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景颇族舞蹈简单点的

景颇族舞蹈简单点的

时间:2023-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八节 民间歌舞艺术民间歌舞是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表演艺术形式,它的特点是通过肢体的动作抒发情感。是一种古老的歌舞艺术。它是景颇族区域性较大的以祭祀最大的天鬼木代鬼而举行的活动,同时也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按照景颇族的习俗,人死以后要跳丧葬舞。通过舞蹈动作再现死者的生产、生活情状,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崇敬。丧葬舞生动地再现了景颇族先民狩猎、农事等生活情景。
民间歌舞艺术_中国景颇族

第八节 民间歌舞艺术

民间歌舞是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表演艺术形式,它的特点是通过肢体的动作抒发情感。在原始社会,严酷的自然环境和低下的生产力使人类的生存成为一场艰辛的搏斗,而原始的舞蹈则是这场搏斗中短暂的放松和娱乐。它是现实生活中沉重、痛苦的生命序曲中一缕轻快明亮的颤音,因而舞蹈往往为人类所珍视和发扬。舞蹈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当人类狩猎满载而归,或喜获丰收之时,都会唤起人们的激情,人们自然而然地手舞足蹈起来,而最早的舞蹈就是朴实地模拟生产动作,再现生产过程的劳动舞。这些自发性的活动构成了舞蹈艺术的雏形。但是在人们自我意识极低,宗教观念还未产生的阶段,舞蹈还不具有宗教意义,而只是一种下意识的条件反射式的活动。随着原始社会生产的发展,经济生活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产生了自我意识,他们已不像动物那样单纯地适应自然界,而是把自然界作为自己的改造对象。这时人们已强烈希望支配自然、控制自然,让自然为自己服务。可是当时低下的生产力和智力水平,使得人们最终跪倒在无法驾驭的自然力面前,只能把它神秘化、人格化,以致在人们的脑海里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人们处于希望与恐惧交织的两重态度,于是采取祭祀的方式,以佳肴美味、赞歌颂词、舞蹈对之顶礼膜拜,百般讨好,这就使舞蹈成为宗教祭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原始宗教来说,舞蹈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因而是为惑、吸引大众的最佳手段,因而人们自然加以利用。原始舞蹈培植于原始宗教的沃土中,便产生了民间舞蹈民俗的特殊形态——祭祀性舞蹈。随着人类的形象思维进一步发展后,人们开始懂得掌握诗歌、舞蹈等各门艺术的形式和创作技巧。就这样祭祀性舞蹈产生后,紧接着产生和发展了各种舞蹈艺术。这些舞蹈艺术是用经过组织加工过的优美形象,通过带有节奏的人体动作,来表达各种思想感情,反映其生活的艺术形式。景颇族的舞蹈艺术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根据舞蹈内容和表现形式可分为祭祀性歌舞、生产劳动性歌舞、狩猎和军事性歌舞、欢庆娱乐性歌舞。

一、祭祀性歌舞

目瑙纵歌舞。是一种古老的歌舞艺术。它是景颇族区域性较大的以祭祀最大的天鬼木代鬼而举行的活动,同时也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届时在头插长羽、手持长刀的领舞祭司瑙双、瑙巴的带领下,成千上万的集体群舞者,随着隆隆的木鼓声、铓锣声,依照着目瑙柱上螺旋纹舞蹈图,时而进,时而退,千回百转,边歌边舞,呈现出壮观的大型歌舞场面。

丧葬舞。是一种原始的模拟舞蹈,象征死亡。按照景颇族的习俗,人死以后要跳丧葬舞。这种舞一般要通宵达旦地跳三个晚上。天一黑,村内村外的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地前来跳丧葬舞,跳时人们敲起声音雄浑、洪亮、深沉的两个大铓,“咚叮咚”的响声在夜空中回荡。丧葬舞是由蹦拉、蹦塌四人领舞,众人两手握着一条削好的竹篾,踩着“咚叮咚”的音节,在死者家的竹楼里跳。人们步伐整齐,节奏明快,气氛肃穆,边舞边唱丧葬歌。舞蹈内容是反映景颇族先民们如何艰苦创业的,通过古朴豪放的舞姿,把人们又带到了很久以前的日子里。舞蹈的动作有数十种之多,要依次跳出磨刀、砍刀、烧地、点谷、收割、舂米、平地、立架、狩猎等反映劳动生产、生活的景象。通过舞蹈动作再现死者的生产、生活情状,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崇敬。歌词内容丰富,语言流畅生动。虽然所唱的是丧葬歌,但所表达的感情更多的是对死者的怀念之情,颂扬死者生前的功绩,但却没有流露出过分的悲伤情绪。丧葬舞有两套,共有60多个动作。这些动作有先有后,哪个动作跳几圈,在什么地方变换都有规定,不能随便跳。第一套是纪念死者生前克服重重困难种麦豆的情形,第二套是纪念死者生前克服重重困难种棉花的情形。通常只跳第一套,如果跳两套则要抓紧时间,不然天亮还跳不完,是不吉利的。

恩朵格强舞。在送魂过程中,前来参加送魂的人,在户外跳一种饶有风趣的恩朵格强舞,参加跳舞的人,有的手持长刀,有的手持树枝,边歌边舞,跳的人时而高声呼叫,时而对空鸣枪,舞姿强悍有力。整个舞场刀光火影相互映照,气氛非常热烈。这种舞也是驱魂舞的一种形式。

金斋斋舞。按照景颇族的习俗,如有威望的人去世,人们要跳最富有景颇民族特色的送魂驱鬼舞——金斋斋舞。跳金斋斋舞者都要扮成“鬼”,一般由4人、6人、8人来跳。他们整个身体,从头到脚绘有黑、红、白三色相间的花纹,下身仅系有用树叶做成的短裙,其扮相好似飞禽走兽,而且有雌雄的区别。舞蹈动作也是表现死者的生平,如死者生前是武士,跳金斋斋舞时,跳的人手中持着树皮做的盾牌和木棒,跳出各种各样的战斗姿态。在跳的过程中有时还会故意跳出各种各样有趣的舞姿,来引人发笑,让人们感觉到,此时自己好似已置身于另外的世界,更有意思的是跳金斋斋的人会突然跳出舞场,来到人们的面前,跳出风趣的舞蹈动作,向人们表示要索取金钱。凡是被索取者,如果你表示出不肯给钱,舞者总是要缠着你不放,而且还会做出许多动作,说你小气,引起人们大笑。人们为了逃避舞者的追逐,尽快离开舞场,走到死者家的屋檐下。据说,野鬼不敢越过屋檐下的水沟。这是因为有家堂鬼保护。一般而言,舞者讨钱,大家都是愿意给的。

二、生产劳动性歌舞

丧葬舞中的“布滚歌”是死人时跳的舞,但其内容和形式是表现古代先民生产劳动过程。丧葬舞生动地再现了景颇族先民狩猎、农事等生活情景。跳时男子手持火枪或篾片,女子手持篾片,在勒芒(领舞者)的带领下,伴随低沉的木鼓声,在死者屋内或屋外跳。舞蹈动作所表现的是劳动过程中的动作,即跟着带头人向前走,前进后退,如脚擦地,踩螃蟹,踩柱子,砍地,种地,种豆子,看猴子,打猴子,剥猴皮,破豆架,抬豆架,豆子开花,结豆子等。

三、狩猎和军事性歌舞

在丧葬舞中有一种叫“龙洞歌”的舞是军事和狩猎性的舞蹈。跳时男子持长刀、火枪,女子持扇子或芭蕉叶,在领舞者的带领下,众人唱着“阿热”的歌,男子时而对空鸣枪,时而挥舞长刀,女子不断舞动扇子。整个舞场铓鼓齐鸣,歌声震天,如似狩猎归来,又像战斗胜利之后勇士凯旋而归,好像人们在欢庆胜利。舞步自始至终只跳一种,稍显单一,但人们激情奔放,舞步回旋曲折,如长蛇蠕动,似蛟龙腾飞,令人仿佛看见了原始人类的狩猎和军事情景。丧葬舞金斋斋舞也是表现狩猎和军事生活情景的,舞者时而鸣枪,时而舞刀,时而呼喊,边跳边击木鼓、敲铓锣,做回旋搜索前进动作。当山官家男人死了,官家要跳丧葬舞,这种舞称木代纵。跳时在官家供有木代鬼的小房子里,由7个老年男子跳6天。如果是死了女人,则由8个男子跳7天。屋外由群众组织跳一种叫“龙洞拓”的丧葬舞。在主人家门外的平地上立着刻有花纹的4块木牌,中间立一大鬼桩,在化妆成一雌一雄飞禽类的领舞者带领下,男持长刀、铁矛,女持扇子,在鬼桩两边排列,陆续回旋前进。参加跳舞的人少则数百,多则数千,随着震天动地的木鼓和铓锣声,时而呼喊,时而唱歌。人们挥舞着长刀、铁矛、扇子迂回前进。这也是再现狩猎、军事、农事劳动生活情景。其声势之浩大,场面之壮观,是其他舞蹈所不可比拟的。刀舞有多种含义,在节庆里,男子常常抽刀而舞,有一定的刀路和刀法,这种刀舞具有表演性和娱乐性。而在目瑙纵歌里跳的叫“以弯弯”的刀舞,主要是表现战斗中挥刀杀敌的情景,是属于纯军事性的舞蹈。跳时左手持野猪皮制成的盾牌,右手持长刀,作冲杀动作,时而向前冲击,时而迂回后退。

四、欢庆娱乐性歌舞

景颇族的民间歌舞,蕴藏丰富、历史悠久而又别具独特,就其性质大致可分为:欢庆自娱性歌舞,如整歌、叮歌;表演性歌舞有刀舞。有些景颇族民间歌舞含双重性,自娱性、表演性兼而有之。

在景颇族的娱乐活动中,最普及最受人们欢迎的是舞刀。长刀是景颇族生产、生活的工具,又是自卫抗敌的武器。砍柴、打猎、打仗要用长刀,结交朋友也要赠长刀。在景颇族传统的目瑙纵歌节盛会、盖新房庆贺的时候也要用长刀。在现实生活中,长刀既是景颇人的生产工具和防身武器,又是身上的装饰品,更是景颇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象征。景颇族喜爱舞长刀,这种刀舞,实际上也是一种武术。在节庆活动中,高兴起来,抽刀而舞。刀舞分为大型集体舞、单人和双人舞。景颇族男女都可以舞刀,舞刀有单刀、双刀,刀路、刀法各有一套。练刀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练法,对强身健体很有好处。整歌,是较有特色的生产劳动性舞蹈。每当有人家盖新房进新房时都要跳整歌舞,表示庆贺主人新居落成。跳时前头有三人敲鼓、铓、钹,众人在其后跟着器乐节奏欢跳。舞蹈动作主要表现建盖房屋的平地基、抬柱子、栽柱子、架屋梁、搭木椽子、盖茅草等等。还有一种是在盖房子时跳的一种舞叫直歌。这种舞不用打击任何乐器伴奏,跳时以唱为主,伴有简单舞步,所唱内容是盖房子的整个过程和对新居主人的良好祝愿。另一种是用小三弦琴伴奏的歌舞,这种舞通常是青年男女跳,它舞步轻捷活跃,情绪越跳越高涨,是一种娱乐性舞蹈。

img32

欢庆歌舞

整歌系德宏景颇族载瓦支语,“整”是鼓,“歌”是跳。景颇语称“同嘎”;泸水县茶山人称“支高”,在茶山语中“支”是唱,“高”即跳,合起来就是“又唱又跳的歌舞”。整歌是景颇族为庆贺新房落成而举行的一种自娱性集体歌舞活动,意译可称“贺新房”“跳新房”。德宏地区跳整歌用象脚鼓作伴奏,边敲边跳,故又称“象脚鼓舞”。泸水县茶山人跳整歌(支高),无伴奏,边唱《进新房调》边舞,进新房通常庆3天唱3天,唱词以庆贺新房落成,祝主人家人畜兴旺、五谷丰登为主,插入祖辈如何建房,如何与自然界搏斗的故事及自然景色、民间传奇等。

景颇族的几种主要民间舞蹈分布很广,整歌、刀舞等娱乐性舞蹈,在德宏地区潞西的东山、西山、中山、五岔路;盈江的铜壁关、帮瓦、盏西、卡场;陇川的王子树、帮外、贡瓦护国;瑞丽的猛秀、户育、等嘎;梁河的帮歪、帮各等景颇族的聚居区都很流行。此外,格本歌、整歌在怒江州泸水县的片马、古浪也有流传。“开士麦支高”流传于泸水县片古岗,传说该舞是外国传教士出于传教目的,为了笼络民心,在景颇族民间舞蹈形式动作的原有基础上,编出的“过礼拜节舞”。舞蹈加进了拜上帝的内容,但基本动作与整歌相似,说明只是对传统舞蹈的一种利用而已。

img33

欢乐歌舞

景颇族民间舞蹈动律主要体现在双膝的屈伸运动上,各种舞步都由双膝的屈伸来带动。双膝屈伸在不同的舞种中可分为快慢两种:一种节奏较慢,屈伸平缓有韧性,上身前俯后仰的幅度较大,如丧葬舞格本歌、整歌。另一种是轻快而具弹性的屈伸,如刀舞、目瑙纵歌,由于节奏加快,动作显得欢快灵捷,情趣也活跃欢腾。

景颇族不同支系的民间舞蹈整体风格动律较统一,男女老少皆宜的群众自娱性循环式的舞蹈有广泛的群众性。

鼓、铓、钹是舞蹈的三大主要伴奏乐器。舞蹈大部分使用道具,尤其是长刀,与景颇族的生活、生产、军事斗争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景颇族男子在多种民间舞蹈中使用最广泛的道具。

景颇族民间舞蹈在经历很长的原始时期后,随着景颇族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在和邻近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相互影响下,相应的也有所发展。不过这种发展演变多侧重于内容方面,在原有的艺术形式上加进了新的内容,如现在的格本歌、整歌中的农业生产和建房内容,反映的是景颇族社会进入初期农业社会的生产情况。也有一些舞蹈很少变化,如金斋斋、思港斋等还保留着更多的原始艺术形态。

景颇族对外来文化既善于吸收也善于消化,南迁之后和当地的傣族、傈僳族、汉族等接触,他们不断吸收外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用以丰富自己的民间舞蹈。整歌就是吸收借鉴了傣族的象脚鼓舞,而将其融合到本民族舞蹈中,创造出的景颇族风格特色的“象脚鼓舞”。同时象脚鼓还广泛用于其他景颇族民间舞蹈的伴奏。叮歌则是吸收了傈僳族的弦子舞,融合景颇族自己的内容而形成的。外族文化的传入,为吸收借鉴提供了条件,这对景颇族的文化艺术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