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水古城文庙

建水古城文庙

时间:2023-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节 历史遗迹一、南 湖南湖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蒙自县城南,总面积41万平方米,平均水深1.5米。是进行中越跨国旅游,领略瑶族风情以及开展生物考察的好去处。建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曾被称为步头,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古已有“粮蔗之乡”的称谓。
历史遗迹_中国哈尼族

第七节 历史遗迹

一、南 湖

南湖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蒙自县城南,总面积41万平方米,平均水深1.5米。因为湖位于城南,所以叫做南湖。最初这里是雨水汇合成的小泽,泽中杂草丛生,满目荒凉,所以又叫做“草湖”或“草海”。据说明代时当地知府钱邦称带领民众,将湖中杂草烂泥取出,分别以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命名垒成三座小山,并从县城十几里外引来法果泉、酒鸡泉等四泉之水灌入湖中。南湖中有连接在一起的大小两个湖泊,分别称为大南湖和小南湖。南湖公园内有革命烈士纪念碑,还有俱乐部、溜冰场、游泳池、阅览室等文化娱乐设施和供人们游玩、小憩的宽大草坪。近年来,南湖之中又模仿苏杭式园林的建筑风格,新建了一些新颖别致的亭台,使南湖景色更加秀丽。

img46

南 湖

南湖公园内碧水悠悠,岸柳依依,竹秀林幽,鸟语花香,一个个精巧雅致的亭台楼阁隐于翠绿丛中,景致有如仙境。从前,当地的文人学士常常喜欢到这里吟诗作赋,发奋苦读,所以又称其为“学海”。更值得一提的是,享誉全国的“云南过桥米线”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如今,南湖中还保留着记载“云南过桥米线”故事的石头。

二、南湖瀛州亭

南湖瀛州亭位于蒙自县城南门外南湖公园内。瀛州亭始建于1690年,1858年毁于兵燹,1888年重修,更名瀛州亭,此亭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亭通高22.4米,边长6.6米,为木结构六角攒尖顶三重檐亭阁。因亭有六角,民间又习惯称六角亭。亭顶上的琉璃瓦交错构成菱形、喜字形等各种图案;檐角上挂着的铜玲,在微风中叮当作响,清脆悦耳;雕梁画栋的亭台,斗拱飞檐,金碧辉煌,造型挺秀,矗立于碧水绿树之间。瀛州亭是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g47

南湖瀛洲亭

三、缘狮洞

缘狮洞位于蒙自县城东36公里处的鸣鹫乡鸣鹫村静灵山的悬崖峭壁间,因山岩如狮,故美其名曰“缘狮洞”,俗称观音洞。1879年,曹廷镛倡议开辟静灵山,创修寺院。历经二十余年集资修建,主庙初具规模,民国年间又有续建。

img48

缘狮洞   摄影:骏 琪

主要有山门、灵宫殿、归真祠、两庑三义宫、火神殿、三清殿等。从山脚到洞口有100多级石阶。缘狮洞口有坊式门3间,上悬匾联,洞口高12.5米,宽4米,洞内长17.3米,宽9.9米。洞内有石刻观音、十八罗汉、金童玉女等清初石窟造像22座。造型神态丰腴,和蔼自若。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佛、道、儒三教相融一洞,具有地方特色,过去曾有“滇南第一洞天”之美誉。

四、阿庐古洞

云南省著名的“阿庐古洞”风景区地处滇东南距昆明160多公里的泸西县境内,距世界奇观“石林”仅80公里,离泸西县城2.5公里。阿庐古洞是宋元时云南三十七蛮部之一“阿庐部”的穴居点,又是一个规模宏大、景观卓异、有着九峰十八洞的古老神奇的地下洞府。

它的主洞体由泸源洞、碧玉洞、玉柱洞、玉笋河组成,三洞一河全长3000余米。洞景具有古、绝、奇的特点,洞外有水、洞内有天、洞中有洞、洞下有河的神奇更是独树一帜;各种石笋、石钟乳、石柱、石漫、石廉、石瀑、石花等千姿百态,变幻无穷;各种各样天然的“古龟望月”“古莲倒悬”“飞龙戏瀑”“雄狮怒吼”“三象驰原”“犀牛出海”“鳄鱼凌空”“魏王点兵”“天然壁画”“擎天玉柱”“阿细跳月”“九龙出海”等造型栩栩如生,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为罕见的是,在玉柱洞垂深15米处,有一条可供广大游客一饱眼福、长达800多米的玉笋河,水流缓慢,清澈见底,常年不枯。在这幽深的地下宫殿,“水中石笋”呈莲花状、锥状、片状、线状、笔状、华盖状、卷曲状,有的一簇簇,有的一片片,展现了“天公”这位艺术大师的杰作。被称做洞中一绝的“水中石笋”和珍稀鱼类枣透明鱼,更为玉笋河增添了神秘色彩。河水倒影重重,水上水下,处处是景;划船荡游,人在画中,如入人间仙境。

img49

阿庐古洞 泸西县委宣传部提供

阿庐古洞自古以来便是旅游胜地,自元代以来就有文人墨客来洞观光。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曾两次入洞考察,留下了“泸源之水涌于下穴,泸源之洞群于悬岩”的名句。20世纪50年代末,匈牙利的洞穴专家曾进洞游览,赞为奇观,称为亚洲最壮观的天然洞穴之一,博得了国际性的声誉。云南省省长和志强考察阿庐古洞后,把它誉为“滇中第一洞”“云南第一洞”。

五、河口南溪河风景区

河口县南溪河省级风景区位于国家级口岸河口瑶族自治县西南端,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由南溪河、大米山、沙坝、桥头、瑶山、县城等中越边贸口岸六个片区组成,主要景点有中越大桥、河口镇、热带雨林和花鱼洞瀑布等。是进行中越跨国旅游,领略瑶族风情以及开展生物考察的好去处。

南溪河省级风景名胜区中有一座中越大桥,位于河口县城南侧的中越两国的界河南溪河上,全长76米,为滇越铁路的重要口岸,是连接河口与越南老街的桥梁。河口县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边陲重镇,曾留下了河口县城的古炮台遗址、小南溪抗法英雄黑旗军遗址、四连山军事边关、南溪镇的芹菜塘边关、桥头镇的放马哨边关等历史遗迹,是发展红色旅游,培养爱国热情的绝佳选择。河口县南溪河省级风景名胜区中,越南商品一条街是旅游购物的最佳去处。南溪河的上游保留着完好的热带雨林,中游安家河一带望天树成林分布,具有十分完整的热带风光,令人流连忘返,是欣赏热带雨林、感受大自然的最佳去处。

南溪河省级风景名胜区境内,清澈的南溪河与红河交汇,一清一浊,形成泾渭分明、一水两色的景观。二河交汇处海拔76.4米,是全省海拔最低点。河口南溪河与越南一桥相通,山水相连的河口瑶族随着中越国际联运的重新开通,相互间来往交流更加频繁,河口也成为云南走向世界的一个口岸。

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水

建水县属红河州辖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中游北岸,人口47.4万,面积约3764平方公里,辖5镇12乡,县政府驻临安镇。建水县年均气温19.3℃,年均降水量约830毫米,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建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曾被称为步头,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古已有“粮蔗之乡”的称谓。新中国成立后,在东山坝发现石斧,在城东燕子洞发现距今35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出土砍砸器、刮削器、陶坠、陶弹丸等;在龙岔河发现战国—西汉时期的古墓葬,并出土铜斧、铜剑、铜锄、陶罐等;在青龙乡发现的青铜器,表明这一带曾有过发达的青铜器文化;碗窑村有元代以来的古窑址和陶瓷残片堆积层等。

自元代以来,建水就是滇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唐元和年间筑惠历城,明清两朝为临安府所在地。至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建水史上曾被誉为“滇南邹鲁”“文献名邦”,元代初期就创建了文庙庙学,明朝以后又相继建成了学政考棚、州学、书院、府学等滇南最高学府。还有一个“临半榜”的美称,源于明清开科取士,云南一榜举人中,有时临安学士竟占半榜之多,故得此名。

建水文物古迹众多,有元朝的指林寺,有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建水文庙,有壮观的朝阳楼……大大小小总共百余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双龙桥、朱家园、朝阳楼、学政考棚等10处之多,还有朱德旧居、乡会桥起义旧址等纪念地,建水也因此而荣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桂冠。建水古城还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古城历经12个世纪的建设,至今保存有50多座古建筑,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

除此之外,极具特色的各民族民居也是古城的构成主体之一。保存相当完整的哈尼族草顶房、竹顶房,彝族、傣族的土平房以及汉族的平瓦房都共同存在于建水古城中。其中,朱家花园和张家花园是集中于城区和西庄镇的汉族民居的典型代表。汉族祭孔乐舞和洞经音乐,哈尼族“铓鼓舞”和“长街宴”、哈尼刀,彝族花灯和烟盒舞,苗族踩花山,以及傣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使得建水城充蕴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七、建水文庙

建水文庙位于红河州建水县城西北隅,始建于1285年,后经明清两代50多次扩建增修。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面积约7.6公顷。建水文庙仿曲阜孔庙建筑风格,总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的宫殿式,是除了山东曲阜文庙外的全国第二大文庙。

建水文庙的主要建筑有一殿、两堂、两庑、两阁、三亭、四门、五祠、八坊。文庙共分六进院落,纵深达625米。其中,最为壮丽的当数大成殿(又称“先师庙”),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正殿。正殿由28根大柱支撑,大门有22扇屏门,每一扇屏门上,都雕刻有近百幅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图案;殿前悬挂着长1米,宽1.5米,笔力遒劲雄浑、气势不凡的“先师庙”三个鎏金大字;殿前高大的铜香炉上铸有大大小小生动传神、活灵活现的游龙;庭院中的古柏下有着背上擎着5尺高的青铜花瓶的石象一对;庙内有一株枝繁叶茂的需两人合抱的万年青和柏树两树共生同体的苍天古木。万年青紧紧抱着柏树,柏树紧紧拥着万年青,它们已完全连理同根,共生共长,合二为一了。民间有“万将军搂抱白小姐”之戏称。相传此树是在元朝种植的,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

建水文庙现已被列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朱家花园

朱家花园位于红河州建水县城建新街,是一组大规模、有特色的民居群,为清末富绅朱渭卿弟兄所建的家宅和宗祠。朱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2万余平方米,其中房屋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三横四”布局,有大小天井共42个。庭院厅堂布局得当,形成迷宫式的木构架建筑群,左侧沿街13间吊脚楼与后面两院跑马转角楼相连通,右侧为家庭祠堂,后为内院。祠堂前有水池、戏台、亭阁、花木等。

img50

朱家花园   摄影:烨 煜

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有致,民居建筑用料上乘、雕刻精美、结构精巧、布局考究。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花厅前为花园,透空花墙左右对峙,自然分隔为东园、西园。花园占地甚大,正前有荷池,西园有西山竹林,东园有东山稻林。朱家花园在丰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内地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是一座典型的南方私家园林,素有“滇南大观园”之誉,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指林寺

指林寺位于建水县城西南门内,又称临安寺,坐南朝北。始建于元元贞二年(1296年),距今700余年。后经明清两代的扩建重修,现为滇南最早的禅宗寺院。

指林寺原有一殿、一坊、一阁、二塔、二庑,现仅存指林寺大殿和指林寺牌坊。大殿建于1296年,雄伟高大,反映了当时的刚健风格,与下檐部后来增添的纤柔的雕花、如意形成鲜明的对比。

指林寺主体建筑有元代建筑风格,大殿内存有两幅佛教工笔白描壁画,为明朝永乐年间成画,绘有释迦牟尼讲经图及孔雀明王法会图;另有明景泰三年重修碑记,讲述建寺的历史。

指林寺大殿为云南尚存的元代大型木结构建筑之冠,在国内也少见,是云南迄今保存的最古老的大型结构建筑之一。1987年成为云南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朝阳楼

朝阳楼即建水东门城楼,又称为“迎晖门”,形同天安门城楼,故有“小天安门”之称。在建水东城门城墙之上,是建水县城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是祖国边陲古老军事重镇的象征。朝阳楼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朝平定云南后,在建水设军事机构临安卫,在原有土城的基础上拓地改建为砖城。

img51

建水东门城楼 红河建水县数字乡村新农村建设信息网提供

朝阳楼筑有4门,门上各建楼3层。现仅存的东门朝阳楼,由48根合抱的大木柱和无数粗大的木梁结成坚实的构架,覆以三层歇山式屋顶,高24.5米,面积414平方米。三楼屋檐下悬挂着“飞霞流云”“雄镇东南”的巨字匾额;城楼东侧为明代重达千余斤、声闻数里的大铜钟,铜钟上雕刻着一条飞龙,活灵活现。朝阳楼画栋雕梁、檐角飞翘、巍峨耸峙、气势宏伟,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双龙桥

双龙桥位于建水县城西3公里的泸江与塌冲河交汇处的河面上,因两河犹如双龙盘曲,故而得名,俗称“十七孔桥”。清乾隆年间始建3孔,后因塌冲河改道至此,又于1839年续建14孔。是一座3阁17孔大石拱桥,整座桥由数万块巨大青石砌成,桥长148米,宽3~8米。桥中建有三座飞檐式阁楼,楼中有楼,桥楼相映,蔚为壮观,是我国造桥史上的杰作。中间大阁为三重檐方形主阁,高近29米,边长16米,层檐重叠,檐角交错,拾级登楼,可远眺万顷田畴、千家烟火;两端阁楼为重檐六角攒尖顶,檐角飞翘、玲珑秀丽,比中间的大阁略小。三座阁楼雄伟壮观,素有“滇南大观楼”之称。

双龙桥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是现有石桥中规模最大、文物价值最高的一座。它继承了我国连拱桥的传统风格,融桥梁建筑科学和造型艺术为一体,是云南省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多孔连拱桥,是我国古桥梁中的佳作,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二、石屏秀山寺

石屏秀山寺位于石屏县城西南15公里的宝秀镇西南吴营村,距离石屏县城12公里,是滇南的名山胜地之一。全寺占地面积1826平方米,古建筑面积1327平方米。

据史志记载,秀山寺始建于唐。明洪武年间,原名“真觉寺”,明朝末年更名为秀山寺。清代曾多次重修,现还保存的古建筑有山门、前殿、大雄宝殿(后殿)、左右配殿、凌云阁、厢房等,为典型的四合院落。中殿南壁前面立有《重建秀山真觉寺中阁两廊功德碑记》。大殿内有一尊释迦牟尼塑像,两旁各塑普贤、文殊菩萨像各一尊。大雄宝殿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建筑。通面阔12.6米,进深8.6米,高约9米。大雄宝殿前檐正中悬挂有清康熙时石屏举人涂晫所书的“大雄宝殿”横匾。寺中有很多出自清末民初建水泥塑艺人涂天成之手的泥塑佛。三教殿内存有清雍正时期的佛、道、儒三教的塑像。

石屏秀山寺建筑古朴,环境清幽,是不可多得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游览胜地。1983年成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十三、勐弄司署

勐弄司署位于元阳县新街镇以南20公里的攀枝花乡,坐北朝南,依山踞险,居高临下,气势恢弘,占地4006.5平方米。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地方少数民族首领白安向清王朝投诚后被册封为世袭土掌寨(即土司),司署由其子孙于民国年间所建。白氏土司从兴起到衰亡相传历经10代土司,历时214年。

司署建筑群由高大厚实的石墙围砌,内设正堂(议事室)、佛堂(供祖堂)、花厅(会客厅)、兵头房、老总房(即牢房又称班房),以及按土司建制等级所设的土司、师爷、管家、里长、团长、侍侯、监狱长等的住房。庭院楼阁均雕梁画栋,斗拱飞檐,无处不彰显尊贵与至高无上的土司权威。司署共设三院三天井,由四组台阶上下相连。第一组台阶即大门前的63级青条石台阶,每三级台阶之间隔有一个平台,是按三步一叩首的封建礼节修建,从第一级台阶到最后一级得叩21个头。台阶的尽头便是斗拱飞檐,刻有“皇封世袭勐弄司署”八个金色大字的大门,两侧为衙署士兵的住房。沿第二组台阶直上,便是第二座庭院,院落左边为兵头房;右边为班房,其面积约60平方米,内外结构,外面40平方米,是老总住房,里面20平方米是关押犯人的地方。沿台阶进入第三个庭院,映入眼帘的是里长房和团长房,分别写有“高瞻远瞩”和“气象万千”两个成语,字里行间无不透着土司署依山踞险、居高临下的霸气,以及云蒸霞蔚、层林叠翠、修身养息的福气。与第四组台阶所连的大院就是正堂,也叫议事堂,正堂墙面上挂有“内圣外霸”四个金色大字,是历代土司用于激励自己内修知识、涵养,外练胆略和气魄的信条。昔日的议事堂而今已辟为土司文化展览室,展有十八位土司画像和资料。

img52

勐弄土司司署   摄影:果 侬

当时的勐弄土司辖域东接金平勐丁、老集寨,南与者米(现属金平县)、坪河、三勐(今属绿春)为邻;西连瓦渣(分属红河、绿春两县),北连太和乡(牛角寨)、瑞云乡(胜村乡),行政区划分外三里(即江以南的崇善里、乐道里、永顺里)、内三里(江以北的永善里、郭任里和安义里),所辖区域面积达779.9平方公里,共有93个招坝,187个自然村,7个民族,3万余人。

随着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程的加快,勐弄司署于2003年7月29日动工按原貌修缮,并于次年11月举办了开馆仪式。修复后的勐弄司署,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可一次性接待54人同时住宿,300余人同时就餐。如今,土司文化已成为一个缩影,高瞻远瞩的是改革开放的巨变,气象万千的是人民生活的变迁。昔日代表无上权威的司署已成为今人了解历史,解读土司文化的一扇门。踏入勐弄司署,尤如踏入土司文化的时间隧道,步入土司文化的历史长河[13]

十四、墨江文庙

墨江文庙位于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城东北“九叠联珠”第六峰上,原第五峰、第七峰上还分别建有中山公园和庆龙公园,现两园已不复存在。

墨江文庙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历时10年之久,于道光十年建成。墨江文庙为墨江最大的古建筑群,又是迤南道上除建水文庙之外的较大文庙。建筑群为古代重檐歇山、卷蓬、台梁扣榫式结构,由大门、泮池、新楼、五经楼、崇文阁、魁星阁、棂星门、星宿门、乡贤祠、名宦祠、东西厢房、天子台、大成殿、后殿等建筑群组成,全部建筑采用扣榫式结构,结实牢固,整个建筑气势雄伟,布局精巧。特别是魁星阁、凌霄阁四角飞檐向上高高翘起,大有凌空欲飞之势。室外在保留古柏苍松的同时新植有“活化石”之称的桫椤林和北回归线特有物种,因其居高临下,睥睨城区,以飞阁流丹、雄伟壮观、庄严大方著称。

墨江文庙有“三奇”。第一奇:建筑所需木材为球香树,其特点是不会被虫蛀,因此,文庙里即便没有人来打扫,常年累月也不会有蜘蛛拉丝;第二奇:文庙里最古老的一棵树已有2500多年,几乎与孔子同年同长,前几年文庙破烂失修,它枯死了,后政府拨款重修文庙,它奇迹般地长出新叶来;第三奇:墨江自建厅建县以来,城里的庙、寺、观、阁、庵,凡僧、尼、道都有房。[14]

img53

墨江文庙   摄影:刀咏

【注释】

[1]本节内容引自勐海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网站:http://www.ynf.gov.cn/canton_model12/newsview.aspx?id=911907.

[2]哈尼族民间有“女子十七不嫁,男子十九不娶”的说法。

[3]敏塔敏吉:《浅析哈尼族碧约人服饰》,《中国哈尼学》(第三辑),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444页。

[4]李七周、赵呼础演唱,李期博、张佩芝翻译:《哈尼求福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年。

[5]杨家冠:《西摩洛人的服饰内涵》,《墨江哈尼文化论丛》(内部资料),2005年,第196页。

[6]杨倮嘎演唱、卢朝贵等整理:《阿妈去世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

[7]《服饰习俗》一节内容选自白永芳:《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文化》,云南省地方教材,待出版。

[8]诺含:《火塘边的神话》,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第55页。

[9]昆明信息港,http://history.kunming.cn/index/content/2009-03/24/content_1832936.htm。

[10]TOM论坛,http://club.auto.tom.com/ot_38_60808_5_1.htm l。

[11]云南省红河数字乡村新农村建设信息网,http://www.ynszxc.gov.cn/szxc/zmb/ShowDocument.aspx? DepartmentId=664& id=2144423。

[12]毛佑全、李期博:《哈尼族》,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78~80页。

[13]元阳县旅游局网站,http://www.ynf.gov.cn/canton_model3/newsview.aspx?id=570424。

[14]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884532.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