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民族社团
一、青海省回族撒拉族救助会
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于2004年3月1日经省民委批准成立,2004年6月1日在青海省民政厅依法注册,是一家非营利民间慈善公益社会团体。会长由韩文科担任,副会长由马明良、韩克明、马文才等担任。6年来,在各位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政府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在救助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群策群力,围绕教育救助、医疗救助、扶贫济困等方面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是民族社团中群众基础最广泛、活动最活跃、工作最扎实、社会参与度最高、受益面最广的一个社团。具体表现在:
(一)教育救助
截至2010年2月23日,资助大学生(包括研究生)1210名;中小学生794名。从2005年1月起,与数所省内外高校的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合作,开展了“了解青海、支援西部”的社会实践及支教助学活动,287名志愿者为民和、循化、化隆、湟中、大通、祁连等7县的29所中小学校的4240余名学生进行了支教助学活动。参加支教助学活动的志愿者有汉族、藏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等。2006年寒假还有一名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畲族姑娘参加了支教助学活动。另外,还和中央民族大学团委达成了长期合作的意向,和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签订了合作开展此项工作的有关协议。2007年以来,在化隆县开展应届大学生专项资助活动,累计资助大学生60名,该县县委书记傅曾泰对该会工作给予高度评价。2009年1月,5名志愿者深入祁连县开展支教助学活动,为那里的70余名藏族、回族、蒙古族、汉族等中小学生进行支教助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医疗救助
从2005年开始,救助会和青海红十字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医院、青海省康乐医院等开展面向边远地区贫困人群的“送医送药”义诊活动,截至2010年3月,已累计为431名少数民族贫困患病群众减免医疗费用达43万余元。深入民和、湟中、大通、贵德、循化、化隆、平安等地开展了多次医疗义诊活动,出动车辆36台/次,行程达4300余公里,225名医疗义务工作者和医院医护人员主动放弃节假日的休息,携带便携式B超、心电图等医疗设备参加活动,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护人员参加活动达36人次,近5000名回族、汉族、撒拉族、藏族等民族的患病群众受益。在与上述医疗机构合作中,根据该会在回族、撒拉族群众中的影响力,在尊重事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及时化解各类医疗纠纷5起,使医患双方都避免了因旷日持久的诉讼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精力损失,得到医患双方的认可和肯定,为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扶贫济困
从2005年开始,求助会每年组织近60余万元的捐赠物资(主要是面粉、大米、清油和牛羊肉等),慰问3000余户边远山区的贫困户,雪中送炭,解决问题,每到一个地方都得到当地政府的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持,也会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救助会工作的出发点只有一个,就是在主管单位和有关政府部门的统筹安排下,努力协调和动员民间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为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和教育发展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四)灾害救助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县发生7.1级强烈地震,伤亡群众数万人。4月15日,救助会工作人员紧急出动,采办救灾物资4吨。15日凌晨,装着价值6万余元的救灾急需药品和54000元的救灾食品等车辆从西宁出发。4月16日,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傍晚时分,救助会一行9人到达结古镇。在结古清真寺,救助会和当地州政府一位副秘书长取得联系,进行了简单沟通并达成了共同的意见。第一,清真食品等救灾物资可以以清真寺为主就地安置和发放。第二,要和以当地民政部门为主组成的总指挥部群众生活组取得联系,在政府的统筹安排下,有序地进行救灾慰问。
(五)经济救助与文化救助相结合
救助会确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面对贫困人口,经济救助是非常必要的,但经济救助往往杯水车薪,还需要文化救助,走经济救助与文化救助相结合的路子。因为,经济救助解决燃眉之急,文化救助解决根本问题;经济救助解决眼前,如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历史欠账等,此外还有意识和观念问题,说到底,经济的贫困是由于思想的贫困,所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价值观念问题也不容忽视。为此,救助会从多方面入手来践行文化救助理念:
第一,办救助会会刊《绿荫》杂志,组织高质量的文章,多数文章根据伊斯兰文化的价值观,引经据典,结合实际,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念、做人理念和人生准则,培养积极进取、自食其力、自力更生、造福人群、服务社会、引领未来的思想观念。克服散漫拖拉旧习,树立时间效率观念;克服不求进取、与世无争的思想,树立竞争观念;克服闭塞、盲目等旧习,树立信息观念;克服不计成本习惯,树立成本核算观念;克服凑合习惯,树立质量观念;克服因循守旧习惯,树立创新观念。毕竟,在中国这样一个资源有限的国家,物力、财力是十分有限的,不可能把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长期“供养”起来。只有建立自身“造血”机制,充分利用贫困地区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二,举办大学生寒暑假培训班,进行品德和能力建设。然后送大学生到各个县乡基层做助教工作,辅导中小学生的数理化和外语、历史、语文等,也引导给他们正确的做人准则。第三,救助会利用自身专家荟萃、学者云集的优势,适时地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劳务人员较多的城市作演讲,引导他们转变观念,积极进取,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卫生意识、教育意识,提升自身素质,努力培养好子女,不但使自己做一个优秀的穆斯林,而且还要做一个优秀的公民。第四,举办论坛。于2009年7月28~31日,由本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系主办,《中国民族报》、西北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等机构协办的“教育与宗教慈善暨第三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在西宁开幕。来自全国各地宗教界、教育界、慈善界的专家与学者和相关人士等300余人,齐聚在美丽的高原夏都,共同就教育与宗教事业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是伊斯兰教在教育事业上的创新与经验等内容进行了学习交流和探讨。国家宗教局、中国伊斯兰协会等有关负责同志和省政协副主席马长庆等出席了论坛开幕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救助会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许。2005年12月28日,青海省民政厅和青海省民间组织促进会联合召开全省先进民间组织及优秀民间组织工作者表彰大会。经青海省民委的大力推荐,救助会被评为青海省先进民间组织。2007年1月15日,被青海省民间组织发展促进会评为2006年度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民间组织。2008年1月23日,被青海省民间组织发展促进会评为2007年度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社会组织。同时,会长韩文科当选为青海省民间组织促进会的常务理事。2008年11月,青海省文明办、青海省民政厅、青海省慈善总会授予救助会“青海省最具爱心机构”称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曲青山到会讲话,对青海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新的要求,救助会很受鼓舞。2009年7月15日,救助会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先进机构奖。2010年2月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2006年2月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2007年9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2008年2月《中国民族报》等媒体都从不同角度对救助会的工作进行过报道。
二、循化撒拉族教育发展基金会
青海循化撒拉族教育发展基金会创建于20世纪末,创建人是青海华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克明。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韩克明的活动半径越来越大,视野越来越开阔。他深切体会到,资金、设备等固然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财富,但最大的财富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鉴于撒拉族公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想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来关注教育、重视教育。于是在他的号召下,他和自家兄弟及其他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共同发起组建了青海循化撒拉族教育发展基金会,他本人亲任会长。该基金会自成立迄今,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共收到社会各界捐助款320万元(其中60%来自于韩克明会长捐资),捐赠物价值300万元,包括课桌、板凳5600套,办公桌椅200套,床铺280套。救助大学生76名,留学生18名,中小学生2800多名,农村文化扫盲班学生3600名。同时,基金会利用发放救助款、节假日等各种机会,邀请专家学者和社会贤达给学生和学生家长及当地群众深入浅出地诠释教育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在解决困难、送去温暖的同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启发家长和群众重视教育,积极送子女上学,为民族、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所有这一切努力,在很大程度上,不但解决了许许多多因家境贫寒面临辍学的学生的上学问题,而且对于循化撒拉族地区强化人才意识、教育意识,营造尊师重教的教育软环境产生了深远的积极的影响。该基金会和基金会会长,赢得社会的支持和尊敬,连续荣获西宁、临夏、同仁、循化、格尔木等地区各级政府授予的“捐资助学模范”“慈善使者”“先进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
该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韩克明会长的领导下,各项捐赠救助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成果显著,有力地支持了社会公益事业和广大贫困群众,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鼓励。2004年韩克明被循化县委、县政府授予“助学先进个人”称号,2003年被街子学区授予“助学义举引路人”称号,2004~2005年被查汗都斯乡党委、乡人民政府授予“为发展民族教育献爱心”“仁慈为怀功德显”等荣誉。
2005年,循化街子清真大寺藏经楼动工兴建,工程宏大、费用紧张,韩克明会长慷慨解囊,出资70万元及时送到筹建领导委员会。2009年,基金会共收到社会各类捐助款89.8万元(其中:天课款33.99万元,捐助款55.81万元),去年结余款22.4万元,共计112.2万元。2010年发放总款104万元,其中发放农村文化扫盲救助款25.5万元,宗教文化救助款21.5万元,各地农村贫困救助款10.8万元,投资基金款41.2万元。
三、青海省兴旺爱心救助会
青海兴旺爱心救助会是由青海兴旺建工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韩兴旺先生创办的。创办该救助会是为了建立长效的救助机制,让更多的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得到救助,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热心救助全省范围内的困难群众及失学儿童,减轻政府负担,为构建和谐青海作出贡献。
(一)捐资助学,为数百名学子圆了上学梦
兴旺救助会每年都会从各地方民政部门了解情况,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2006年,向贫困地区提供助学补助2407.29元。在近3年的金秋助学活动中,资助初高中生、大学生及留学生近200名,资助金额近54万元。
2006年在尕楞藏族乡捐助会上,救助会了解到该乡的比塘学校基础设施极差,当场为该校师生资助现金7300元,并为每位教师配备一张床、一张办公桌及教学所用的办公、体育器材等价值3万元的教学用品。
在2006年循化县庆祝第23个教师节活动中,该会资助2.2万元。镇党委、政府为感谢兴旺集团多年对教育事业的支持,为救助会赠送了“兴教育事业,旺循化人民”的牌匾。
(二)修建基础设施,为老百姓谋幸福
2007年,街子地区150户困难群众为摆脱贫困,自己想办法办起了养殖业,建设育肥牛羊基地,但是在投资基地基础设施方面遇到了困难,缺乏充分的建设经费。兴旺爱心救助会为该项目投资了23万元,解决了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使街子地区的养殖业步入了正轨。
经过这几年的慈善捐赠活动,兴旺爱心救助会深刻体会到仅仅给予捐款毕竟是有限的,只能解决老百姓的“一时之困”,不能长久解决老百姓的困难生活。所以,经爱心救助会研究讨论,由原来的“输血”变“造血”,为当地老百姓找项目,找钱赚。2008年,兴旺爱心救助会投资180万元,协助循化县街子镇三立房村办起了养殖公司,使得全村老百姓都成为该公司的饲养员,每年的收入有了保证。同时,还为三立房村修建田间道路捐款13.4万元,为三兰巴海村自来水工程捐款1.2万元,资助新建村村民种植经济作物,每亩补助200元现金。
(三)投资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篮球一直是循化县广大农牧民青年十分青睐的一项体育运动,该县在青海有“篮球之乡”之美誉。兴旺爱心救助会在2006年、2007年海东全区政法系统“平安杯”篮球锦标赛、“兴旺杯”全省迎新春农牧民篮球邀请赛中分别捐款4万元和6.8万元。同时还对循化地区的文体场所建设给予了大力帮助,先后捐献了30多万元。
(四)关注弱势群体,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由于循化部分地区比较穷困,很多老人因营养不良而体弱多病。了解到这样的情况,爱心救助会把关爱老人、帮助老人作为慈善活动的重要内容。救助会延续了自2005年兴旺集团为60岁以上的体弱老人每人每天发放1斤牛奶补助的活动,并于2007年10月份为街子乡三立房村和新建村60岁以上老人发放营养补助金5.47万元,发放扶贫金18.59万元。兴旺爱心救助会承担了老人们牛奶营养补助的工作,让老人们拥有一个更加美好幸福的晚年生活,这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
(五)播撒爱心种子,搭建社会公益的桥梁
2008年,当南方遭受百年不遇的雪灾的时候,兴旺爱心救助会通过青海省红十字会为抗击雪灾捐款1万元。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后,兴旺爱心救助会号召兴旺集团全体员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伸出援助之手,一次性为灾区群众捐款11.047万元。
四、撒拉族文化论坛
2010年1月23日,高原古城西宁寒风刺骨,而西宁青藏假日饭店的会议室里却暖意融融,气氛热烈。来自循化县、西宁市、民和县和兰州市的撒拉族各界人士和汉族、回族、东乡族代表欢聚一堂,畅谈撒拉族文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首届撒拉族文化论坛在此隆重举行。
论坛由西北民族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所长马明良教授主持,青海省民委副主任马文彪,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民族文化专家翟松天,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政协主席陈明范,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韩海峰,自治县副县长韩秀兰,街子清真大寺教长,民和县法院院长马有诚,撒拉族诗人翼人,青海民族歌舞剧院编导董素琴,循化县文化馆民间音乐专家詹晋文,撒拉族企业家韩明连,撒拉族企业家刘辉,建设银行青海分行机关党委书记韩光华,青海省检察院马爱国,青海省民委副处长马秀兰,青海电视台编导马有福,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会长韩文科,青海民族大学教授朱刚,撒拉族青年代表达乌提·嘎勒莽,以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政府相关部门和乡镇负责人等60多人出席。乐都县副县长韩兴斌等撒拉族官员和作家发来了贺信。
在此次论坛上,马明良教授作了一个简短的开场白,他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引领民族前进的旗帜和灯塔,是民族凝聚力的保证,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也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动力和磁场。一个优秀的民族必然是文化品位高的民族,一个轻视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必须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文化建设。举办首届撒拉族文化论坛的初衷就在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让撒拉族文化事业成为全民族的事业,人人参与,人人出力,共谋共享共有,最终使撒拉族文化探讨走向大众化、常态化、机制化。之后,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省民委副主任马文彪说:“《撒拉族简史》修订本的出版是撒拉族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撒拉族历史上第一部由本民族学者撰写的撒拉族历史书,对于了解民族历史,弘扬民族精神,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撒拉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民族,希望撒拉族学者对撒拉族的民族精神进行再挖掘,再提炼,再升华。”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民族文化专家翟松天教授说:“我与撒拉族有缘,在撰写《青海通史》和《青海经济史》的时候参考过有关撒拉族的书籍。我敬重这个民族。我希望小民族做大文化。《撒拉族通史》一定要写好,要做长期的积累和充分的准备。希望县领导有意识地培养文化干部、专家,也希望非专业人士从事、研究各方面的文化,调动和团结所有致力于撒拉族文化事业的各界人士,共同推动撒拉族文化的发展进步!”
撒拉族高级工程师达乌提·嘎勒莽用撒拉族语表达了他的讨论议题,利用多媒体从民族图腾、民族节日、民族领袖、民族语言文字等几个方面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他的观点以及撒拉族青年近年来民族文化、语言、文字的工作成果,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响。第一,通过《撒拉族简史》(修订版),青年一代要认真学习和了解本民族历史基本情况。第二,撒拉族的印记的由来和传承。第三,撒拉尔民族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从祖上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提议尽快挖掘和恢复撒拉族自己的传统节日——诺鲁兹节。第四,必须将先祖嘎勒莽阿塔提到民族精神的高度。他认为嘎勒莽阿塔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宗教学者,也是军事指挥家,更是一位具有远见的战略家,提议设立纪念日、建纪念雕像,以增强撒拉族凝聚力。第五,传统文化及习俗方面,他提议尽快对《骆驼戏》《羊背子》《阿丽玛》《阿姑尕拉吉》进行挖掘、整理、保护,对《乌古斯可汗传》《科尔库特阿塔》等著名的先辈史诗进行翻译和宣传。他特别指出撒拉族著名的爱情说唱剧《阿姑尕拉吉》可与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媲美。第六,语言和文字方面。他指出撒拉语亟待保护,而恢复撒拉文字就是最好的一种保护措施,中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均赋予了使用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权利,撒拉族发展中语言文字工作必须要先行,并要放到民族发展的一个战略高度。
青海电视台编导马有福提出:民族大包容、大团结的重要性,通过文明的对话和交流方式,获取尊重。他认为,撒拉族在青藏高原充当了文明的使者和经济的开拓者,希望撒拉族在文化上更上一层楼。撒拉族无论在青藏公路的建设中,还是在今天的运输线上都传承和演绎着坚韧、自强、拼搏的精神。撒拉族在践行伊斯兰方面可圈可点,对宗教有很大的贡献。
《驼泉》副主编马建新就撒拉尔文化作了书面发言,内容涉及面广。其一,对《简史》作了一个回顾,分三个板块作了简要概括。其二,提议编撰百万字的撒拉族百科全书,并谈了大纲、编排方面的想法。其三,认为伊斯兰文化和撒拉尔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特征,二者中撒拉族的母语尤为重要,必须尽快恢复撒拉族文字。其四,对撒拉尔文化生存状况与前景表示关注和担忧,并提出了亟待保护项目、开展文化普查、设置奖励基金等7项具体保护措施。
撒拉族著名舞蹈家董素琴,围绕创作和演出的撒拉族歌舞剧《阿丽玛》,谈了其人生经历、各地巡回演出场景、从事舞蹈艺术的艰辛,并生动地谈了《阿丽玛》在土耳其演出的轰动效应,同时对撒拉族舞蹈的前景表示担忧。历数20世纪撒拉尔民间文化艺人的作品、人生等,对他们表示敬佩!呼吁重视和保护撒拉族文化,挖掘和培养艺人!
韩明连前辈呼吁,撒拉族人口不多,更应该大团结大联合,今后自治县搞重大活动要邀请自治县之外的撒拉族代表,如化隆县、甘肃、新疆等地,凡是能邀请的都要请到,要发挥全国各地撒拉族的聪明才智,推动撒拉族各项事业发展。理性对待宗教和习俗的关系。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态度,希望总结过去,面向未来。他认为恢复撒拉族文字对整个民族至关重要,年轻一代富有民族忧患意识,朝气蓬勃,思维清晰,定位准确,让前辈们十分欣慰,希望继续努力,社会各界多加关注和鼓励。
青海省民和县人民法院院长马有诚深情地说道:“我虽不是循化的撒拉族,但我对撒拉族的民族感情绝不亚于循化的撒拉族,我人在外地,但时刻关注着本民族发展中的点点滴滴,今天听到民族青年学者对民族历史、语言、文化等的生动的讲解,深受教育,深受启发,希望今后撒拉族的重大活动也通知我们。”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化馆民间音乐专家詹晋文以《浅谈撒拉尔音乐艺术》为题与会交流,将撒拉族原生态音乐艺术作了归纳整理。介绍了部分撒拉族音乐的创作背景、演出历史,已出版或发行的各种音乐作品及作者等。指出存在问题及制约因子在于人才奇缺,演唱方式单一(仅为独唱),缺少器乐作品,对优秀作品推荐力度不够。他建议,加紧人才培养、举办撒拉族音乐作品会,鼓励专业人员多创作撒拉族作品,出版音乐作品集(书)。
循化县副县长韩秀兰说:“首先,我代表县政府对《撒拉族简史》修订本的出版以及首届撒拉族文化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对我们这样一个文化不太发达的民族来说,有一本完整的撒拉族历史书非常难得。平时省上和中央领导来循化视察,问及撒拉族文化,作为主管文化的县长,由于工作忙,事情多,有时候也很难给出满意的答复。通过今天的论坛,听了大家的发言,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我们的民族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如此丰富,如此精彩。今后一定要认真听取大家对民族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一定要把文化工作做好!”
著名诗人翼人先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自己新近写的一首长诗,耐人寻味。
青藏假日饭店董事长刘辉先生,分析了撒拉尔民族教育现状和诚信现状,表达了一位有忧患意识的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他认为撒拉族的素质有待提高,而重视和发展教育事业,让孩子接受教育是最重要、最好的途径!为此,他指出必须有民族忧患意识,提议撒拉族要用更广阔的思路、更博大的胸怀来思考、发展撒拉族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
还有很多与会者争先恐后发言,各种观点碰撞出了许多智慧的火花,论坛气氛热烈,高潮迭起。大家纷纷表示,首届撒拉族文化论坛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希望今后不断总结经验,扩大范围,创新形式,多举办这样的论坛,营造一种不拘一格、更加生动活泼、热烈有序的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