级2名,初级56名)。1995年,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32名,其中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1010名(高级7名、中级213名、初级790名)。2005年,有各类科技人员2170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1587名(其中高级17名、中级371名、初级1199名)。
1996年,获得中级任职资格的人员26名,初级任职资格的人员278名。教育卫生系列评审初级资格228名,推荐评审中级64名,推荐评审助理级99名;聘任中级24名,副高1名,正高1名。1998年工业、农业、商业等部门的22名干部参加全县职称外语等级统考。各系列推荐评审初级资格71名;大、中专毕业生初次定职69名,二次定职20名;聘任中级职务22名。是年,州上追加2名高级限额,30名中级限额,县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后分配到各有关系列。1999年,审核宣布高级资格2人,中级资格11人,初级资格5人。大、中专生转正定职56人,“五大生”定职26名,转换资格14人;向省农口工程系列推荐评审副高资格1人;畜牧、卫生、工程系列推荐评审中级资格10人;县政府常务会议同意对已取得有效中级资格的77人和已担任中级职务任期届满的163名专业技术人员予以聘任或续聘;工业、金融等专业的5名技术人员参加全国经济技术资格统考。2001年,审核宣布高级资格5名;县政府续聘中级221名,新聘任中级108名;报州政府续聘高级3名,新聘任高级5名;初评初级职务38名,报评初级资格94名,报评中级资格11名;转换相近专业任职资格4名;大、中专生初次定职47名,二次定职5名。2002年,县政府新聘任中级职务16名,新聘任初级职务45名;报聘中级资格2名;大、中专生初次定职36名,二次定职6名。2003年,教育系列初评会评审确认初级资格229名;上报州政府聘任高级5名,续聘高级1名,待聘高级1名;初聘技术职务86名;县政府聘任中级技术职务16名;上报州教育系列高评会评审高级资格2名,评审中级资格87名;参加职称外语、经济资格考试52名,考试确定中级资格1名,初级资格5名。卫生系列考试确认中级资格5名,初级资格2名;争取高级技术职务限额22名,中级技术职务限额70名。2004年,争取高级技术职务限额17名,中级技术职务限额80名;县政府聘任中级技术职务55名,上报州政府聘任高级技术职务2名,推荐州高评会评审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11名,推荐州中评会评审中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122名;58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国经济资格、职称外语考试。2005年,审核上报评审高级资格4名,评审中级资格28名,助理级资格170名;初次定职261名。卫生系列通过全国统考取得中级资格6名,助理级资格3名,员级资格9名。上报聘任高级技术职务5名,中级技术职务80名,助理级技术职务36名,续聘中级人员241名;争取中级技术职务限额150名,全县高、中级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达到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3%。
对受聘担任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按“谁聘任、谁考核”的原则,每年进行年度考核,任期已满的进行任期考核。各有关单位均建立统一的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管理册(在本单位和职改办各存一册),将考核结果、等次记入业务技术考绩档案,作为续聘、低聘、解聘、晋升、奖惩等依据。调离原工作岗位或变更专业的人员,其原任专业技术职务自行解除,但具有被重新考核、评审、聘任的资格。
1986~2005年和政县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聘统计表
表18-2-6 单位:人
续表
1986~2005年和政县获得副高级以上资格已聘人员名表
表18-2-7 单位:人
四、考核培训
从1994年起,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劳动局依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对全县党政机关干部按照客观公正、民主公开和注重实绩的原则,从德、能、勤、绩4个方面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4个等次(副科级以上干部年度考核见政党章)。1996年,对全县机关工勤人员、事业单位职员和工人486人首次进行考核。1997年,建立平时考核制度,发放《平时考核手册》,做到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是年,部分系统和单位在年度考核时采用量化测评,既定性又定量,保证考核结果客观公正。2000年,对本年度确定为基本称职、不称职的3名人员按考核程序予以复议,缓调工资;对连续3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或连续五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本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级工资。对在现任职务任期内,年度考核连续两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本职务工资标准内正常晋升一个工资档次。2001年,对65名连续3年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公务员兑现奖金,标准为本人24个月的级别差;对年度考核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公务员,以其本年度十二月份基本工资额为标准,兑现1个月的奖金;对评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4名公务员,按考核规定予以复议,并按规定缓调正常晋档工资,扣除年终奖励工资。此后,每年以此标准对年度考核结果为不同等次人员进行奖惩。2004年,改变考核方式,县委主要领导带领有关人员,对县直各单位领导班子及干部职工进行年度工作考核,着重考核单位领导班子工作思路、主要措施、工作成效和干部职工政治思想、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县情认识等,以激发单位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勤动脑、善思考、爱学习、重实践的积极性和热情。年度考核工作结束后,组织、人事部门按管理权限将考核结果存入本人档案。
依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1986~1995年,县政府批准干部离退休261人,其中离休33人,退休228人。1996~2003年,退休干部268名,其中在机构改革期间享受优惠政策提前退休21名,到龄退休53名。2004~2005年,退休42人。
1986~2005年和政县政府批准离退休干部统计表
表18-2-8 单位: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