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鄂伦春族雕刻视频

鄂伦春族雕刻视频

时间:2023-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民间工艺一、木制品鄂伦春族人所做的木制品,多数都比较简单。鄂伦春族人把铅溶化后铸造子弹头。鄂伦春族人并非人人都会做铁制品。鄂伦春族人根据其特点,加工制作了多种多样的日常生活用品,形成了独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桦树皮工艺品。因此,桦树皮制品在鄂伦春族游猎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几乎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桦树皮。剥桦树皮鄂伦春族人一般在阴历五月份剥取桦树皮。鄂伦春族有一整套的加工技艺和方法。
民间工艺_中国鄂伦春族

第五节 民间工艺

一、木制品

鄂伦春族人所做的木制品,多数都比较简单。如斧把、鱼叉把、猎刀鞘、猎刀把、毛贺得勒、贺得勒的木柄、乌力安(鹿哨)、摇篮(悠车)、烟袋锅、烟袋嘴、弓背(用落叶松制作)、箭杆、木碗、手纺车、马鞍、马蹬、枪把、枪架、木神偶、木夹子、滑雪板等。这些制品中,除烟袋锅、烟袋嘴、乌力安、马鞍等细活只有个别人会做以外,其他一般物品,人人都能做,鄂伦春族人的木工工具非常简单,过去只用斧子和猎刀,以后才有锯和凿子。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用品。

刀鞘:用桦木或其他木料制成。做法是先取一段木料,从中间剖开,用猎刀将中间挖成弧形,然后在两端和中扣上薄铁片即成。

img58

刀鞘及骨筷子 摄影:宏雷

滑雪板:板长约七尺半,宽六寸,厚五分。用煮过的桦木板或松木板制成。做法是将煮过的木板前部垫起,或用绳子捆成前部上翘状(为的是滑行不为杂草阻挡),干后板就定了形。在脚下面的位置凿四个小孔,穿上皮绳,滑雪板下刻有浅沟,使皮绳陷在沟内,保持板底光滑,穿用时将板用皮绳子系在脚上,滑行时两手各持一木棍支撑。

img59

滑雪板

img60

滑雪出猎,《鄂伦春族》纪录片

二、骨制品

筷子有木制、竹制、金属制等多种,而鄂伦春族的骨制筷子是骨制品当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骨制筷子美观、实用、结实,携带和使用又方便,可与象牙筷子相媲美。其形状有圆形和方形,与木、竹制筷子相同。

img61

骨筷《鄂伦春族》纪录片

鄂伦春族人的骨筷子是用犴或鹿小腿骨制成的,鄂伦春族人称这小腿骨头为“音枯卡”。在制作骨头筷子前,先把小腿骨两头截断,留下中间的好骨适用的部分,然后在骨头上面用刀轻轻地敲打,骨头自然裂成缝。翻过来,再敲打骨头的另一面,这样骨头两侧就会直直地裂开缝。把骨髓刮干净后,用刀背顺着直线划一条缝,反复划几次,骨头就会裂成两条,再用斧子轻轻地刮削,慢慢大骨条就会被刮削成筷子状的小骨条。骨条形状出来后,再用刀一点点地刨光。最后用叫“嘎日”的刮削工具反复刮削几次,精美的骨筷子就做成了。一般骨筷子一头较细呈圆形,另一头呈四菱形。

img62

制作骨筷 摄影:葛晓华

鄂伦春族的骨筷子造型美观、独特,是精美的艺术品。

img63

制造子弹头 《鄂伦春族》纪录片

三、铅制品

铅制品主要制造子弹头,是使用枪支以后的事。使用火枪和“别拉弹克”枪以后,子弹不好买。鄂伦春族人把铅溶化后铸造子弹头。过去主要是铸火枪和“别拉弹克”枪弹头。

为了打灰鼠之类的小毛皮兽,不伤害毛皮,也做“七九”枪弹头。制造子弹头的工具有模子和铁勺,模子有两种:一种铁的,是买来的;一种石制的,是自己制作的。铸的铅弹有圆形和长形两种,圆的用来打小野兽,长的打大野兽。

四、铁制品

过去,鄂伦春族人不懂冶铁,他们使用的铁制品都是从外地输入的,用坏后改制成各种工具,其中有制革工具、斧子、猎刀、鱼叉、推钩、马嚼子、马蹬(只能作铁梁,底是木制的)、口琴、剪子、顶针等。据说过去还用铁制作箭头。鄂伦春族人并非人人都会做铁制品。他们打铁的工具有锤子、钳子、风箱等。前两种是买来的,风箱是自己制作的,他们的风箱制作方法:在长58厘米、宽11厘米的树叶形木板的两边镶上狍皮,像手风琴一样折起,一头梆死留个小孔,另一头用两块木板做把,一张一合,就鼓出风来。

img64

铁制品《鄂伦春族》纪录片

五、桦皮制品

亭亭玉立的白桦林不仅装点着大地,装点着鄂伦春族的家园,还默默地为鄂伦春族人造福,给鄂伦春族人的生活增添了色彩。桦树皮资源丰富,还具备质地柔软、成张成片、容易加工、不易透水等特性,所以其制品具有轻便,不怕磕碰的特点。鄂伦春族人根据其特点,加工制作了多种多样的日常生活用品,形成了独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桦树皮工艺品。

img65

桦皮桶

桦树皮在我国北方渔猎民族生活中的记载,很早就见著于古籍,如《北史·室韦传》载北朝时期的北室韦人“用桦皮盖屋”;《明一统治》记载明代女真人仍然是以“桦木为屋”;《金史》记载“以桦皮为角”(用桦皮做哨);清朝时期的《黑龙江外记》记载“山谷多桦木以皮贴车为盖,为苍穹(撮罗子),为扎哈(桦皮船),纵缝之如栲栳(盛东西的器物),大担水、小盛米面,谓之桦皮斗”……据对黑龙江省宁安县、镜泊湖端的莺歌岭原始遗址出土的桦皮器皿测定,年代为距今三千年左右。1959年,在呼伦贝尔满洲里市扎诺尔的一处鲜卑墓葬中发现4件桦皮器皿;更有趣的是,1977年黑龙江白金宝遗址出土1件仿桦皮器的陶罐,陶罐为泥质褐陶,圆桶状。也证实了用桦树皮做生活用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img66

剥桦树皮 摄影:顾德清

桦树皮器皿伴随着鄂伦春人游猎生活,从古代到20世纪50年代,是非常特殊的现象,这主要是鄂伦春人的游猎经济所决定的,其次是地域因素。正如古籍中说“鄂伦春地宜桦”,桦树占整个林木的20%,桦树皮资源相当丰富,还有桦树皮质地柔软,成张成片,易加工,不透水;桦树皮制品又具备轻便、不怕磕碰的特点。因此,桦树皮制品在鄂伦春族游猎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几乎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桦树皮。

img67

剥桦树皮

鄂伦春族人一般在阴历五月份剥取桦树皮。这个季节,树木开始发芽,水分充足,树皮最易剥掉,是剥取桦树皮的最佳时机。猎人、妇女三五成群,前往茂盛的桦树林带,选择树干笔直、树皮光滑、少有疤节、直径30厘米以上树皮柔韧性较好的白桦树。爬至树上五六米的高度,将猎刀的刀把顶在肩膀上,刀刃用手巾绑上,仅留一点点刀尖去划树皮,从上到下直直地下来。用刀轻轻一撬或用细木棍轻轻一挑,桦皮即可自然脱落。

如果错过这一时机,桦树皮不易剥取。人们把剥好的桦树皮放在太阳底下晒,因为晒过的桦树皮容易打卷,不易断裂。然后将桦树皮展开,去掉外层硬皮上的表皮,将凸起、带结的地方削平,使桦树皮的表皮干净平整。然后把桦树皮搁置在平坦的地方,用木头压上,使其平整挺直。鄂伦春族人利用桦树皮的特性来制作桦皮船的壳体,是因为白桦树皮含有丰富的油质,具有极佳的防水、防潮性能,用它来制作桦皮船的船体无需担心渗水问题。另外桦树皮有极好的韧性,可弯、可折、可拉伸,易于塑形。

剥下的桦树皮要进行精心细致的加工。鄂伦春族有一整套的加工技艺和方法。首先将桦树皮里面的硬皮和凹凸不平的地方剥去,然后将桦树皮变软以便裁剪。变软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水煮或用水隔蒸,桦树皮经蒸煮处理后柔软耐用;二是在火上烤,使其变软。变软后的桦树皮根据需要进行裁剪和缝制。制作桦皮制品的工具有猎刀、剪刀、钢针、“土突混”(刻花工具,用犴、鹿、狍子的腿骨制成)。

常用的桦皮用品有:

桦皮桶:形状如铁皮水桶,这种桶制作较细,盖和帮上均刻有各种花纹,大的可装肉干和粮食,小的可以装食盐等。它不仅容量大,而且又能防潮湿,是盛装食盐等物品最理想的容器。

img68

桦皮篓 摄影:顾德清

桦皮篓:用一张大的桦皮,把四角剪开,折起缝合而成。它的形状是底部大、上口小。上口镶有木边,有盖。盖和帮上刻有花纹。用它盛肉干、野果、野菜极好。妇女们上山采集野果,把桦皮篓系在腰上,用两只手摘,特别方便。

img69

“铁克沙”桦皮覆盖物

“铁克沙”:即“斜仁柱”覆盖物(长约10米,宽1米)。制作“铁克沙”需要把桦树皮外层的硬皮和带黑斑的硬节皮剥掉,然后用开水煮或用水泡3天。经过这样处理,桦树皮更加柔韧,不易破损。一块“铁克沙”要用几张桦树皮缝合,并在其上贴有花边图案。一个“斜仁柱”需要5~7块“铁克沙”。

针线盒:它的形状有多种,有圆形、椭圆形、方形等。有盖,盖和帮上均有精致的花纹。“奥纱”针线盒是鄂伦春族妇女们不可缺少的工具,针、线、顶针、剪刀等都放在里面。

桦皮盒:大多为圆形,有大小之分,多用来装小件物品。图案和做工都堪称精品。盖和盒身的图案是鄂伦春族人常用的“扎压法”。

img70

桦皮盒

烟盒:犹如茶叶盒。是用一块长方形桦皮,采用咬合的方法制作而成。底和盖均为木制,上面均刻有各种花纹。这种烟盒防潮、耐用,又便于携带,是吸烟者们的宝物。

拾果用具:制作方法如水桶,只是在口上多出一个舌形缺口。在舌形缺口上有锯齿,用它来刮小粒野果,一般是用其刮长在地上的野果,如都柿、牙格达、红豆等,用起来方便,不用一粒一粒地手摘,能提高劳动效率。

桦皮箱子:有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箱盖和箱帮上都刻有各种图案,它是桦皮制品制作最精细的一种。主要用它装衣服,便于存放和旅行携带。

img71

烟 盒

img72

拾果用具

img73

桦皮箱子

img74

桦皮盒

桦皮水桶:桶口镶有薄木边。在桶口边钻孔,插入小横木,便于手提。

桦皮碗:制作方法是用桦树皮先缝制成一个圆,然后上底。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耐用。

img75

桦皮水桶

img76

桦皮盆 桦皮碗

帽盒:帽身与桦皮盒、桦皮篓相似。帽盖为尖顶。形状与清朝时期的帽盒基本一样。这种帽盒是鄂伦春族人用来装萨满帽和礼帽的。

桦皮船:鄂伦春语称“木若沁”,形制颇为特殊,敞口,船体中部较宽,船头、船尾尖细并微微上翘,状似剖开的梭子。素有“水中之舟”美称的桦皮船,灵巧实用,携带方便,既能穿行在弯弯的小河之上,也能航行在大江湍流之中。在夏季茫茫的林海及蠓蚊威胁之下,使用桦皮船要比使用马匹方便适用得多。桦皮船是鄂伦春族人不可缺少的水上交通工具,不仅可以用其打猎捕鱼,还可以用其载人载物。桦皮船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不论从制作技艺上,还是造型艺术上都堪称一绝。

img77

帽 盒

组装桦皮船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组船。在事先选择好的平地上(河边或山上),把压得十分平整的桦树皮顺着摆好,并把每张桦树皮的接头处用松树油或沥青胶合起来,将两块桦树皮粘上。用削好的内、外船帮把桦树皮夹住,用木夹子或者三脚铁夹紧,用木钉或钉子将其固定,然后在船身里纵向放置顺条,横向放肋条,摆放时要均匀。以保证船体的和谐平衡,相互间还要留出一定的空隙,这样利于蒸发水分,因为船舱里经常会溅入水花。将肋条的两端插进内船帮里,然后用寸劲将肋条摁进船底将其固定,在内船帮钉钉子处稍高一点的地方将其多余部分截断。接下来,用绳子将船身绑成U形,初步形成船形,观察船身直不直。

img78

制作桦皮船船身 摄影:刘玉亮

img79

起船头 摄影:刘玉亮

第二步,起船头。削出两根长度为2.4米的樟松板,木板顶端留出55厘米左右,将其下部劈开,形成“人”字形,用绳子、铁丝等固定劈开部分。然后将内船帮两端并拢成“()”形,接头处用绳子系紧。用内船帮和“人”字形樟松板内外夹住船头处的桦树皮。夹桦皮的时候要不断调整,剪去多余的桦树皮。分别将船头、船尾处桦树皮夹紧以后,观察二者的位置,必须将船头调整到船的中线位置后才能起船头。

img80

摆放顺条 摄影:刘玉亮

起船头时,点燃一小堆篝火,用烟火来熏烤船头处的桦树皮,使其变软,接着用斧子和锤头慢慢将船头举起。用夹子将船头两边紧紧夹住,用钉子钉牢。然后摆放在船头部分的顺条,将短小的顺条板压到中间顺条的底下,船尾的顺条则要压到中间顺条的上面,将两个接头压实。摆放好的顺条从头到尾形成流线型构造,可以减轻桦皮船在水中的阻力。

顺条不能顶到船头,否则会把船头压塌。

img83

固定船体 摄影:刘玉亮

将船帮四周进一步用钉子加固。钉子的位置以及相互的间隔,是事先用尺子测量好并做上标记的,以保证钉出来的钉子整齐而均匀。最后,将加热的松树油或沥青涂在船底桦树皮结合处,防止其不漏水。至此,桦皮船船体就完工了。

img84

划 船

做好桦皮船以后,将桦树皮和樟松木自身的水分晒干,这样可使桦皮船船体变轻,此外还有定型的效果。制作工序结束后,需检验船身的封闭质量,看船体是否漏水,此时将桦皮船垫高,往船里倒水,观察船底是否有水渗入船舱。如渗水,找出渗水处,用松树油或沥青封堵漏处。

桦皮船船桨是用樟松板制成,长1.6~1.8米,厚5厘米。船桨分桨叶和桨柄两个部分,桨叶一面是平的,另一面中间有脊梁杆,很结实,在靠近桨柄处的桨叶两端,为防止水流进船舱。有的桨叶两面都带脊梁杆,那样的船桨在水中划行时没有水声。登杆用干的柳木或桦木料削成两个杆子,长0.8~1.0米。遇到浅水或逆水行舟时,用其支起撑杆,便可使船行进。

桦皮船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轻巧无声,迅速快捷。桦皮船同其他船只相比较而言,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轻巧无声。桦皮船可以说是人类造船史上最轻的船。清代方观承的《卜魁竹枝词》中就有一首诗向世人描述了桦皮船的轻巧便捷:“桦船携趁渡头忙,来往轻飞逐鸟翔。收拾烟波人散后,一肩帆影荷斜阳。”鄂伦春族人传统的桦皮船完全采用纯天然的材料制作,整个船体找不出一件金属材料。由于制作桦皮船的材料质地轻盈,所以成品桦皮船也就轻便异常,在搬运时一个人就能扛走。在陆路或山林间行走时,可将桦皮船装载于马上,也可以扛在肩膀上,遇水便可直接乘渡,一日可行数百里水路。因其轻巧,在水中划行几乎没有一点声响。

快捷是桦皮船的另一个特征。桦皮船头尖尾锐,整个船体呈流线型,这种造型利于减少船体在水中行进的阻力,能够助其在水中迅速滑行。而桦皮船扁平的船体,使其吃水线极浅,因而它能够轻盈地随着波浪而行。

二是载人运物,狩猎捕鱼。17世纪中叶以来鄂伦春人一直生活在江河密布、水系众多的黑龙江水域。不论是大江、大河还是浅滩、小水,鄂伦春人都使用桦皮船作为渡水的工具,运输各类生产、生活用品。除此之外,桦皮船还是鄂伦春人捕鱼和狩猎时的重要交通工具。桦皮船在水中划行时轻巧无声,动物不易发现,为猎人打猎创造了很好的时机。因此,夏季猎人们经常乘坐桦皮船进行狩猎。在张网捕鱼和临水叉鱼时,人们也经常以轻便的桦皮船为交通工具。

桦皮船是鄂伦春族人的水上交通工具,也是鄂伦春族传统体育比赛的运动器械。每当狩猎空闲或年节日,人们就会聚到大河小溪中,开展划船比赛,这项运动深受鄂伦春族人的喜爱。因此,桦皮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之无愧。

鄂伦春族桦皮雕刻比较独特,他们制作的桦皮制品,造型别致,雕刻上的花纹古朴大方,主要有云字纹、回纹和各种花朵图案。桦皮制品上的图案,有些是直接用骨针画在桦皮上的,有些是用薄的桦皮剪好图形贴在上面,然后进行雕刻压花。鄂伦春族人雕刻花纹的工具叫“突土混”,也叫“托克托文”。是用鹿、犴或狍子的腿骨制成的,长约10厘米,带齿的一头宽约0.5厘米。这种工具又分为2齿、3齿及4齿。

img85

制作桦皮用品

2齿工具是用来雕刻花朵的,3齿及4齿工具是用来刻压花边的。使用方法:左手拿“突土混”的中间,把带齿的一头对准花纹图案的位置,右手用木棰或小石块的背面轻轻地敲一下“突土混”的上头,即可压出一个凹纹,经过反复刻压,花纹和图案会突出来。直到今天,鄂伦春族妇女仍然保存着这种桦皮工艺的雕刻艺术及技巧。

桦树皮能够扎压图案与色彩。鄂伦春族人的桦树皮器皿具,除盆、碗、水桶外,大多数箱盒篓罐的器身和器盖上都布满了扎压的图案花纹。这些图案,鄂伦春族人统称为“音儿嘎”,图案花纹是在器身没有形成之前扎上去的。图案的具体刻压方法是:先选好桦树皮,并按着要做的器形大小剪好放平,然后用“突土混”刻花工具,依次排扎,图案是以骨齿压进桦树皮形成点状凹线构成。图案形式古朴,而且繁简对比疏密有致,大多是“山纹”和“水纹”“云卷纹”或变形组合。再就是植物花草纹等,这些图案花纹都是鄂伦春族妇女聪明智慧的杰作。如桦皮箱、神帽盒、桦皮针线盒做工和图案都十分精致,堪称精品,不同的装饰方法形成对比,富有变化,古朴之中显得灵巧,以黑色勾勒图案主体,显得和谐美观。

img86

桦皮工艺品

鄂伦春族妇女巧妙地利用桦皮,并灵活地用各种图案来装饰,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想表达的主题涂以不同的颜色。颜料多取自自然,如黄色是取自腐朽的柞树,将其放入水中煮,即出现黄色;紫色取自都柿汁(一种山野果,即蓝莓),经加盐沉淀后就可以施彩;红色取自雅格达(俗称红豆);黑色就是锅底灰,将锅底灰放入水中煮即呈浓黑色。鄂伦春族桦皮制品上的用色是非常讲究的,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红色象征新婚女子,绿色象征新婚男子,黑色象征夫妻婚姻到永远。红、黑、绿、黄相互搭配,使得桦皮器皿非常洁净、淡雅,本来平淡无奇的桦树皮,在鄂伦春族人手里被赋予了艺术的元素。桦树皮器皿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每一件桦树制品都是精美的艺术品,反映了鄂伦春族对自然环境高度的适应能力和高超的创造力。

鄂伦春族的桦树皮制品,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不仅仅是生活用具,而且大多数桦皮器皿具上刻有鄂伦春族人自己的装饰图案,它蕴涵着鄂伦春民族的精神和历史,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和审美价值,无疑,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手工艺中的奇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