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近现代有影响的人物
一、塔岗瓦
塔岗瓦(生卒年不详),德昂族,云南潞西人。19世纪初德宏地区德昂族、傣族起义的领袖。
从14世纪中期开始,新兴的芒市傣族土司逐渐控制了今德宏州潞西、盈江一带的德昂族地区。到了清嘉庆年间,傣族土司采取极端蛮横的手段强占了德昂族人的许多田地。这种歧视性对待激怒了向来崇尚民族和睦的德昂族人民。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塔岗瓦振臂一呼,德昂族人应者云集,组成了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武装。他们提出了“官家不公平,杀死官家解不平”的口号,声称“不把土司杀得七零八落决不收兵”。义军的这一主张得到了广大傣族群众的强烈支持。不久,塔岗瓦就指挥义军攻破了芒市土司衙门。土司放过法狼狈不堪地逃往永昌府向清军求援。起义军乘胜追击,一举击溃了负隅顽抗的土司武装。紧接着,他们又挫败了梁河傣族土司和西山景颇山官武装的多次进攻,从而牢牢控制住了芒市坝区。但塔岗瓦和德昂族人民一直对清朝地方政权抱有幻想。他们希望清朝官吏能出面主持公道,严惩傣族土司。这种心理既成为他们扩大战果的绊脚石,又为傣族土司的反扑提供了机会。时间不长,各地傣族土司武装、景颇山官武装和汉族地主武装就联手向义军发动了猛烈的围攻。塔岗瓦带领义军将士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由于力量悬殊太大,义军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半年多后,这一场正义的民族起义烈火最终被扑灭。
二、岩哏
岩哏(生卒生不详),陇川章凤人。民国初年任陇川章凤区德昂族首领。
英国政府自19世纪中叶以来就对中国的云南有不可告人的企图。1876年,英国人通过《烟台条约》打开了中国的西南大门。1885年,英国人进而吞并缅甸,开始大量蚕食中国的领土。英国人的无耻掠夺行径引起了边疆各族的强烈不满和抗争。
民国6年(1917年),英国人乘民国新立、国人动荡不安的机会长驱直入陇川腹地,在章凤的曼缅山建立了自己的营地。陇川土司对这种行径进行了谴责。但英国人却蛮不讲理地声称:不管中国政府同意与否,他们都要建立营地。腾冲地方政府迅速征调了600人的陇川地方武装,然后又授意章凤的德昂族首领“千总”出面驱赶英军。“千总”调集了德昂族60岁以下的成年男子五百多人,武装包围了英军营地。他带领手下的大小头目四十多人前去和英军谈判。“千总”义正辞严地向英国人宣布:“这是中国人的土地,你们没有资格占有!如果再执迷不悟,我们就要用长刀讲话!”英军眼见德昂族群众怒火万丈,唯恐自己势单力薄、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在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好灰溜溜地撤回了缅甸。直到今天,在当地还保留着当年抗英驱英斗争中缴获的一面英国国旗,这是德昂族人民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爱国行为的见证。
三、乌阿匝
乌阿匝,德昂族,瑞丽雷闷人,著名小乘佛教高僧。1890年出生在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20岁入芒沙弄喊奘寺为僧。初为沙弥,后升为二佛爷,15年后,他35岁时,到勐卯南门奘寺当大佛爷,至1955年,住持南门奘寺30个春秋。
乌阿匝早年亲属相继去世,留下孤身一人,他尝尽世态炎凉。入寺落发为僧后,严守戒律,过着清贫的生活,潜心学习傣文,背诵佛经,经40多年的修炼,颇精佛法之道。在瑞丽宗教界人士中,资深望重,影响很大。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官兵入寺勒索,使佛家寺院不得安宁。20世纪40年代日本兵入侵瑞丽,国破家亡。乌阿匝深感亡国之苦,对日军不屑一顾,冷眉相对。一心埋头研读佛经,曾多次游历缅甸仰光、曼德里、八莫等地拜佛朝圣。在境外教徒中亦有了一定的影响。在瑞丽一带的教徒中也很有号召力,勐卯傣族村寨中的大小佛爷都听他召唤,渐成为宗教界当时最有影响的人士之一。
1950年5月,地处边陲的瑞丽解放,乌阿匝终于迎来了盼望多年的春天,党的尊重宗教信仰的政策感动了他,他把毛主席的画像挂在奘寺,让毛主席的灵光也普照奘寺。他积极向佛爷和教徒宣传党的政策方针,还积极学习新宪法,按国家大法去做,并要求信徒遵纪守法,多为社会主义做有益的事,为此,他多次被选为县人民代表,并当任首届政协副主席,参与政务活动。1956年6月,乌阿匝担任云南省佛教参观团副团长,去北京参观,不幸圆寂在灵隐古寺,时年65岁。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闻噩耗专门发来唁电,对这位爱国的宗教人士表示沉痛的哀悼。6月26日乌阿匝的骨灰运回瑞丽,并在弄安佛塔前举行了为时5天的“拉龙纪”大摆,国内外上千人涌入摆场哀悼这位高僧。大摆结束,将其骨灰葬入南门奘寺之后,供人凭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