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景颇族农耕礼仪由谁主持

景颇族农耕礼仪由谁主持

时间:2023-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夫妻之间的礼仪景颇族在夫妻之间一般是平等相待,尊重对方的人格、性格、爱好、隐私及感情需求。
家庭礼仪_中国景颇族

第二节 家庭礼仪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小型群体,是适应人类自身生产的需要而出现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

一、家庭礼仪概念

家庭礼仪,指的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用以沟通思想、交流信息、联络感情而逐渐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和礼节、仪式的总称。“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幸福的家庭却一样幸福。”这里所说的幸福是建立在礼仪的基础上的。“相敬如宾、白头偕老”阐明的就是夫妻间也要有礼节才能幸福一辈子的道理。“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可见“和”是关键。这个“和”用今天的话来解释,也就是相互谦恭有礼的意思。家庭礼仪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礼仪是维持家庭生存和实现幸福的基础,家庭礼仪能调节家庭成员之间达成和谐的关系,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发展。

二、景颇族家庭

景颇族家庭是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小家庭,父亲是一家之长,子女从父姓。家庭中保留着幼子继承财产的习惯。长子、次子结婚后一般都另起炉灶,成立自己的小家庭。幼子则留下与父母同住,赡养父母。有女无儿的可以招婿,上门婿不改姓,子女亦从父姓。无子女的可以收养子女,养子同亲生子一样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和继承财产的权利。女儿一般无继承权,但有些地方亦有子女同等参加财产继承的现象。妇女在家庭中起着重要作用,除承担着栽秧、割谷、收割等田间劳动外,还要从事织布、做饭等家务。因此,景颇族男子常说:“没有妻子就没有饭吃,就没有衣穿。”

三、家庭成员礼仪

景颇族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必然受到许多约定俗成的规定制约。家庭成员是家庭生活的主体,也是家庭礼仪的具体操作者。可以说,家庭礼仪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成员礼仪,成员礼仪主要指成员之间的礼仪规范,如夫妻间的礼仪、父母子女之间的礼仪、兄弟姐妹之间的礼仪等等。

(一)夫妻之间的礼仪

景颇族在夫妻之间一般是平等相待,尊重对方的人格、性格、爱好、隐私及感情需求。在日常生活中,双方要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理解,对个人工作、家庭支出、子女教育、孝敬父母等问题,多商量、多沟通、多支持,不做我行我素或一方欺压另一方的事。不说有损对方自尊的话,不做有损对方尊严的事。一些和谐的家庭,通常赞美对方,不能当众尤其是在亲友和孩子面前指责、挖苦、谩骂对方,同时关心对方的工作及事业,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夫妻间尽量记住对方的生活习惯和爱好,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意。景颇族强调夫妻间必须相互信任与忠诚,不以任何借口放纵自己,不做不忠之事,共享对方的痛苦与快乐。丈夫不主张把家务都推给妻子,而作为妻子也不主张娇气,把自己能做的事都推给丈夫。

(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礼仪

景颇族父母对待自己的子女一般注重与子女多交流,敞开心扉谈心。在现实生活中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尽量发挥好自身的示范作用。对子女严格要求,发现不足和过错的地方及时批评、帮助纠正。一般对子女不护短,注重摆事实、讲道理。不摆架子,不随口训人、骂人或打人,不当着外人批评孩子。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给予答复,让子女从小就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子女的教育一般是建立在尊重人格和态度友善上。

景颇族子女对待自己的父母一般以敬重为先,认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子女与父母讲话、办事时,讲礼貌、守规矩。在任何场合下,晚辈的言行都不允许失敬于长辈,提及父母要用尊称。对于父母的批评教育,子女认真接受、服从,并尽可能落实到行动上。父母在批评教育孩子时,即使言词有些偏差,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切不可顶撞、狡辩或扬长而去。作为子女有义务赡养孝顺老人,不可遗弃老人,要在物质生活上帮助和照顾,在精神上慰藉。

(三)兄弟姐妹之间的礼仪

景颇族在处理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时,一般是注意加强团结、彼此爱护、相互尊重三大问题。首先强调搞好团结。一要讲究宽厚,二要强调谦让。所谓宽厚,一要待人宽容,二要待人厚道。既然是兄弟姐妹,即使有负自己的地方,也要对其宽大为怀。在兄弟姐妹之间,往往会涉及到物质利益问题。在涉及到兄弟姐妹之间的财、物问题,景颇族强调相互谦让,这也是促进兄弟姐妹之间的团结,对上无愧于长辈,对下无愧于晚辈。其次,强调彼此爱护。兄弟姐妹,本是同根生。彼此之间的爱护,是无条件的、不图回报的,不仅仅是物质利益的支援方面,还包括精神情感的沟通方面。特别是出于爱护的目的进行批评、指责,要勇于接受。再次,强调相互尊重。兄弟姐妹之间说话的时候,哪怕是分内的、教育的话,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进行适当的婉转表达,以体现对对方起码的尊重。

(四)婆媳之间的礼仪

按照景颇族传统习俗,婆婆一般不过分地挑剔儿媳的毛病,通常的做法是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疼爱。儿媳对待公婆也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周到。强调婆婆要注意尊重儿媳的人格,对儿媳不要心存芥蒂。媳妇到婆家之后,要克制自己,入乡随俗,凡事不能由着性子来。婆媳相处,强调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互尊重。婆媳间遇事一般多商量、多考虑对方,以心换心。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双方都要克制,不要因一时之愤而当面争吵,要避免背后说三道四。婆媳双方要互敬互爱,儿媳不仅要在物质上帮助老人,还要注意多给老人一些精神安慰。婆婆要关心儿媳,尤其要关心她的健康。作为公婆的儿子的妻子,儿媳就应该像子女一样,不在公婆面前分你我里外,一样体现出理解、敬重、孝顺。更加重要的是作为公婆,也必须把儿媳当儿女一样看待,绝不能有什么“外人”的念头,给予和儿女一样的尊重、关爱、体谅。

(五)岳婿之间的礼仪

景颇族把女婿当成自己的亲生子女一样看待。因此,女婿对岳父母也应该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在任何时候都尊重、孝顺。女婿要想和岳父母处好关系,起码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多奉献少索取,二是在岳母面前多夸奖妻子。女婿首先体现出对岳父母的孝、妻子的爱,当然就能赢得岳父母对女婿的真诚的关爱。当小两口闹矛盾,岳母切忌宠爱女儿,为女儿充当靠山,不要过分“参政”,岳父母不要当着女儿的面指责女婿。

四、邻里关系礼仪

(一)协调邻里关系

景颇族传统礼仪十分强调夫妻、弟兄、姊妹、家庭、邻里、民族等之间团结的重要性,认为团结是力量的源泉,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也是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关键。家庭关系的和谐是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和谐的基础。邻里是家庭地域位置邻近、生活空间相连接的一种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社会联系。邻里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延伸。邻里之间朝夕相处,犹如一个大型家庭,彼此交织着多方面的生活联系。邻里关系融洽是社区稳定的前提。邻里关系的好坏,是否团结和睦,对每个家庭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人人都十分重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从不主张背后议论人或揭他人之短。

(二)互相帮助

景颇族至今还保留着一家有事,大家帮忙的习俗,主要体现在景颇族建造新屋,有一个古老的习惯。当某家要建房时,主人事先筹备一些木材、竹子和茅草等材料。动工之前,通知全寨和邻近的亲友都按时到房主家来帮忙。无论大人小孩,来帮忙的群众都带上一点东西,或木料,或竹子,或茅草,或粮食、米酒等。新房建成后,当晚老人坐在新房内,说唱景颇族的历史,青年们则在新房外,或围着火堆,敲着铓锣跳舞,或走到山林谈情说爱。在农闲时或节日里,人们通常带一些礼物互相拜访,以示团结互助和友好往来。对孤儿寡母或生产生活上有困难的,大家都会关心和帮助。

五、家庭应酬礼仪

(一)家庭待客礼仪

景颇族热情好客,凡是来的客人,主人都会热情招待。景颇人重视礼尚往来,在农闲期间,走亲访友,以酒肉、饵块、粑粑、鸡蛋、糖果或自己家里的土特产如蜂蜜、草烟赠送主人,客人走时也往往是满载而归。尊主敬客,严守禁忌。景颇人通常和朋友一见如故,尊客为上宾,但是双方必须互相尊重。

(二)家庭做客礼仪

到景颇人家做客,要在主人指定的位置就坐,不得久立不坐,不得东张西望,更不能到处乱闯。主人家的卧室是不准外人进入的。客人就坐后不能跷二郎腿,妇女不能托着下巴而坐,因托下巴坐是表示哀悼。屋内不能吹口哨,客人不能坐主人的座位“恩通”。主人递来的烟酒,客人必须用双手去接。熟人间相互敬酒,不是接过酒来就喝,而是先倒回对方的酒筒里一点再喝,主人认为这是互相尊重之意。几个人一同到景颇人家,主人一般不亲自一一敬酒,而是把酒筒交给看上去年纪大点的人。如果把酒筒交给了你,说明把心都交给你了,意思要你代表他的心意,给大家敬酒。喝酒应用筒盖,不能拿酒筒直接喝。大家共喝一杯酒时,先要让给老人喝。每个人喝一口后都要用手揩一下自己喝过的地方,然后再传给别人。主人家杀鸡招待客人时,客人不能去夹鸡头、鸡脚吃。按景颇族习惯,鸡头要用来敬给老人或年老者,鸡脚则属于小孩。为了对客人表示尊敬,主人常常把鸡头夹给客人,这时客人应非常有礼貌地把鸡头转奉给在座的老人或年纪最长者。景颇族喜欢从山上采些阔叶回来当碗碟,但在饮食中,叶子千万不能倒着用,否则将被当做仇人遭怒视。在景颇族人家,不能随便敲响碗筷,吃饭喝水不能发出响声。当你要离开主人家时,一定要有礼貌地告辞。如果你不说一声就离开,人家会说你无道德、缺教养。如果有人告辞而去,不能抢坐其位置或板凳。在长辈面前忌讳开玩笑,做怪动作,乱动乱翻包头。忌讳拿筒裙直盖熟睡的小孩。景颇族男子随身之物长刀和筒帕,平时不能在墙上翻挂着,在众人烤火之际,不能抽刀从火苗上拿过去做事或传递给他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